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為話題作文600字(通用11篇)

以和為話題作文600字(通用11篇)

  相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特別是作為常用文體的話題作文,話題作文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更有利於形象思維的湧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話題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以和為話題作文600字(通用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以和為話題作文1

  “和”是一種文化,一種歷史積澱,泱泱中華五千年,和諧文化萬世傳。“和”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和”使人與人之間更加協調。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國人秉承著“和為貴”的思想。明朝有個官員名為夏言,平日得到皇帝重用,卻自視甚高,不屑與人為伍,最終被人抓住把柄,落得一個不好的下場。究其原因,終是其太過孤立,不懂“和”文化。而藺相如則在爭吵與隱忍中選擇了後者,感動了廉頗前來請罪,使得將相和睦,傳為一段佳話。這就是“和”的魅力,使自我、他人都獲利。

  “和”使國家安定、太平。唐太宗李世民深諳此道,不動武力便征服了少數民族,並且沒有給他們任何負擔,使得少數民族都十分尊敬和愛戴他。試想李世民若是強行動用兵力,定會勞民傷財。即便戰勝了他們,也難免再發生戰亂,使得民不聊生。李世民身為一代名君,也是千古一帝了,正因為他以“和”為貴,才把國家治理得十分太平,創造了盛世的局面。

  “和”使世界得到應有的和平。戰爭的硝煙與傷痕是每個人都憎惡的。德國法西斯在二戰期間對猶太人趕盡殺絕,日本人向中國發動了慘無人道的戰爭,可是他們渴望獨裁的夢破滅了,因為嚮往和平的世界人民戰勝了他們。其實打敗法西斯的不是同盟國,而是和平。和平的力量比武力大得多!

  “和”使地球更加完美。“人定勝天”的理論在今日已不再適用。祖國的飛速發展令我們欣喜,但發展背後所帶來的問題卻引人深思,令人深惡痛絕的霧霾便是後果之一。這麼多年,因為人與自然間的“不和”,我們失去了多少!多少動物離開了我們,人類是否要成為最孤獨的物種?所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所確定的世界環境日“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和其口號“為生命吶喊”同樣蘊含了“和”文化。

  “和”文化沒有界限,它不分古今中外,它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和”,使這個世界更完美。所以,請從此刻去行動,探尋“和”的足跡,創造“和”的明天!

  以和為話題作文2

  古人以和為貴。和,人人方顯拳拳真心;和,萬物方顯欣欣向榮。惟有和,方能成就天下。

  劍拔弩張,永遠都不是取勝之道,惟有和,以平和之態感動他人,以平和之舉撫慰他人,方能到達自我既定的目標。孔子主張“和”,當他的思想遭到拒絕,他用行動證明什麼是和,他沒有言辭激憤地四處叫囂,沒有面紅耳赤地與人針鋒相對,而是平和地坐著告訴人們天地萬物和諧相處方能欣欣向榮。他的精神感化了人,他的行動影響了人,人們尊重地稱他為聖人。直到今日,人們仍在推崇他“以和為貴”。他的“和”成就了自我,也成就了天下。

  長滿了刺的荊棘永遠都不是人們所樂於擁有的,惟有圓潤飽滿的橄欖枝才是人們所向往的。一個人的長滿刺的話同樣也不會有人樂於理解,只會將人越刺越遠,惟有謙平溫和的人才能使人歡娛,在歡樂中將人越拉越近,在愉悅他人的過程中同樣成就自我。

  中國向來是主張“和”的:和平共處、人文和諧、自然和諧。以和平的方式處理衝突,以和的方式緩解壓力,以和的方式解決矛盾。因為和,中國發展越來越好;因為和,中國國際聲望越來越高。和,成就了一個崛起的中國。

  在那兵荒馬亂,流血漂櫓的戰亂年代裡,人類的禮貌是淺薄的,社會的發展是緩慢的。那時的人們,只會用刀劍爭奪自我的一席之地。而今日,人們學會了和平共處,用和平出使來爭取自我的利益,用和平的交流獲得雙贏。和,成就了國家的興旺,成就了社會的發展。

