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航天初二作文

築夢航天初二作文

  每一個“首次”,都令我,令我們激動不已,熱血沸騰,使我的夢想之火越來越猛烈,小編收集了築夢航天初二,歡迎閱讀。

  第一篇:築夢航天

  人們看到鳥兒它在天空中飛翔,我們人類也想在雲霧繚繞之間,觀賞世界各地壯美的山河,聰明的人們便發明了飛機,人類終於可以在天空中鳥瞰世界各地。但人類並不滿足於現狀,有了更加宏偉的計劃,要去發現太空,瞭解太空,認識太空。於是設計師,科學家們齊心協力建造出了航天飛船。

  看著電視上,網路中一張張浩瀚的宇宙的圖片,美麗的星空。長大後當一名航天員的夢想油然而生。幻想著,有一天,我也能坐在航天飛船上,為祖國完成航天任務,這該是多麼光榮,多麼開心的事啊!

  在2003年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相信每個中國人一定會記得。在2003年10月19時58分,在酒泉衛星發生基地,中國首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發射,此時此刻,在場的人們沸騰了;在電視機的人們沸騰了;全中國,沸騰了!

  令人振奮的還有在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同樣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神舟七號”順利升空,但這次的任務與以往的都不同,宇航員首次要離開航天飛船,在宇宙中步行,當宇航員翟志剛離開船艙,在太空中揮起五星紅旗時,注視著他們的工作人員,群眾的吶喊聲、歡呼聲、鼓掌聲……譜寫成一首激動人心的歌曲,交織成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藝術作品。

  每一個“首次”,都令我,令我們激動不已,熱血沸騰,使我的夢想之火越來越猛烈。

  中國,在六十年的發展中,有了導彈,核武器,有了人造衛星,載人飛船,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在太空漫步的國家。有了這一切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繁榮昌盛的祖國。

  雖然,我們與歐洲的各個航天發達國家相比,這不算什麼。但是,我們這些少年的奮鬥目標,就是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增磚添瓦,我們承載著祖國,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一定會奮發圖強,越飛越高。

  “少年強那中國一定也很棒,吸收五千年的磁場,有傳說中的`神奇和積蓄的鋒芒,一根傲骨無法隱藏神的智慧的力量……”

  第二篇:築夢航天

  每當遙望天空,我就開始幻想,穿著乳白色的宇航服,駕駛著宇宙飛船,去遨遊浩瀚的太空,看一下我們眼中的地球是什麼樣的,不是有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嗎?只有離開地球,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我們要到其它星球上去探尋新的生命,去解開無數的科學猜想……

  公元2050年,我畢業於航天大學,我去了中國探秘隊,任務就是探測外星球的奧秘。

  今天,我的上級給了我一個任務:去太陽系探秘。接到命令我立刻駕著航天飛船去太陽系了。我坐在飛船座位的上面,看著地球慢慢變小然後就消失在宇宙中……我正坐著飛船向太陽系進軍,只見飛船上顯示器上顯示了太陽的大小,形狀,溫度。這時來了一個小隕石,我嗯了一個紫色的按鈕,“超能防護網”已經打開了了,避開了障礙物。突然,飛船外的溫度增高了許多,我又打開了“防熱耐冷網”,他可以不怕高溫也不怕寒冷。

  幾分鐘後,我又來到了太陽系,顯示屏上只有火焰和一些資料,什麼也看不見。然後顯示屏下一個“紅豆”,我輕輕一點,飛船就一下子飛到太陽系那兒,我十分驚奇:原來是一個大火洞。我飛進去一看:上面有許多“大石塊”,下面是看不到盡頭的大海,海中有可愛的小魚,美麗的美人魚、小蝦……石塊一下子掉入水中,小魚和美人魚、小蝦都嚇得驚慌失措,逃跑的無影無蹤。我用機器手拿起放到化驗網中一實驗,馬上變成了氣體,我開啟機器盒感到十分舒服,原來那“石塊”是大冰塊。我馬上記在我的本子上,為了進一步研究,我又拿起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冰塊”放入“仔仔”保鮮盒中。

  我又飛出洞外,去別的星系繼續探測去了……

  第三篇:築夢航天

  我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當了航天員。坐在嶄新的飛船中,準備飛向美麗的宇宙。小時候,我總認為宇宙是個可怕的黑洞,飛向宇宙更是不敢想象,可是在20世紀的時候,一位蘇聯的航天員加加林卻將這變為了事實。1961年莫斯科時間4月5日2時18分,俄製“聯盟—FG”運載火箭將“聯盟TMA—21”載人飛船發射升空。4月7日凌晨,這個被命名為“加加林號”的宇宙飛船比預訂時間提前了10分鐘與國際空間站順利自動對接。這個可以稱為奇蹟的事情就這樣的發生了。

  不過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可不是他哦!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美國的尼爾。阿姆斯特朗。尼爾·阿姆斯特朗曾是一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航天員、試飛員、海軍飛行員,以在執行第一艘載人登月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任務時成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類而聞名。

  21世紀,中國也首次飛向了宇宙。坐在這個中國製造的第一個火箭神舟五號當中完成任務的是一名叫楊利偉的航天員。楊利偉,曾是一名軍人,在1983年,他考入空軍第八飛行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殲擊機飛行員。1998年1月,作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中的一員,楊利偉來到了北京航天員訓練中心。他從《載人航天工程基礎》《航天醫學基礎》和《星空識別》等課程學起。最初兩年,每天夜裡12點之前沒有睡過覺。在做超重耐力訓練的離心機專案時,楊利偉在承受8個G的重力負荷的同時,還必須保持頭腦的清醒,敏銳及時地作出各項正確判斷。

  我們21世紀的新少年,在今天,早已可以來到美麗的宇宙,暢遊宇宙。天啊,有時我真的不相信,不相信中國的高科技時代,不相信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可這一切,都是真的!都是真的!在這些的背後,該有多少的付出啊!是這些努力,汗水,才打造了今天的輝煌。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這些少年,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為祖國的航天事業早些做點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