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稼與雜草材料作文
莊稼與雜草材料作文
01欲無“雜草”,必種“莊稼”
“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因為莊稼的生長,使雜草缺少了生長的地盤和營養,進而除掉了它。我們的心靈世界也應是這樣。雜草,如同心中不純潔不善意的雜念惡意;而莊稼就是心中美好的聖潔。欲無心中雜念,必使善良純潔充實心靈,這樣心中的“雜草”就會無地生長,徹底根除。
欲無放棄落寞之種,必種堅強樂觀之果。因為一次意外事故,他不幸失去雙臂。沒有雙臂,在別人看來,他的人生路不再光明,充滿著黑暗與恐懼。但他卻沒以悲觀落寞來“迎合”他人對他的看法,而是努力在心中結出堅強樂觀之果。面對路人的斜視嘲笑,他沒有自卑;面對無盡的困難,他勇往直前;面對自己的夢想,他執著追求。他叫劉偉,無臂鋼琴家,他憑藉自己的堅強與樂觀,一次次克服困難,夢想之翼展翅翱翔。
失去雙臂,前途無明,這給了悲觀自卑“雜草”生長的機會,而劉偉卻努力在心中種下了堅強樂觀之果,充實心間,令自卑無地生存。
欲無冷漠無情之草,必種善良美麗莊稼。當小悅悅被兩輛車先後碾壓,途經的十八位路人卻冷漠無情的走開。但同樣面對此情景,拾荒的阿姨卻趕忙伸出善良援助之手,抱起了軲轆下的小悅悅。那十八位路人的行為可恨可唾,拾荒阿姨的行為可敬可贊。路人的心中長滿了冷漠無情的“雜草”,不知如何除去;拾荒阿姨在心中種上了善良美麗的莊稼,奪取了“雜草”生長的地盤與養分,徹底根除了“雜草”。
欲無懶惰之葉,必綻勤奮之花。匡衡鑿壁偷光,終有所成。貝克漢姆跑到腿抽筋,加練50個任意球,終練就“月圓彎刀”。北大的保安勤奮學習,成為北大研究生。他們為了自己的夢想,勤奮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在心中綻放出了勤奮之花,讓懶惰之葉枯黃凋謝。
欲無“雜草”,必種“莊稼”。這其實就是做人的智慧。用剷除,用火燒,並不能完全根除“雜草”,甚至會使它生長得更加瘋狂。唯有種上“莊稼”,令“雜草”無處生長,斷其所需養分,就會徹底根除“草患”。
欲無自卑冷漠懶惰之“雜草”,必種堅強善良勤奮之“莊稼”。
02欲心無雜念,則須讓美善盈心
面對滿地的雜草,弟子們用盡各種極端的方法想要將其消滅殆盡,而哲學家僅僅是在雜草地上種上了莊稼便使雜草無處生根,達到了最好的效果。“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除雜草如此,除心雜亦是如此:欲心無雜念,則必須讓美善盈滿心間。
其實誰的心中不曾出現過雜念與汙穢?誰又不曾為心中的雜念與汙穢苦悶和掙扎過?畢竟沒有誰的心田是與世隔絕的絕對真空,所以我們的心田難免會因承接了幾粒被風吹來的種子而萌生出雜草。但與其費力拔除那一根根頑固的雜草,我們何不像那位哲學家一樣——在心中種下美善,讓雜草無處著根?而當心中開滿美善之花之時,雜草自當消失。
猶記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安迪在蒙冤入獄後,為了不讓自己被監獄中的黑暗汙濁侵染,硬是在監獄中建起了一座圖書館,想要用書籍中蘊含的智慧和美善淨化自己的心靈乃至監獄那片早已雜草叢生的汙穢之地。起初幾乎沒有人認為他會成功,嘲諷者有之,阻撓者有之。但當圖書館真正建成,所有的譏諷和嘲笑都變成了驚歎和敬佩。犯人們帶著好奇而又崇敬的心走進圖書館,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那浩瀚的書海中,讓智慧和美善的波濤盡情地衝刷自己那蒙塵已久的心靈。最終事實證明安迪成功了,美善成功了。
被汙濁侵染已久的肖申克監獄因為安迪的圖書館重現了光明與希望,而那些書中所蘊含的智慧和美善又何嘗不是安迪播種
在犯人心中的“莊稼”?因為有了美善的充盈,犯人們內心的雜草日漸枯敗;因為有了美善的支撐,肖申克監獄創造了重見光明的奇蹟。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何止是那一個個被禁錮已久的軀體,更是那一個個迷茫墮落已久的靈魂!
