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精選8篇)

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精選8篇)

  事蹟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蹟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屬於事務公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了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1

  馬尚勇,男,1968年生,中共黨員。嵐皋縣供電分公司保線站站長。

  1987年參加工作的馬尚勇,2003年,競聘上了保線站站長。從那以後,他每年都要對全縣180餘公里35千伏線路、462座鐵塔進行全面檢查維護。10年來,行程近2000公里,足跡遍佈嵐皋以及平利、紫陽、漢濱毗鄰縣區,走爛了多少雙鞋,摔了多少次跤,他自己也記不清了。“8.7”、“7.18”災害,致使全縣電力設施嚴重受損,許多地方一度癱瘓。是他帶領保線站人員連續在山上搶修,頂風冒雨、披星戴月,餓了就啃泡麵、渴了就喝山泉水,及時恢復送電,為搶險救災提供了電力保障。

  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2

  吳應德,男,1955年生,嵐皋縣城關中學保潔員。

  2014年8月18日上午,他獨自一人在會場打掃衛生時突然發現有一堆現金散落在座位縫隙間,他連忙撿起來仔細清點,不多不少整整4000元。他收好錢,火急火燎撥通了學校負責人的電話。經過一番聯絡後,老吳將4000元現金送到了會議主辦單位,最後透過會議主辦單位找到了失主。2013年1月“兩會”期間,他收拾會場時撿到了一個錢包,內有現金及各種證件,透過檢視證件,他迅速聯絡到了失主劉某,並婉言謝絕了報酬。除去錢包現金外,在工作中,吳應德經常在會場和校園內拾到手機、相機、手包、杯子、鑰匙等物品,他總是透過各種途徑第一時間找到失主。2016年2月被評為“陝西好人”。

  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3

  “我們這代人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不會忘記國難當頭,蒙受國恥歷史教訓,不會忘記黨的恩情,不會忘記如今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小立志報國,為國、為民多做貢獻,講敬業奉獻精神是我們這代人的美德。”這是張化文時常掛在嘴邊上的話。

  張化文是林業電大退休教師,今年七十九歲。一九六五年畢業於哈爾濱體育學院,被留校任教。在學校任教時,真正做到教書先育人,身教勝於嚴教,把關愛傾注學生心靈中,得到了學生們的尊敬。六九年知識分子接受工農兵再教育,申請回到家鄉牙克石,分到聯合廠工會工作。在此期間,帶領職工積極參加各項文體活動,多次被林管局、呼倫貝爾市評為先進集體。此後,張化文轉調技工學校負責教學工作,並被學校推選為市第五屆政協委員。

  張化文退休後仍不忘發揮餘熱,堅持為公益事業做點事。

  二零零三年,張化文搬到蔬菜小區居住。當時小區的物業管理由蔬菜公司負責,後來因多種原因蔬菜公司退出物業管理,小區處於無物業狀態,曾一度垃圾成堆,汙水肆意外流,嚴重影響城市環境衛生。在市各主管部門領導重視和指導下,在業主共同努力下,召開小區第一次業主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組織機構,全體委員均義務為業主服務。張化文任秘書長,委員均在崗工作,只能用業餘時間開會,凡事在會上商定,然後由張化文這位退休老人去做,每件事做完,張化文都會打電話或到委員家彙報。張化文說,這樣才能做到溝通及時,便於更好的開展工作。

  張化文利用節假日時間,走訪小區業主六十八戶,掌握瞭解每位業主家中的情況。一號樓三單元高炳山家,孩子看病花了不少錢,要賣樓給孩子看病,張化文得知後,立即向業主委員會反映情況,委員會研究決定,高炳山家免交物業費。為解決居民的汙水處理、暖氣和自來水主管道更換等問題,不知要跑多少次相關部門聯絡協調。此外,張化文還為七十歲老人送新年賀卡,幫助陪讀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兩年多的時間裡,共為業主辦理大小實事十九件,業主們深受感動。

  張化文總是說,為小區業主做點事是應該的。如今這位老人因年歲不饒人,力不從心,已經向主管部門領導和業主提出辭職。即便如此,張化文仍然堅持表示,只要身體精力允許,還願意為社會盡微薄之力。

