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疾忌醫的歷史典故

諱疾忌醫的歷史典故

  透過學習歷史典故,讓孩子讀懂半部中國史!下面是由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一諱疾忌醫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出處】

  《韓非子·喻老》。

  【釋義】

  諱:忌諱;疾:疾病。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歷史典故】

  扁鵲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名醫,醫術非常高名,他只需診脈,就能知道患者臟腑裡的病。

  有一天,他去見蔡桓公。他仔細端詳了蔡桓公的氣色以後,說:“大王,您得病了。現在病只在皮膚表層,如果不及時醫治,恐怕病情會加重的。”蔡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沒有病,也用不著治!”扁鵲走後,蔡桓公對左右說:“當醫生的就愛給人治病,沒病也說你有病,只為顯示自己醫術高明。”

  過了幾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公。他著急地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裡去了。可得抓緊治療啊!”蔡桓公把頭一歪,只當沒聽見,理也沒理他。

  又過了幾天,扁鵲又來見蔡桓公。他看了看蔡桓公的氣色,焦急地說:“大王,您的病已經進入了腸胃,不能再耽誤了!”蔡桓公還是不予理睬。

  又過了幾天,扁鵲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他只看了一眼,掉頭就走了。蔡桓公心裡好生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您去看望大王,為什麼掉頭就走呢?”扁鵲說:“病在皮膚裡,可以用熱敷;病在肌肉裡,可以用針灸;病到腸胃裡,可以吃湯藥。但是,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病到這種程度只能聽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請求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後,蔡桓公的病突然發作了。他打發人趕快去請扁鵲,但是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沒過幾天,蔡桓公就病死了。

  【成長心語】

  閉目塞聽的人,往往自視甚高,自以為是,結果卻背道而馳。蔡桓公因為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有病,就一次次拒絕扁鵲的勸告,結果也只能自作自受。古人云:“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罪人。”我們對待批評的態度,應該是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要認真接受他人糾正過錯的好意,這樣才能避免犯更大的錯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