在心中種上美善,不需多麼費力的掙扎,不需多麼強烈的撕扯,只須讓美善的幼苗緩慢而優雅的成長。它或許無聲,但卻有最強大的力量;它或許無香,卻能開出最美麗的花朵。讓美善盈心,讓雜念消失——用最柔和卻又最有力的方式收穫一心純淨。如此,方好。
弘一法師臨終前曾有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我想這應該是法師心境的寫照——美善盈心,便可得光明,便可得圓滿。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也在心中撒下美善的種子,讓雜草無處著根,得一心純淨。
03用美好代替醜惡
材料中的雜草其實代表的是一種不好的,弊端很多的事物,對整個社會而言,它可能是一種制度和一條法律,對個人而言,它可能是一種不良習慣和一種偏激思想,它們都像雜草一樣,無論我們採取何種措施都不能將它們除盡,我們應像那位哲學家一樣,創造出一種積極有益的事物來“淨化”它們,只有這樣,不好的事物才會慢慢消失。
對我們個人來說,我們自己身上的缺點和惡習都是由我們的性格和長期的行為習慣所決定的,想改變它們確實很難,想徹底除盡這些“雜草”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浪費精力去除盡他們,更好的方法是培養新的良好的習慣,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鍛練自己的毅力,讓自己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樣那些惡習就會不攻自破,消失得無影無蹤。
為除掉“賴床”這根雜草,巴甫洛夫發明了一種方法,首先模擬出睡覺的環境,把鬧鈴調到幾分鐘後,再穿上睡衣假裝睡覺,鬧鈴響後立即起床換衣服,然後再換上睡衣重複這個過程,這種方法給人造成了一種條件反射,使人聽到鬧鈴以後便習慣性地起了床,雖然是培養一種聽到鬧鈴便起床的習慣,但賴床的惡習已經被除盡了。
材料中的莊稼也可以代表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人難免有心長草的時候,這時候只有明確自己的目標,堅定自己的方向才能把心中的“草”除盡。“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名之,非寧靜無以致遠。”只有用靜氣淨化浮躁才能修養我們的身心,只有用勤儉淨化奢華才能培養我們的品德。我們既然戒不掉浮躁奢華,不如去培養我們的靜氣和勤儉。
個人是這樣,整個社會也是這樣。
總有人抱怨這個社會太黑暗太缺乏真善美了,他們總想著去除盡這個社會 黑暗的一面,但又怎麼可能呢,試想一下,我們都在心裡種上充滿愛、充滿光明的種子,這個社會又怎麼會有黑暗呢,與其想方設法抹去黑暗,不如獻出自己的一份光明,等到我們奉獻的光明足夠多的時候,黑暗就不攻自破了。
美好的東西總能給人帶來驚喜,與其整天對著“雜草”發愁,不如種上快樂的“莊稼”。
04用理想驅除心靈的雜草
如果田園荒蕪,雜草叢生,火燒或者拔起都不能根除雜草之弊,唯有種上莊稼才能恢復井然的秩序。但如果心靈荒蕪了呢?我們又該用什麼來除去心靈的雜草?答案只有一個:守望理想。
有了理想,我們方能戰勝心靈的雜草;有了理想,我們才能保證精神家園的純粹;有了理想,我們才能認真做事,矢志不移。
“以理想滋潤生命,以生命護持理想。”這是任繼愈先生的學術準則,也是他的人生準則。任老先生在青年時就樹立了攻讀完,鑽研透《老子》的理想,並且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地為之奮鬥了一生。從《老子今譯》、《老子新譯》到《老子繹讀》,每次有關於老子的文物現世,任先生都會認真分析,寫出自己新的感悟。如果沒有理想,是什麼支援任繼愈在鑽研老子的道路上走過五十多個春秋?如果沒有理想,是什麼驅除了心靈的雜草,使他精神純粹,心無旁騖?