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語故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語故事

  導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進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艱險就不能取得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詞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讀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解釋: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身經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比喻不冒危險,就不能成事。今也用來比喻不經歷最艱苦的'實踐,就不能取得真知。

  用法:複句式;作主語、分句;指只有經歷艱難才能成功

  近義詞:親臨其境

  反義詞:膽小如鼠

  成語故事

  東漢時,漢明帝召見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帶著一隊人馬,不怕山高路遠,一路跋涉而去。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了新疆。鄯善王聽說班超出使西域,親自出城迎候。東道主把班超奉為上賓。班超向主人說明來意,鄯善王很高興。

  過了幾天,匈奴也派使者來和鄯善王聯絡感情。鄯鄯王熱情款待他們。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說了東漢許多壞話。鄯善王頓時黯然神傷,心緒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見班超,態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監視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對策。班超說:“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慮,兩國和好。”可是班超他們人馬不多,而匈奴兵強馬壯,防守又嚴密。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天深夜,班超帶了士兵潛到匈奴營地。他們兵分兩路,一路拿著戰鼓躲在營地後面,一路手執弓箭刀槍埋伏在營地兩旁。他們一面放火燒帳篷,一面擊鼓吶喊。匈奴人大亂,結果全被大火燒死,亂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後,便和班超言歸於好。

  這個成語說,不進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艱險就不能取得成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歷史典故介紹

  東漢名將班超,早年曾率兵出擊北匈奴貴族,戰功顯赫,隨即與從事郭恂(xun)一起被派遣出使西域。剛到鄯善國(本為樓蘭國,漢昭帝時改為鄯善)時,鄯善國王還款待得十分周到,後來卻忽然改變了態度。班超感到奇怪,猜想這一定是北匈奴派來了使臣從中作梗,鄯善王不知所從的緣故。於是班超喚來對方侍臣,詐他道:“我聽說北匈奴使臣已經來了好幾天了,他們現在在哪裡?”侍臣一聽,十分惶恐,交待了一切。班超一聽,果然不出他所料,便私自把隨從來的官兵三十六人全部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勁正濃,激發道:“現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異國,本是想立大功,以求發達。可匈奴使臣來到這裡沒有幾天,鄯善王就不把我們放在眼裡裡,說不定哪天他會把我們送給匈奴,那我們的身體骨肉可就要被豺狼吞吃了。大家說該怎麼辦?”

  部下們都說:“在這危亡之地,生死都由司馬您調遣!”於是,班超提議道:“不進老虎洞,就得不到老虎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下也只有趁夜火攻匈奴使臣大營,使他們不知我們究竟有多少人馬,然後趁亂消滅了他們。這下鄯善王就會嚇破了膽,我們的事才能成功。”大家提出:這事要不要跟從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怕郭恂膽小壞事,一口否定。就這樣,班超獨自率領三十六人,一舉拿下匈奴軍營,鄯善國舉國震驚。於是班超和他的部下們一起勝利完成了這次出使任務,與鄯善王和盟而還。

  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三回:“單說滿洲太祖,自建國改元后,招兵添械,日事訓故,除黃紅藍白四旗外,加了鑲黃鑲紅鑲白鑲藍四旗,共成八旗,分作左右兩翼,準備了兩年有餘,銳意出發,他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滅葉赫,不如先攻明朝,遂於天命三年四月,擇日誓師,決意攻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