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小名士2017觀後感範文

國學小名士2017觀後感範文

  當今世界,中國風席捲全球,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開始學習中國文化,世界都在學講中國話,世界都在傾聽中國的聲音。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國學小名士的內容,歡迎閱讀!

  篇一:

  放假了,老師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弟子規》。說實在的,我很慶幸,這個活動讓我有機會和孩子一起在重溫經典中共同成長,感悟教育的真諦。《弟子規》中的字字珠璣都能讓人有醍醐灌頂的警醒,讓兒子學會了孝悌忠信這些做人的根本,對我而言,何嘗不是種心靈的洗禮呢。

  在誦讀中,我感受到《弟子規》的教育思想有“厚德、博學”兩條主線。厚德是將儒家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完美結合,激發孝心,培養愛心,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博學則是在正確人生觀的指導下,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學習毅力和刻苦鑽研科學文化知識的獻身精神,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弟子規》教我們如何去盡孝道,如何孝敬父母。孝是給予,孝是奉獻,孝不僅僅是對父母的愛,也是對他人的善行。孩子對父母盡孝、對長輩盡孝,父母和長輩對孩子則更加地呵護和關愛,這是孝的.良好迴圈,在這種愛的迴圈中,人人都得到了內心的最大喜悅、最大的滿足。《弟子規》讓學生學會感恩:感謝祖國培養,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感謝同學關心幫助。心中要有孝心,還要學會自強不息,學會承受挫折和正視壓力;學會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學會有規則地競爭;學會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理想,有追求,有所擔當,不能降低自己的成功標準;懂得自尊,自愛。要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從哪裡來,而是要到哪裡去”;要有正確的方向,要增強抵制各種不良誘惑的能力;要養成持之以恆做事的好習慣;要明白“靜中做事事可得,心浮氣躁事不成”的告誡;更要明白人無信不立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深刻道理。

  在和兒子共同誦讀的過程中,我還給他講小故事,讓他真正理解“孝”的真諦。作為一名學生,如果本職任務沒有完成好,即書讀不好,無論他怎麼在父母身邊盡孝道,父母的那顆心都不會得到最大的滿足

  因為父母認為,孩子有出息,能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心裡就很滿足,父母的心就會獲得持久的幸福感。這就是你盡孝道的最好反饋。

  總之,從《弟子規》中,我感悟到我們要承傳祖國傳統文化、懂得感恩,從誠心做起;構建美好和諧社會、擔起責任,從你我做起;率先垂範,踐行《弟子規》,提高師德水準和業務水平;從思想品質、行為規範、科學文化各方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使他們做到儀表端莊、言行規範、孝親尊師、友愛同學、積極進取、成績優異。作為我們家長,我深深的支援我們第五小學給孩子學習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機會,支援孩子們進行經典誦讀的學習。它不僅激勵孩子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給了孩子們正確的人生觀、學習觀和正確的處世態度,使孩子們受益終身。

  篇二: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如同此話一般,我們不僅要誦讀經典詩文,還要品味中華之經典,把經典運用到生活中去。

  國學是什麼?國學是對自己本源文化的認同與堅守,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是一個民族在五千年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最智慧的結晶,是一種來自於生活的智慧。 ——題記

  國學——中國學問,它承載的是歷史,是文化,是智慧,是哲學,是道義,是文明……它從生活中來。

  當今世界,中國風席捲全球,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開始學習中國文化,世界都在學講中國話,世界都在傾聽中國的聲音。是什麼在吸引著世界關注中國?我想不是美食,不是美景,而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啊!

  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熾熱的“中國情懷”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國人對國學的繼承和發揚,喚醒人們對國學最初的記憶和內心本能的熱愛,“國學熱”已悄然融入我們的生活,轉載請保留此連結!。幾天前,我看到了山東電視臺舉辦的“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活動,富有創意的比賽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讓我受益匪淺。眼看著年齡和我相仿的小選手們在臺上精彩的表現,我既高興又羞愧。看了這麼多期節目,我印象最深的欄目是“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知行合一”的理念最早由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提出,所謂知行合一就是思想與行為上的統一,“國學”本來就是從生活中來,而我們對國學的弘揚,不過是對生活的一種迴歸罷了國際中小學。正如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首孝悌,次謹信”,父母就教育我們“人之初,性本善”,這些既是國學又是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