  今日的人們,不再野蠻,不再用暴力解決問題。馬丁路德金以和平的方式對抗不公,甘地以和平的方式安撫暴力,因為他們相信:和,方能成就天下。

  是的,惟有和方能成就自我,惟有和方能發達國家,惟有和方能成就社會。和者,成天下。

  以和為話題作文3

  和,不僅僅是那舞臺上響蕩的,八手聯彈《拉德斯基進行曲》,更是整個組合、每個人心的和。團結創造了和聲,和聲攜來了和諧、和文化。

  不曾忘記,那次會演,我們合奏的曲子。報幕的人的響亮聲音好似淌在流水裡一般,逝去了我們的緊張與不安,攜來那光亮的時刻。手牽著手,一齊踏上舞臺,整齊地鞠躬,心境也平和下來,有序地到自我的位置上,準備好了。

  “噠噠噠噠”馬蹄聲從遠處漸傳漸近,聲音潔淨而又和諧,空靈而又穩健,心頭掠過一絲溫暖,一群健壯的馬兒和諧地踏來,讓每個人的心頭都注滿了溫情與感動,為這和聲而感動。低聲部和高聲部有節奏彈奏著,高音織著那綠草茵茵的美麗草地,低音勾勒出那位氣派的將軍,他的鬍子翹得多高啊!眼神中透出對整支勝利凱旋部隊的欣慰。氣派的各種獎章閃著光,又映上了高音那和煦的陽光,微緩的徐風。馬蹄伴奏著部隊前進,昂首闊步,不畏懼一切。各種聲響都奇妙地融合在一齊,好似擁抱成一團,在禮堂上空為觀眾展現了這支百戰百勝,絲毫不膽怯的自信隊伍。

  滑入抒情篇章,我們的音樂變得更加和諧。柔軟的白雲,襯著一方藍天,綠水波漾,映照萬物,層層白雲隨意飄動。這時其他溫柔樂器加入其中,粗獷的音樂也乖乖避讓,不敢打擾將軍飲馬圖。他們臉上掛著微笑,陶醉在這美景中了。溼潤的蟲鳴,婉轉的鳥叫也匯進來,馬兒們不再奔跑,柔順地俯下腦袋,輕柔浸入水中,清涼的氣息絲絲沁人肺腑,讓人不願離去。一切是那麼和諧……我突然發現我們的音和,竟讓聽堂裡的人心,和諧地聚在一齊享受音樂。

  軍隊又要趕路了,聞著鳥語花香,壯闊再次襲捲全場,雖然震撼人心,但我聽到,每種樂器,每個聲部,剛中透柔,慢中有快,分中有和,織出那和諧卻不失震撼的結尾。觀眾們隨節奏也拍起手來,這次,雖沒彩排過,可是音樂,卻與人聲合而為一。“一”則化為整支浩蕩軍隊,走上了勝利之路。

  好似一次盛大的閱兵,我們做到了心和而音和。因為只要有團結,我們的情才會和,這和,雖只是音樂,但卻能將社會的大和諧帶到人們心中。

  以和為話題作文4

  說到“和”,不免讓人想到“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和”是人與人關係的調節,是對他人人格的尊重。要和諧,要和睦,這才是生存之道。

  “和”生愛。“唐山人當知恩圖報,異常是震後遺孤,最知失親之痛,倍感滅門之苦,雖然有些人仍困難重重,朝夕為衣食而爭,但人之愛心,不會磨滅。”汶川地震後,唐山孤兒張有路在網上發了這樣一個募捐帖子,不到半個小時,共捐款了9萬多元。唐山孤兒的團結,點亮了千千萬萬顆熱血的心。“和”生愛,積聚著社會關愛的情。

  “和”生力量。蘇軾是一個達觀的人,他一生關心民命,關心時政,居住在自我的詩文和人格里。不管是受盡冤枉的“烏臺詩案”,還是與現實碰撞險些送命,他都不曾如柳宗元憤懣,而寫《八愚詩》。他與百姓和樂,依舊高唱“回首同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他的平和,造福了百姓,也拯救了自我。“和”生力量,這也是一種智慧之美吧!

