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歸海的成語故事

百川歸海的成語故事

  百川歸海:許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勢所趨或眾望所歸。也比喻許多分散的事物彙集到一個地方。小編收集了百川歸海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拼音]:bǎi chuān guī hǎi

  [釋義]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終都流入大海。比喻眾望所歸或大勢所趨。也比喻許多事物由分散而彙集到一處。

  [語出] 《淮南子·氾論訓》:“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百家殊業而皆務於治。”

  [正音] 川;不能讀作“cuān”。

  [辨形] 川;不能寫作“州”。

  [近義] 大勢所趨 眾望所歸

  [反義] 四分五裂 眾叛親離

  [用法] 現用於比喻人心所向。

  [結構] 主謂式。

  [成語故事]:

  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襲父封為淮南王。他愛好讀書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賓客和懂得天文、醫學、歷算、占卜等數千人,集體編寫了一部數十萬字的書《鴻烈》,也稱《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論訓》,講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些情況,它的'基本觀點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裡和水旁邊,衣著非常簡陋,生活十分艱苦。

  後來出了聖人,他們帶領人們建造宮室,這樣人們才從山洞裡走出來,住進了可以躲避風雨寒暑的房子。聖人又教人們製造農具和兵器,用來耕作和捕殺猛獸,使人們的生活比過去有了保障。

  後來,聖人又制禮作樂,訂出各種各樣的規矩,使人們有了禮節和約束。由此可見,社會是不斷髮展的,人們不是老是用一個方式生活。所以對古時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適合使用,就應該廢除;而對於現在的,如果適合使用,就應該發揚。

  以上的一切都說明像千百條來自不同源頭的江河,但最後都會歸流入大海一樣,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會,過更美好的生活。

  [造句]:

  1. 全國許多青年學生,如百川歸海,投奔延安來了。

  2. 鄧小平理論猶如百川歸海,令人折服。

  3. 盡避前進的道路上還有眾多艱難曲折,但百川歸海,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迎來中華民族騰飛的大勢不可逆轉。

  4. 唐王統一天下,萬民稱頌,有百川歸海之勢。

  5. 全國許多青年學生;如百川歸海;申請到祖國最堅苦的地方工作去。

  6. 20世紀末,魯班人百川歸海,投身工具行業帶來了新的技術變革。

  7. 俗語講百川歸海,終有盡時,千里長筵,沒有不散的席。

  8. 落葉歸根百川歸海,人嚮往的是迴歸家園。

  9. 百川歸海,問題又歸結到種族與文化的實質上來,這一觀點是陳寅恪先生論述中國中古時期歷史的一個重要支點。

  10. 正因如此,寶安教育決策者們審時度勢以百川歸海的氣度迎八方客,堅定地走社會力量辦學的路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