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榜樣事蹟材料
勤廉榜樣事蹟材料
勤政為民,廉潔為公。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勤廉榜樣事蹟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勤廉榜樣事蹟材料1】
從事基層稅務工作30多年,蔡京堂始終懷著對黨、對稅收事業的忠誠,努力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生命不息、奉獻不止的感人事蹟教育和影響了一大批人。
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用無私奉獻體現生命價值
1982年,20歲的蔡京堂從萊州市一家市屬企業考進了稅務系統。30多年來,他先後幹過專管員、副所長、所長、基層分局長、縣級局紀檢組長,足跡踏遍了7個鄉鎮,被人譽稱“拼命三郎”。
2002年4月,在一次查體中,他被確診為肺癌。經歷激烈的思想波折,蔡京堂堅定了與病魔做鬥爭的信心和決心。在北京空軍總醫院成功進行手術後,身體剛一恢復,他就要求回去上班,並經常打電話到單位,瞭解工作情況。回到萊州後,他忍受著化療帶來的種種不適反應,把臥室當成辦公室,堅持帶病工作;組織收入半年攻堅階段,他又返回了工作一線。接下來的六個化療週期,他往返於醫院、單位和基層之間,沒有請過一天整假。
2002年10月,蔡京堂因化療,白血球降低患上了肛周膿腫,他悄悄到醫院去做了手術,病情稍一穩定,就瞞著家人和醫生跑回單位。當時分局對礦山徵稅的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他不顧醫生的勸告,沒脫離三年危險期就停止了必需的化療,靠吃中藥來穩定病情。分局人手少,每次下鄉清繳稅款,不管有多累,他都堅持和同志們一起去。晚上下班回到家,坐到沙發上,不等妻子端上飯來,他就已經進入了夢鄉。在他的感召和帶領下,分局的幹部職工凝心聚力、團結拼搏,各項工作都走在全市的前列,他所在的分局連年被上級局、萊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用一流業績煥發生命光彩
2001年,他以滑石粉加工行業為突破口,提出了分行業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徵管思路,被萊州市地稅局在全系統總結推廣;撰寫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以資抵貸”稅收徵管的建議》,被省地稅局和國家稅務總局採用後轉發。
2003年,他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礦山開採“兩訪、五看、三對照、一詢問”的徵管新思路,規範了礦山開採業的稅收秩序,礦山開採稅收同比增長106%。經過典型調查,總結探索出了石材加工行業按用電量定稅的管理模式,並將這一管理模式延伸推廣到石材加工的其他配套行業上,得到了納稅人的一致認可,先後被省、市地稅局總結推廣,並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2005年,他撰寫了《建議對沿海灘塗養殖業加強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的調研報告》,並對沿海灘塗養殖業配套的灘塗挖掘施工、基礎設施建設等涉稅專案加強治理整頓,引起了上級局領導的高度重視。為加強黃金行業的管理,他多次隨同礦工深入地下600多米深的礦井實地勘察,到刺激性氣味濃重的選礦車間走訪調查,總結探索出了流程監控、分稅種管理、納稅評估和部門協稅“四位一體”的徵管模式,實現了黃金行業稅收的大幅增長。
聚財為國,公正執法,用一身正氣詮釋生命意義
作為一名地稅幹部、一名共產黨員,蔡京堂始終堅持秉公執法,頂得住壓力、抗得住誘惑、守得住底線、耐得住清貧。2003年,他對石材施工企業進行發票專項檢查時,掌握了楊某偷稅的確鑿證據。這個石材戶倚仗著財大氣粗,拒不簽字甚至還威脅他。蔡京堂義正辭嚴告訴他:“我現在連死都不怕,還怕你威脅?”最終使楊某依法受到了處罰。