  “和”生未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是和平的最好顯示。如今沙灘排球的關注度大不及排球,但沙排女將奪金率卻比女排的高。為什麼?沙灘上打排球其難度高於排球,這就更需要配合默契,也正是由於難度的增加,沙排女將們才更團結,奧運拼搏精神創造了沙排歷史的更高。“和”生未來,未來就在腳下,緊緊牽住彼此的手,未來會走得更遠。

  請賜予我們胸襟與雅量,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去理解不可改變的事。以“和”為美,生命所以而斑讕。茫茫暮靄中,尋找“和”的倩影。當陽光碟機散殘霧,“和”會呈現雄偉的英姿。

  以和為話題作文5

  和,是一種凝於大千世界間的氣,它遊走于山野林間,駐足於井邑,散入萬家燈火,存入每個人心間。

  每當夏夜,薰風低絮,如一隻溫暖的手牽著我走向林間,玉般遙掛在空中的月,與翡翠般映著星光的潭遙相呼應,皎潔的月光如輕絮般撫著大地,攏著樹林,繞著我的肩頭。時而歡快時而低沉的蟲鳴和著我腳下落葉的沙沙聲,奏成一曲只屬於今夜的交響樂。此時,天地似乎又回到了渾如雞子的最初形態,一切都如初生時那般純潔、美妙,人與自然間的萬物無聲地交融,互相支援、互相欣賞。古人以為“天人和一”正是一個人的最高境界,而今這個紛繁的時代,我們更應當踏入自然,尋找一種久違的天真,一種人與自然失去太久的和。

  煙花三月的江南,真如人間天上。天施以淡淡的水彩,不至於灰暗,又藍得不讓人覺得突兀。氤氳的水汽裹著白牆黛瓦的小村莊,太陽才升起,街邊已傳來了叫賣聲。攜著香味的蒸汽傳遍街上的每個角落。年輕的姑娘在嫩綠的楊柳簇擁下,踏著一地落花,跳著不知名的舞轉過小橋。水道中來往的小船漸多,一張張笑臉映著陽光擠滿了眼簾。眼前一切彷彿畫中,胸中的柔情彷彿化作一股暖流,洗盡一身鉛華。這便是水鄉的和,如琬琰般渾然天成,令人沉醉其中。

  而孟子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是我們心靈的歸宿,人生一世,誰不曾期望一個滿堂兒孫其樂融融的家。老人身體健康,逗著籠中的鳥兒,講著從前的故事,一方小院,頤養天年。孩子笑著鬧著享受著童年的時光,一家人關係融洽,互相扶持。僅有家和,才能讓我們無後顧之憂,努力闖出屬於自我的天地。每個家都是我們用愛一磚一瓦搭建的,是我們最該熱愛最該珍惜的地方。在家中對老人多一點孝敬,給孩子多一點關愛,對家人多一點寬容,讓我們的心靈有一個更加溫馨的休憩之所。

  “和”是一種為人的方法,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萬物執行的“道”,它存在於我們千百年來傳承不息的文化中,存在於每個地方,僅有用心體會,才能發現和諧的美之端莊、大方、恰到好處。

  以和為話題作文6

  和,是乍暖三春裡的一聲問候,親切悅人;和,是嚴寒臘八的一個炭火,溫暖感人;和,是包納百川的。大海的寬容;和,是壁立千仞的高山的偉岸。

  以和為貴,因和而愛,由和而合,和是興家之本,是旺國之基。因為歷史的和鳴,才有今日的完美。

  黃沙漫揚,駝鈴婉轉,黃昏裡,王昭君撫動琵琶奏響和鳴,幾許悲壯。正是這朔漠裡的和鳴,才有了漢藩共一家的大漢。正是這紫臺外的和鳴,傳頌千載,讓人在月夜裡感受漢藩融合帶來的欣喜,感受民族和好的強盛。

  白雪皚皚,危峰林立,陽光下,布達拉宮閃爍著漢藏融合的金光,文成公主的面紗脫落在山頂,覆蓋著白雪,飄揚著藏曲的高亢,傳遞到大唐的古都。布達拉宮是民族相和的凝結點,文成公主奏響又一曲歷史的和鳴。