“我這一生,就是想把老子吃透,一天沒有重新讀,我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任先生樸素的話語折射出理想的作用,正是理想,使他除去了心靈的雜草,避免了心靈的荒蕪,使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萊辛說過:“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的人走得快。”一個人如果沒有確定的理想,沒有向前的目標,他必然會喪失自我,卑躬屈膝於心靈的雜草之下。在物質生活富足而又奢華的今天,心靈的雜草有充足的養料叢生,倘若我們沒有理想,我們就只能迷失於心靈的航程上,迷失於人生的路途中,迷失於精神的荒原裡,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我們應學習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學習李大釗“改變中國面貌”的堅定執著。蔡元培有“辦一流之大學”的理想,終將北大建成新文化的搖籃;魯迅有“救國人精神”的理想,終成中國的文化脊樑。他們正是因為有理想,才使精神家園避免了荒蕪,才使心靈的雜草無處容身!正是因為有理想,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堅定前行,才能拒絕誘惑,戰勝挫折,到達成功的彼岸。
理想是鳥兒翱翔天際之翼,是魚兒暢遊海底之鰭,有的理想,我們才能把握生活的航向,才能使心靈的雜草不攻自破,才能使精神家園秩序井然。讓我們守望理想,驅除雜草,護持心靈,從而堅定不移地執著前行!
05用事實撥開猜疑的迷霧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社會的進步發展需要持續不斷的新事物的推動,但新生事物往往卻會遇到如雜草般不絕的猜疑。與其費盡心思除去雜草,不如播種下事實的莊稼,用事實撥開猜疑的迷霧,守得雲開見月明。
面對實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國人,黃炎培何嘗不知道發展職業教育所面臨的山一樣的阻力?有人說他是個瘋子,有人說這是對教育神聖性的褻瀆,還有人說職業教育顛覆了中國社會幾千年來的秩序。但黃炎培知道,這些只不過是雜草一般迂腐的猜疑,他要透過種下事實的莊稼,用事實撥開猜疑的迷霧。後來的事實證明,職業教育的確是助中國向工業化社會轉型的一劑強效藥,猜疑不攻自破。
試想如果當初黃炎培只是對反對者口誅筆伐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他也會獲得如此廣泛的支援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勝於雄辯,撥開猜疑的迷霧需要強有力的事實,猛烈的事實勁風才是吹開猜疑迷霧最強有力的武器。
是什麼可以驅散人們猜疑的陰霾?答案:只有事實。當貝克漢姆被人們寄予厚望帶領英國隊在世界盃奪冠時,他卻領到了那場大賽上最著名的紅牌。從寵兒到棄兒,從萬人仰望到受盡鄙夷,突如其來的變故使貝克漢姆飽受猜疑,他甚至成為了“英國公敵”。然而他並沒有妄自菲薄,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成功。他更加努力地訓練,練得殘忍,跑到嘔吐。終於,他成為英格蘭國家隊隊長,帶領球隊收穫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用事實撥開了猜疑的迷霧。
事實是讓猜疑閉嘴最有力的法寶。貝克漢姆面對猜疑選擇了忍耐與等待,他要用實力、用事實證明自己而非一味做著無用的辯解,他知道辯解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只有自己的成果,只有事實,才能救贖自己蒙塵的形象,攻破猜疑的堡壘。
欲無猜疑的雜草,必須種上事實的莊稼。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讓我們伸出事實的手,用鐵一般的事實,撥開猜疑的迷霧,守得雲開見月明!