眾所周知,柞村的石材老闆有錢,但蔡京堂從不與他們搞吃吃喝喝、拉拉扯扯那一套。在他患病期間,不少石材老闆打電話聯絡,想登門探望,都被他婉言謝絕;過年過節他們送上門的禮品,也都一一退回。
蔡京堂到金城分局工作以後,針對轄區個體飲食服務行業徵管不到位的現象,集中力量進行突擊檢查,召集經營業戶,召開定額調整聽證會,對每個經營業戶的調查資料、核定依據進行了現場公開,並接受有異議的業戶當場質證,使業戶心悅誠服地接受,僅此一項年增收稅款85萬元。
服務為民,心繫百姓,用拳拳之心換來徵納和諧
蔡京堂把納稅人當成衣食父母,工作中動真情,用真心,有效融洽了徵納關係,優化了稅收環境。
2003年非典時期,蔡京堂牽頭成立了三個“排憂解難送溫暖”小組,拖著病體親自帶隊,對企業逐個走訪慰問,並幫助綠源野生植物茶廠跑銀行、跑郵局,協助貸款、發貨,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2005年,萊州市某橡膠製品有限責任公司因回款不及時、發生欠稅,蔡京堂幫助分析查詢原因,商討銷售人員基本工資加回款獎勵的改革,企業採納這一建議後,陳欠的應收賬款減少260萬元,當期應收賬款回款率大大提高,該企業再沒有出現欠稅現象。
對黨忠誠,為稅清廉,甘做稅苑孺子牛
2007年7月,蔡京堂調任萊州市地稅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負責全域性的紀檢監察工作。崗位變了,工作性質變了,但他求真務實的作風未變,執著奉獻的激情未減。為了儘快適應工作進入角色,蔡京堂抓緊點滴時間學習了大量紀檢監察的理論知識,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3次參加了從中紀委到地方各級紀委舉辦的培訓學習班。工作基本理順後,他充分發揮自己熟悉稅收業務的特長,走訪各類企業調查研究,用心探討在稅收執法方面,特別是核定稅額、納稅檢查、涉稅事項審批、發票管理等重要事項和重點環節的監督方法,力爭監督到每一處可能出問題的地方。
蔡京堂在紀檢監察工作中總結出廉政建設“四不忘”:佈置工作不忘講廉政,總結工作不忘談廉政,接觸群眾不忘問廉政,責任制考核不忘考廉政。倡導“四個首先做到”:要求稅務幹部做到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各級領導班子成員做到的,一把手必須首先做到;要求下級做到的,上級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各基層徵管單位做到的,市局機關必須首先做到。這些做法得到了上級局及地方各級紀委的充分肯定。搭建廉政文化載體,開展警示教育、家庭助廉教育、對比啟示教育和拓展訓練,建立起與和諧地稅相適應、與依法行政相協調、與傳統美德相承接、與時代精神相統一的萊州地稅特色廉政文化;對照崗位職責,認真查詢廉政風險,逐項清理排查,確定風險等級,利用科技防腐手段,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平臺,有效地堵塞徵管漏洞,對執法人員進行全方位監控,從而實現對稅收執法全過程的監督。他所在的稅務局先後被授予全國稅務系統文明單位、全國巾幗文明崗、全省地稅系統先進集體、全省地稅系統黨建工作先進集體、煙臺市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等稱號。
【勤廉榜樣事蹟材料2】
一襲樸素的春裝,一絲不亂的頭髮,除了臉色有些蒼白,不時用手按住頸部外,記者眼前的重慶市渝中區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紀委書記鍾黎看起來精神飽滿,不多的話語中透露著一種安寧。
這就是那位面對病魔的無情折磨,依然勤勤懇懇奮戰在工作一線的紀檢監察干部嗎?
這就是那位在同事眼中從來不說大話,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卻一直堅持做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的黨的優秀兒女嗎?
