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狼藉的成語故事

聲名狼藉的成語故事

  導語:聲名狼藉,指名聲敗壞到了極點。 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拼音】

  聲名狼藉 [shēng míng láng jí]

  【釋義】

  狼藉:傳說狼群墊草而臥,起來時把草踏亂以消滅痕跡,引申為散亂不整、亂七八糟。形容某個人的'名聲很壞,許多人一聽到他的名字就感到厭惡。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史記·蒙恬列傳》:“此四君者……以是藉於諸侯。司馬貞索隱:‘言其惡聲狼藉,佈於諸國。’”

  【成語故事】

  秦始皇在位時,蒙恬、蒙毅兄弟倆很受信任,朝中大臣也都不敢招惹他們。秦始皇死後,中車府令趙高和宰相李斯圖謀立皇帝幼子胡亥為太子,捏造罪名要害死皇帝長子扶蘇和大將蒙恬。最終扶蘇自殺,蒙恬被軟禁起來。胡亥即位後,趙高不斷地在胡亥面前說蒙恬、蒙毅的壞話。胡亥聽信了讒言,便誣陷蒙毅曾經勸阻秦始皇立自己為太子,對君不忠,要把他處死。蒙毅覺得很委屈,於是為自己辯駁說道:“從前秦穆公殺死三位忠臣殉葬,又枉殺了奚;秦昭王殺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因殺害良臣,遭到天下人的指責,因此他們的名聲都很不好。用正道治理國家,是不能枉殺無辜的!我勸你不要濫殺無罪之人!”胡亥對蒙毅的話置之不理,最後還是把他殺死。蒙恬最終也被迫自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