  多少怨,多少淚,又多少感動民族的和親馬隊在歷史的古道里消失,卻留給我們如今這廣大一統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的大度和寬容正是在一次次的民族之和契機中體現出來,而民族之和,又是由民族的寬容所度化的。

  正如林肯說,當你和你的敵人成為朋友時,你便是消滅了敵人。用寬容一切的心和包容一切的胸懷去和解一切的恩怨,和解一切的'矛盾,才能擁有博大,才能擁有強盛。

  同樣的道理,站在漫天星光下思考的康德告訴我的,“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我”,以和為貴,以和為踏跳板,我們不僅僅擁有一個歡樂的人生,更能使眼前的敵人成為潛在的朋友。

  和不僅僅是傳統言文化裡的美德,也是現代禮貌裡的風尚。和,使中美中蘇關係正常化;和使蘇聯從阿富汗撤兵;和,產生了APEC,產生了歐盟;和,使世界平息在團結合作中;使無數心牽繫著蘇門答臘島。

  和,不僅僅是和好,更是和平。人與人之間的和平相處,民族與民族的和平相處,國家與國家的和平相處。因為和,世界才有了愛,才有了繁榮。

  以和為話題作文7

  暑假期間,我回到了家鄉的小鎮,來感受流傳至今的“和”文化。

  彷彿雨後春筍般,鎮上突然冒出了許多現刻瓦片的小攤,攤後是油嘴滑舌、分心刻瓦的攤主,攤前是討價還價、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站在鎮口,感覺這一切並不和諧。

  鎮口有著陶二爺雕刻的巨型“福”字。“田”中藏“壽”,“口”中藏“祿”,“壽”依“礻”邊,團團喜氣又因底料的灰色而顯得肅穆起來。下頭還刻有幾幅吉祥圖案,“喜鵲登梅”,“貔貅送子”,“鳳舞九天”,“龍戲雙珠”,每幅畫都那麼生動,那麼和諧。

  從鎮口向鎮裡走去,繞開熙攘的人群,踏上熟悉的麻石板路,漫步於院落之間的小巷中。兩側的院牆沒有過任何裝飾,顯得樸素的灰色面牆上頭的瓦片卻各不相同,每一片都雕有豐富的圖案。它們安靜地躺在牆頭,不時有幾片落葉從它們身上輕輕撫過,彷彿流淌著時光靜好。

  每走一步便可聽到鞋跟兒敲擊路面的聲音,這聲音滄桑,古老,來自於地下深處,在與我進行靈魂的交流,眼前的時光靜好與天地之音將我帶入了一份和諧的完美中。

  轉過一個拐角,看到了熟悉的木門——這不是陶二爺家嗎?推開虛掩的木門,邁過厚重的門檻,看到了多年未見的陶二爺。陶二爺正雕刻著一條小魚,他一揮手,是魚躍龍門;一抬頭,是丹鳳朝陽。旋鑿雕磨,每一個動作都行雲流水,淋漓盡致。雕刻完畢後,陶二爺看見是我,道:“小夥子,還記得我這老頭子呢?我已經不入江湖嘍。”說完,他將那條小魚贈予了我。觸到小魚的一瞬間,我感受一種傳承了千年的和諧,這一次,是觸控到的。

  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和”文化就在時光靜好中,大地之音中,也在那樸素、單純的雕刻中。

  以和為話題作文8

  何為貴和為貴也。大至天地萬物,小至親友近鄰,遠涉國際外交,近到待人接物,和,都是不可或缺的諍友。

  自然界的發展不可無“和”。古語云:天地和而萬物生。正是因為有“和”,日月才能夠撒播光明於乾坤,大地才“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正因為有“和”,山水才能演繹“青山長在,綠水長流”的傳奇,才能呈現“山如眉黛凝,水若眼波橫”的柔美;正是因為有“和”,風雨雷電才能奏響雄偉的交響,春夏秋冬才能週而復始的迴圈。“和”,使自然界產生,使自然界發展,使自然界美麗以多姿,神秘而多彩!