隨著採訪的深入,一幅立體而多彩的生命畫卷,在記者眼前徐徐展開……
“學習,陪伴我生命的每一天。”
人們常說,隔行如隔山,卻常常忘記隔行不隔理。不斷學習、追求卓越,將超越時空、跨越行業,成為人類不斷進步的源泉。
學習,是鍾黎的一面旗幟。
2010年冬,渝中區紀檢監察業務培訓班開班。開班第一天,作為工作人員,渝中區紀委幹部範賀強提前一個小時來到教室。一進門兒,他便發現一名女同志靜靜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正聚精會神地看著什麼。
“同志,不好意思。我們過一會兒要在這裡搞培訓。”範賀強下了逐客令。
“我就是來參加培訓的呀。剛剛接觸紀檢監察工作,我得抓緊時間學啊!”女同志抬起頭,微笑著說道。
範賀強沒有想到參加培訓還會有人來得這麼早,定睛一看,那人手中的材料正是紀檢監察教材。
雖然之後打交道的機會並不多,但鍾黎學習的那種勁頭卻深深刻進了範賀強的腦海裡。範賀強說,那次培訓,全班學員中,鍾黎總是來得最早、離開得最晚,課上提問也數她最多。
一葉見春秋。20多年來,從木材加工到會計審計,從紀檢監察到城市建設……每一次跨界轉行,鍾黎都從容不迫、遊刃有餘,箇中秘籍就是學習。
鍾黎家沒有書房,可床頭、客廳,都擺放著書籍。從工科到文科,從理論到實務,種類、數量繁多。許多書籍因翻閱頻率太高,顏色已經有些泛黃,邊角處也有些捲曲了。書中或圈圈點點,或蠅頭小注,處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作為上世紀80年代末的大學畢業生,木材加工專業出身的鐘黎一畢業便進入專業對口的重慶木材綜合加工廠工作。3年後,她被調到渝中區審計局下屬事業單位審計事務所。審計與木材加工,就像兩條平行線,毫不相干。
大學裡的專業知識在這裡全無用武之地,怎麼辦?
面對事業征途上的一次重大選擇,從不服輸、敢於挑戰自我的鐘黎決定:自考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專業。
這一學,就是5年。5個寒暑更替,近2000個夜晚挑燈苦讀。1996年,鍾黎終於啃下14門專業課,拿到畢業證書。
完成從理工女到文科女華麗轉身的鐘黎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在之後的日子裡,她又相繼啃下了註冊會計師證書和高階審計師職稱。
學習的過程充實,卻充滿艱辛。
1998年,鍾黎的女兒出生了。小傢伙的到來帶給鍾黎無數的歡笑,卻也擠佔了她並不充裕的學習時間。那時的.鍾黎已經投身報考註冊會計師的大軍中,為了能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她只能在晚上一邊帶孩子,一邊看書。“孩子一睡著,我就趕緊拿出書來看會兒。”鍾黎坦言,那段日子可真難,常常晚上做夢都在備考。3年後,她的付出換來了註冊會計師證書。
在考取高階審計師的日子裡,雙親的先後生病、離世,讓鍾黎迎來了人生中最艱難的5年。
從2005年到2010年,鍾黎每天的生活就是簡單的“三點一線”:單位、醫院、家——每天早上6點準時送飯菜到醫院,然後趕到單位上班;下班後立即直奔醫院,看望照顧父母后才回家。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裡,鍾黎依然沒有放棄學習。往返醫院和單位的途中,午飯後短暫的休息時間,晚上的閒暇時間……她抓住每一個空隙,擠出每分每秒堅持學習。精誠所至,金石為開。2007年,鍾黎如願以償,成為一名高階審計師。
當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一種工作追求、一種精神境界,內心的豐富和充盈便會成為向上的動力源泉、成為開創工作局面的一把鑰匙。由於能力突出,鍾黎於2001年3月被調到渝中區審計局,後又調到區建交委。
如果僅僅是為了一個飯碗,鍾黎可能不會在學習的道路上如此執著。讓她一以貫之的是知識的沉澱帶給她的那份滿足。
鍾黎清晰記得,在一次全市地區交叉審計中,雖然他們審計金額巨大,但一直到審計的最後階段,審計現場都沒有出現一絲火藥味。因為他們的專業水平打動了被審計單位。其間,他們不是針鋒相對的對手,而是共同進步的戰友。“那時,我真心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鍾黎說,他人對自己知識的認同,讓學習這門藝術有了全新的生命力。
還有一次,鍾黎參加某工程專案的現場會。
“今天,我們開會的目的是共同解決專案資金撥付的問題……”鍾黎第一句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鍾書記,你到建交委才多久啊,很多情況你瞭解嗎?我們工程上的事複雜得很!”一位專案負責人話中帶刺,態度傲慢。
“是嗎?我倒覺得你們這個專案很簡單嘛!只要把資金撥付審籤程式再改一改,這應付的30萬元就能縮短十天時間到賬,整個資金的運轉就活起來了。當然,還得加上一個工程專案檢測控制的流程。”鍾黎的一席話說得在座的人全部面面相覷,嘈雜的房間頓時安靜下來。這正應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老話。如果沒有紮實的財會、財經知識,沒有一眼看透本質的能耐,這個現場會不會開得如此高效漂亮!
