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遊記作文500字(通用8篇)

龍門石窟遊記作文500字(通用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龍門石窟遊記作文500字(通用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龍門石窟遊記作文500字1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到洛陽旅遊,讓我印象最深的要數龍門石窟了。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伊河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古代工匠們用了400餘年的時間,在一公里長的山上鑿刻出十萬餘尊佛像,蔚為壯觀。

  瞧,它們形態各異。有的雙掌合十,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好像在祝福四方來客;有的怒目圓睜,眼如銅鈴,腳下還踩了一個小妖,正在為人們降妖除魔;有的慈眉善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好像在指引人們向善……

  我們來到萬佛洞,南北兩側的洞壁上雕刻了一萬五千尊只有四釐米高的小佛像,這些佛像密密麻麻,要不是古人留下了資訊,估計無人能數清一共有幾尊佛像吧!古人要雕出這些佛像需要多大的耐心呀。在洞外南側的壁上有一尊號稱“龍門最美”的佛像,石刻的女子高85釐米,身體成s形彎曲,婀娜多姿,儀態萬方。

  看完了萬佛洞,就該去奉先寺了。這裡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因為這裡有龍門石窟最大的佛——盧舍那大佛。大佛高17.14米,一隻耳朵就比我的人還高。他面部豐滿圓潤,雙眉彎如新月,一雙秀目微微凝視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奇怪的是看的時間越久,就會覺得大佛笑意越濃。站在他右手邊的是文殊菩薩。文殊頭戴金冠,那金冠每一個花紋都雕得極其精美,真是巧奪天工。他雍容華貴,身披紗衣,雖然衣服是石頭刻的,但是,卻讓人覺得像是用柔軟的布料做出來的!

  穿越在這一千米的文化長廊中,我彷彿看見了智慧、勤勞的古代工匠們正夜以繼日地工作,一尊尊佛像在他們手中誕生;我彷彿聽到了他們敲擊石壁的聲音“叮噹,叮噹……”

  龍門石窟遊記作文500字2

  今天,我去參觀“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於北魏孝文帝(公元493年)開始建造,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400多餘年,有佛像10萬多尊。

  我們沿著東山來到一座小型石窟面前,石窟約高7米,中間盤坐著一尊佛像,那佛兩手相對,唸唸有詞,正義的神情彷彿看穿了世間萬惡,使人不由得反思自己。再仔細觀察,發現它們的面孔光滑、圓潤,古人是如何把那堅硬的石頭打磨如此?

  於是我帶著問題繼續前行,來到了一座山腳下,拾階而上,一尊佛像就緩緩呈現在我眼前,我立刻被她恢弘的氣勢震撼了,她慈祥的面孔讓我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她,彷彿在對我微笑。主佛旁邊佇立著兩尊謙虛好學的弟子,經過了1300多年風雨的洗禮,一位弟子已經被風化的模糊了面孔,接著有兩尊心慈貌美的菩薩相對而立,緊接著是兩尊手託寶塔的天王,正義凜然的望著眾人,後面是兩尊勇猛而強壯的超越凡人的力士,最後,是兩尊長滿尖牙,脖帶巨鈴的獅子,怒睜著石碗大小的眼睛。

  我心裡疑惑地想:像山高的佛像,古人是利用什麼工具將它雕刻出來的呢?

  龍門石窟遊記作文500字3

  龍門山隔著伊水與香山相望,兩山環抱伊水,大有雙龍戲水之勢。龍門石窟便是這雙龍的點睛之筆。

  我漫步在伊水兩岸,細細品讀龍門那滄桑的味道。龍門二十品、香山寺、奉先寺一顆顆華夏文明的明星高懸在龍門石窟這星盤之上,分外耀眼。

  漫步江邊,循著那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壁畫,隨著那一座座巧奪天工的雕塑,終是見到了那令人神往的盧舍那大佛。

  盧舍那大佛盤坐在蓮花臺之上,頭頂一片佛光環繞,仿若七彩祥雲,面相莊嚴,似嗔非嗔,似笑非笑,就是那般平和,又隱約能看出一絲慈祥,全身環繞著一股王者之氣,說是依照著武則天的相貌雕成的,也算是有依有據。大佛的頭頂上的髮髻呈波紋狀,似一層一層的小波浪壘成的,層次分明,陽光照耀下,隱約之間還能看見絲絲秀髮在舞動;頭頂一圈一圈的髮髻又似一顆一顆的星辰,光彩照人。

