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作文300字合集5篇

民族作文300字合集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族作文300字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族作文300字 篇1

  我住在烏魯木齊市,這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國際大巴扎是每位來新疆旅遊的遊客必遊玩的勝地。而我的學校烏市第四十小學就在國際大巴扎旁邊,學校有著漢、哈、維、回、烏孜別克族等各族學生。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各民族同學之間團結互助,一起學習,構建了一個包容互助,彼此尊重的大家庭。在這裡,點點滴滴的溫情溫暖著每一個人。

  在學校運動會開展之際,我們班的部分同學和老師們緊張的在位開幕式走方陣,“紅綠燈”體操做準備。當我們學習喊口號時,漢語系的老師和同學們會幫助我們,叫我們一些好聽又好記的口號。

  當漢語系的小朋友們記不起“紅綠燈”體操的一些動作時,能歌善舞的我們會叫他們一些難度較高的動作。在陽光明媚的操場上大家歡歌笑語,熱鬧非凡。在熱鬧的排練和準備中,同學們更是全身心的投入。民漢同學配合默契,掌握迅速,反應機智。大家心意相通,沒有絲毫的隔閡。

  不知不覺中,我們懂得了老師常常給我們講的相互包容,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彼此尊重的全部含義。

民族作文300字 篇2

  今天,爸爸帶著我、媽媽、奶奶一起去雲南民族村玩。我們乘公共汽車來到了雲南民族村。一下車,看見廣場上用花和樹排成的幾個醒目的大字“雲南民族村”。我們買了門票後發現大門口有十幾棵連體樹,這些樹根連根,枝連枝,樹杆得七八個人才能圍得住,我想這些樹應該有好幾百歲了吧,這麼大。

  我們來到的第一個民族村是傣族,這裡許多的小樓都是用竹子搭成的,竹樓很大,在竹樓下有許多的孔雀,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孔雀,一大群一大群的,要看孔雀開屏的話只要等幾分鐘就可以了。在這個村裡,我們還看見了大象,長鼻子吸著小番茄往嘴裡送,這頭大象是專供遊人拍照用的,我和媽媽騎上大象,爸爸給我們照了好多照片。

  走出傣族,我們又走過一座橋,來到了瓦族,這裡有牛、羊的骨頭掛在牆上,好客的主人在桌上擺了生瓜子來招待遊人。接下來我們還到了白族、壯族等村寨,各個民族服裝、習俗都不一樣,各有特色。

  這個民族村只是我們國家一部分民族的縮影,這裡面就有幾十個少數民族,我們的祖國真大啊,各民族的人民生活在祖國這個大家庭裡,大家都快樂地生活著。

民族作文300字 篇3

  節日食品是豐富多采的。它常常將豐富的營養成分,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巧妙地結合起來,成為比較典型的'節日飲食文化。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舊時代的宮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慶典等儀式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當代漢族的多數地區,這種現象早已結束,只在少數偏遠地區或某些特定場合,還殘存著一些象徵性的活動。

  二是供人們在節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製品。這是節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節除夕,北方家家戶戶都有包餃子的習慣,而江南各地則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習俗,另外,漢族許多地區過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魚,象徵“年年有餘”。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傳承不衰。中秋節的月餅,寓含了對人間親族團圓和人事和諧的祝福。其他諸如開春時食用的春餅、春捲,正月十五的元宵,農曆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寒食節的冷食,農曆二月二日吃豬頭、咬蠶豆、嘗新節吃新谷,結婚喜慶中喝交杯酒,祝壽宴的壽桃、壽桃、壽糕等,都是節日習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內涵的食俗。

民族作文300字 篇4

  我有一個夷族的小姑娘的玩偶,是我的媽媽出差帶回來的,我非常喜歡她。

  她重約兩百克,身上穿著純布的衣服,在袖領上還織上了精緻的小花,在她的衣巾上也織了小花,她的腕上有兩串小鈴鐺,而且釦子上也是小花樣式的呢!她肯定很喜歡花,說不定衣服也是她自己織的呢!

  她的身上也帶了不少的裝飾品,有兩個環子套在她脖子上,其中有一個環子上還有五個小鈴鐺呢,一晃它,它就叮叮噹噹地響,可有趣了!

  她還有一雙透亮的大大的耳環。

  她的帽子上也有著許多的裝飾物,有吊環,一串一串的珠子和精緻的小花,頭上還有一個大大的閃閃發光的頭飾。她的身上還套著一串鏈子,鏈子下有一個銅片,銅片上定著“長命百歲”四個字,它旁邊有十二個奇怪的圖形,我費了好長時間才知道那是十二生肖。

  她穿著紅布做的裙子,裙子上也繡上了小花,而且裙子的上下各有一排小花。

  她還有一個純樸的具有民族風味的長裙。

  她可真漂亮!

民族作文300字 篇5

  八月二十九那天,我過生日,石佩瑜送給我了一個壎。

  這個壎,只有棕色和黑色,上面刻著一個精美的竹子,大小如鵝蛋,六孔,頂端為吹口,使用陶土燒製而成。

  那時,我接過壎,石佩瑜便說:"壎是漢族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看著這個猶如鵝蛋大小的壎,想張嘴吹吹,這時,石佩瑜又說:“壎的聲音悠揚,非常好聽。”我一吹,果然如此。我舉起壎,左看右看,左瞧右瞧,想知道壎的來歷,石佩瑜彷彿看懂了我的心思,便給我說:“壎的起源與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音調的旋律樂器。”我把壎倒過來,發現下面還有一個“漢御坊”的印。

  我把它放在書櫃裡收藏,看見了它心裡總會湧出中國人的敬意。

  我對它很珍惜,因為它飽含著中國人的智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