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勵志的成語故事6則

古代勵志的成語故事6則

  自古以來有很多的成語故事,都是值得我們花時間去閱讀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勵志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吳市吹簫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太子建的老師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殺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次子——伍子胥,並在各關口懸掛伍子胥的畫像,以便將其捉拿歸案。

  伍子胥跑來跑去,也不知爬了多少山,涉了多少水,受了多少飢,最後跑到了楚國邊境昭關,見楚軍把守嚴密,自己無法過關,一夜間急白了頭髮、鬍鬚和眉毛。

  伍子胥遇到了一個名叫東皋公的老人。他很同情伍子胥的不幸遭遇,便讓他在家中住下,幫他想辦法混出昭關。後來,東皋公找到一個容貌與伍子胥長得很像的人,給他穿上伍子胥的衣服,讓他先過關,結果假的伍子胥被守關將士抓住。關口士兵以為伍子胥已經抓住,放鬆了警惕。

  伍子胥就趁這個時候溜了出去。他一路向東走,好不容易走到了吳國,但是身上的錢財已經用盡。伍子胥只好打扮成一個叫花子的模樣,在大街上吹簫,乞討度日。後來伍子胥被吳王重用,他花了幾年的時間使吳國興旺,後來成為吳王闔閭的相國。

  ◎成語釋義

  指人才被埋沒。

  ◎故事出處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鼓腹吹箎,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伯。”

  ◎出處譯文

  伍子胥帶著行李逃出昭關,白天躲起來晚上行路……在大街上鼓起肚子吹簫,乞討度日。後來伍子胥被吳王重用,他花了幾年的時間使吳國興旺,並幫助吳王闔閭成為霸主。

  篇2:開卷有益

  “開卷有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開啟書本,總有益處。常用以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

  這個成語來源於《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於這麼一部巨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

  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麼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開啟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

  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開啟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篇3:黃香溫席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裝置,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麼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裡,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裡乘涼,儘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裡。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幹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篇4:忍辱負重

  三國的時候,吳國有一位名將叫陸遜。他出身江南士族,豁達大度,善於謀略,孫權把他的兄長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他為妻。

  公元220年10月,曹丕讓他的親信上書,勸漢獻帝讓位給魏王。於是,曹丕罷黜了漢獻帝,自己做了皇帝,東漢王朝正式結束。大臣們認為既然漢獻帝已經下位,劉備是漢家皇室後代,理應接替皇位。於是,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即位,就是漢昭烈帝。劉備即位之後,第一件要緊的事就是進攻東吳,報東吳佔領荊州,關羽被殺之仇。

  公元222年,劉備率軍攻吳,陸遜被任命為大都督。劉備心急火燎,出兵沒幾個月,就攻佔了東吳的五六百里的土地。他從秭歸出發,急於向東繼續進軍。他要隨軍官員黃權守住江北,防備魏兵;自己率主力沿著長江南岸,翻山越嶺一直進軍到了猇亭。

  蜀軍從巫縣到彝陵(今湖北宜昌東)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又用樹木編成柵欄,把大營連成一片,前前後後長達七百里地。劉備以為這樣好比佈下天羅地網,只等東吳人來攻,就能把他們消滅。但是陸遜一直按兵不動,雙方相持了半年。

  東吳將士看到蜀軍得寸進尺,步步緊迫,都摩拳擦掌,想和蜀軍大戰一場。可是大都督陸遜卻不同意。

  當時,東吳的諸將,有的是孫策的舊將,有的過去就是孫堅手下的人,有的則是宮室貴族。這些人不少都是打仗的能手,立過大功。對孫權派年青的書生陸遜當都督,本來已經不大服氣。現在聽到陸遜不同意他們出戰,認為陸遜膽小怕打仗,更不滿意,在背地裡憤憤不平。

  陸遜見眾將如此粗魯,不理解他的戰略意圖,心裡很生氣,便手拿孫權授予他的“尚方寶劍”嚴厲地說:“劉備天下知名,剛來的時候,士氣旺盛,我們是不能輕易取勝的。我雖然是個書生,但是是奉主上的命令來行事的,你們只有服從。主上之所以委屈諸君派在我這兒,就是因為我有可取得地方,希望你們能夠忍辱負重,遵守軍令,不得違抗。”

  一天,陸遜突然召集將士們,宣佈要向蜀軍進攻。將士們說:“要打劉備,早該動手了。現在讓他進來了五六百里地,主要的關口要道,都讓他佔了。我們打過去,不會有好處。”

  陸遜向他們解釋說:“劉備剛來的時候,士氣旺盛,我們是不能輕易取勝的。現在,他們在這兒呆了這多日子,一直佔不到便宜,兵士們已經很疲勞了。我們要打勝仗,是時候了。”

