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通用12篇)

關於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通用12篇)

  道德講堂活動透過講述一個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體現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典型事例或觀看一部道德建設先進人物事蹟的短片,組織群眾學習道德模範。下面語文迷整理了道德講堂模範的事蹟材料,供大家閱讀參考。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1

  晁倩的愛心讓人欽佩,安寧的孝道讓人感動!今天站在這裡與各位同事共同探討愛崗、敬業、奉獻,深感榮幸!

  我是這樣理解的:“崗”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崗位,所以我們要愛崗;“業”是我們用畢生去追求的事業,所以我們要敬業;我們只有在心愛的崗位上用一生去追求事業,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所以我們樂於奉獻。

  于丹在《于丹趣味人生》是這樣說的:人在忙碌,在工作的時候創造的是意義;在休閒、玩的時候創造的是意思。當意義與意思能平衡的時候,這就是生命的境界。我覺得,生活全是意義,一點沒意思的話,是沒有意境的;當你總是遊手好閒的話,那也沒有意思。我所期待的意境就是意思與意義的平衡,這就是我理想的狀態。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黃志強教授、吳孟超教授耄耋之年仍戰鬥在無影燈下,這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精神,正是:愛崗、敬業、奉獻的精神具體體現,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我想他們已達到了自己人生的意境。

  我們大家能在這裡工作、學習,成為同事,都是因為共同的理想才走到一起的。因為我們熱愛這份工作,“為病人看病,為病人解除病痛的折磨”,才使我們的工作有了意義;在工作中要善於找到與患者及家屬打交道的藝術,讓患者及家屬滿意而歸,才使我們的工作有了意思。

  只有我們把熱愛的工作當成一生的事業,才可能愛崗、敬業、奉獻。我們科在張力副院長、高福春主任的領導下,是一支非常具有活力、非常具有凝聚力的團隊。

  有人說:同一件事情如果你連續幹8次,就養成了習慣,成了自然。不知從何時起,我和同事們把夜間加班成了習慣,我們白天處理住院病人、做手術,晚上加班3-4個小時,完善出院病歷,等工作處理妥當,才放心回家。高福春主任作為科室領導,一年365天,和大家一樣早來晚歸,同甘共苦。我們犧牲個人休息時間,放棄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來醫院加班,雖沒有加班費,但沒有一句怨言。我們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把工作做得更好!

  還記得去年,一位叫潘某某的病人,因嚴重胸腹聯合傷住入我科,雙肺挫傷、血氣胸、多發肋骨骨折、肝破裂,生命垂危,48小時內6次進出手術室,我們的值班醫生和值班護士,全天侯守護,我們的張力副院長、高福春主任更是一夜之間往醫院跑了3、4次,有時回到家還來不及脫衣服,電話鈴就響了,“噌”的一下,趕緊又跑到醫院。就這樣,我們一次次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

  還有一次,病人田某某,因左肺癌於我科行左全肺切除術(請北京專家),手術非常順利,麻醉也非常平穩,神智恢復,拔掉氣管插管,但從手術床翻身搬到平車上時,意外出現了,患者沒了意識,血氧、血壓測不出來,脈搏微弱,胸管內無血引出。大家一下子懵了,問題到底出在哪?是縱膈擺動?心源性休克?還是肺栓塞?怎麼胸管沒血液引出?無論如何,趕緊搶救!重新插管、接呼吸機、抬上手術床,升壓、補液、爭分奪秒!請內科董曉梅副院長、心內科李國主任急會診,“嘀嗒,嘀嗒”,20分鐘過去了,病情仍無好轉,怎麼回事?病人危在旦夕!這種情況以前還真沒遇見過。我腦子急速運轉,馬上鎮靜下來,對!現在急需驗血!趕緊採血化驗。10分鐘後,結果回報,血色素 47g/L。進一步胸腔穿刺抽出血性液。終於搞清楚了,是胸腔大出血!趕緊二次開胸探查止血,同時聯絡血液、快速輸血!原來是肺靜脈撕脫出血。幸虧處理及時、得當!病人獲救了,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到底有多少危重病人從我們手裡轉危為安,我們也數不清。我們苦、我們累,有時我們真想放棄,但一想到生命的寶貴,再苦再累我們也認!

