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艇像獨木舟為何是比喻句

解析小艇像獨木舟為何是比喻句

  “小艇像獨木舟”為何是比喻句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威尼斯的小艇》中的“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一句,教參及一些雜誌上都說它是比喻句。按理說,小艇與獨木舟都是船,是同類事物,不能構成比喻。它如是比喻句,那麼下面的句子也是比喻句嗎?

  ①高梁的許多氣根,有點像榕樹的根。

  ②他個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像他爸爸。

  ③李君眼窩深陷,鼻樑挺直,有點像歐洲人。

  關於同類事物可以構成比喻,本刊曾刊登過文章,我在“問訊處”上出談到過。鑑於不少教師還不斷地提出疑問,這裡作一個小結性的回答。

  同類事物能構成比喻,是修辭學界近十幾年來公認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人民教師是辛勤的園丁。”

  同類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只是從總體上看是同類事物,具體的物件是同類事物中的不同種別,如“教師”和“園丁”是兩種不同型別的人。這個道理得用邏輯學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論來說明。也就是說,只要甲事物和乙事物在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點,就可以構成比喻。如“教師”和“園丁”在內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但兩者之間有相似點(都為他們的工作物件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就能構成比喻。(詳見本刊2001年第9期第81頁)

  就筆者近一二十年來在修辭學著作及刊物上看到的被論者確認為同類比喻的例子來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本體、喻體下面加下劃線):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教師是辛勤的`園丁。

  △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他(閏土)像個木偶人了。

  △這些人走起路來像小腳女人。

  △簡化字層出不窮,人人都成了倉頡。

  △一個人站在便道旁邊的電線杆子下,已經變成一個雪人。

  △威尼斯的小艇……有點像獨木船。

  以上諸例中的本體和喻體都存在著種差現象(同屬中某個種不同於其他種的屬性,叫“種差”)。其中“……像個木偶人”“……變成雪人”兩句,表面上看都指“人”,其實它們並不是真正的人。所以仔細想想還是屬於非同類比喻。至於前面有幾位老師問到的例①②③,都是同類比較,而不是同類比喻,因為它們中的甲乙兩事物的概念上是重合的,不存在“種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