06專注——除去心中的“雜草”
“欲無雜草,必先種上莊稼。”人心又何嘗不是如此,倘若一個人總是徘徊於心中的萬千雜念當中,他的心田必長滿“雜草”。欲除“雜草”,唯有種上“莊稼”,唯有專注於夢想或是挑戰,將心田中的養分全部分給“莊稼”,方能“心中無雜草”。
專於心,方慧於行。只有專注於目標的人才能獲得成功,那些充滿雜念的靈魂必將一生碌碌無為。
深夜,他仍匍匐在案,粗糙的紙面上卻是一行行整齊的演算。他衣著破舊,蝸居在這個四五平米的小屋。他的行為被人們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他的夢想被人們所嗤笑。然而,這些都沒有影響到他。他那雙深邃的眼睛透露出他的專注與毅力。他,是陳景潤,是我國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專注,使他忽略了物質條件的惡劣與人們的冷嘲熱諷;專注,使他的心中種滿了“莊稼”,使雜草無縫可鑽。倘若他沒有專注於計算,反而為物質條件與他人的議論所幹擾,那麼,他是決然不會成功的。
最後一槍!又是最後一槍!雅典奧運會的失利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匆匆出槍。悲劇再次上演,金牌又一次與他擦肩而過。埃蒙斯只得苦笑一聲,遺憾的結束了他在北京的奧運旅程。
關鍵時刻,埃蒙斯沒能專注於自己的夢想,平靜自己的內心,當失敗的陰影在他心中紮根生長,這根“雜草”便註定了他的悲劇命運。這是一次失誤,一次致命的失誤,不,或許,那並不是失誤。
風餐露宿,掩蓋不了他堅毅的目光;毒蛇猛虎,擋不住他堅韌的腳步;千里迢迢,磨滅不了他堅定的決心。玄奘法師,西行千里,跋山涉水,專注於目標的他終於取回了真經。因為專注,媚惑奈他不得;因為專注,苦難奈他不得;因為專注,他在取回真經的同時,也收穫了心中滿滿的“莊稼”。
專注,使人忽略低劣的物質條件與他人的冷嘲熱諷;專注,使人能腳踏實地,保持平和的內心,穩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專注,使人充滿無盡的毅力與勇氣,不論目標有多麼遙遠,都能勇敢的向它一步一步靠近。
心田中的養分給了“莊稼”,雜草才無處可長;專注於自己的夢想,成功才觸手可及。
用專注除去心中的“雜草”,去迎接未來燦爛的陽光。
07不想氣無華,腹應有詩書
遍野的雜草,野火燒不盡,無法根除,風一吹,便又會重新滋長;但當雜草賴以生長的土地被茂盛的莊稼所覆蓋時,雜草也就失去了容身之所。心靈亦是如此。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方淨土,不種莊稼,自會荒蕪。我們若不想讓心靈的田野被低俗、鄙陋的雜草霸佔,就應種下厚實的種子,使它成長髮芽。
多少地地道道的農民,青天在背,農事在俯,心中擔慮著每天的溫飽,關心著明日下不下雨、後天刮不颳風,但,他卻不想讓靈魂在庸庸碌碌的雜草叢中漸趨荒蕪。史玉柱,將新生的理想之種播撒在心靈的田野上,在煤油燈下,努力學習,豐富知識,充實自己,讓原本荒蕪的心田,漸漸被知識的“莊稼”佔滿。從巨人漢卡到巨人大廈,從腦白金到黃金搭檔,他用全部的勇氣和精力,除去了雜草,收穫了茂盛的莊稼。
馬克.吐溫中學時患有口吃的毛病,這讓他一度自卑,不願說話,不願與外界交流,他將靈魂流放到陰暗處,任它雜草橫生。但當他發現自己在自卑的雜草叢中寸步難行時,他選擇了重拾勇氣,在心田中深埋下自信的種子。不斷地練習發音和吐字,口含沙子,一遍遍地重複著一句句看似簡短、但對他來說卻極長的句子,他用不懈的堅持和持久的練習澆灌自信的種子,當心中駐守著光明的使者時,黑暗將無處滋生。終於,當他再一次立於公眾面前,那流利優美的語句、清晰有力的發音令多少人為之震撼,為之讚歎。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當現代的青年人不再能將經典中的名句熟記於心時;當人們不再感嘆紅樓殘夢、只沉醉於可令人享受一時快感的網路段子後;當人們只知低頭擺弄智慧手機、看電子小說,在虛擬的世界中廝殺,卻不願手捧詩書,徘徊於古典精華之中後,人們的心靈開始漸趨荒蕪,沒有了文墨知識的滋養,心靈的田野上怎麼長出茂盛的莊稼?
