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集合7篇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集合7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老人們:

  我們小的時候,過中秋節家人都要聚在一塊兒,無論你在多遠的地方,到了中秋節這一天都要趕回來跟家裡的人一起過,要團圓,在當時那個年代每個人都比較注重家人,這種意識比較濃厚,而現在呢,科技發達了,有手機、有電腦,無論你在哪兒都可以很方便很快捷的和家人連繫,以至於這種團圓意識就慢慢地淡化了,家人的歸屬感也不如以前強烈了。說起重陽節的變化,以前就是登高祈福,而現在最主要的是和家人、朋友出門旅遊,拍照留念什麼的,反正從總體來看,這兩個節日的含義好像發生了很多變化,有很多地方都偏離了原先的軌道,呈現出現代意義。

  1).建議以政府的名義恢復傳統節日體系,恢復中秋節秋季大節的社會地位,將中秋節定為法定假日,假日時間可從國慶長假中調配。

  2).重建中秋傳統節日習俗,豐富傳統節俗活動,增添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

  3).將中秋節作為調整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的活動日,鼓勵人們團聚慶賀,以此緩解春節人口集中流動的社會壓力。

  爸爸媽媽們:

  “中秋節”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好多人都覺得挺沒意思的,甚至是討厭,只是吃吃月餅,賞賞月亮,而且認為那是古代人們乾的事情,還不如在家好好休息,放鬆一下呢!其實,要是覺得沒有意思的話,為什麼不讓它變得有意思起來呢?也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到一個新型的過中秋節的方式呢?現在外面賣的月餅,實在是不敢恭維了。不好吃不說,還要擔心裡面加入什麼不好的東西,但是過中秋節又是不買不成,這也讓挺多人苦惱的。於是??(噔噔噔)新的方法誕生啦!在有些大城市,開始興起一種自己做月餅的遊戲,有很多的媽媽帶著自己的小Baby動手親自做月餅。做月餅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那可真的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家長首先得告訴他們什麼是月餅,幸好天上的月亮在中秋可以做現場的教具,有實物在,就不怕解釋“月餅”了。“月餅”其實就是一個可以吃的“月亮”。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和麵了。這跟玩橡皮泥一樣,由於這個“橡皮泥”是可以吃的,因此寶寶們也就會比往常更有興趣。

  當然,要讓一個小寶寶們很專注地完成一件事是很難的,讓寶寶玩弄著手裡的麵糰,時而壓成扁的,時而又揉成了長條的,原來“月亮”還會變形,這會讓他們溶入進“做”月餅的樂趣中,而且媽媽們也不用擔心食材的問題,也不貴,更重要的是,它很有意義。不管這些月餅做得好與壞,對於接收到這些月餅的大人們一定是十分開心的,臉上也一定會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的。

  同學們:

  很多學生不喜歡過傳統節日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這些節日中所蘊藏的內涵。因此,挖掘傳統節日內涵顯得尤為重要,引領學生了解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進而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如何開發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需要教師探索研究,對傳統節日進行界定,對節日核心內涵進行概括和提煉,如端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七夕乞巧愛慕、臘八融和感恩的主題。引導學生開展道德實踐體驗活動。如端午節,除了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習俗,參與包粽子、縫香袋的實踐活動之外,重點還應開展“走進屈原”活動。透過“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詩詞朗誦等活動,與偉大詩人屈原面對面: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為他的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淚,縱身跳進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屈原報國無門而以身殉國,堅守了他不同流合汙的高貴品質;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寧願去死也不願離開故國半步的情懷,一直引起同學們的深思和探索;他那與日月齊光的高潔品德,激起同學們無限的仰慕。從中體味他那痛苦執著的偉大情感,體驗他那崇高忠貞的偉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夠發揮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過端午節,學習和傳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中秋在即,遠在他鄉的我心中總是展現出了一絲惆悵,一絲思鄉的惆悵,總是會想起故鄉,想起在故鄉度過的中秋佳節。

  記憶中故鄉的中秋,天空總是藍得乾乾淨淨,絲絲縷縷的白雲輕輕繚繞,風擺楊柳,鳥兒翻飛。收穫過的大地,絲毫沒有空曠沉寂的跡象,人們在地裡忙著蛻玉米茬子、澆地、施肥。年輕人拉著漚好的青肥跑在蜿蜒的小路上,一路歡歌笑語。生產隊的打麥場上,高高的谷垛如小山般巍峨,攤嗮的玉米棒子,棒槌似的沐浴在太陽下泛著金光。三五成群的光屁股孩子一頭扎進場邊的小河,濺起大片大片的浪花,游出好遠,水鴨子一般又浮出出面,爬上岸來,蹲在橋沿上曬太陽,嘴唇子凍得紫茄子一般。