  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4

  出生於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一個偏僻農村的張愛葉,從小喜歡讀書,可是貧困的家庭沒能讓她如願,從此,“讀書”兩個字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底。

  2007年,為了給兩個女兒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張愛葉舉家從農村遷到了集寧區,兩個孩子就讀於收費低補助多的蒙古族小學,夫妻倆分別找了一份收入很低的保潔員工作,全家租住在不足30平方米的小平房。儘管居無定所收入微薄,但在母親的教育薰陶下,兩個女兒成績優秀,大女兒更是在幾年前考上了山東濰坊醫學院。

  沒過多久,張愛葉教女有方的訊息在她所打工的蒙古族小學傳開了,好多家長慕名前往,以讓張愛葉輔導孩子學習的名義,把自家孩子送到了張愛葉家。面對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張愛葉義無反顧地以母親的胸懷接納了他們。然而,令張愛葉想不到的是,這些孩子的父母將孩子送來後便音訊全無,孩子的吃穿用度、學習生活全壓在了張愛葉的'身上。事後張愛葉才得知,這些孩子大多來自單親家庭,生活困難無人管教,小小年紀就面臨輟學甚至流浪街頭的境遇。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聽著孩子們對她一聲聲親切的呼喚,張愛葉態度堅定:“大姨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們上學,讓你們成才。”

  截止目前,52歲的張愛葉在8年間先後收留了21個貧困孩子,最大的即將參加高考,孩子們個個學習用功、陽光開朗,張愛葉也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窮孩子的媽媽”。接受記者採訪時,張愛葉的話擲地有聲:只要我的身體還像現在這樣健康,我會繼續收養更多的貧困孩子。

  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5

  塗成章,瀏陽市集裡街道集裡橋社群居民。獲得第五屆“長沙市道德模範”見義勇為模範。

  危難之刻,他不顧自身安危,將困在火海中的陌生人救出。他是塗成章,一位三入火海捨己救人的“平民英雄”。

  2018年1月28日上午,塗成章去母親處拜年。一聲巨響後,他在陽臺聽到樓下有人在呼救。呼喊業主無果後,他奮力踢開發出求救聲的住宅鐵門。此時,屋內都是火,沙發、窗簾正在熊熊燃燒。他捂鼻隨著呼救聲走到陽臺,發現一位娭毑正躲在那兒,他將老人迅速背離火場。火勢不斷蔓延,但屋內仍有人在喊“救命”,塗成章第二次衝進火海,用潑水後的棉被一把包住被困住的另一位老人,將其帶離險境。安頓好兩位老人後,他立即撥打119、120,並再一次返回火場關掉電源,拖出液化氣罐。

  連續三度衝入火海的塗成章,身上多處被燒傷,精疲力盡的他,事後只是低調安靜地返回家中。直到被救者的女兒將一封感謝信送到社群,街坊四鄰才知道他當日的英雄義舉。面對眾人的讚譽,他總是說:“看到發生了火災,我就只有一個念頭:救人、滅火。”

  遇難就幫,這樣做很值!這是塗成章日常生活中的信條。他的壯舉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生活點滴修煉的結果。他曾在訪友時,機警判斷意外失去聯絡的友人或許遭遇危險,果斷破門的他將已經雙雙一氧化碳中毒的友人夫妻救出;他也曾在回家途中,勇救溺水男童;他還曾慷慨解囊,為重傷鄰居送去關愛……這樣的日常善舉還有很多。面對謝意,他也總是謙遜地回應,這些都是很小的事,換做任何人,都會像他一樣做。

  心繫大家的同時,塗成章也十分注重小家的建設。在塗家,每年團年飯後,都會舉行一次特別的家庭會議,家庭成員之間就各自一年來的綜合表現進行互相評分,敬老愛老、奮發向上是每年不變的“評價關鍵詞”。透過這樣的年終總結方式,塗成章和家人營造了一種崇德向善的家庭文化,他們家也成為小區裡公認的幸福和諧家庭。

  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6

  王國梅,湖南九九富達實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獲得第五屆“長沙市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

