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定勢,張揚個性-作文教學創新之我見論文
跳出定勢,張揚個性-作文教學創新之我見論文
" 定勢,心理學上解釋為由一定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準備狀態,決定同類後繼心理活動的趨勢。而這種定勢現象在中學生中已普遍出現,且已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那麼,定勢在作文中的主要表現有哪些呢?
一是思想定勢:就是指在作文中,學生把先前已儲備好的思想內容作為作文的思想基礎和核心。看到一處美景立即想到讚美祖國、熱愛祖國的主題;寫一件難忘的事,即想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體驗。更有人為中學生歸納了幾大系列的內容,比如勤奮好學的、無私奉獻的、友誼長存的等,學生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作文題目,內容儘管套,反正不出格。反過來,要是主題中心已定的作文,選擇材料時又進入了另一個定勢,寫友誼吧,好友定已不在身邊;寫母愛吧,必定寫我生病母親細心照顧或下雨天為我送傘等內容。結果翻來覆去,跳不出那些老材料。
二是思維定勢:其表現主要是思維的循規蹈矩,總把自己的思維定格在一個圈子裡,不去衝破;總讓思維在一處挪動,而不去四方發散。說白了,就是缺乏想象力和聯想力。我曾見到過這樣一則材料:一個教師問學生,冰雪融化了,變成了什麼。學生們的回答大都是水和泥。只有一個學生說是春天,但結果卻被老師給否定了,而事實只有這位學生跳出了思維定勢,運用了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由此可見,許多學生總是在作文時不假思索,只有簡單機械的用已重複多遍的方法去完成,失去了應有的聯想和想象。
三是思路定勢。這屬於作文形式的問題。寫記敘文吧,先寫事,結尾寫感受,寫啟發;寫議論文吧,正反對比,事實理論一套,近似八股。所謂的波瀾起伏也都是透過反覆訓練已形成的定勢。而那些“××老師教作文”“ ××寫作技法大全”之類的讀物大都是培養定勢的有效材料。
思想、思維、思路出現了定勢,結果是什麼樣的,它們有著什麼危害?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響應該是作文缺乏新意。文貴出新,文章的立意,選材和構思,如果沒有新意,那麼這篇文章就味同嚼蠟。比如寫文章立意,寫做好事一定要提到雷鋒精神;寫一件禮物,就寫過生日收到一件早就想要的禮物,然後點明其意義有多深。這樣的作文還有何新意而言。
文章要出新,貴在內容,內容的出新主要是文章要有創見和創造性。而如果進入定勢領域,就勢必會成為千人一面,眾口一詞。比如寫《雨夜一人在家》,學生就寫一個在家如何害怕如何緊張等。這種文章寫一百遍與寫一篇沒有多大區別,可見,多寫也並不一定就好。
文章進入定勢,不僅使學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關鍵是影響了他們思想和思維的健康發育。沒有了活躍的思想和思維,也就是說,沒有了創造性的思想和思維,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將會產生不利影響。作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堪當大任,而作文創新,就必須解決定勢問題。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 注重情感,融入激情。
學生作文定勢的外在主要表現就是情感的蒼白。文章沒有了情感,就缺乏了伴隨著激情而產生的靈感火花、創造之光。郭沫若就這樣回憶自己寫詩的靈感:“在晚上行將就寢的時候,詩的後半部分的意趣襲來了,伏在枕頭上用著鉛筆,只是火速地寫,全身卻有點作寒作冷,連牙關都在打顫,就那樣把奇情的詩寫出來了。”學生作文雖不像文學創作那樣“驚心動魄”,但也要伴隨著一定的情感波瀾和湧動。而我們平時的作文,時間長,寫作環境寬鬆,很難見到佳文。這就說明了學生沒有傾注自己的情感,沒有激情產生,沒有出現作文最佳狀態。因此,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學生創設一些情景,讓激情驅動他們。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拋開平常固有的面孔,也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比如要生寫一篇以《父親》為題的作文,老師可以先選取一二篇佳作(如朱自清的《背影》等)錄好音,並配以音樂,讓學生先進入一種親情包圍的氛圍,爾後教師趁機進行激情的引導,使學生沉浸在激情的回憶中,自然作文中流露的情感就比以往的豐富真實得多了。
第二、善於聯想,豐富想象。
中學生作文定勢,歸根到底就是缺乏想象力,特別是缺乏創造性的想象力。所以,加強這方面的指導訓練對跳出作文定勢實是意義重大。去年中央電視臺舉行了節目主持人大賽,其中有一個很有創意的內容,就是給選手任意三個詞,準備30秒鐘,想象一個特定情景,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以考評參賽者的藝術素養。賽題沒有標準,全憑參賽者大膽想象,自由發揮。比賽中,參賽者所編的故事精彩紛呈,充盈著語言的魅力,張揚著藝術的靈氣。
我認為這種形式用到我們對學生進行想象力培養上來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而且這種形式從基礎的聯詞做起,再加上是編故事,學生的興趣就會極大的.調動起來。我曾經在作文課上進行過這方面的嘗試,結果令人欣喜不已。當時我就先從這次大賽說起,然後引到作文課上,要求學生用“小貓、絲瓜、過年”三個詞展開聯想,編成一個生動的故事。沒想到學生一下子來了創作熱情,想象出了很有創意的內容。其中有一位學生就想象出一個下雪的臨近過年的時節,小貓在雪後出來玩耍,那串串腳印,就像一根根長長的絲瓜。也有學生把這個故事放在太空,用擬人手法寫出了絲瓜和小貓的一段相聚時光,嚮往過年可以再相會。這當中學生馳騁的想象已初露端 倪,這樣堅持下去,於我們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不無好處。
當然,我們可以在以後的訓練中,逐步提高要求,把詞語由二三個增加到四五個,準備的時間也隨之減少,要求故事情節生動,不能重複以前所編的故事。我想要求雖然提高了,可學生已對這種方法產生了興趣,還是樂於去完成的。因為這種形式,切合了學生創意作文的實踐活動中的“求趣、求新、求創、求成”的心理,滿足了學生自由想象,吐露心聲的需求;激發了學生由說到寫的主動性;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作文的創新品質。這豈不是很值得一試的好方法?
第三、張揚個性,表現真我。
生活是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學生若能寫出自己的思想,作文就有了個性。確實,作文字來就應該是心靈世界的展現,而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心靈世界,這個世界是“個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經人道的,是充滿了特別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靈的笑語和眼淚”。因而要讓學生真誠地敞開心扉,並且是無拘無束地抒寫自己的真實而獨特的感受,運用個性化的語言文字來表達這種感受。就像窮困迂腐的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滿腦子封建等級觀念的閏土的“老爺”。我們的學生雖不像作家那樣有自己的獨特的創作風格,但也還是有各自的個性和感受的,在語言運用方面至少有各自的擅長,質樸的,華美的,平和的,含蓄的……我曾經讓學生寫過關於“花”這個話題的作文,有的學生就寫出了“日出江花紅勝火”的春天百花盛開的美景,有的學生寫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秋天經歷了風霜的花,也有學生寫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冬天獨立傲骨的花的精神。
可見,學生作文個性的養成,會幫助他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多角度有個性地表現生活。作文需要走入生活,需要體現個性,也只有這們,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