關於《黃庭禪-心即是氣》之讀書筆記

關於《黃庭禪-心即是氣》之讀書筆記

  一、“黃庭”在哪裡?

  ——“黃庭”在胸口正中深度兩三寸的地方。它並非一個有形的器官,而是氣機起伏的感應位置。也就是說它是一個能量場。人的情感的產生就是因為,黃庭一竅內氣機起伏,人攀附上了愛恨貪嗔。

  1.“明心見性”中的“心”就是指黃庭(不是心臟)

  2.佛家所說的“直指人心”中的“心”也是指黃庭

  3.中醫講的“膻中”也是指黃庭

  4.佛家所說的“內觀”,觀哪裡?就是黃庭處。觀什麼?就是觀黃庭處的氣機起伏。

  二、“黃庭禪”指什麼?

  ——“黃庭禪”就是黃庭處的修行,也就是修心。

  1、佛家講“萬法惟心”——是說諸多修行中,第一步要修心。(“惟”是指首先、第一步;區別於唯一的“唯”)。

  三、為什麼要修“黃庭禪”(修心)呢?

  ——修“黃庭禪”(修心)的目的是為了——恢復“氣”的正常迴圈——也就是道家講的“修法身”——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氣和”(心平氣和)

  1、人身體內有兩套迴圈系統:血的迴圈系統和氣的迴圈系統。

  (1)血的'迴圈系統:血液透過動脈和靜脈進行輸送,心臟作為泵浦

  (2)氣的迴圈系統:氣透過任脈(在前胸)和督脈(在後背)進行迴圈,丹田作為泵浦。其中任脈和督脈合稱“氣輪”。丹田產生元氣,並推動元氣從任脈下降,督脈上升,如此迴圈往復,正常運轉。

  a.“氣輪”正常運轉的功能是什麼?

  如同血液迴圈是為了新陳代謝一樣,氣輪正常運轉的功能也是為了新陳代謝,去除濁氣,達到“剝陰去陽”的效果。

  b.人的“氣輪”運轉的現狀是什麼?

  人在4、5歲之後,丹田就不再產生元氣,氣輪不再正常運轉。

  c.為什麼在4、5歲之後,“氣輪”會逆轉?

  4、5歲之後,人有了人別取捨之心,丹田的熱能被胸腔(黃庭)借去。所以人一生氣,胸腔就發熱。借的久了,丹田就沒有能量產生元氣,“氣輪”也就不再正常運轉。“氣輪”剝陰取陽的功能就喪失了。

  d.為什麼要恢復“氣輪”的正常運轉(也就是恢復“氣輪”剝陰取陽的功能)?

  目的是為了“明德”(來自《大學》。所謂“道”是天賦的自然。所謂“德”是“道”具足於萬物,也就是萬物的特性。比如物的“德”就是物的特性。比如人的“德“就是人性)。所以”明德“就是使人性顯現。

  我們舉個例子,金子的特性只有在精純不二(不含雜質)的時候,才能顯示出其應有的特性(亮的、軟的等等)。人也一樣,只有在氣精純不二的時候,才能顯現人性。

  《大學》所謂“大“,就是人得”一“。所謂”一“就是得”道“,也就”明德“。

  2、為什麼“修心“,而後就能恢復氣的正常迴圈?

  因為黃庭一竅內氣機一起伏,人就難以自已,就會不自覺地攀附情感。這樣,丹田的熱能就被轉移到黃庭處,“氣“就開始逆轉。

  《大學》講“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靜,靜而後能慮“其中”知止“就是要去除妄念,要明心,要心平。因為只有心平了,氣才能夠和,叫做”而後有定“(氣輪才能恢復正常運轉,不退轉)。

  3、佛家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說:明心方能氣和(氣輪正常運轉,恢復剝陰取陽的功能),氣和方能見性(顯現人性,也就是明德),見性方能成佛(與“大道“共通)。

  所以作者講的“心即是氣“也就是這個意思。

  四、總結:《黃庭禪.心即是氣》作者主要講什麼?

  ——明心(氣和)見性成佛

  所謂“明心”就是修心,就是心平

  所謂“氣和”就是恢復氣的正常運轉,恢復剝陰取陽的功能

  所謂“見性”就是“明德”,使自己的“德”(人性)顯現。

  所謂“成佛”就是與大“道”同一,也就是“大學”之道。

  補充思考:

  1、《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是講:大學之道,首先在使自己的“德“顯現,即內聖。然後再度化眾生的”德“,即外王。

  2、“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修身“就是”明明德“,先使自己的氣輪正常運轉,恢復金剛法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