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魯迅博物館作文2篇

參觀魯迅博物館作文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觀魯迅博物館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參觀魯迅博物館作文1

  爸爸經常對我說,魯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讓我多讀魯迅的書。但我對魯迅並不太熟,所以我一直想了解魯迅。

  八月的一天,天氣很晴朗,我央求媽媽帶我去參觀了魯迅博物館。透過參觀,我知道了很多關於魯迅的知識。魯迅的真名叫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城東昌坊口新太門。他的爸爸媽媽最初叫他周豫山,十八歲時才改名叫周樹人。他有句名言,讓我看後就牢牢地記住了它: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

  我還知道了他的故事。在魯迅十三歲那年,他的父親生病了。因為家裡的錢不夠,他只能把家裡的衣服當了,才有錢去買藥。1898年5月,魯迅來到南京上學,他上學十分刻苦,考試也考的很好。他把獲得的金牌換成錢,買書看。1918年,他第一次創作了小說《狂人日記》,魯迅是他自己想出的筆名。就這樣,轉眼間過了三十年,因為他努力學習、勤奮寫作,他成了一個有名的作家,他寫的《藥》《野草》等許多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可惜的是,在1936年10月19日早晨5時25分時,魯迅因病逝世。終年56歲。

  看了魯迅的故事後,我想到了一首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想,魯迅不是和那些成功的人一樣,他們的輝煌歷程,不是用勤勞與汗水造就出來的嗎?他們的人生之路,不就是從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嗎?

  去參觀魯迅博物館的收穫真是不小啊!

參觀魯迅博物館作文2

  去年暑假,我來到了魯迅博物館,這裡沒有華麗的建築,也沒有引人注目的紅牆,卻有無數人慕名而來。

  走進魯迅博物館的大門,左側有一灰牆小院,門旁刻著“魯迅故居”幾個蒼勁的大字。邁進那窄窄的門,便看到了兩棵棗樹,這兩棵棗樹是魯迅先生親手種植的。在微風吹拂下棗樹搖曳著,似乎讓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那錚錚鐵骨。棗樹前面有一排房子,中間的是魯迅先生的會客廳兼藏書室。西房是廚房,北方有三間屋,正中間的是魯迅先生的工作室兼臥室,人稱“老虎尾巴”,而魯迅先生叫它“綠林書屋”。左側是魯迅夫人朱安的臥室,右側是魯迅母親魯瑞的臥室。透過明亮的窗戶,我看到了屋內的擺設,樸素的桌子,古老的油燈,老式的長衫、布鞋,一切都是那樣的簡單。看著看著我的腦海中出現了這樣的.畫面:

  一個臉色黃帶白,像個大病初癒的病人,鬍鬚長的像隸體“一”字,但看起來卻嚴肅倔強,只見他坐在書桌前,正在專注的寫著……

  直到媽媽叫我方才回過神來。走出小院來到了紀念大廳。這裡展示著魯迅先生生前寫的日記、手稿、書籍……魯迅生前收集的古代畫像,墓誌等石刻。看著眼前的一切,我深深的體會到了魯迅先生那拳拳的愛國之心,他曾用自己的筆鋒深深的刺向敵人的心臟,對勞動人民進步的青年則給與自己真誠的愛心,魯迅先生想蠟燭一樣用自己的光芒,引導中國人民走向希望。展覽館裡平鋪著曾蓋在魯迅先生遺體上的綢緞,雪白的綢緞上寫著“民族魂”這個字。

  參觀完魯迅博物館我對魯迅先生更加的尊敬了,被他的愛國之心深深的感動了。做為中國人,我們也有像魯迅先生一樣更加愛自己的國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