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化琴工的歷史典故
海山化琴工的歷史典故
典源出處
《文選·嵇康〈琴賦〉》注引漢·蔡邕 《琴操》:“伯牙學琴於成連先生,先生曰:‘吾能傳曲,而不能移情,吾師有方子春者,善於琴,能作人之情。今在東海上,子能與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從。’乃相與至海上,見子春,受業焉。”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卷下:“《水仙操》,古舊說伯牙學鼓琴於成連先生,三年而成。至於精神寂寞,情至專一,尚未能也。成連雲:‘吾師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與伯牙延望,無人。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吾將迎吾師。’刺船而去,旬時不返,但聞海上水汩 (gu) 汲漰 (peng) 澌之聲。山林窅(yao) 冥,群鳥悲號,愴然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終,成連刺船而還,伯牙遂為天下妙手。”
釋義用法
伯牙向成連先生學彈琴,三年學成。成連認為,學會曲子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感情的投入,於是把伯牙帶到海上,讓他海水澎湃,群鳥悲號的.境地,陶冶他的感情,使之成為天下妙手。後以“成連”指善彈琴的人; 以“海山化琴工”等寫自然環境對人情性的陶冶及人對藝術境界的追求。
用典形式
【成連】 清·張梁:“鍾期既已亡,成連誰能尋。”
【成連心】 清·鄂爾泰:“無須泛瀛海,已見成連心。”
【成連琴】 清·王士禛:“清冷魚山梵,寂寞成連琴。”
【刺船人】 清·丘逢甲:“浩浩天風入素琴,刺船人去有遺音。”
【海上琴】 清·王夫之:“河山憾折延陵劍,風雨長迷海上琴。”
【成連佳趣】 清·張惠言:“便有 成連佳趣,理瑤絲,寫他清冷。”
【成連海水】 清·金人瑞:“成連海水最移情,弘景山居亦有榮。”
【海山深絕】 金·元好問:“莫道琴工有師法,海山深絕解移人。”
【成連海上琴】 清·丘逢甲:“刺船人去波濤急,悽絕成連海上琴。”
【海山化琴工】 宋·蘇軾:“劍舞有神通草聖,海山無事化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