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歷史典故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歷史典故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太公用直鉤不掛魚餌垂釣,願意上鉤的魚,就自己上鉤。比喻心甘情願地中別人設下的圈套。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歷史典故,相信你們有興趣!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歷史典故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年近八十,卻懷才不遇,只當了一個下大夫。他又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為,又受到妲己的'迫害,因此就逃出商朝都城朝歌,躲到渭水河邊過著隱居的日子。

  渭河一帶是諸候姬昌的管轄範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

  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說:

  “魚兒呀,你快點上鉤吧!”

  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著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人們嘲笑他,他也不理會。

  結果這件事傳到姬昌耳裡,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他來。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釣魚,嘴裡還一邊念著:

  “釣、釣、釣,魚兒不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

  於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裡又念著:

  “釣、釣、釣,大魚不上鉤,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

  後來,姬昌就準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請他到西岐去。

  姜子牙故意迴避,躲在蘆葦叢裡不出來。姬昌齋食三天,沐浴整衣,命人抬著禮品,再來請姜子牙,姜子牙這才出來相迎。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誠心誠意,一心想要尋找賢能有才華的人,於是就答應輔佐他。

  後人稱這件事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姬昌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於是就封他為太公。

  後來姜子牙連續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成語“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比喻為了求賢,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