  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每天晨會成了議事堂。除了交班,每個大夫還要把昨天的手術經過講一遍,大家一起來分析,看有沒有紕漏。把當天要做的手術說一遍,看有沒有禁忌症。醫患之間、護患之間、醫護之間,有沒有小矛盾、小誤會,有沒有潛在的隱患,都要講出來,及時處理,消除隔閡,加強防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

  劉錫明教授曾說過,人生定位分三種:合格,優秀,卓越。我想,如果把我們的工作當成事業來乾的話,如果把我們的事業當成一生追求的目標的話,如果我們想追求卓越人生的話,那就讓我們熱愛我們的崗位、追求我們的事業、奉獻我們的熱血吧,愛崗、敬業、奉獻只是追求卓越人生路上的一塊磚、一塊瓦。對生活,要知足;對學問,要知不足;對工作,要不知足。這就是我所追求的人生意境。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2

  冰心老人曾經說過,“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途長徑,點綴得鮮花瀰漫。使行杖拂葉的人們,踏著荊棘,不覺得累,有淚可落,卻不悲涼。”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華美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可是,冰心老人的詩句竟是如此生生的天使寫照!生命之重,重以泰山。一旦踏入潔白的臨床,面對踏著荊棘行路的生命,你我又是怎樣的重任如山!

  急診科——是一個永遠讓人緊繃神經的地方。你隨時都要準備不假思索的做起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全力以赴地組織搶救。儘管每次我們都竭盡全力,可是總有遺憾留在醫院,總有眼淚流在臨床。有一次,當一個10歲的男孩在宣佈搶救無效死亡的那一刻,面對他父母撕心裂肺的哭號,聽到還有家屬在非理智的責罵,看著依然穿梭在病區的一個個疲憊的白色身影,我突然想離開這傷心,痛苦,無奈的地方!在急診搶救室,我們每天面對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死亡是如此的可怕與殘忍!祭日與生日遙隔著幾十年的生命,卻被死神毫無理由的牽在一起!醫學就象一個無邊的苦海,永遠是在求索,卻總是有徒勞無功!我不敢面對,不敢思索,我突然感覺自己是如此的疲憊和失落。然而主任與護士長事後卻積極開展了對相關重型複合傷病歷的討論與學習,反覆的強調搶救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總結經驗,請醫院專家講課,帶領我們大家苦練基本功,要求急診全體人員必須掌握各種急救技術,尤其是心肺復甦、氣管插管、電除顫和呼吸機的使用四大技術,每個人必須能夠熟練操作。身邊的醫生和護理的老大姐們沒有一個垂頭喪氣和抱怨過,而是堅持每天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加班練習搶救演練配合。此時我才明白,其實大家並非沒有委屈和痛苦,只是將委屈拋到腦後,將遺憾藏在心裡,將責任放在肩頭,將大愛握在手中,走在生命的前頭,踏平荊棘,讓生命之途愈加寬廣平坦。在這裡,我看到了他們將愛與同情撒在生命的周圍,我聽到了有愛的生命裡淚珠滴落在熱土上濺起的震撼!那是一片片仁愛之情,毫無悲涼之意!此時我的心情如撥雲見日……

  王店子鎮76歲的王漢忠老人,對急診科有著特殊的感情。老人有3個兒子1個女兒,可當他因腹脹、腹痛撥打120電話後,卻沒有1個人肯來陪同和探望。樊佔兵醫生親自背扶老人,跑前跑後,檢查、取藥;老人一夜腹瀉十幾次,李延君護士不厭其煩,攙扶照顧,衝倒便器;老人身上無錢,主任自掏腰包為他買藥、買飯;老人身體虛弱,護士長親自給他洗手擦臉……自老人一上救護車直到病情痊癒被急診醫護人員護送回家的3天裡,老人的病房裡滿是急診醫護人員的關心和溫暖。老人在上車回家前,挨個拉住我們的手,含淚顫抖著說:“兒女沒有做到的,你們比兒女做得還要好,你們是我的恩人,是活菩薩......”。

