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逼顧城學魯迅作文
別逼顧城學魯迅作文
文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中華文壇向來不缺大師。
魯迅是一面不倒的紅旗,文字詞句鋒利如刀,挾雷霆萬鈞之力撲面而來。沈從文則是另一種文風。娓娓道來,不疾不徐,平和從容卻動人心絃。“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裡,春天只須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
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一顆明星,詩句繾綣迷人,言有盡而意無窮。他寫:那時請摘下一葉征帆,來覆蓋我創痕累累的長眠。
魯迅、沈從文、顧城,三人都是近現代文壇里程碑式的人物。
同為文壇中人,卻風格迥異,各有所長,並把自身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
誠然,我們筆下文字或如沈從文娓娓道來或如顧城朦朧繾綣,並不影響我們欣賞魯迅的犀利,但我們更應著眼於自己的長處,而不是一味豔羨模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或與生俱來或後天造就,都是應該珍惜並善加利用的,而不是羨慕他人特質。
身邊人文采斐然,提筆便能於四百字的稿紙上恣肆汪洋。幾多羨慕幾多自卑,但後來也逐漸看開。我們欣賞李清照文字中的離傷,我們讚歎納蘭容若詞句中的'愁緒,可我們青春正好,無需為賦新詞強說愁。自身的風格,才最為動人。
畫家黃永玉曾說:“我最喜歡的是文學。”但他也自知最擅長的是繪畫,便不去豔羨身邊那些文學大家的成就,專心致志於畫紙之上,終成名家。
擅長之處若在繪畫,便在畫紙上重現文字中“臨去時秋波那一轉”;擅長之處若在器樂,便平心靜氣彈奏一曲文字典籍中的失傳絕響。忘卻自身有的,卻追逐那虛緲的,何必呢?
此間道理絕不僅僅適用於文學與藝術,萬事萬物皆如此。於物如此。牡丹有牡丹的雍容富麗,百合有百合的清秀淡雅,雛菊有雛菊的靈動自然。
於人亦如此。長於人文,何苦死磕符號公式;不善於言辭,何苦唇槍舌劍定要辯個高下;若是繾綣的顧城,若是平和的沈從文,又何苦去學去豔羨犀利的魯迅呢?
看到自身“千萬人中獨我一人”的風格,不必眼紅於他人天生的素質。幸福在於看到自己已有的特質。
找尋自身獨有的風格,千萬別逼著顧城去學魯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