  “慈善,不為成名,不為讚美,慈善是‘我擁有、我分享’。”這是企業家王國梅對慈善的詮釋。多年來,她將慈善放在心頭,真情回報社會,熱心扶危濟困,用愛心、恆心來關愛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致力養老事業這件事上,王國梅是認真的。多年來,王國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公司每一個員工,從事老年產業一定要有愛心、恆心和責任心,要真誠地對待每一位老人,讓他們感受到快樂、幸福。

  如今,公司逐年發展壯大,目前已經擁有生態養老院、養老服務中心、社群助老服務中心、“網際網路+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等多種業態形式,建有14個異地旅居養老基地,形成了在“網際網路+智慧養老”高科技支撐下的集老年公寓生活照料、居家社群生活照料、老年異地旅居旅遊等全面發展的養老服務產業鏈。

  王國梅不僅滿懷實業報國之志,還十分關注社會民生。多年來,她的身影出現在眾多愛心援助場景裡:為解決家鄉湘西保靖縣復興鎮那鐵村人畜飲水難問題,她捐資6萬元;在嶽麓區抗冰救災活動中,她捐資捐物價值20萬元;她先後投入資金近20萬元組建民族藝術團,走進基層鄉鎮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自1990年自主創業以來,她為各類慈善事業累計捐資上百萬元。

  王國梅還特別關注貧困孩子的“就學夢”。自創業以來,她就開始捐資助學,助力貧困學子順利完成學業。2006年,王國梅創辦雨花區長沙國梅培訓學校。直至今日,學校接收低保困難家庭子女免費優惠入學300餘人;連續多年的秋天,她都會參加保靖縣的扶貧助學工作,每次捐款10萬元。“當沐浴關愛長大的孩子們有一天變得強大時,他們回想自己的經歷,也同樣會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王國梅說。

  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7

  彭友良,2009年與5位的哥自發組織成立了長沙市第一支學雷鋒車隊——“藍的雷鋒車隊”。獲得第五屆“長沙市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稱號。

  今年高考期間,彭友良又奔忙在愛心送考路上,助力莘莘學子圓夢,這一愛心舉動已成為多年來他每年6月的“常規動作”。

  作為長沙市第一支學雷鋒車隊——“藍的雷鋒車隊”的創辦人之一,10年來,彭友良和藍的雷鋒車隊的隊員們,開展助學、扶貧、助殘、環保等各類愛心公益活動147次,免費接送老弱病殘乘客3000餘人次,愛心捐款20餘萬元,將小小計程車打造成溫暖的“雷鋒車廂”。

  以計程車為載體“日行一善”,長期固定免費接送老弱病殘,這是彭友良和同伴們長期堅持的一項志願活動之一。

  在“雷鋒車隊”的愛心接送記錄上,哪一天哪位老人要做治療,哪一天哪位老人狀態如何,都記錄得清清楚楚。劉金輝娭毑是彭友良接送趟數最多的老人,從2015年7月7日至今,每週兩次的愛心接送總是風雨無阻。“雷鋒車隊個個都是活雷鋒。”不善言辭的老人,有一天忍不住對彭友良豎起了大拇指,這一意外點贊之舉讓他深刻感覺到“幫助別人是份讓人幸福的‘事業’”。

  “雷鋒車隊”開到哪,愛心助學的足跡就行到哪。在農村長大的彭友良,對貧困學生的求學之難深有體會。10年來的每個暑假,彭友良和同伴們都會犧牲兩天的營運時間,開啟遍佈全省的“愛心助學之旅”。多年來,他們的愛心足跡,到過婁底雙峰縣,也到過湘潭湘鄉市。他們奔波跋涉,為貧困學子送去學習生活用品,送去學費,也送去無微不至的關愛。

  “學習雷鋒一直在路上,我們要做永不生鏽的‘螺絲釘’!”這是作為普通計程車司機的彭友良和同伴們的“共同誓言”。今年是“藍的雷鋒車隊”成立的第10個年頭,他們的愛心計劃也正“拾階而上”。他們將繼續沿著雷鋒的足跡,向前駛動“愛心車輪”,將“雷鋒精神”的愛心種子撒遍長沙的街頭巷尾,溫暖每一個需要他們的人。