  小時候沒有電,晚上到處漆黑一片,孩子們就盼望著有月亮的日子。每當新月來臨,那便是孩子們的天下了。大家早早吃過晚飯,呼朋喚伴走出家門,到大街上捉迷藏,老鷹抓小雞,指星星過魚兒,玩抬閣、背閣、鬥拐……大家玩得樂此不彼,總是被大人們幾次三番的喊叫或生拉硬扯,才戀戀不捨的回家睡覺。

  故鄉比較偏僻,那時候人們沒有文化,天文知識懂得很少,對於月食,根本不知道是三球的關係。記得有一年中秋節晚上,拜罷月亮,我和一群小夥伴正在皎潔的月光下捉迷藏,突然間感覺月色暗了下來,抬頭一看,天空晴朗朗的,月亮卻少了小半邊,不知誰喊了一聲“天狗吃月亮了——”聽到喊聲,全村人出動了,從家裡跑出來,拿著盆盆罐罐,鏟子、勺子,叮叮噹噹地敲著喊著,一路小跑到村南,爬上一座高坡上,朝著月亮的方向猛敲大喊,那驚天動地的聲音,也許真的把“天狗”震懾了,“天狗”竟然把吞下去的大半個月亮,又一點點地吐出來了!我們看到大大的、包盈盈的、明亮亮的月亮又掛在天空,才心有餘悸地跟著大人收兵回營。

  那個時代很貧窮,但過中秋節很隆重。中秋節中午,每家都要做上一頓豐盛的午餐。女主人束了圍裙,添旺灶火,把大塊南瓜、土豆、豆莢粉條下到鍋裡,一會功夫,各種菜餚沸騰起來,濃郁的菜香隨著縷縷炊煙飄出小院,令過路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猛抽上幾鼻子:“大嫂,做的好飯吧?好香啊!”大燴菜做好了,女主人到場邊拽籃麥秸,用磚擺個火爐,支上個鐵鏊子,烙一沓油餅,再炒些雞蛋。一家人回來了,一手端了菜碗,一手拿了油餅卷雞蛋,邊吃邊往街上走,大柳樹下找個石臺蹲下,張三李四、麻五趙六圍成一圈,邊吃邊噴套兒,那過節的喜悅和淳樸的鄉情,是當今的人們所體會不到的。

  因為晚上要供月亮,下午是女人們蒸糖餅的時間。她們把發好的白麵揉成麵糰,擀成片,把紅糖一層層夾在中間,擰成個麻花邊,中間用小碗扣成一個個圓圓的圖形,再用蓖麻刷在每個圓的中間按成許多小花,然後勻閃閃的撒上一層籽麻,把糖餅打扮的花溜溜的,再上籠蒸。蒸好的月餅白白胖胖,漂漂亮亮。但是無論孩子們口水滴流多長,母親們是不讓孩子動一動的。因為月亮是聖潔的神,供了月亮,人才能吃。

  孩子們盼望著,盼望著,天終於漸漸黑了下來,月亮露出銅盤似的大臉,月中玉兔隱約可見,女主人就忙著把蒸好的糖餅、買來的月餅,還有樹上摘的石榴、蘋果、梨,整齊地擺放在大條板裡,放在月亮能看得見的地方,放上一把響亮的百頭小炮,孩子們昂著頭,仔細揪著月亮,似乎看見玉兔的嘴還在蠕動呢!拜完月亮,女主人留出走親戚用的禮品——十六上午孩子們都去姥姥家換糖餅、送月餅,當然,姑姑家也來我們家換糖餅送月餅,這一來一去,濃濃的親情就融匯於月餅之中了——也因此只能把剩下的分給孩子們吃。我家姑姑多,分到最後所剩無幾,母親便把剩下的月餅,你半塊我半塊地分給我們兄妹。我們捨不得吃,拿著月餅用牙齒一點點刮,一點點地嚼,月餅裡邊的紅綠絲,黑桃仁,花生仁,冰糖等,讓我們大飽口福,我往往留一小塊藏起來,不讓哥哥看見,第二天再慢慢吃。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明月幾時有,把餅問青天,不知餅中何餡,今日是蓮蓉,我欲乘舟觀月,又恐飛船太慢,遠處不勝寒。