  急診科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出診在車上,夏天象蒸籠,冬天似冰窖,可接到出診電話,我們就毫不猶豫抓起診包,衝上救護車;張樹全主任早晨帶的中午飯,晚上又原樣的帶了回去,他一天裡都沒能喝上一口水;護士長張勁松出診抬病人扭傷了腰,可她硬是咬著牙把病人抬下了五樓;李宏曄醫生、趙慧穎護士直到懷孕生產當天還在上班忙碌著;趙愛軍醫生搶救車禍傷員被染成了“血人”;洗胃的患者嘔吐的汙物把徐懷琴醫生的衣服搞得一塌糊塗......這樣的故事在急診科每天都會有,大家習以為常。可正是這些習以為常的小事,我從中品味出最純最真的仁慈和愛心

  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辛苦與奉獻。十幾年來,我們以人民為父母,視病人為親人,爭分奪秒,夜以繼日的奔跑在急救一線。遇上危重病人搶救,經常加班加點,沒有時間顧及家裡,無法顧及自己的身體健康。但少了對親人的問候,卻少不了對病人的照顧;少了與戀人的相聚,卻少不了對病人的關懷。我們不是不想浪漫,而是想讓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不是不愛家人,而是無法割捨對這份職業的牽掛。我們沒有悲壯豪邁的言語,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我們有的只是默默奉獻著自己的真情和愛心。大家常風趣地說:“急診是我們的第二個家!”急救中心全體醫務人員都在默默地無私的為患者排憂解難,認真的對待每一位病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把病人當做自己的親人,把病人生命看做親人的生命。“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無限生機,永不放棄”。這就是我們全體急診人員的信條,也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這裡沒有鮮花、沒有掌聲,也許聽不到感謝,而我們仍一如既往的將病魔驅逐,將痛苦流放;將一生一世的靈魂與軀體守侯臨床,守護希望;用超常人的理智與冷靜面對無奈的苦難與悲涼!身後那一串串腳印,深深的、清晰的、曲折的譜寫著你我來時的路。此刻站在這道德講堂,身邊那一個個將愛與同情放在左右手的白衣天使浮現在我的心頭。我無法形容心中的感覺!心懷仁愛,平凡奉獻,還有什麼比走在生命兩旁的護航者更高貴的呢?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3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一帆風順只是一種現實中的嚮往,但是芸芸眾生裡無論面對責任、尊嚴、時間、金錢和健康時帶來的任何一個困境都會顯得脆弱無力。

  在我們科室中,我是年齡最小的一個,從她們的身上我學到的不單單是業務上的精湛技術,還有更多的是她們內心世界裡那種高貴的道德品質。因為在這些朝夕相處的人群裡,在我的雙眸中每天都發生著讓我最感動的人和事,今天我要和家分享我內心裡最深的感動!

  她不善於言談,更沒有出眾的外表,她是一個在醫院工作崗位上再普通不過的平凡女性。但是每當我看到她早來晚歸,聽到她孝順老人的一一事蹟,我內心更多的是一種尊敬,她就是我們供應室和藹可親的任國霞。

  在一起工作的幾年來,從一開始的陌生不熟悉,到現在就像家人一樣,我更願意親切的稱呼她任姨。任姨平時特別的平易近人,說直白些那是絕對的好脾氣,甚至從來都不和別人大聲說話。對待醫院裡的同事也十分熱情,瞭解她的人也肯定都知道她是一個熱心腸。這麼多年來工作生涯裡絕對是一個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人。對待工作從來都是一絲不苟,曾多次被評為優秀護士。隨著在一起和彼此感情的日益加深,也更多瞭解任姨家中的大小事情。也許在工作中她沒有彰顯奪目的業績,但是在家中所付出的一切,卻讓我永遠的印烙在心裡,更讓我領悟到一個優秀合格的醫務人員她的心靈是如此的善良而偉大。