“學習,陪伴我生命的每一天。”學習,始終是指引鍾黎人生道路的燈塔。即便身患癌症,飽受病魔的摧殘,她依然沒有放棄學習,以“學習,可以陪我到生命的盡頭”自勉。
“沒關係,我都兼顧得了。”
人們常說,扁擔挑水兩頭擱,顧得了一頭,顧不了另一頭,卻常常忘記,只要灑得下汗水、吐得出心血,勇於承擔,就可以兩頭兼顧。
人生如蓄電池,既需要不斷充電,也需要不斷釋放能量。
2010年,鍾黎走馬上任渝中區建交委紀委書記。在建交委系統,有這樣一句話:強健的臂彎架起鋼筋鐵骨,水做的骨肉經不起風吹日曬。然而,鍾黎卻在一個男人扎堆的舞臺上以柔弱之軀撐起了半邊天。
踏上新的舞臺,鍾黎激動,卻也面臨著不小的煩惱。建設交通領域是個大口,她又分管招投標工作,手裡的權力特別惹人“惦記”:有企業想走關係開“後門”,有朋友想讓她幫忙說情……面對人情世故、利益誘惑,鍾黎就像高山之巔的冰雪,不屈服不正之風的褻瀆:“按規定辦事是我的原則。”
鍾黎不僅這樣要求自己,還這樣要求身邊的人。走上紀檢監察崗位的第一天,她就叫齊家裡所有的親戚“開大會”:“不論是誰,送禮一律不收,說情一律無效!”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人家給你一塊錢,很可能是想從你這裡得到十塊錢。”在利益的博弈上,鍾黎看得很透。她說,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建設國家,而不能用來損公肥私。
“只要在紀檢監察崗位上一天,黑臉包公的角色我就要扮演到底!”所行如所言。2011年7月,鍾黎受命查辦區建交委建管站原站長林某案件。林某在建交委工作多年,可謂神通廣大。調查伊始,各種阻力便接踵而至,有說情的,有施壓的。但鍾黎不為所動,頂著重重壓力,將案件調查引向深入。其間,她身先士卒,充分發揮多年從事審計工作的優勢,認真比對每一筆賬目,查詢蛛絲馬跡。經過夜以繼日的連續奮戰,鍾黎一舉查清林某涉案近百萬元的違紀違法事實。
案子查實辦透了,鍾黎卻開始了徹夜難眠。如何防止工程建起來、幹部倒下去,成了她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完善制度、改進監督成了鍾黎的工作思路。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她針對重點工程、專案建設中容易出現的違紀違法問題牽頭制定了20多項監督制度。同時,她還風風火火地在建交委及下屬企業中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秉公執法、廉潔從政”專項教育活動。
如果只是在一個崗位上綻放光芒,鍾黎這位鏗鏘玫瑰也許不會為那麼多人所知。
2011年初,渝中區36個老舊社群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吹響號角,急需一位政治素質過硬、業務水平精湛、工作態度踏實的分管副主任,鍾黎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建交委和社群整治的工作都是技術性強、任務量大。看著鍾黎單薄的身影,兩個單位的負責人都犯了難。