  人與人的關係不能夠無“和”。無論是“和氣生財”或是“家和萬事興”,都向我們傳達著一個資訊:“和”是人際關係的減震器、潤滑油,是生活的芳香劑。“和”,能夠在我們出現誤會、產生分歧、發生矛盾時,充當調停人,化一場既惱人難堪又劍拔弩張的干戈為玉帛。所以,當我們爭吵得面紅耳赤幾乎兵刃相向時,為何不試著聽從“和”的召喚和教誨,心平氣和地伸出雙手與對方相握當我們冷戰靜坐相對無言時,為何不讓“和”來解開我們心中的亂結,誠心真意地給對方一個友好的微笑“和”,是針是線,輕柔地縫補著我們生活中的裂痕;“和”,是光是熱,驅散著我們心中的陰雲和寒冷。

  當然,“和”並不意味著無條件地退讓。求“和”,應理解為追求和睦、和平、和諧,而不是無原則地打著“和”的旗號,做著與“和”背離的事。“和”有其自身的原則和尊嚴。和為貴,便是當我們錯誤地責怪了別人時,向別人誠摯地道歉;也是當別人被我們錯怪時允許他們據理力爭。這也是“和”,是讓“和”有更正確的立足點。

  “和”,如陽光,能夠溶解心中的堅冰;如春風,能夠拂去心中的陰霾;如火炬,能夠照亮人際的天空!“和”使人與人溝通更加有效,更加暢通。

  “和”,如清泉,如明鏡,善鑑萬物。她不僅僅折射出我們心靈疆域的寬廣與否,更映射出我們心靈宇宙的博大和深邃的程度。

  “和”,以其深刻的內涵與博大的包容,養育了自然,化育著人類,散發出迷人的馨香,曠遠而持久,神聖且寶貴!

  以和為話題作文9

  盛夏,草木茂盛,大地一片碧綠。一天傍晚,碧空萬里無雲,一頭牛兒悠閒地走在草地上,一邊啃著草兒,一邊哼著小調。牛兒所過之處,草尖兒全沒有了。牛兒吃得高興,卻沒有注意到小草兒在顫抖。

  終於,小草兒們開始抗議了。它們質問牛兒為什麼總愛幹損人利己的事,只顧自己吃得開心,卻不管草兒們被咬的疼痛。牛兒不由愣住了,它們祖祖輩輩就靠吃草為生,不吃草那還不就餓死了。再說它還真沒有考慮這事,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草兒們。

  於是,牛兒陷入了沉思。小草兒們以為牛兒理虧,質問聲一浪高過一浪。此時,一旁的一顆樹爺爺看看憨厚的牛兒,又看看碧綠的小草,決定給它們當回和事老。這棵樹爺爺可有些年代了,在這一片還是有些威望的,每當狂風暴雨來臨時,樹爺爺總是默默地為小草擋風,讓牛兒避雨,和周圍一切有了一定的情感。

  樹爺爺想了想,便笑呵呵地開口了,它說:“牛兒、草兒,你們能不能聽爺爺說兩句?”草兒們住了口,牛兒也抬起了頭。見此,樹爺爺接著說道:“草兒們,牛兒吃草可不是僅僅為了自己,它們每年春秋兩季要給人們幹多少重活,為人類創造多少財富,不吃草哪有力氣幹活呢?而人類吃好的喝好的,卻讓牛兒吃草喝水,牛兒仍毫無怨言。再說,草兒們,牛吃了你們草頭,只要有陽光和雨水你們很快就會長回來的。你們在經歷多次陣痛後,不是更能體會到生命的真諦嗎?若不讓牛兒吃,你們只能默默無聞的老去,那樣的一生又有何意義呢?我們既然生活在同一片天地裡,都該為這一片天地美好的明天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是嗎?”