  她的家庭是一個很普通的工薪階層,有一個年過八旬的婆婆,乖巧的兒子和體貼的丈夫。在常人看來這是一個多麼溫馨的家庭,但上天總是會去戲弄每個家庭的人生。婆婆身體不好患腦血栓,十多年來一直是做兒媳的精心照料。幾乎所有的事情全由任姨一人承擔。但在2009年的一天,突然發現丈夫行為異常行動遲緩,立即到醫院就診,CT顯示多發腦梗塞需要馬上住院治療。這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家庭全部的重擔落在任姨的身上。既要照顧婆婆,又要照顧病重的丈夫,還要照顧正在上學的兒子。生活的重擔就像山一樣壓在她的雙肩。可是她從沒有怨言,更不悲觀絕望,一如既往的對婆婆、丈夫精心照顧,不僅如此面對工作更是一絲不苟!透過治療,丈夫的病情有了很大的起色,就在這時婆婆不幸左腿摔傷骨折,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因年邁以高,身體每況愈下,更是檢查出糖尿病。回到家裡老人的生活不能自理,無疑給兒女們帶來了很多生活上的壓力。每天一大早就先起床給婆婆燒水洗臉,幫她穿衣,不僅把飯菜做好,還給她盛飯夾菜。有時婆婆起床不便時,便餵飯給婆婆吃。每天換著花樣給婆婆熬湯,做可口的飯菜。婆婆愛乾淨,經常給她洗頭,換衣服,換床單被褥。婆婆年紀越來越大,患尿失禁,一夜數次排小便弄溼衣服被褥,任姨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洗尿溼的床墊。她的小姑想出了辦法給老媽穿上紙尿褲,可是婆婆不舒適,大鬧,任姨也為了讓婆婆舒適些不怕麻煩,寧可自己受累也不給婆婆穿上紙尿褲,像照顧孩子一樣一夜起來數次換尿溼的床單衣服,擦洗身體。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為婆婆清洗尿溼的布單,婆婆臥床2年,沒有生過一次褥瘡。

  繁重的家務和工作導致任姨患上腰間盤突出,疼痛難忍,不能行走。就這樣做了腰間盤髓核摘除術。即使是這樣,她也沒忘照料丈夫和婆婆。婆婆年邁以高,因為病痛的折磨,脾氣變得越發的古怪,稍有不順心就發脾氣,可是任姨這樣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卻總能開導婆婆哄她得開心。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這歲月一晃就是十多年,十多年來的任姨任勞任怨,對婆婆的孝順更是鄰里之間有口皆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做兒女的天經地義要孝順父母,而這麼多年來作為一個兒媳、作為一個妻子、更是作為一個母親所付出的一切一直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因為她做到了一個比女兒還要貼心的好兒媳!

  我一直在想什麼叫做平凡與偉大,而我所目睹的一切給了我一個最好的定義。因為心中有愛,她不會感到心酸,因為心中有愛,她得到更多人的尊敬。爹媽給了咱生命這就是最大的恩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孝是愛的體現、是一種傳承、更是我們的人格魅力!救死扶傷是我們的使命,孝老愛親更是我們的初衷。“粗茶淡飯,長存隨緣之想;輕言細語,需顧他人身心”。任姨的這份孝心和美德也決不能只用蒼白的文字就能記錄三千多個日日夜夜走過來的艱辛所能書寫的真情,她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有愛才會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有愛才能讓我們在工作中實現更多的價值!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把這份最偉大的愛最偉大的孝心盡給我們最偉大的“——爸爸媽媽”!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4

  韓瑜,女,23歲,廣西欽州市欽北區小董鎮中心小學教師。

  韓瑜是一名優秀的教師,更是一個孝順的女兒,為了挽救父親的生命,毅然將自己的左腎捐給生命垂危的父親韓遠德,用孝心譜寫了一個“古有木蘭替父從軍,今有孝女捐腎救父”的感人故事,被群眾譽為“大孝女”。

  1997年5月,在欽北區小董蠶種場當司機的韓遠德因帶病堅持工作,病情惡化,發展為尿毒症。一個星期兩次血透治療,每月費用高達5000元,幾年下來,一家負債近10萬元,陷入困境。為減輕家庭的負擔,學習成績優異的韓瑜放棄上高中考大學的機會,報考了中師。她生活節儉,將每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塊錢以內,不斷攢錢給父親治病。

  2003年,她的兩個哥哥從報紙上得知換腎可以治癒尿毒症,悄悄地去做了檢查,但是都不符合捐腎要求。年僅18歲的韓瑜也悄悄到醫院做了比對檢查,在確定各項指標符合要求後,毅然決定把自己的一個腎捐給父親。當她向父親提及捐腎的時候,慈祥的父親寧可一死也不要她捐腎,說“我怎能用犧牲女兒的健康、幸福來換這一條老命呢!”家人知道韓瑜的想法後,也沒有一個人同意。但瘦小的韓瑜,卻有一股韌勁,堅決地說“父親今年才46歲,他與母親將我們三兄妹拉扯大十分不容易,至今沒過上一天舒心日子。何況醫生說了,捐一個腎,對身體沒什麼影響。就是有影響,為了救父親,我也心甘情願。”她每天跪在父親床前苦苦哀求,7天之後,無可奈何的父親終於被她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動,答應了女兒的請求。