  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8

  蔣桂吉,女,56歲,永州市冷水灘區花橋街鎮石壩村院子組村民。1959年出生在花橋街鎮燈塘村一個農民家庭。蔣桂吉是一個平凡的女性,可她照顧患病丈夫,照顧癱瘓繼子的事蹟傳遍了十里八鄉,每每談起她的義舉,人們無不為之交口稱讚。

  年輕時候姐弟眾多,因為家裡比較貧窮,為省下學費讓弟弟妹妹們讀書,蔣桂吉只讀了小學三年級,便輟學在家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幹農活。

  1979年,蔣桂吉與東安縣花橋鎮陳江村會家組一村民結婚,生了兩個女孩,一家人恩愛有加。可是好景不長,1987年,她的丈夫生了一場大病,四處求醫,卻沒有什麼效果,最後被確診是肺癌。為給丈夫治病,她四處借錢,家裡已是債臺高築。她白天辛苦勞作,晚上照顧丈夫,但她積極樂觀,不離不棄。儘管她對丈夫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她的關愛還是沒有換回丈夫的生命,病重不治的丈夫最終離她而去,留下兩個年幼的女兒和一屁股欠債。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蔣桂吉改嫁到冷水灘區花橋街鎮石壩村,與魏遠冬重組家庭。魏遠冬的前妻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個兩歲的兒子,叫魏芝祥。蔣桂吉嫁過來後,像親生媽媽一樣照顧小芝祥,一家人相親相愛,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他們家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來,還蓋了一座新房。

  2006年,在廣州打工的魏遠冬被診斷為糖尿病,蔣桂吉陪著丈夫四處求醫,2009年丈夫的病轉變為尿毒症,病情也一天天加重,由三天透析一次變成一天透析一次,蔣桂吉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細心照顧著病重的丈夫。家裡的積蓄花光了,只好到處借錢。最後,丈夫的病情再度惡化,醫治無效離開了人世。在她丈夫生病的四年裡,蔣桂吉對他體貼入微,傾盡心血,無怨無悔,將一個妻子對丈夫的愛做到了極致。

  丈夫的死對她打擊很大,蔣桂吉明顯蒼老了許多。真是屋漏又逢連夜雨,偏偏禍不單行,2010年5月,在浙江打工的魏芝祥又出了車禍,整個人事不省,昏迷了十多天。蔣桂吉強忍著內心的悲痛,打起精神趕到浙江照顧繼子。旁人勸她讓她放棄,自己的兩個女兒也勸她放棄小弟,跟著她們享福,她們養她。蔣桂吉看著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魏芝祥,十分不忍,雖然他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可這畢竟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一手拉扯帶大的,做人一定要講良心。蔣桂吉毅然決定,自己不能倒下,也不能放棄,更不能灰心,一定要照顧好魏芝祥。

  從此後,每個日日夜夜裡,她就忙開了。魏芝祥一直處在昏迷之中,蔣桂吉就和他說話。真誠所至,金石為開,蔣桂吉的付出還是有了回報,魏芝祥終於能開口說話了,憑著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把魏芝祥從死亡線下拉了回來。在浙江醫治了兩、三年之後,花費醫藥費四十多萬元,這筆錢大多數是從親戚朋友那裡四處借的。為了生活,兒媳外出打工,照顧魏芝祥只有靠蔣桂吉了。

  魏芝祥因傷及背脊神經,下半身不能行動,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小便失常,大便失禁。面對著一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繼子,蔣桂吉從來沒有嫌棄,接屎接尿、翻身擦身,蔣桂吉做起來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熟練,那麼的習以為常。有時候,魏芝祥由於上火,大便解不出來,蔣桂吉還用手幫著摳出來。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是照顧自己的繼子,這麼多年以來,蔣桂吉從來沒有埋怨過半句。

  除了照顧好魏芝祥,蔣桂吉還種了兩畝多的田,家裡還有一個小孫女,生活學習也要操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蔣桂吉的付出太多太多,她的事蹟感染著周邊的四鄰八鄉,可她自己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多麼的了不起。

  蔣桂吉的這份情足以讓人動容,蔣桂吉的這份愛足以感天動地,她的善舉溫暖著每一個人。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無私的愛,比地還要寬,比海還要深,比天還要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