“沒關係,我都兼顧得了。”任務當前,鍾黎沒有退縮,迎難而上,“請組織放心,我一定圓滿完成任務。”就這樣,鍾黎用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雙重重擔。只是,她面臨的將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社群整治是項民心工程,但很多群眾卻對此持懷疑態度。為打消群眾的顧慮,鍾黎彷彿成了飛人,一個社群一個社群地做工作。還有群眾不認可,她就拍著胸脯保證讓群眾在整治過程中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然而,兌現這個承諾談何容易!36個社群大多地不平、燈不亮、路不通,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更難的是,社群整治不同於在白紙上畫圖,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建設性重建。36個老舊社群,就意味著鍾黎必須得拿出36個不同的整治方案。哪裡安放健身器材、哪些房屋需要加固、哪裡堆放垃圾……一個個細節考驗著鍾黎的智慧和毅力。
逐項審查、現場比對、請教專家……鍾黎不辭辛苦,在抓小事但心眼不小、重小節但氣度不小的工作作風中孕育著一個個社群整治方案。
2011年5月,是社群整治方案形成的關鍵時期。鍾黎決定利用週末時間,帶領工作組把社群逐個走一遍。
工作組成員蔣倩記得,在一個週六,她們要完成2個街道5個社群重點區域的整治方案審查。
然而,天公不作美。審查尚未過半,天空便下起瓢潑大雨,將鍾黎等人趕到了屋簷下。“鍾主任,這雨看來不會停了,不如今天就到這裡吧。”看著暴雨沒有要停的跡象,蔣倩打起了退堂鼓。“這麼多街道、社群和設計單位的同志都到現場了,工期又緊,不能耽擱呀!”不等蔣倩回過神兒,鍾黎便已衝進雨中……
就這樣,鍾黎風裡來雨裡去,將一切艱辛、苦澀拋在腦後,卻將群眾的要求、自己的使命銘記於心。
菜園壩竹園小區的不少居民都對鍾黎有印象。整治期間,她來這裡不下8次。老舊社群整治大多側重外立面改造,但這個社群卻有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沒有排汙管道。每逢下雨天,小區便汙水橫流,讓人無從下腳。在入戶調查時,居民提出優先解決汙水直排的問題。
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鍾黎責無旁貸,但擺在她面前的卻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18棟居民樓全部安裝排汙管道,需要多少錢?如果其他社群全部效仿,資金吃得消嗎?
“社群整治資金來之不易。我們要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用最少的資金解決群眾的問題。大手大腳是對人民犯罪!”鍾黎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帶著團隊一趟一趟地跑,測量範圍、預算經費、制訂實施方案,力爭把每分錢都用到刀刃上。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羅家院電廠老社群年久失修,路燈、扶手、路面全部亟待修繕,鍾黎一次次踩點、測算、訂方案;李子壩社群居民對房屋漏水問題意見很大,鍾黎便一棟棟房屋檢視……幾十個社群,鍾黎靠兩腳逐一丈量。
努力換來信任,汗水澆灌花朵——不僅老舊社群的面貌一天一個樣,社群群眾也逐漸拋棄對整治工作的牴觸情緒。嘉西村的居民記得,社群整治初期,他們有一萬個不願意、不放心。而如今,當看到社群坑窪不平的路面上有了青石板、看到社群的空地上有了支撐露天電影銀幕的固定鐵架、看到每棟樓前有了統一的牛奶箱和報紙箱……他們不僅舉雙手支援整治工作,還自發成立自治組織,一同維護社群的現狀。
社群整治,群眾看到了可喜的變化。然而,就在這場攻堅戰即將取得勝利之時,一直奔波忙碌的鐘黎累倒了!
“現在活著的每一天都是賺來的!”