  人們注視著大佛,大佛也俯視著人們。

  大佛那古井不波的眼睛裡看不出一絲情感,大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味,似大徹大悟後的解脫,又如赤子之心的無謂。看著那雙眼,我的心似乎也平靜了下來,彷彿明白了什麼。

  那眸子是永恆的空靈。

  走出奉先寺,我依舊不捨地回首瞻仰那世人敬仰的大佛,那眼神,似一朵花綻放在我的心田。我淡淡一笑,拂塵而去。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換今生匆匆一瞥。而這次驚豔的回眸,卻換來了一絲感悟。遇事不用故作冷靜,也不用太過焦慮,只要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足矣。

  夕陽隱去,放舟伊水,碧波盪漾著孤舟,我的心也如這小舟一般,搖曳,搖曳。

  龍門石窟遊記作文500字4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了洛陽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城南13公里,這裡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間穿流而過,遠望就像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到了地方,爸爸擔任起我們的“導遊”。

  我們首先去了禹王池,池子裡有很多大金魚,還有一個兩米高的小瀑布,真好看。

  走了一段路,來到了潛溪寺,爸爸說潛溪寺是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據我觀察,這個大窟高、寬大概九米多,深進七米。主佛阿米陀佛端坐在須彌臺上,面頤豐滿,衣紋斜垂座前,整個姿態給我一種靜穆慈祥的感覺。

  接著來到了賓陽三洞,爸爸說賓陽三洞開工於公元500年,歷時24年。

  最值得一提的是萬佛洞和奉先寺。先說奉先寺,他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精湛的一組群雕。這裡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釋迦牟尼的佛像,高約17米,頭高約4米,二朵長達2米。釋迦牟尼的眼睛被雕刻的炯炯有神,這座大雕像,旁邊還有好多沒有嬰兒手掌大的.小佛像,不仔細看,還看不見呢!

  萬佛洞,顧名思義,洞裡面有上萬個雕刻出來的佛,有的佛高達十幾米有的則只有兩釐米高,真是千奇百怪。

  古人的智慧令我佩服,激勵我前行。

  龍門石窟遊記作文500字5

  今天,我們要去龍門石窟,吃完早飯,就出發啦!媽媽去買票,我們在院子裡等,這裡柳絮飄飄,好多的柳絮從柳樹上飄下來。我的姥爺坐在草坪上,很像一個乞丐。我發現了就把帽子摘下來,當作他的錢碗,孫歌姐姐還在裡面投了些錢,更像一個乞丐了,姥爺還假裝生氣呢。買完了票,我們就進去了。

  裡面真是人山人海,人多的“小個子的看屁股,高個子的看頭”。我們到了第一個石洞,裡面有一尊很大的佛,似笑非笑,靜靜的坐在那裡,非常的安詳。我們再往前走,看到很多佛,一大部分都殘軀不全,有的頭斷了,有的手沒了,都被人偷了。這些佛有肥有瘦,導遊說唐代以肥為美,北魏以瘦為美。前面就是萬佛洞,裡面有一萬尊小佛,誰都數不清,這些小佛只有四釐米高。前面有一個牡丹石,上面都是牡丹,還是自然形成的,我跑過去照了相。到了龍門石窟的中心,有一尊大佛,超級靜,也是似笑非笑,安詳的不得了。其他的佛都風化得很嚴重,只有那尊大佛是沒風化的。

  我們又來到了洛陽博物館,首先看到了超級大的象牙化石,有三米長,只有猛獁象的象牙這麼長。旁邊有一個猛獁象的骨架,好大呀!有很多古代的人造的東西,做得很精緻,都和現代人造的差不多了。旁邊還有幾個雞蛋,都被埋在土裡幾千年了!不知道用裡面的蛋液做的煎雞蛋怎麼樣。

  我們還到“關林”參觀了一下,這裡據說是埋葬關羽將軍頭顱的地方。現在很多人都到這裡燒香拜佛,祈求平安發財。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到處都有王朝氣息,今天我真的感受到了!