我們九零後是飽受爭議的一代,“另類、淺薄、虛華、浮誇”,我們在前輩的眼中缺少了青年人應有的底蘊和內華。當所有的浮華皆已落幕,當所有的喧囂都歸於塵土,當所有的另類全不被解讀,被流放的心靈上瘋狂生長的雜草會變成四肢的桎梏,雖不致墮落,但靈魂早已遲暮。
若不想氣無華,不想讓心靈的田野上被淺顯、庸俗的雜草霸佔,那麼請放下浮躁的心吧;厚積方能薄發,腹有詩書氣自華,徘徊於先秦的詩詞歌賦,信步於唐宋的句裡行間,當我們不斷用知識和經典充實自己時,心靈便不再荒蕪。
絲竹亂耳,案牘勞形,不想氣無華,腹應有詩書。請在心田上種下厚實的種子,靜待它發芽。
08信仰是最好的“除雜劑”
田野橫雜,荒無章法,棵棵頑固的雜草正似人心頭的雜念,難清難解。
清新整齊,欣欣向榮,片片動人的莊稼一如人心裡堅守的信仰,不留一絲空隙,堅實的盈滿心田。
心如土地,想要使之莫生雜草,一味的打壓排斥不能起效;不如精心耕耘,深植信仰,以蓬勃生髮的新鮮力量擊碎縈繞心中的雜念。
靜待信仰之禾,繪出一片純淨無雜的心原。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信仰是指路明燈。沒有信仰,就沒有生活的方向。”他從小在貴族圈中長大,所聞所睹,皆是俄國腐朽的貴族階級生活。面對虛偽,奢靡,浮光四溢,他的心中也曾雜草密佈,然而痛苦困惑後的他找到了最好的“除雜劑”。他走到農民中去,體會底層人民真實的生活。他面對一片荒草,根植與貧苦農民同甘苦的信仰。鬱郁青翠的莊稼在他心田上繁茂,雜草再也無處落腳。他擯棄了奢侈的生活習慣,為信仰而艱苦的生活,為信仰而辛勤的創作,正因如此,才有《戰爭與和平》等一系列的史詩問世。
他最終死在了逃離貴族生活的路途中,而我們看到的是一片純淨如赤子般不染塵雜的心原。信仰,為他除去了雜草,為他指明瞭方向。
信仰,拯救個人的心靈,更能改變民族的命運。
仍記戰火硝煙下的中國,神州破裂,流民失所。街道上蓬頭垢面,眼神空洞之人何其多哉!失魂落魄,迷茫混日,他們的心早已荒草橫雜。但有些心靈卻因信仰而純潔熾烈,我聽見林則徐虎門銷煙時發出的怒吼,看到少年周恩來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堅毅的眼神,望見深夜油燈下魯迅伏案的瘦削背影……這些心靈,無不是清澈明淨,宛若水晶。
是什麼讓他們於亂世中清醒而奮進,是信仰之光碟機散霧靄讓他們看到更遠的地方。是什麼讓他們這樣執著篤定,勇敢堅毅;是信仰之田湧出力量讓他們不感疲憊,不畏寒霜。
多少人只知埋怨亂世讓人心流蕩,看不清生活的希望和方向?他們可知那是因自己任由心田荒蕪,雜草遍佈,故而不見曙光。孔乙己們只能潦倒終日,苟活於世,望著滿園荒草唉聲嘆氣,而不知信仰,才是最好的除雜劑。深植信仰,雜草自無生處,而心懷信仰,就知其何為,奮其所為,人生便是大好的一番天地。
蘇軾曾說:“生,死,窮,達,不易其操。”歐陽修言:“所惜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守者名節。”縱觀那一顆顆純淨質樸,高貴動人的`心靈,哪顆不是因有深藏心中,執念般堅定而不滅的信仰?