人們常說,當死神瘋狂來襲,生命將不堪一擊,卻常常忘記,命運雖難以把握,生命卻屬於自己。
2012年3月1日,鍾黎邁著匆忙的腳步,來到大溪溝街道人和街社群環境綜合整治的竣工驗收現場,開始了長達幾個小時的驗收檢查工作。
當工作接近尾聲時,一名心細的同事突然發現鍾黎胸前竟掛著醫院的病員牌,手也是腫的,手背上還有針眼。再三追問下,鍾黎說出了她是在辦好住院手續、輸完液後趕過來的事實。看到大家擔心,鍾黎一把扯掉病員牌:“沒事,就是明天做個小手術。”
此時,渝中區老舊社群改造正在全面推進當中,鍾黎忙得腳不沾地。3月2日,進手術室前,她特意給同事打了一個電話:“整治現場你們多費點心,我手術完就來。”
誰也未曾想到,會是甲狀腺癌!3月3日,活檢結果一出,鍾黎就懵了。當時的心境旁人無法,鍾黎卻是百轉千回:我還有太多的事情沒有做。女兒明年就要中考,公婆80多歲了需要人照顧,社群整治已到緊要關頭……死亡的陰影在腦海中飄過,而肩頭還有太多太多的責任需要擔負。
丈夫首先從悲傷中掙扎出來,他上網查詢此種病症患者治癒的資訊,為妻子打氣。慢慢地,鍾黎的心情漸漸平復。“人生的道路上,沒有恰到好處的旅程,只有恰如其分的心情。”她一遍遍告訴自己,“既然無法選擇,那就勇敢面對,我現在活著的每一天都是賺來的!”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鍾黎甚至騰出更多時間來梳理工作。“之前以為是小問題,工作都沒有交接,現在要做長期戰鬥的準備,必須把手頭的工作安排下去。”隨後,她與醫生商量,將第二次手術挪到週二,騰出一天來安排工作。
週一中午,鍾黎聽說同事要來探望自己,便特意叮囑:“來的時候,帶上我的筆記本。”於是,病房成了辦公現場。蔣倩記得,雖然頸部動了手術說話不方便,但鍾黎卻用虛弱的聲音整整交代了8項工作:李子壩社群的居民樓屋面漏雨,需要增加防水處理;菜園壩竹園小區地下管網改造的進度,要密切跟蹤;2012年的方案審查工作要立即啟動……蔣倩手中的筆在不停地記錄,淚水卻在不知不覺中打溼片片筆跡。
精神上,鍾黎戰勝了自我。接下來,她要戰勝的是死神。
鍾黎開始準備戰鬥。但戰鬥的背後,卻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忍。甲狀腺癌手術後的常規治療是實施放療,放療前必須停藥1個月。然而,一旦停藥,水腫、失眠、體力下降便會接踵而至,但鍾黎咬緊牙關,不言放棄。
更為痛苦的是放療。口腔因放療而出現咽喉潰瘍,食物無法下嚥,鍾黎就使勁壓住喉嚨,用力吃。與此同時,低燒、頭痛、噁心、嘔吐更是如影隨形。但鍾黎不允許自己垮掉。
當時,建交委實施的人員大輪崗即將告一段落。為了瞭解輪崗同志的思想,總結工作得失,鍾黎主動提出要與輪崗同志談話。那一天下午,從2點到6點,鍾黎強忍不適,連續約談3名同志,以至於他們離開時,她已經累得站不起來了。這一幕,恰巧被路過的一名女同事看到。她急忙跑過去,想扶鍾黎一把,卻被臉色蠟黃的鐘黎婉拒。逗留許久,她才掙扎著起身。“鍾書記該是承受了怎樣一番身體與心靈上的劇痛!”那名同志的兩窩淚水在盈盈晃動,“我們多麼希望總是忙碌著的她,好好休息一下!”