  聽了樹爺爺地一番話,草兒們變得安靜了,它們昂起了嫩綠的頭顱,迎接著牛兒的洗禮。

  以和為話題作文10

  有一個詞語最親切、有一聲召喚最動聽、有一個人最需求感激那就是——媽媽。

  媽媽剛從菜市場回來,我看見她不時喘氣,就知道媽媽累了。看見媽媽這麼累,我想到媽媽每天做的這麼多事,於是我去打了一盆水,我試了試水溫,水溫剛剛好。我把水盆端到媽媽面前,笑著說:“媽媽,您累了,我來幫您洗腳吧”。媽媽笑了笑,把雙腳放進熱水裡,啊!真溫馨,我用手悄然按摩。忽然,我摸到了一個厚厚的繭子,我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說,這是她平常走路時留下的繭子。我問媽媽:“會疼嗎?要不要我幫您摳下來”?媽媽望著我說:“不用了,這繭子泡一會兒就好的”。我搓著搓著,我忽然覺得有一滴淚水流到我的嘴角,我抬頭一看,我很詫異,看見媽媽眼眶紅了,但她的嘴邊還有一絲笑容,“兒子長大了,會給媽媽洗腳了!”我優洗著洗著,眼淚不由自主地“啪啪”往下掉,由於我想到了一句話“不幸天下父母心”。洗完之後我又給媽媽做了腳底按摩,我拿來毛巾把媽媽的腳擦潔淨,媽媽得感動得再次留下了眼淚,我一下撲在媽媽的懷裡。此時,媽媽不哭了,笑著抱著我說:“兒子會給媽媽洗腳了,兒子真的長大啦”。

  幾天後,我看到媽媽微信朋友圈裡發的圖片和影片,媽媽寫著“兒子長大了”,很多人都點贊或留言,我又撲在媽媽的懷裡哭了。我僅僅是幫媽媽洗了一次腳,她就那麼感動。在我的生長閱歷裡,無不包含了父母殷殷關愛和仔細照顧。此時,我的腦海中閃現出了一個堅決的信念:長大後,我一定要好好報答媽媽!媽媽似乎也看出了我的想法——笑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份孝心。只需你付出了孝心,獻給你的父母,就會讓她們笑口常開。

  以和為話題作文11

  和之一字,貫穿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程。所謂“萬事和為貴”一句話,便足以道出“和”的重要性。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往往,在為人處事上,和,永遠好過於爭。

  “和”,是一種文化的沉澱,是修養的體現,君子以中正平和處世,小人只知爭一時的意氣。以和處世,是一種人生的態度,若人人能做到,盛世將興於此,老莊的中庸無為便是一種和的態度。所謂中庸無為並非是真正的無為,不過是一種不爭的態度罷了。老子一生,傳奇無盡,怎能說是無為,一部道德經,洋洋灑灑不過數千字,卻引得後世折腰驚歎,亦能令一代聖人孔夫子俯首問道。莊子為人更不能說是無為,時有諸侯好觀鬥劍,莊子以天子劍說之,能救得一國之政。又怎麼能說無為?他們不過是不願爭那廟堂之位,只願為湖底一曳尾之龜而已,於是他們以“和”的態度看待世間萬物,以“和”逍遙於天地間。

  “和”乃立世之根本,唯有“和”方能更好地存在於這個世上,三國鼎立,吳蜀興於和,赤壁之戰,因吳蜀之和,以少勝多,令曹操丟盔棄甲,割須斷袍,惶惶然如喪家之犬,若非因關羽念及舊日恩情不忍下殺手,曹氏天下,早已覆滅。吳蜀之衰,盡因一個爭,為荊州,為一句虎女豈可嫁犬兒,刀兵起,為兩國的衰亡拉起序幕。於是吳蜀相繼為魏所破。昔日的豪氣干雲,金戈鐵馬,亦如夢幻般破碎,可謂成也和,敗也和。

  想我如今,泱泱華夏,萬里山河,站在世界的高度上看,亦是一不容忽視的大國。但,為何在面對日本在釣魚島上的挑釁,僅能以言語相責之?皆因一個“和”字,因為我們知道,“和”的重要性若失了“和”,起了爭,那麼燃起的戰火所席捲的將是無辜的人民,戰火是人們所不願看到的,唯有“和”才能令百姓安居樂業,唯有“和”,才能富國強民。而“爭”不過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

  “和”在世間的每一個角落,發揮著它無與倫比的作用。生意場上“和”氣能生財,與人交往上,有“和”方能令友遍四海,在國家層面上,“和”可以富國強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