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豪奪成語故事

巧取豪奪成語故事

  巧取豪奪,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拼音】巧取豪奪qiǎoqǔháoduó

  【釋義】巧取:軟騙;豪奪:強搶。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

  【出處】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怪君何處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

  【主人公】米友仁

  【近義詞】橫徵暴斂、敲詐勒索

  【反義詞】路不拾遺

  【成語故事】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麼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裡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後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麼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裡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後,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起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於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樣,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來自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又是一個古畫的愛好者和欣賞者,讓人們更加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後來的人又從此引伸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以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巧取”,騙取也;“豪奪”,搶佔付。而用此種方法攫取財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見(《清波雜誌》)之語,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麼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攫取私有,這便是“巧取豪奪”了。

  【成語寓意】

  米友仁對喜愛的東西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即便他有再高的才能,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他人可以藉此提醒孩子,對於喜歡的東西,可以嘗試透過正當的手段去獲得,如果真的得不到,也絕對不能用卑鄙的手段去強取。

  【成語運用】

  1.成文用法

  ”巧取豪奪”指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含貶義,在句中作謂語、定語、狀語。

  2.運用示例

  聞一多《關於儒、道、土匪》:”‘豪取巧奪’這成語,不正好用韓非的名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來說明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