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的成語故事及解釋

聲東擊西的成語故事及解釋

  聲東擊西,是漢語的一個成語,出自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和唐·杜佑《通典·兵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該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閱,謝謝。

  【漢字書寫】:聲東擊西

  【漢語注音】:shēng dōng jī xī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趙撫其孤,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諠言者東告齊,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

  【成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種戰術。

  【聲東擊西的意思】:聲:聲張;擊:打擊;在東邊做出姿態或口頭造成聲勢,卻在西邊實施實際打擊行動。本是一種戰術用語,聲張與行動不相符,用宣傳來迷惑敵人。現可以廣泛使用,如比喻一個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等等。這一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六計。

  【聲東擊西的近義詞】:出其不意、圍魏救趙、出奇制勝、虛張聲勢、指南打北;

  【聲東擊西的反義詞】:無的放矢、漫無目的;

  【聲東擊西的故事】

  楚漢時期,項羽的部隊在彭城把劉邦的軍隊殺得一塌糊塗,這時歸順於劉邦的魏文豹見楚軍兵強馬壯,便找了個藉口離開漢軍投奔了項羽。劉邦氣得怒髮衝冠,他派韓信率兵去攻打魏文豹,魏文豹見漢軍來勢洶洶便命柏直為大將軍,守在黃河東岸的蒲坂,將黃河渡口臨晉津封鎖了,以阻止漢軍渡過黃河。漢軍在韓信的帶令下來到地勢險要的蒲坂,韓信見這裡有重兵把守,易守難攻,經過他的反覆斟酌最終確定使用聲東擊西的戰術。他叫部隊在蒲板對岸安營紮寨,白天叫士兵們練兵練到氣喘吁吁,夜裡士兵們高舉火把做出一副要強渡黃河的樣子,暗地裡將漢軍的主力部隊慢慢的向北面轉移,計劃時機成熟在夏陽偷偷的渡過黃河。漢軍到達夏陽後韓信便叫士兵們做了很多木桶並連在了一起,拴著木排倒扣著便是渡筏,將士們乘著簡易渡筏偷偷過了黃河。此時魏文豹在夏陽沒有軍隊孩守,漢軍渡過黃河後從魏軍的`後方進攻,魏文豹此時沒有一絲一毫的防備,急急忙忙帶著部隊迎戰,漢軍將魏軍打得落花流水,魏文豹也被韓信給活捉了。

  【聲東擊西例句】

  唐.杜佑《通典。兵典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一回:“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四處皆是守戰之地;蜀人或聲東擊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蜀兵合為一處而來,以一分當我四分:其必出四也。”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八回:“那廝們都是死命,倘或一齊殺出來,又有莊客協助,卻如何抵敵他。只好聲東擊西,等那廝們亂攛,便好下手。”

  毛澤東《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四章:“經常要採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騙、引誘和迷惑敵人,例如聲東擊西,忽南忽北,即打即離,夜間行動等。”

  【聲東擊西造句】

  1、主力機構經常利用好訊息瞞天過海,少量買進卻大量賣出,以此聲東擊西使眾多的散戶跟進拉抬股價。

  2、房地產開發商將好房屯住,用聲東擊西的手段將差的房源先賣掉,這讓買房者總是有種功敗垂成的感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