  龍門石窟遊記作文500字6

  10月3日那天,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去了十三朝古都洛陽,我們坐高鐵來到了洛陽。

  我們下了高鐵後就迫不及待地打車來到了龍門石窟。雖然今天還下著雨,龍門石窟人依然非常多,人山人海,怎麼這麼多人呢,我想大家都是對龍門石窟仰慕很久了吧。我們走進了龍門石窟的大門,龍門石窟真是壯觀。

  進入景區,映入眼簾的就是大石門,高大宏偉,順著遊覽路線一路走來,接下來是禹王池,禹王池的水很溫暖,它歷史很悠久。不久,我們來到了潛溪寺,雖然有些小佛龕已經損壞,但還是能從其他的佛龕上看出當時的工藝是多麼先進。我最喜歡的是盧舍那大佛龕,盧舍那大佛龕上有三個菩薩,其中中間的最高大,神態慈祥、端莊,據說是模仿武則天的相貌所建造的。那尊佛像真大呀!

  龍門石窟中也用了很多現代化的科技設施,比如有微信購票、刷臉入園、微信講解,尤其是微信講解內容非常豐富,講解的非常細緻,完全可以替代導遊。

  我的腳泡在涼涼的水上,但我還在堅持遊覽。因為下雨,所以我們只看了四個景點中最有名的西山石窟。小朋友們,龍門石窟是四大石窟之一哦!

  龍門石窟遊記作文500字7

  洛陽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清明小長假,煙雨慕名來到洛陽,有幸觀賞到龍門石窟雄偉壯觀的景象。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從火車站乘坐81路公交車,40分鐘後便來到龍門景區。只見這裡山色俊秀,伊水悠悠,河中野鴨嬉戲,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兩岸柳枝婆娑,如碧玉絲絛,微風過處搖曳生姿。氣勢不凡的龍門大橋猶如彩虹臥波,雄跨於伊水之上,飛架於龍門之口,看上去宛若門厥,令人倍感神清氣爽。

  跟隨一個導遊團隊“蹭聽”,瞭解到龍門石窟開鑿於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北宋諸朝,開鑿時間長達四百多年。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00多個,造像十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佛塔70餘座,代表了不同時代的雕鑿風格,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時尚。整個石崖上遍佈洞窟,石像高有數丈,小齊姆指,造型生動逼真,線條細膩生動,其規模之宏大,令人歎為觀止。遺憾的是,相當一部分洞窟人物刻像的頭部被剷掉,有的徹底毀壞,只留下空蕩蕩的底座,在塵埃中訴說著它不為人所知的故事,讓人扼腕。

  龍門最具永恆魅力和代表性的,當屬奉先寺,規模之大,在龍門石窟中稱第一。武則天自己出錢二萬貫,先後用了四年時間開鑿而成。這是一組斬山為石、依崖臨壁鑿就的群像。二菩薩高70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主佛盧舍那是中國古代人物雕塑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她豐頤秀目,儀表堂堂,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微微向下俯視,默默傳遞著慈愛與安詳,洋溢著關注人間和洞察一切的智慧之光。

  出得龍門,登上對岸的山崖觀龍門石窟全景,可見到完整巍峨的石刻像之壯觀與神奇,很感慨古代工匠們巧奪天工的偉大創舉。滿天絢麗旑旎的霞光裡,那青山秀水的自然景緻與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相映成輝。

  龍門石窟遊記作文500字8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石窟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造像10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0xx年十一月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佛教建築有許多種類,石窟是其中最古的形式之一,在印度稱為“石窟寺”。公元四世紀到八世紀之間,印度佛教的建築藝術向東傳播,我國甘肅的敦煌,山西的雲崗,河南的龍門,它們都是吸取了印度石窟造型藝術而建造的,也是中國有名的三大石窟。不過它們還是有區別的:莫高窟以壁畫和泥塑為主,雲崗石窟和龍門石窟以石刻為主。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有人把它們分為:魏窟和唐窟,大概是魏朝年間建造和唐朝建造的吧。

  古陽洞很出名,這裡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裡。這裡的書法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還有一個藥方洞,是把140個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最值得欣賞的還是那些形態各異的佛像。當你進入奉先寺石窟,正面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長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令人敬而不懼。使人情不自禁的和他做心靈的交流。

  萬佛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託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置身與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眾神之中,蓮花祥雲相伴,使人心態平和溫馨愉悅。如果你要詳細的瞭解石窟瑰寶,你就要有很充裕的時間來細細欣賞,認真記錄。我們走馬觀花,用半天時間看完這些歷代大師們精雕細作的藝術精品,深感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藝術的博大精深,國人的聰明智慧,為做為其中的一員感到歡欣。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也為我們今天享受古代文明留下了詳盡的實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