雖然鍾黎一直在戰鬥,但癌細胞還是無情地轉移,情況並不樂觀。如此艱難,鍾黎選擇將生命緊緊握在自己手中,繼續奮戰在工作一線。“對我來說,這份工作給了我盡情展示的平臺,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這個平臺,我很幸運。”她說,“所以在崗位上一天,我就要盡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幹好。”
“紅顏嬌媚,承受雨打風吹,拔劍揚眉,豪情快慰”。對於生命,鍾黎不曾放棄;對於工作,她更是全身心投入。在她看來,苦與樂都是生命中最美的景色,只有勇敢前進,人生的道路才能更寬更廣。
“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時常有人扼腕長嘆自己沒有做驚天動地大事的舞臺,卻常常忘記,既然無法做大事,何不懷著大愛做些小事。
在常人眼中,鍾黎似乎是一個工作狂。很多時候,工作狂往往與愛沾不上邊,但在鍾黎身上,愛,從未離開。
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在鍾黎的公公眼中,鍾黎卻是悉心照顧因公致殘的他20多年不間斷的好“閨女”。
在相濡以沫20多年的丈夫眼裡,鍾黎是他“上輩子敲爛了80個木魚,才遇到的人”。儘管工作忙碌、生活坎坷,他們的小家卻充滿歡樂。每個週末,只要不加班,鍾黎幾乎都與家人在一起:陪女兒練鋼琴,陪丈夫看書,陪年邁的公婆聊天。
身為發起者,1年2次的自駕遊,是鍾黎與家人雷打不動的約定。“每次她都把路線、住宿、餐飲和當地特色研究透徹,做成一沓厚厚的旅遊攻略。”丈夫指著家中茶几上擺放著的旅遊照片笑道,只是笑容中有著一種難以言說的乾澀。
在忙工作、陪家人之餘,鍾黎有一個堅持了十年的業餘愛好——健身鍛鍊。從單位簡易的健身室,到小區專業的健身中心,都活躍著她的身影。鍾黎說,只有擁有好的身體,才能更好地學習、更好地工作、更好地陪家人。只是現實難免有些殘酷!她堅強剛毅,卻難逃命運的捉弄。
“你對生活有什麼態度,對他人和工作就有什麼態度。”鍾黎的一名同事這樣評價她的人生軌跡。
是啊!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懂得珍惜生命。正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讓鍾黎懂得,工作、家庭一個都不能少;讓她懂得,即便身患絕症,也絕不放棄;更讓她懂得,“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對鍾黎的同事來說,鍾黎是那樣的可親、可敬。由於接受碘-131治療,鍾黎成了一個移動放射源。為了不影響身邊的同事,人們經常在建交委看到這樣的一幕:即便與同事近在咫尺,鍾黎依然透過手機指導工作。
對遠在重慶市涪陵區的張純健來說,鍾黎是一位“愛心媽媽”。在過去8年時間裡,鍾黎資助她從小學讀到了初中,女兒也與她親如姐妹……女性的慈悲是博大的,因為博大才顯得偉大。“沒有你,我都不敢想象自己是什麼樣子。你就像一點星光,出現在我充滿迷惘的生活中,為我指引前進的方向。”小純健在寫給鍾黎的感謝信中寫道。
對重慶市巫溪縣某村村民來說,鍾黎是他們的貼心人。那一年,渝中區組織各單位骨幹前往巫溪縣學習鍛鍊。其間,鍾黎在無意中得知一個村子的群眾長期缺水。對於這件事,鍾黎無疑是個局外人。但她卻前後20餘次向當地有關部門反映,直到群眾的用水難問題得到解決。
也許在有些人看來,這些事太普通、太平凡了。但精神之可貴,不在其高深,而在其價值之恆遠。鍾黎只是個普通人,卻是很多人眼中的英雄。因為,英雄不一定非得轟轟烈烈,點點滴滴的平凡小事,同樣可以鑄就一名紀檢監察干部品格的崇高和偉大!2013年1月,鍾黎當選“重慶市人民好公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