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郎不秀成語故事

不郎不秀成語故事

  【注音】bù láng bù xiù

  【典故】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沈尤之秀》

  【釋義】原指不高不下。後比喻不成材。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人沒有發展前途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不上不下、不稂不莠

  【押韻詞】陰山背後、納汙含垢、光前啟後、黃皮刮瘦、大請大受、面壁虛構、雙瞳如豆、黃雀在後、半新不舊、身操井臼。

  【年代】古代

  【英文】neitherfish,fleshnorfowl

  【俄語】зауряный

  【成語故事】明朝時期,田藝蘅《留青札記》中記載:元朝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秀”是最高級別,“郎”是最下的,至明朝時稱鄙人為“不郎不秀”,是指不高不下。良莠不齊就是不郎不秀,稱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成語示例】一身無室無家,半世不郎不秀。 明·畢魏《竹葉舟·收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