  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靜靜地懸著。我楞楞地看著它,彷彿它是一面明鏡,你我在互相注視,互致綿綿思意和祝福:心上人中秋快樂!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

  水盼團圓匯聚成海,石盼團圓高聳成山,月盼團圓輝映人間。水說海枯心不變,石說山崩情依戀,月說寄情我承擔,我說中秋盼團圓!預祝中秋快樂!

  中秋,是讓人思鄉的日子。望著皎潔的明月,不由地感嘆。想起了蘇軾的千古名篇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中秋裡說感恩真是一個絕妙的創意,人們說感恩之水從心田流淌;人們說中秋之節源於真情洋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感動,而它確是永恆。

  溫馨是中秋的味道。桂花樹下,古樹庭中,一家人圍坐在石桌旁,小孩子在庭中瘋趕嬉戲,為了一個月餅,為了一個禮物,管他呢?只要快樂就好。

  一紙月華,無數婀娜,盡染無盡悲歡。對歌當吟,人生曳情,亙古皆有。中國古代的文人騷客們,把中秋寫得如些婉轉曲揚,如訴如泣,自是印證著一番多愁的思鄉念人情愫。

  漂泊的人註定了中秋節一個人過,中秋節,當浩月當空,灑下銀白的光輝,總會讓人想起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想起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為你買塊桂花糖,甜蜜日子伴身旁;為你牽來月餅香,快樂填滿你心房;為你引來菊花釀,好運從此任你嘗;為你請來嫦娥舞,愛情和美心花放。八月十五月光光,佳節願你永安康。中秋到,願你閤家幸福綿綿長。

  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小時候,你聽著嫦娥的故事,心裡卻惦記著月餅;長大了,你手裡捧著月餅,心裡卻想著嫦娥。中秋節到了,願你再拾童年的快樂,點綴幸福的生活,吃穿無憂,愛情不愁,與好運攜手,共花好月圓,幸福長有。

  山迢迢水迢迢,十五共聚樂逍遙;明月如盤當空照,中秋良宵念摯交。祝願友人多好運,中秋佳節樂陶陶!

  一個人孤寂的中秋,思緒在銀色的月光中飛揚,夢寐在漆黑的暗夜裡盪漾,靈魂嫋嫋飄遊於天地之間,又一次撩撥著微微傷痛的心絃。

  秋日秋色裡,嫵媚的嫩黃,嬌豔的翠綠,隨著秋風漸漸褪去,一樹枯葉孤零零地飄落凋零,融進了一季又一季萎黃的葉片裡,化成了一堆長歌當哭的落紅,輾轉成泥,一地斑白。風起了,花謝了,葉落了,難掩眉宇間一抹滄桑的彷徨,心底似流水般漠然生出潺潺的悽殤。

  豐美的菊花,輕柔的月光,飄香的桂樹,別緻的月餅,團圓的場景,這是中秋佳節的五彩花籃。它洋溢著歡快的節奏,飄蕩著愉悅的音符,流動著甜蜜的笑容,流露著戀戀的情思,願如此佳節,天下人齊分享。

  明月皆無價,朋友皆有情。路遙千里,難繼相思。人雖難至,心相融之。中秋節到了,衷心祝願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

  中秋之夜,賞月光皎潔燦爛;中秋之燈,紅紅火火最璀璨;中秋之酒,快樂溫暖甜心

  頭;中秋之願,團團圓圓最美滿。祝中秋閤家團圓,幸福平安總相伴!

  窗前明月光,祝福要成雙!安康福運送,收到就珍藏!順心如意送,珍藏就吉祥!中秋節快到了,願你的生活甜甜美美,事業圓圓滿滿,提前祝你節日快樂!