  2003年1月24日,韓瑜和父親在桂林解放軍181醫院成功完成了換腎手術。資深的主刀醫生說:“我做過許多例腎臟移植手術,可謂輕車熟路。但面對這位18歲的美麗女孩,我卻於心不忍,遲遲下不了刀啊!”韓瑜以腎救父當時在全國是首例。她的壯舉感動了社會,人們稱讚她是個道德高尚、勇敢孝順的好姑娘。

  2003年,韓瑜榮獲中華孝親敬老楷模提名獎和全國孝親敬老之星,2006年被評為全國十大中華孝親敬老楷模。中央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媒體先後對韓瑜的孝老事蹟作了報道。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5

  韋正雄,男,47歲,布依族,貴州省望謨縣油邁瑤族鄉教育輔導站教師。

  韋正雄的家在平卜河邊,附近的平卜小學宿舍較少,他主動把自家一樓騰出來讓32名學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洪水很快淹沒了房屋。從睡夢中驚醒的韋正雄一家,趕緊搶救困在一樓的學生。女兒海豐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兩個嬸子和弟妹們肯定也在水裡,“他們也很危險呀!”聽到此話韋正雄頓時淚如泉湧。但情勢已十分危急!他吩咐女兒:“快!快到後牆處喊叔娘和弟妹們,我去救學生!”說完就衝到樓梯口處下了水,摸黑向樓下幾個房間游去。兩個女生最先摸到門口出來了,有5個學生在水中掙扎著,由於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韋正雄急忙用嘴含著手電筒,往水裡趟去,把這5個學生一個一個拉到樓梯口。接著他又撬開一間被泥沙堵住門的房間,把6個男生拉出來。

  洪水還在暴漲,上氣不接下氣的韋老師不顧一切,馬上游到另一間快被洪水淹沒的女生寢室裡,兩次拉出來4個學生並把她們送上樓。還有15個學生被圍在洪水裡。幸好韋正雄家樓房牆縫都用水泥和石灰糊過,大水來勢太猛,裡面的空氣被擠壓在天花板下形成了約20公分的空間,學生們站在床架上可以勉強呼吸。此時進去救人,會捲走空氣,學生反而會被憋死,韋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勵孩子們堅持住。到13日凌晨1時許,洪水從二樓屋面消退,一樓大半截還浸在水中。韋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長竹竿游下樓去,將孩子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只有一名學生不幸遇難。

  隨後,筋疲力盡的韋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牆之隔的弟弟家。然而,兩個弟弟的家已經被洪水沖毀,兩家7口人全部遇難。如果韋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許能救出一個、兩個或者更多,但是身邊學生的急切呼救聲容不得韋正雄有過多思考和猶豫,在痛苦的抉擇中,他捨棄了親人選擇了學生。

  2006年,韋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2007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6

  李明素,女,55歲,中共黨員,重慶市沙坪壩區回龍壩鎮中心小學退休教師。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龍壩鎮梁灘河洪峰洶湧,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況萬分危急。

  站在自家樓頂的李明素髮現50米開外的一個屋頂站滿了群眾,正在大聲呼救。由於地處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強大沖擊,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而一旦坍塌,群眾生還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決定帶領一家三口,立即展開營救。李老師用手勢引導受困群眾利用兩樓之間的四幢房屋屋頂,逐步爬向相對安全的自家屋頂。當30多名群眾爬到隔壁王孝倫家樓頂時,由於兩家間隔太大,群眾被困在了王家樓頂上。李明素來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繩索拼接在一起,將樓梯搭在兩屋之間,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們順著梯子一個個向李明素家轉移。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李明素的指揮下,老人、小孩、婦女、男人,依次爬了過來。上至65歲的老人,下至2歲小孩,一共32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到李明素家屋頂。就在最後一個人離開不到10分鐘,王孝倫家的房子轟然倒塌,頃刻消失在滾滾洪水之中。由於長時間受驚嚇,群眾情緒很不穩定。李明素又安撫大家說,要相信黨,相信政府,一定會來救我們的。不久,救援隊來了,用繩索搭起一條滑道,驚慌失措的群眾都想搶先透過。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婦女兒童先走,然後老人,最後是年輕小夥子。群眾一個一個脫險,李明素卻把自己的兒子留在了最後。