人事變換,世事紛雜,心中難免生出雜草,若一味只針對它,拔,燒,鏟,砸,不過空勞力矣。智者如禪師,不避雜念,傾力耕耘,深植信仰,而雜者自滅。
信仰之苗茂然成原之日,雜草難尋,得片清原,徒有心香。
09驅兇破厄,揚善為先
泱泱古國,悠悠千載。自古以來,中華文明以勤勞勇敢,自尊向善的美德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爭奈當今社會,投機取巧,損人利己等行為早已屢見不鮮,眾多本質黑暗的因子正潛移默化地蠶食著人們向善的天性。惡念不除,人危矣,國危矣,民族危矣。然而若想驅兇破矣,以弘揚善行,傳播善舉為先,方是大乘之道。
於人,以善念淨身,立地成佛。
古有惡霸周處橫行鄉里,人皆畏而懼之,不敢與其結交,並將其與山中餓虎,潭中惡蛟並稱為“三害”,久之,周處無友,倍感失意,痛定思痛之後,下定決心洗心革面,重新為人,於是有之後上山東虎,下潭除姣的壯舉。周處本人亦是性情大變,鄉人皆願與之為友。善念淨身,三害盡除,周處在受眾人摒棄,處境困矣之際,願心動善念,以大善之道洗濯自己的思想,願為他人付出,為鄉除害,終獲他人尊重。善存於心念之間,動則為世間除害,其力量之強,由此可見。
於國,以善道教化,強盛不衰。
北魏建立者乃漢外之族,自入主中原以來,天下之人怨聲載道,不願服從於蠻夷之政權。行至孝文帝,大興改革之法,主動學習吸納孔教經典,以儒家美德“仁義禮智忠勇信”教化天下。孝文帝更是以身作則,以孝道恪守已身。逐漸地,“蠻夷”與“漢統”漸行融合,外族暴矣,狂放的一面也漸漸變得平和而內斂,天下弘揚善類、美德之風大行,北魏獲得了自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強盛國力。行善與美德,從統治階層自上而下地參透到民眾心中,北魏以善道教化世人的做法,無疑為其贏得了安定的社會環境與和諧的社會風氣。善道之如春風化雨,潤物於無聲,自能破萬矣於無形。
於民族,將善舉傳遞,眸睨世界。
“感動中國”評選活動自發起以來,一直以傳播正能量為宗旨,將人們生活的好人好事集中之後,以表彰大會的形式宣揚於社會大眾之中,無數的事例體現著中華民族向來追求的各種美德。奉獻、熱情、無私、堅強、自立、忠誠……看似遙不可及的大善之行正點點滴滴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其取得的成績亦是斐然,無數網友發表評論說:“這些精神是中華民族存在的情誼”以此行之,中華民族必將驅兇破矣,眸睨於世界。
惡念如雜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然而若以善念之種種植於其懶以生存的土地上,其必將寸步難行。驅兇破矣,行善為先,此為富國強民之正道。
10唯有豔陽方可驅散陰霾
為了除去田野中的雜草,哲學家的眾弟子可謂絞盡腦汁,然而成效甚微。相比之下,哲學家選擇種上莊稼,藉助物種競爭的自然規律,將雜草一併除去,更收穫了滿滿的豐收。
世間萬物,何嘗不是如此?
