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志在四方的歷史典故

關於志在四方的歷史典故

  志向高遠與否,使人們的性格和行為產生很大的不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志在四方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志在四方:立意高遠,胸懷天下

  【出處】(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釋義】四方:天下。志向遠大,不願蝸居於自己的小天地裡。形容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願意到遙遠的地方做一番偉大的.事業。

  【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晉獻公在寵妾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分別逃亡到狄國和梁國。後來,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擔心重耳會回來爭奪王位,便派人去追殺重耳。於是,重耳又從狄國曆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等人都十分優待,還把自己的女兒齊姜嫁給了重耳,送給他20輛四匹馬拉的車,並且在各方面都很照顧他。重耳在齊國一住7年,日子過得十分舒服,不想回國了。他的隨從子犯、趙衰等人對於重耳如此胸無大志很是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不久,齊桓公死了,齊孝公做了齊國的國君。子犯、趙衰、狐偃等覺得齊孝公不是一個賢能之人,不會有什麼作為,於是便到桑園裡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不料,正巧齊姜的一個小丫鬟在樹上採桑葉,把他們說的話全聽去了,小丫鬟立即把這件事告訴了齊姜。齊姜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害怕這丫鬟洩露了秘密,就把丫鬟殺了,然後對重耳說:“公子,知道你有遠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不惜走遍天涯海角,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那個聽到你部下秘密商議的丫鬟,我已把她殺掉滅口了。”重耳聽了很驚訝,說:“可是我並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

  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便不再勸他了,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把重耳灌醉後,送出了齊國。後來,重耳在62歲的時候,終於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長心語】

  志向高遠與否,使人們的性格和行為產生很大的不同。有的人天生沒有志向,有的人志向卑微,有的人志向高遠,他們進步和成功的程度和他們志向的大小是相稱的。“大丈夫四海為家”、“好男兒志在四方”,都說明了人們對於志向的一種追求。不要蝸居於自己的狹小天地之中,做一隻井底的青蛙,而應該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去關注天下蒼生,站在一個更高的立場去看待世間的萬物,以一種更廣闊的胸懷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