  李明素說,“在這次洪災中,雖然我的損失很大,但受災的群眾還很多,需要黨和政府解決的問題還很多。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決心和信心與黨和政府一起共渡難關,困難只是暫時的。”樸素的話語,表達出一名共產黨員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後被重慶市婦聯、全國婦聯評為重慶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7

  鍾南山,男,71歲,中共黨員,中華醫學會會長,廣州醫學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擊sars的.戰鬥中,鍾南山主動要求承擔廣東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較早確立了廣東的病原,並率領團隊總結出“三早三合理”的診療原則,成為抗擊sars的領軍人物;他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主動向國外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介紹中國政府所採取的正確措施,維護了祖國的聲譽。他積極在本職崗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每週二的大查房和週四的專家門診,為患者服務;他堅持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教導學生“學本領和學做人相統一”,以身作則弘揚“醫德就是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實際困難”的價值觀。

  鍾南山是我國呼吸疾病領域內的學術帶頭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2003年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4年建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場評審和答辯。鍾南山積極推動呼吸病學的國際學術交流,擴大我國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鑑於他的學識和貢獻,他成為世界慢性氣道疾病防治執行小組組員,2006年底又被聘為世界衛生組織急性重症傳染病應急委員會顧問,參與國際急性的傳染病諮詢工作。

  鍾南山積極履行政協委員職責,參政議政,積極獻言進策。近年來他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極為關注,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系統的解決思路,並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議案,有力推動了相關工作的改進和發展。鍾南山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多次參加社群義診、健康講座等活動。

  鍾南山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模範共產黨員、全國白求恩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997年當選黨的十五大代表,為全國政協第八、九、十屆委員。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8

  如果說之前的一些人一些事帶給我的是斷斷續續的感動,那麼, “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表彰會”則讓包括我在內所有人來了一次集體感動。整場頒獎會剋制有序,受獎人員服裝統一,環節設定激盪人心,音樂串詞莊嚴品高讓觀眾在眼淚與欣慰中感受到了人間大愛,人性大美,讓人心煥發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感念。因為從那些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後,我深深地感受到那是不平凡的堅持,那不平凡的勇敢和毅力讓無數人為之感動。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職業,也有的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的,但他們都有一顆充滿既勇敢又善良的心,並曾經用這顆心在道德—這本中華民族的鉅著重重刻下感人的一筆。

  我記得上一屆全國道德模範裡就有廣西桂林金寶鄉中心小學學生何玥。12歲,花一樣的季節,卻被無情的病魔奪取了生命。然而,她在離世前懇求父母無償捐獻了自己的器官。她捐獻的器官挽救了3個人的生命,她以一種特殊方式活在人們心中。連續兩屆的道德模範黑龍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學教師張麗莉也是讓我最為感動。“為人師表”這四個字看似簡單,但有幾個人可以領悟到其中的真正含義呢?當失控車輛撞向學生的危急時刻,她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造成雙腿截肢。這一刻,她用行動證明了一位教師是如何把學生的利益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就是這樣一位樸實而偉大的教師讓我們懂得了為人師表的意義。去年她被贊為“最美教師”。 今年被評為見義勇為道德模範。

  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蹟,一位位光彩耀人的模範,一段段令人動容的講述!這是愛的海洋,一場心靈的洗禮,我被感動得無以用言語來描述。他們是一群平凡的人,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因為心中有愛,讓他們平凡的人生有了不平凡的經歷。“圓夢中國,德耀中華” 我們相信,道德的力量將永遠傳遞下去,每一位模範的故事都會成為一顆種子,在我們的心靈中生根發芽,用心把道德之美傳揚得更遠。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9

  今天,陸老師給我們看了道德模範事蹟介紹,大家都很有深的感觸,其中裡面最令我感動是何玥。

  何玥是一個很好的女孩,不幸的是病魔每一天都在折磨她。她的腦袋裡邊有一個惡性腫瘤,一直威脅著她的生命,學校裡的老師同學捐給了她兩千元的愛心錢給她冶病,她卻用這些救命錢捐贈給了災區。她說“因為災區的人們比她更需要這些錢和東西。”她的病情一天一天在惡化,最後她告訴自已的父母,她死去以後,要把自已的器官無償捐獻其他的病人。她的父母開始不答應,可最後還是在何玥臨死前的一天答應了何玥遺願。