好比天地間籠罩的陰霾,劇烈的狂風無法將它吹散,傾盆的暴雨也無從將它沖刷至盡,而一輪火熱的豔陽卻可輕易還世界一方光明。要破除舊事物,最適合的方法不是一味用蠻力去拉拽它那早已植入土壤中的根鬚,而是及時發現與之對立並更具優越性的新事物,鼓勵它們在發展中奪去舊有事物依存的環境,實現最終進步。
我國古代聖賢孔子一向主張用美好的品德感染人,用兩相對比的手段塑造人。在他的教化下,主張戰爭的人看到亂世中人民的疾苦,放下了刀劍,成為和平的擁護者;小偷小摸多年的人想到自己給他人帶來的危害,心有愧疚而金盆洗手,成為君子;粗野的農夫精神不再淺薄,吝嗇的人開始四散家財以救濟不幸的災民……
孔子並沒有用武力逼迫好戰者停止戰爭,也沒有試圖用嚴懲的方式杜絕盜竊現象,而是用各種美好自然的品德感染了那些本不高尚的人,用“知識”與“美德”的莊稼除去了他們心間貪婪、鄙陋的野草。正是由於這樣的智慧,孔丘令整個社會境界頓開,使得美德與知識的陽光普照每人心間,促進了人們的和諧生活,更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內憂外患,國將不國。辛亥革命一炮打響,資產階級暫時挽救了國家命運。然而,資產階級面對百姓疾苦、只顧自己的利益的做法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最終,是共產黨人的不懈努力,讓擎托起民族希望的新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究其原因,是因社會主義才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新事物,才是能把植根於中國社會土壤中的千年舊草——封建主義拔盡的力量。相比於洋務派的外強中乾、農民軍的落後狹隘、國民 黨的依外欺內,解決中國社會矛盾的真正王道,是共產黨惠及全體人民的、無比強大的優越性。從此,一輪火紅的豔陽在東方冉冉升起,驅散了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全部陰霾。
想要改變貪婪的人,請用廉潔奉公、一生奉獻的事例感化他;想要改變善妒的人,請用合作共贏、攜手發展的理念喚醒他;想要改變守舊的人,請用應時觀念、先進思想打動他。
雖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但其實淨化心靈的道理很簡單,只需用正確的思想去取代錯誤的觀念;雖說社會發展變遷極其複雜,不是一人所能掌控,但只要善於發現並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新事物,就可以不費太大的蠻力而將舊事物徹底摧毀,擁抱嶄新明天。
欲田無雜草,種植莊稼便可順利清掃;欲驅除陰霾,待豔陽高照自有萬里晴空。讓我們張開雙臂,大膽擁抱新事物,讓個人的生命更加美好,促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11以學習為稻替心中之雜草
沒有蓊鬱參天的森林覆蓋,黃沙便在炎日下狂舞,侵佔了無際土地;沒有清澈如碧的溪泉流淌,銳石便在河床中突起,惡化了半邊風景;沒有廣博的知識與美好的品德的學習,鄙陋惡俗的思想便肆無忌憚地在心中漫延,如雜草般瘋狂地吞噬掉一個人純淨的心靈。願學習的意識如影隨形,伴你在心中建築知識與美德的聖潔殿堂。
不可否認的是,學習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人將其打入“冷宮”,更多的人只願倦於沙發中看一夜電視,或上網瀏覽各種引人發笑的段子。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學習的定義越來越窄:凡是能換取社會利益的才值得學習。於是,思想的荒蕪竟成為了一種社會痼疾,難以根治。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學習廣博的知識是提高人生境界的雲梯,是充實心靈的食糧。有知識作基,便沒有登不上的精神山峰。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他們是運用頭腦較少的職業人員,故因此戴上了愚拙思想落後的帽子。可是清醒者如甘相偉,身為一名普通的北大保安,他沒有任心靈肆意荒蕪,而是以學習為犁,為心靈播種下知識的種子,待其發芽,蓬勃綠化著內心與思想,方得以在眾人的羨慕又驚訝的目光中走進了北大中文系的教室進行學習。甘相偉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同時,更充實了內心,提升了人生的境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唯有學思兼顧才不會將心靈放逐於荒野,唯有知識的滋養,心靈之花才會愈加馥郁動人,靈魂之果實才會豐碩甜蜜。
倘若知識是心之稻的肥料,那麼美德的學習便是澆灌其的必要水源。心靈中若充盈著美德,那麼一切雜草便無機可乘。郭明義雖只是一名礦工,可他卻立志向雷鋒學習,不斷在助人中充實淨化著心靈,不停在做好事中尋求為人的意義。他奔走助人的身軀雖然看似弱不禁風,可相比於那些錦衣玉食卻思想渾濁、處事無則的庸人來說,郭明義的心靈境界不知要崇高多少!有美德生長於心靈的人,無論貧富美醜都是社會浩海中不可或缺的明燈。他們以自己的美德,消融著自己與大眾心中的冰雪,預示著下一個美好的春天。
若你仍在嬉笑娛樂中渾噩度日,那麼請留一本書在身邊,隨時翻看;若你仍不問世間冷暖只知謀求私利,那麼請以身邊的好人為鏡不斷自省。若想除掉心中的雜草,不必費力苦尋千萬種“捷徑”,記得學習知識與美德,用充實的內心消除一切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