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走新潮留下傳統作文

帶走新潮留下傳統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帶走新潮留下傳統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帶走新潮留下傳統作文1

  也許,是社會的腳步太快,讓我們無暇去感受屬於自己的文化;也許,是我們接受得太快,讓自己沉迷於色彩斑斕的異國文化;也許,是世界的變化太快,讓我們的思想在紛繁的事物面前迷失了方向。然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都應當有一個紅紅的中國印。

  現實中的我們太匆忙,以至於亂了自己的陣腳,分不清楚主次。於是,我們淡化了傳統,卻異常地把外來文化奉為瑰寶。這不能不說是國人自己的悲哀,我們這樣做不免有些“數典忘祖”,難道我們連自己幾千年民族文化的精華也拋棄了嗎?

  不錯,西方節日的確有它的特色,然而,它代表的只是別國文化,需要我們去大肆宣揚麼?在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面前,有些人已無法認清自己的身份,開始盲目崇拜,試想這幾棵弱不禁風的小樹怎麼能夠支撐起五千年文化的天空?

  屈原矗立在汨羅江畔,用一片赤誠抒寫心中的無限豪情,用視死如歸描繪著天地間的正義。這曾經讓無數人為之熱血沸騰的經典,如今又有誰願意再次發自內心地吟唱?這是多麼大的悲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有多少烈士已長眠地下,為了國家人民,他們在關鍵時刻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航向。別去問他們這樣做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都不是用交換來體現的。然而,每當在春季那個飄雨的日子裡,又有誰願意主動到那高大的石碑前祭掃?這又是多麼大的悲哀!

  牛郎織女的故事詮釋了對愛的理解,也許在他們看來,真正的愛不是花前月下,不是卿卿我我,而是彼此心中的一份眷戀。縱使相隔茫茫銀河,他們的心卻能夠彼此相依,這是多麼經典的愛情故事,然而如今誰還會為了這曾經的真誠而感動?這又是一種悲哀。

  不得不承認,這些曾經的感動、曾經的真誠、曾經的燦爛都已被現實生活所帶走了,可是作為國人,我們能否學會反思,能否撥開那些隱蔽的表面去看看那些更深的本質。醒醒吧,讓時代帶走新潮,留下傳統吧,讓我們都喚回迷茫的心,重拾華夏傳統,重樹民族自豪,還傳統文化一個公道,讓世界都為我們而喝彩吧!

帶走新潮留下傳統作文2

  當聖誕夜曲充斥著你的耳膜時,除夕的爆竹聲是否已悄然淡去?當情人的玫瑰抱在懷中,七夕的鵲橋是否已忘卻消逝?當“聖誕果”來往傳送,中秋的賞月是否已索然無味?當西方節日日益盛行,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否已開始流淚?

  新時代的確有不少與時俱進的內容,可是在我們感受新事物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傳統。因此,我們應當帶走新潮,留下傳統仍然懷念“清明時節雨紛紛”的那份沉重與緬懷;仍然懷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那份思念與祝福;仍然懷念“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那份甜蜜與相依……正是這千千萬萬的懷念與呼喚,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節日千百年來永未褪去的光輝,正是這華夏兒女共同的呼聲,我們看到了傳統節日法定化已成為中國文化最突出的表情。

  也許,正當我們為傳統節日時喜時憂之際,西方節日不僅引起大眾的關注,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外來節日,是吸取還是屏棄?是支援還是反對?無庸置疑,在中國日益國際化的今天,我們無法將別國的文化拒之門外,但該如何吸取或採納卻必須要一個準則。

  現在的中國,已不再奉承男尊女卑,獨尊儒術的陳腐舊觀,我們正以一種開放的'心態面對世界。但一些年輕人將開放誤解為“效仿”,一切都學習西方人,甚至節日都過得外國味十足,然而他們真正學到外國文化的精華了嗎?不,他們沒有,他們有的只是形式上的,他們連“聖誕節”、“愚人節”的由來都不知道。這不禁令人擔憂,我們不希望現代版的“邯鄲學步”再次上演,更不希望中國真正的傳統節日在狂歡,愚人中流失。

  在繁雜的生活中,讓我們再次品味《離騷》,去體味紀念屈原的一生。

  在喧囂的社會中,讓我們再次拾起“牛郎織女”的故事,回想聆聽淳樸的真愛。

  在忙碌的世界裡,讓我們再次走向烈士墓地,去仰望緬懷崇高的靈魂。

  帶走新潮,留下傳統應當成為當今的人們的一個更為前衛的思想。滔滔的汨羅江水,成群的喜鵲,初春的細雨,它們以無聲的美,無言的愛傳遞著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那些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文化如今正站在歷史的邊緣等待我們去回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