  看完這個故事,我熱淚盈眶,捐獻器官這個能有幾個人能做到。我真正是被何玥那助人為樂,善良等美好的品質所感動。面對死亡,誰能像何玥那樣平靜而倘然地對自已的親人說:“等我死後,要把器官捐獻給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們。”這樣的話許多成年人都說不出口,何玥這個平凡的小女孩卻說出了口。這足以證明何玥這個行為有多麼偉大。那一些接受何玥器官的人又曾認識何玥呢?相助為必曾相識?

  何玥她並沒有死去,她死去的只是軀殼而已,她的精神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10

  在這些道德模範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支月英老師。她堅持在山區從教36年,艱苦的教學條件和生活環境沒有讓她退縮。她不是沒有調動到山外條件好的學校的機會,但每次看到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她都堅定的留下來,離家遠她只有住在學校,對家裡她有太多的虧欠。正像她的兩個女兒所說:她是一位好老師,但她不是一位好媽媽。支老師到了退休的年齡,但她由於放不下學校,放不下孩子們,她決定繼續幹到幹不動為止。

  她用自己孱弱身軀,為山村孩子遮風擋雨。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支老師總是為學生墊付學費、買文具,有時甚至把自己買米買菜的錢都墊上了。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薄膜等,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裡暖洋洋的。

  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回,也是最後一回,母親從老家來學校看她,看到女兒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老師對母親說:”這裡山好,水好,村民樸實善良”。母親還是心疼地說:”你就淨說好!”她只是望著母親笑。其實她心裡裝滿了對親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嘗不想盡享天倫之樂,但她把深深的愛藏在心裡,客觀現實沒讓她有這個機會。

  善良而堅強的支老師為我們樹立了高大的道德模範榜樣,她是我們教師的驕傲!讓我在寒冷冬日裡更有暖意。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著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為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11

  xx,男,漢族,1981年1月生在省興鎮的一個農村家庭裡。

  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家裡主要生活來源便是靠著父親務農所得,母親平時除了幫著父親下地幹活外,還承擔著家裡的家務。微博的收入艱難地維持一家子的日常生活,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小學剛畢業的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升學上初中,而是選擇離開學校,在家幹活以補貼家用。從2004年起便長期在牛尾河渡口任船工,接送兩岸村民來往,平時在船上工作的,給人一種憨厚、樸實的感覺,雖然沒念多少書,內心卻有著一股浩然正氣和熱血心腸,時常幫忙鄰里們做些好事。熱心誠實的性格,使他與鄰里們的關係相處得很好,經常得到鄰里的贊評。

  2012年8月,正在牛尾河渡口接送村民過河的,隱約聽到河邊上傳來一陣陣嘈雜的聲音,救命啊!有人落水啦!順著聲音的方向看過去,暗叫一聲不好,只見一人正在水中掙扎,正被河水衝著在河面上一浮一沉地往下游流去,眼看著就要漸漸往下沉了。在這危急時刻,立即脫下外套,不顧個人安危,一個縱身跳下水流湍急的河中,奮力向落水者游去,當游到落水者身旁時,他毫不猶豫地一把拉住落水者竭盡全力往河邊游去,最終把這位落水者救上岸,原先是同村的小孩亢俊昌。當看到小孩不省人事、全身發紫時,他立即現場進行科學人工施救,最終使其甦醒過來,及時地挽回了小孩的生命。聞訊趕來的亢俊昌父母看見被救上岸平安無事的孩子,想找這位救命恩人時。在人群中卻已經搜尋不到他的身影了,此時,又回到了自我的工作崗位上。

  當這位落水小孩的父母帶著他找到要表示感激他的救命之恩時,被他婉言拒絕,說:我做的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無論誰碰見了,肯定都會作出和我一樣的選擇。既然被我碰見了,無論是出於道德,還是出於社會職責感,都是我應當做的。從他任船工開始,先後多次於牛尾河救人於危難之間,他這種見義勇為不留名,救人不圖回報的精神,充分弘揚了新時期當代青年的無私奉獻,踐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於2013年7月,被評為興第三屆見義勇為道德模範。

