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孔子
初三下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孔子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下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孔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下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孔子1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同樣,在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我國,不同的人的心中便有不同的孔子。與許多人不同,我心中的孔子並非聖人。
孔子非聖,他與普通人一樣有著喜怒哀樂。對於子路的輕率勇莾,他哂之;對於宰予的違禮貪睡,他呵斥“朽木不可雕也”;對於顏回的簞食瓢飲,他也會由衷感嘆“賢哉回也”;他有時也會小小地偏心,將點視為知己,然而,無論他斥責也好,嘲笑也好,師生間的關係總是如此和諧。孔子誨人不倦,學生們也畢恭畢敬。“萬古師表”,這是今人們對孔子的評價。在師道尊嚴日漸淡化的今天,孔子師生間的和諧關係值得我們提倡。
孔子非聖,他是一位失敗的理論推銷員。孔子周遊列國,出發前可謂信心滿滿,又怎料回來時兩手空空。不管孔子將他的大同世界描繪得多麼美好,不管仁、義、禮、智、信聽起來大義凜然,不管君子與小人的對比是多麼鮮明,這一切,仍抵不過尖兵利刃,峻法嚴刑。孔子失望了,對這禮樂崩壞的春秋失望了。他曾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位失敗的理論推銷員終究沒有“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氣概,也慶幸沒有,否則這將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遺憾。道不行,也不能放棄。將它傳遞吧,歷史會挑選出真正的道。
孔子非聖,他被舊的事物緊緊地縛住了。春秋時間,諸候紛爭,周王朝的繁文縟節已無法適應於時代。而孔子,卻死死地抱住這禮樂制度,將這即將朽爛的船當作救世的諾亞方舟,試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維護搖搖欲墜的禮樂制度。但這也不能全怪孔子的固執,要知道,是階級的侷限造成了孔了對周禮的推崇。孔子的禮,這一通向仁的途徑,是無法被諸候們接受的,這便註定了孔子學說在當時的失敗。然而,他在杏壇播下的種子歷經千年的滄桑,已成為參天大樹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孔子的思想顯得越來越重要。
孔子非聖。我無法想像被供在廟堂之上的孔子。也許我們紛紛稱孔子為“至聖”的時候,孔老夫子仍在“三省吾身”吧?
初三下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孔子2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歷代代出過多少儒家著名學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響力的,非孔子莫屬。而孔子所說的“仁”與“恕”為儒家理論中最最精髓的東西。
仁,什麼是仁?孔子說過:“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說,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讓別人也立起來。自己想要發達,那就要讓別人也發達起來。在離你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幫助他一下,就是仁義的方法與秘訣了。這就是孔子對“仁”的理解。
那麼,恕又是什麼呢?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孔子:“老師啊,你能告訴我一句話,讓我終身受益匪淺嗎?”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這就是孔子——講一個讓人終身受益的話,只縮成一個“恕”字!聖人就是聖人,不會和你長篇大論地講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又進一步地解釋了“恕”這個字,自己不想要的,彆強加給別人。
從上面的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氣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確,人就應該要有寬廣的胸懷,與人處事的時候,不可以心胸狹窄,而是應該寬宏大量,寬恕待人。
孔子“仁”與“恕”的思想,一直流傳到今天,還一直影響著我們。而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應該懷有這種寬宏大量的胸懷。小學的時候,因為什麼也不懂,和一個同學玩的時候,鬧了點彆扭,。後來,我們才明白了,其實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過去的,所以,我們又一次地和好如初,但我們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子什麼事也不放過對方了,而是學會了寬容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這就是孔子,他的話,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們的心中。
初三下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孔子3
在孔子研究院,我見到了眾多的孔子畫像。其中有太多的畫像,若不經工作人員的介紹,我還真看不出,原來那些形象迥異的畫中人竟是孔子。同畫的是一個人,且多是孔子當年行教時期的作品,可為什麼相差甚遠呢?
其中一幅畫像,畫得很獰厲,粗鄙。看著兇悍粗壯,雙耳垂輪,二目露白,鼻露孔,嘴露齒,簡直就像蠻夷,看不出有絲毫的涵養與智慧。不由輕嘆:這,怎麼能是孔子呢?
這就是孔子。解說的口氣非常堅定,彷彿她見過孔子。她說,孔子長得就是高大健壯,面目七露,凝重威嚴。見她這般毋庸置疑,我也無心再爭辯什麼。只堅信,我心中的孔子,絕不是這樣的,絕不是這般大魚大肉,大腕喝酒所養就的庸俗模樣。他身材的確高大魁梧,但在智慧和謙恭的映襯下,只會顯得他更加和善,悠遠,大度。
他歷經滄桑,飽受風雲動盪,但依然心有執著,胸懷天下,孜孜以求,誨人不倦。
孔子時刻憂系的是家國天下,掛牽的是芸芸眾生,有著這樣博大深遠情懷的人,怎麼可能會是一副粗鄙蠻野的嘴臉?就算有著某些的不完美,相信也早被那淵博的智見與寬厚的仁德給淡去了。
一直喜歡畫聖吳道子所畫的孔子像。在這裡有見,在家也早有珍藏。他的確畫出了我們心中的孔子,形神契合。老人身著一襲長衣衫,鬚髯飄逸,雙目前視,拱手而立,愈發顯得謙遜和善,那是一種風煙俱淨後的淡然,那是一種千帆過盡後的寧靜。
這幅畫像,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地暗合了我心中的孔子模樣,因此,收藏心底,永遠。
以前,曾看過一個小故事,說蘇東坡和佛印兩個好朋友常在一起參禪悟到,一日,忽談到彼此像什麼的問題。蘇東坡說佛印像是一坨牛糞,而佛印卻說蘇像一尊佛。可見,一個人的心境與涵養的不同,也自會導致眼界的清濁及見識的高低。由此,也不難理解孔子在眾畫師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迥異模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