  當天晚上,陸遜命令將士每人各帶一束茅草和火種,預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裡。到了三更,東吳四員大將率領幾萬兵士,衝近蜀營,用茅草點起火把,在蜀營的木柵欄邊放起火來。那天晚上,風颳得很大,蜀軍的營寨都是連在一起的,點著了一個營,附近的營也就一起延燒起來。一下子就攻破了劉備的四十多個大營。

  等到劉備發現火起,已經無法抵抗。在蜀兵將士的保護下,劉備總算衝出了火網,逃上了馬鞍山。這一戰,劉備兵士死傷不計其數。一直戰鬥到夜裡,劉備才帶著殘兵敗將,突圍逃走,最後逃到了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縣白帝山上)。

  這一場大戰,蜀軍幾乎全軍覆沒,船隻、器械和軍用物資,全部被吳軍繳獲。歷史上把這場戰爭稱作“猇亭之戰”,也叫“彝陵之戰”。

  篇5:有恃無恐

  春秋時,魯國遭到了嚴重的災荒,齊孝公覺得擴張自己實力的機會到了,就率領著大軍去討伐魯國。魯僖公聽說敵軍壓境,知道自己的實力無法和齊軍對抗,便派大夫展喜為使者出使齊軍。展喜日夜兼程在齊魯邊界上截住了齊孝公。

  展喜是個很善於辭令的人,他先是很恭敬地對齊孝公說:“我們國君聽說大王親自到我國,特地派我前來慰勞貴軍。”齊孝公傲慢地問:“你們魯國人害怕了嗎?”展喜回答說:“沒有見識的人可能有些害怕,但我們大王卻一點兒也不害怕。”齊孝公不相信:“你們魯國國庫空虛,地裡連青草也看不到,你們憑什麼不怕呢?(原文是:‘何恃而不恐?’)”展喜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們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遺命。當初,我們魯國的祖先周公和齊國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協力地輔助成王,終於把天下治理得安定興旺。成王對他倆十分感激,讓他倆立下盟誓,子子孫孫都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這在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我們正是依仗著這一點,才不害怕。(原文是:‘恃此以不恐。’)”齊孝公聽了,自覺理虧,無言以對,只好打消了討伐的念頭,又率領著大軍回去了。一場大戰就這樣被展喜的幾句話給化解了。

  成語“有恃無恐”就是從這個故事中提煉出來的。意思是因為有所倚仗,所以無所畏懼。恃,倚仗,依靠;恐,恐懼,害怕。

  篇6:前倨後恭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他是一位著名的策略家,非常聰明。

  蘇秦曾經到秦國去遊說,向秦王陳說天下大勢,顯示自己的才華。可是秦王有眼無珠,覺得他沒什麼才能,只會誇誇其談。

  回到家中,他的父母、兄嫂,甚至是妻子都覺得他這輩子不會有出息,沒有一個人瞧得起他。特別是他的嫂嫂,經常白眼相向,對他冷言冷語,罵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並說若是他這種人都能出人頭地,這個世界就太怪了。

  蘇秦非常生氣,於是發憤苦讀,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習當中。後來,他研究出一套“合縱”之術,就是聯合六國,合起來對付秦國。他先去遊說燕王,很快得到賞識,拜為當朝相國。後來,他又奉命到趙國遊說,又被趙王欣賞,掛了相國之印。再往後,他又去其他四國洽談聯合事宜。其他四國早被強秦欺負苦了,見到蘇秦的主張可行,就都封他為相國。

  這樣一來,蘇秦就掛了六國相印,成為權傾天下之人。有一次,他去楚國議論國事,經過家鄉洛陽。他父母知道了,就將庭院打掃乾淨,擺下酒席,並率領全家人,到三十里之外迎接他。他的妻子、兄弟只顧低著頭,看都不敢看他。他的嫂子則伏在地上,規規矩矩地拜了四拜,向蘇秦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誤。

  蘇秦笑了笑,對嫂子說:“嫂嫂,你以前對我那麼傲慢,現在對我又這樣謙卑,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他嫂嫂又慚愧又害怕,對他說:“我之所以這樣,是因你現在地位高、金錢多啊!”

  蘇秦聽了,不由嘆息了一聲,說:“同樣是一個蘇秦,富貴時親戚們懼怕我,貧賤時連父母也瞧不起我。人世間不以貧賤富貴對待別人的,又有幾人!”

  ◎成語釋義

  原先傲慢,後來恭順。形容前後態度截然不同。倨:傲慢。

  ◎故事出處

  《戰國策·秦策一》:“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

  ◎出處譯文

  蘇秦的嫂子則伏在地上,規規矩矩地拜了四拜,向蘇秦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誤。蘇秦笑著對嫂子說:“嫂嫂,你以前對我那麼傲慢,現在對我又這樣謙卑,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