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端午節作文
漢族的端午節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族的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漢族的端午節作文1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來,我想起了媽媽曾經給我講的“端午節”來源的故事,想起了每年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往事,想起了每年端午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粽子的歡樂場景。
曾經聽媽媽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據說是屈原投汩羅江後百姓們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的習俗。
還記得去年端午節的早上奶奶拿來一大盆蘆葉、淘好的米和淹漬好的肉餡,準備包粽子。首先奶奶用四、五片蘆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然後將蘆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狀,接著用勺子往裡面裝米和肉餡,肉餡在米的中間,再接著把蘆葉折來折去,就像在變魔術一樣,不一會兒一個標準的“三角體”呈現在我的眼前,最後用線紮緊。看著奶奶一個粽子包好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五片蘆葉開始有模有樣的做了起來。可是這些蘆葉疊平後,好像故意要跟我作對似的',總是卷不成圓錐狀,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急得我滿頭大汗,奶奶來到我身邊奶奶細緻耐心的指導,經過幾番折騰,一個奇形怪狀的粽子終於包好了。我接連包了五個粽子,累得氣喘吁吁,我終於學會包粽子。晚上我早早就坐到餐桌旁,廚房飄出陣陣粽子的香味,忽然爸爸從廚房端著熱氣騰騰的粽子出來了,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感到格外美味可口,爸爸常教育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豁然開朗。每年端午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粽子的歡樂場景又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端午節,一個令我難忘的節日!
漢族的端午節作文2
大家知道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是的,就是端午節!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有來歷的,是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所設定的節日,並且一直流傳至今。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一到,那就可熱鬧了。
在這一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這天流傳下來的風俗很多,這麼多的風俗也就讓這一個節日變得越發的帶有文化氣息。每年的端午節裡,我最愛的就是觀看划龍舟比賽了。在我的家鄉,每年的端午節一到,家鄉里就會舉行一場熱鬧的划龍舟比賽。所有參加了這一場比賽的選手,都會拿到一個端午節的大禮包。
這一天,喜歡熱鬧的人們一早就來了賽龍舟的場地,在這兒專門等待著划龍舟比賽的開始。這是一場眾人們都期待的划龍舟比賽,比賽一開始,場面頓時就沸騰了起來。喊著口號的參賽員們,還有在河岸兩邊激動的喊加油的觀眾們,大家一齊將這場划龍舟比賽變得無比的熱鬧,熱鬧之下是一張張或激動,或喜悅的臉龐。
對我來說,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還有一個非凡的意義,那就是爸爸的生日。在這個熱鬧的節日裡,我還迎來了爸爸的生日,這可不就具備著非凡的意義嗎?
這一天,我還會給我的爸爸準備一份生日禮物。在這個熱鬧的節日裡也給我的爸爸送給上生日祝福,祝我的爸爸端午節快樂!也祝我的爸爸生日快樂!
今年的五月初五就要來臨了,已經有不少人在準備著快樂的度過這個節日了,我也一樣。只不過,我還多出了一項任務,那就是精心的給我的爸爸準備上一份生日禮物。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快樂的度過今年的端午節!
漢族的端午節作文3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永新縣,是井岡山腳下的一個小縣城,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逢端午節,人們簡直就跟過年一樣高興。家家戶戶都在門頭插上茱萸,並把房子打掃乾淨,還會在水溝裡和草叢中撒上石灰。
大人們會煮很多鴨蛋,並用顏料把蛋殼染成紅色。小孩們就把鴨蛋裝在一個小布袋裡,掛在脖子上,去和其他小朋友“碰蛋”。鴨蛋被碰破的小朋友就被淘汰了,另外一個小朋友又去找別人碰,直到蛋被碰破為止。
端午節前幾天,大人們就泡好糯米,去山上採一種足足有大人手掌那麼大的竹葉,當地人管這種竹葉叫“箬葉”。採回來後,把竹葉放在清水中泡,使竹葉變得又柔軟又幹淨。這時全家人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天。包的粽子可是五花八門:有的粽子裡全是糯米,那是原味的;有的粽子里加些花生、紅棗,那時甜味的;有的粽子加的是肉或者蛋黃,那時鹹味的。
端午節這天,村裡人要做鮮美無比的炒血鴨,用艾葉的嫩芽做的米果和米粉肉。最讓我感到奇怪的是米粉肉,因為平時做米粉肉,放了鹽也不能儲存幾天,而在端午節當天做的,卻是不放鹽也可以儲存一個來月,真神奇呀!所以,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去買許多肉,沾上米粉,做成米粉肉,端午節吃一點,其餘的放在外面曬乾,留著以後吃。還有,端午節這天,家鄉的男女老少,都會在米酒裡放一點雄黃粉,做成雄黃酒,並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點一下,據說可以驅邪呢。
家鄉的端午節,有滋有味的端午節,讓我一想起來,就能聞到那粽子的清香,口水情不自禁要流出來了!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