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之可惜成語故事

棄之可惜成語故事

棄之可惜成語故事1

  成語故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出自《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比喻事情進行下去沒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捨不得。也形容進退兩難,猶豫不決。

  【注音】shí zhī wú wèi , qì zhī kě xī

  【典故】《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釋義】吃起來沒有什麼味道,扔掉又有點可惜。比喻事情進行下去沒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捨不得。也形容進退兩難,猶豫不決。

  【用法】作賓語、定語、謂語;用於處事

  【結構】複句式

  【相近詞】食之無味,棄之不甘

  【押韻詞】養子防老,積穀防饑、相關休慼、玉食錦衣、雨僝雲僽、耕三餘一、蟻穴壞堤、眼意心期、枉使心機、眼高手低、遊蕩不羇、......

  【年代】古代

  【歇後語】瘦雞婆的肋骨

  【英語】to hesitate to discard something; to be unwilling to throw away

  【成語故事】公元217年,夏侯淵被劉備殺死,漢中失守。曹操率大軍前去漢中,雙方對峙幾個月,曹軍處境越來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吃飯發現湯中有雞肋,隨口說出“雞肋”兩字,被楊修誤以為是退兵的意思。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師。

棄之可惜成語故事2

  成語名稱: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成語拼音: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讓人陷於進退兩難中。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複句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指拋棄覺得可惜,但吃起來沒有味道。讓人陷於進退兩難中。

  成語來源: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成語造句:這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千萬不能要。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成語故事

  公元217年,夏侯淵被劉備殺死,漢中失守。曹操率大軍前去漢中,雙方對峙幾個月,曹軍處境越來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吃飯發現湯中有雞肋,隨口說出“雞肋”兩字,被楊修誤以為是退兵的意思。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師。

  棄字開頭的成語

  棄之可惜

  包含有棄字的成語

  自暴自棄 棄之可惜 食之無味 二卵棄幹 偶語棄市

棄之可惜成語故事3

  成語解釋:

  扔掉它未免可惜。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成語繁體:棄之可惜

  成語簡拼:QZKX

  成語注音:ㄑ一ˋ ㄓ ㄎㄜˇ ㄒ一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棄之可惜作賓語、定語;指不好取捨的東西。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反義詞:津津有味

  成語例子:魯迅《準風月談·後記》:“因為這是一篇我們的‘改悔的革命家’的標本作品,棄之可惜,謹錄全文。”

  英語翻譯:be unwilling to throw away

  日語翻譯:捨るには惜(お)しい

  成語謎語:雞肋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在斜谷界口駐軍很多天,如果進兵有馬超的軍隊阻攔,要收兵擔心被馬超恥笑,陷於進退兩難的地步,他只吃飯時將領夏侯惇來請示晚上軍中的'口令,曹操看見湯中有雞肋就隨口說“雞肋”,楊修聽到後就叫士兵準備撤退。

棄之可惜成語故事4

  【拼音】qì zhī kě xī

  【典故】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

  【釋義】扔掉它未免可惜。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不好取捨的東西

  【近義詞】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相反詞】津津有味

  【同韻詞】一不壓眾,百不隨一、荒唐無稽、瑜百瑕一、俗不可醫、風馳電擊、四姻九戚、霓裳羽衣、暗約偷期、一貫萬機、打恭作揖、......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曹操在斜谷界口駐軍很多天,如果進兵有馬超的軍隊阻攔,要收兵擔心被馬超恥笑,陷於進退兩難的地步,他只吃飯時將領夏侯惇來請示晚上軍中的口令,曹操看見湯中有雞肋就隨口說“雞肋”,楊修聽到後就叫士兵準備撤退。

  【成語舉例】因為這是一篇我們的‘改悔的革命家’的標本作品,棄之可惜,謹錄全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