  道德講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篇12

  xx,漢族,生於1963年9月24日,現居住於縣鎮村三組。1970年,年僅7歲的因為摔傷導致肢體殘疾,從小深受身體殘疾的折磨,沒有被嚇倒,而是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學習,漸漸長大的他了解到現今的鄉村還有很多像自我一樣的人,因為鄉村的醫療條件差導致得不到及時治療而致殘甚至致死,從那時起便立志長大以後必須要從事醫療事業,努力鑽研,救助更多像自我一樣的人們。

  1982年高中畢業後,便進入了衛校學習醫術,從1983年從衛校畢業後至今一向從事農村基層衛生工作,30多年來,他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崗位上默默奉獻自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心一意為廣大群眾著想,為病人排憂解難,從未出現醫療糾紛、更沒有出現醫療事故,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讚譽。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是一項艱苦而光榮的任務,從醫三十多年來,總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颳風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隨叫隨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煩,精心治療,耐心護理,真正做到了讓患者滿意、讓家屬放心。

  村有一位孤獨老人名叫李友全,已經八十高齡,2010年在一次外出途中不慎摔斷了腿,送到縣上醫院進行治療,確診後醫生告知:因李友全老人年紀過大且體弱多病,進行手術的話會有很大的風險存在,不能進行手術治療,提議採取保守治療。回到家中的李友全因家中貧困,連基本藥費都付不起,在走訪中瞭解到這個情景,二話不說,按照醫院開給李友全老人的藥方便隻身回到去抓藥,一年多的時間裡,無償為李友全抓藥看病,還不時地上門照看他的生活,瞭解其病情的回覆情景,直至2011年,老人的傷在的照顧下基本恢復。李友全有次聊天時對說道:我活了這麼多年,看了世間百態,有些辛辛苦苦喂大的子女在你患病時都有可能棄你而去,更何況是一個不沾親不帶故的人,可是你就是讓我看到了這個例外。他拉著的手哽咽地說道: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農村的醫療條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專業醫院治療,可是不管什麼時候,只要病人和患者家屬有需求,都會隨車護送,陪同診療。在醫學並不怎樣發達的以前,鄉村醫生一個人就要負擔起整個村上村民的看病診療,如今醫學雖然發展了,可是村上村民有些什麼頭疼腦熱,小病小痛的,首先想到的還是村上的鄉村醫生。經常都會免費給村民進行測血糖、量血壓、測體溫、查心律、測脈搏等常規檢查,並講授一些基本的健康、防病知識,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診、出診更是家常便飯。家住丘陵山區,本身比較偏僻,可是行醫以來不管環境有多差、條件有多苦、路程有多遠,風雨無阻地為周邊幾個村的村民治病,每一天都要步行幾十公里,解決了村甚至是周邊幾個村患病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在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也搶救了百餘人的生命。

  2012年,村2組村民騰得芬在坡上做農活,不慎摔倒後昏迷不醒,有村民走過看見,第一時間便通知了,不顧自身殘疾及時趕到,對騰得芬進行了恰當的處理,並隨同把她送到了縣醫院。醫生說道:幸好人送來的及時,並且先前做了恰當的處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騰得芬得知後,十分感激,只是淡淡地說道:這是我該做的。在交談中,說道:從我高中畢業踏入衛校的大門那天起,醫生這個行業我就把它當成了像吃飯睡覺一樣普通,也像吃飯睡覺一樣不可或缺,只要我還能走能動,我就不會放棄它。

  說:對於村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的患者以及65歲以上的老人,我始終每年都堅持4次回訪,平均每三個月供給一次上門隨訪服務,同時為了關心老人身體健康,每年都積極配合衛生院為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以來,更是嚴格按照上級衛生部門的統一要求和部署,積極開展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報銷,從未出現過私自存放農民醫療卡的情景,認真做到了補償單、補償登記表必須讓患者簽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群眾擁護和交口稱讚。在實行醫改以來,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

  行醫以來三十多年如一日,熱愛本職,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了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中,為村民們消除病痛。沒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從沒有出現過任何醫療事故。每年公共衛生防疫和體檢服務到戶。村民們說起村的餘醫生,都紛紛翹起大拇指,點頭稱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