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絲路文化書香社會的話題徵文

以絲路文化書香社會的話題徵文

  在那個最適合閱讀的時間——萬籟俱寂的夜晚,在一片柔和的燈光下,我時常捧著一本書,讓書香洋溢在我的身邊,我也時常被書中的故事所感染,讓腮邊的淚水靜靜流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以絲路文化書香社會的話題徵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檢視。

  “絲綢之路”不單是交通符號,重要的是文化載體,從其文化核心上看,既不是西方文化,也不是華夏文化,是中西文化彙集的兼備的文化,展示這個文化的內容,並揭示和構架這個文化的理論,是李強教授多本著述追求的目標,論證這個文化的內容是非常難的事情,命名也不易,直接叫做“絲綢之路文化”在語義上顯然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我們想表達的含義。

  這個文化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人類由於地域關係,因而有民族之別,但是人類文化不是單一的,人類文化是一個系統,從不同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諸多的相似之處說明了這點,因此對於不同民族文化應該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加以審視,相應的,以克服民族主義的偏見。

  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往民族獨有各民族都談的多,各民族也產生過眾多的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所論、產生的影響,強化了對民族的強調,由此所及,對民族的強調納入愛國的範疇,形成民族主義盛行,今天東北亞這個情況仍然很突出。

  實際上,雖然民族不同,人類文化有其共同性,各民族的政治制度、社會體制有不同,但絲毫影響不了人類文化的系統性,人類必定在人類文化系統制約下延續、發展,因為是地球的、人的狀況所決定,因此人類社會具有文化一體化的方面,即人圍繞生存展開文化創造大體是一致的,例如吃代食品製造、穿到日用品製造、娛樂到精神產品製造,以及由此推衍出各種人類的文化,其基本點、方式大致是一樣的。“絲綢之路”恰恰證明人類文化一體化的存在,以及相對差異。

  對於“絲綢之路”文化的揭示,較顯著和易於說明的是戲劇文化。“絲綢之路”的文化不是融合的,而是兼備的、並存的,這是它有別於各民族文化最顯著的地方,世界多民族文化並陳是它的特點,在戲劇文化上得到較充分的顯示。

  “絲綢之路”文化產生的影響,對各民族而言,可以產生融合現象,就是說“絲綢之路”的文化不是融合的,經過“絲綢之路”後的文化產生了融合現象,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方面我們要努力揭示“絲綢之路”文化,另一方面為我們提出了有意義的幾個問題:

  一、人類的文化是一個系統,也如生態系統,人類文化的共同性的`認識,促進人類相互學習、和平和共同發展,以克服排斥性和爭端;

  二、不同民族可以產生文化共存地帶,借用宗教的話“我們只有一個上帝”――地球和地球上生存的靈長生命,文化共存地帶對各民族的文化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對此“絲綢之路”已經給予證明;

  三、各民族的文化可以融合,以推動本民族的文化發展;

  從小的方面說,證明中國戲劇仍然受到世界戲劇文化的影響,對此李強教授的多部著作從多方面給予了說明。

  我們提出文化一體化問題,不否認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的貢獻,各民族的文化貢獻惠及全人類,使各民族享受到文化創造的成果,其中恰恰是文化共存地帶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否則每個民族仍然像非洲部落生活在叢林之中。

  因此就文化建設上言,由以往不自覺的用於貿易而攜帶的文化,轉變稱自覺地設立文化共存地帶,這種自覺也包含有效克服不同民族落後的和垃圾文化,消除消極影響該民族的發展和對該民族發展帶來的障礙。

  實際上,現在有著許多因多種因素形成的文化共存地帶,如一些國家的賭城、旅遊地,其中一是消極的東西多,二是更多強調本民族文化,群毆結果是對人類的文化發展不利,甚至損害人類自身。

  由此也表明人類創造的文化中,可以創造出先進的文化,也創造出落後的文化,所有的文化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例如戰爭、吸毒、細菌武器,也由此有必要提出人類為了人類自身,應該對自己所創造的文化負責,作為約束性有必要進入聯合國憲章,以便引起所有人的高度注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