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蕩不羈的成語故事
放蕩不羈的成語故事
導語:放蕩不羈形容行為放縱不受約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該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閱,謝謝。
【漢字書寫】:放蕩不羈
【漢語注音】:fàng dàng bù jī
【成語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列傳第五十二.王長文傳》:“王長文,字德睿,廣漢郪人也。少以才學知名,而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州闢別駕,乃微服竊出,舉州莫知所之。”
【成語語法】:動賓式;作定語、賓語;含貶義;通常指人的一貫表現和性格。
【放蕩不羈的意思】:放蕩:行為不受約束或不檢點;羈:約束。指一個人行動隨便,不受拘束。形容行為放縱不受約束。
【放蕩不羈的近義詞】:
【放蕩不羈的反義詞】:規行矩步、循規蹈矩、安分守己;
【放蕩不羈的故事】
晉代時期,才高八斗的學子王長文年輕輕輕的就在當地大名鼎鼎,但是因為他性格孤僻內向,放蕩不羈的行事風格,因此從來沒有把州府的徵召看在眼裡。州府有一次召他做別駕(即刺史的佐吏),但他卻悄聲無息地出走了。王長文後來都閉門不出拒絕跟其他人交往,一門心思放在寫作上。當時他照著《周易》的內容寫了四卷書,取名叫作《通玄經》。當時很多人都把這部書跟漢代揚雄寫的《太玄經》拿來作比較。到了晉武帝太康中葉時期,四川遭遇天災人禍,發生了嚴重的災荒,知府由此開倉借糧。那時侯王長文家徒四壁窮得一貧如洗,他借了很多糧食後來都沒有能力償還。郡裡想要給他點苦頭吃便把他送往州里。刺史徐幹知道王長文是個才氣無雙的人,對他的性格也比較瞭解,他並也沒有讓王長文還帳的'意思,但王長文卻沒有道一聲謝字就揚長而去了。
【放蕩不羈例句】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平時與一班好朋友,或以詩酒娛心,或以山水縱目,放蕩不羈。其中獨有四個秀才,情好更駕。自古道:“惺惺惜惺惺,才子惜才子。””
蔡東藩《後漢演義》第七十回:“謙字恭祖,籍隸丹陽,少時嘗放蕩不羈,及長乃折節好學,以茂才見舉,得為盧令,再遷至幽州刺史,居官清白,著有廉名。”
仇鰲《辛亥革命前後雜憶》:“但如沈佩貞那樣放蕩不羈,賣弄風流,卻給封建士大夫們以攻擊的口實。”
【放蕩不羈造句】
對於一個離開安樂窩長期獨居的人來說,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早就已經是天經地義的了。
玩得樂不思蜀是他的風格,儘管他是赫赫有名的新浪部落格大V,也無法阻擋他放蕩不羈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