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誠信有關的成語故事
與誠信有關的成語故事
導語:"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華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質,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與誠信有關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楚國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裡,當天經過一片山林時,忽然看見前面不遠的地方躺著一隻老虎。他嚇出一身冷汗,趕緊拉弓搭建,對準老虎就射。可是,那隻老虎不動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壯著膽子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塊像老虎的大石頭;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個兒鑽進石頭裡去了。 熊渠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氣再大也射不穿石頭呀! 他後退了幾步,又拿起了一支箭,開工向石頭射去。只聽“啪”的一聲,箭卻被彈了回來。熊渠子又連射幾回,都是這樣。他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搖搖頭,嘆了口氣,繼續趕路去了。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議論說,熊渠子所以能射開石頭,是因為他當時心志專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句諺語就是從上面的故事演變而來的。人們常用來說明只要專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達到目的;有時也用來比喻誠心待人,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王派相國平原君去楚國謀求聯合抗秦。平原君在門客中選中了文武兼備的十九名隨員,離預定的二十名還差一員。平日並不受重視的門客毛遂經過自薦,被平原君批准隨行。
起先,隨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譏笑他。但到了楚國,在相互交談的過程中,他們逐漸覺得毛遂是個很了不起的人,對他都很欽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談聯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隨行人員便都在臺下等候。 可是,平原君和楚王從早上談到中午,還是沒有結果。隨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慫恿毛遂上臺去說服楚王。
毛遂憑著自己大無畏的英勇氣概,按住劍,順著臺階走上臺去,對平原君說:“趙國和楚國聯合起來抵禦秦國,兩句話就能說明其利害關係,為什麼從早上到中午,還沒談出個結果來?'' 楚王問平原君說:“他是什麼人?" 平原君回答說:“他是我的門客毛遂。"
楚王聽說毛遂只是個門客,怒氣衝衝地喊道:“你這是幹什麼?我在和你的主人說話,你快退下去!"
毛遂按著劍走上前去,對楚王說:“大王之所以敢當眾斥責我,是因為楚國人多勢眾。但現在大王離我不過十步,楚國再強大,大王也倚仗不著,因為我手中有劍,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裡。而且我的主人就在這裡,我和主人說話,你憑什麼斥責我呢?" 楚王見毛遂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一時驚呆了,不知怎麼辦。
毛遂又繼續說:“楚國是個大國,地方五千裡,雄師百萬,按理說應該稱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強大的楚國在秦國面前,竟然膽小如鼠,以前秦將白起只帶幾萬軍隊攻打楚國,一舉就攻下了你們的國都郢城,再戰燒燬了你們的祖墳。這種奇恥大辱,連我們趙國都為你們感到羞恥,可是大王竟然對此無動於衷!所以,楚、趙聯合抗秦,不僅僅是為了趙國,也是為了楚國!道理是如此簡單,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責我,不是太沒道理了嗎?”
毛遂一席話,使楚王茅塞頓開,連連點頭說:“先生的話說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傾全國之力與趙國聯合,共同抗秦!” 於是,趙、楚兩國歃血為盟。楚趙結盟後,平原君帶著毛遂等回到趙都邯鄲。平原君感嘆地說:“我手下的門客多時逾千,少時也有百數,自以為識盡趙國的賢士。這次毛遂的事給了我很大的震動.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沒有發現他是個難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勝過百萬強兵,他一到楚國,只用了一席話,便使趙國的威望重於九鼎、大呂,他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春秋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做棘子成。 有一天,棘子成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質就夠了,幹麼還要有文彩呢?」 子貢說:「您這樣說是不對的。四匹馬拉的車子,也追不回已經說出口的話。本質和文彩是同樣重要的。讓我拿皮草來舉例解釋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們的區別,既在本質,也在文彩,如果把這兩類獸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來就像犬羊皮了。」 子貢認為,說話要深思熟慮,因為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後人就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來表示說話算數,不能反悔。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西周最後一個王是西周最後一個王是周幽王。周幽王什麼國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樂,打發人到處找美女。有個大臣名褒珦勸諫幽王,周幽王不但不聽,反把褒珦下了監獄。 褒珦在監獄裡被關了三年。
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響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珦贖罪。這個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以後,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露過幾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麼也笑不出來。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善於拍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個鬼主意。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陝西臨憧東南),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口這樣,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臺長久沒有使用了。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周幽王拍著手說:“好極了,就這麼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兒都愣了。
幽王派人告一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工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們回去吧! 諸侯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們鬧的是什麼玩意,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兒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麼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見褒擬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子。
幽王寵著褒姒,後來乾脆把王后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后的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訊息,就勾結犬戎進攻鎬京。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訊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上了當,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臺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裡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湧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殺了,把那個不露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大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佔去了。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國都搬到了洛邑去。 魯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後,稱為東周。周幽王。周幽王什麼國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樂,打發人到處找美女。有個大臣名褒珦勸諫幽王,周幽王不但不聽,反把褒珦下了監獄。
褒珦在監獄裡被關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響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珦贖罪。這個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以後,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露過幾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麼也笑不出來。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善於拍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個鬼主意。
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陝西臨憧東南),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口這樣,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臺長久沒有使用了。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周幽王拍著手說:“好極了,就這麼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兒都愣了。幽王派人告一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工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們回去吧! 諸侯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們鬧的是什麼玩意,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兒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麼回事。
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見褒擬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子。 幽王寵著褒姒,後來乾脆把王后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后的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訊息,就勾結犬戎進攻鎬京。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訊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上了當,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臺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裡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湧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殺了,把那個不露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大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佔去了。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國都搬到了洛邑去。
魯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後,稱為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