  一顆真心仁,二兩高興糖,三錢快樂漿,四勺五瓢美滿羹,六七色綴歡樂湯,八仙桌上酒在中,十全其美聚一堂!盤中月餅圓又圓,和家幸福在眼前。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今日是中秋節。在這個美滿的節日,我不由得滋生了好多好多的遐想。

  我想起了棄官從文的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首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若非異鄉遊子,若不思念親人,若無孤獨之感,能有如此情懷嗎?好個李白,他自有消除寂寞的辦法。“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一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邀雲漢。”這樣吟誦著,他不僅消除了孤獨感,心裡熱鬧起來了,在明月相隨下,飄飄欲仙了。

  我想起了愈經挫折愈加曠達的劉禹錫。“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遭遇貶謫不算什麼,在詩人開闊的胸襟中,一切打擊全都無所謂,就連與己無關的明月,也美得出奇。於是,在那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的年代,他奇蹟搬地抵達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境界。

  我想起了“無往而不樂”的蘇東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玉宇瓊樓,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是在接踵而來的逆境中,蘇軾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人生的`種種煩惱和不幸,不僅活得滋潤,還屢有建樹。他曾總結說:“問餘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正是在這幾處難以生存的的境遇中,他立德立功立言了。不僅如此,他還深切期盼世人忘憂得樂,花好月圓。其人其心,真如如月一經天江河行地也。

  我想起了曾為文壇領袖的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一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種徹夜望月、竟夕相思,追求美好理想和求之不得的惆悵,實在非常動人。

  其實,對一個具有人文情懷計程車人來說。不只是中秋明月使之牽腸掛肚,借景抒懷。一年四季,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讓他們神往和愉悅。

  “春踏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早在北宋的神童詩中,就有這樣的美妙詩句,足見那時的文人雅士,就很會欣賞自然、享受生活了。要不,是不會空穴來風的。

  在我看來,暖春百花豔 盛夏清風來 秋有明月美 冬賞雪花舞。這些來自生活環境的美好事物,只要你善於發現,是不難找到的。即就一天而言,朝有旭日冉冉上升,午有中天之日輝煌燦爛,暮有晚霞滿天,能說不美好嗎?還有,晴天的藍天白雲,陰天的雲遮霧罩,雨天的清爽愜意,多雲天變幻莫測的雲彩,哪一個不是別具一格的風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成熟穩重,祖父祖母的慈祥寬厚,小孩的天真活潑,不是也都很美嗎?當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像月亮,月圓的時候一月能有幾天?大多情況下還不是殘缺不全?人生,也不可能經常會是圓滿的,誠如國學大師季羨林所說,不完滿才是真實的人生。對我們來說,可貴的不是老是期盼圓滿,而是隨遇而安,調整心態。在感到如意的時候自然要高興,在感到不如意的時候也不必過分在乎,要認識到順心和不順心都是生活的正常狀態,只要調整心態、實現心理平衡、保持內心寧靜,那就值得欣慰了。

  宋代無門和尚詩曰:“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清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當然是很妙的詩,很超脫的胸襟,很會享受生活的心境。但是,老實說,沒有“閒事”、煩事、苦事是不可能的。貴在看透,貴在轉化,貴在化解,貴在營造,貴在昇華。主觀世界不只是消極地反映客觀世界,也可以能動地美化最佳化客觀世界。心理狀態可以改觀,精神家園能夠建立。勿讓煩惱敗雅興,要尋美感悅我心。我的心情我做主,豈容外物來左右?這些,我想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你學習、思考、諮詢、努力、修煉、參悟。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歲月如梭,又到了充滿思鄉情懷的中秋佳節。每逢此時,我總想起鄉下的母親,心中充滿了愧疚。

  我的老家在蘇北偏僻的鄉下,母親是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小時候,家裡很窮,但一家人苦中作樂,日子卻過得有滋有味,充滿了親情和溫馨。平時,母親很少買吃魚肉給我們吃,不是母親不心疼我們,而是我和哥兩人上學,開銷大,而家裡收入卻很少。但在每年的中秋這一天,母親會毫不吝嗇,早早地準備好魚和肉,讓我們開一次葷,好好地飽餐一頓。到了晚上,月上樹梢,母親就會從家中搬出一張桌椅,把買好的月餅、水果放在桌上,再準備幾杯白酒和幾副筷子,按我們老家的風俗,這是祭月,母親不准我們吃桌上的貢品,可我們一點不買她的“賬”,趁母親不注意的時候,不是偷吃月餅上薄而脆的外層吃,就是拿一些水果遛到麥場上去和小夥伴們一起吃,因而每次祭月的貢品,都在我們調皮中不能完整無缺。這難忘的童年中秋節,就象親情一樣,讓我們過了一年,又想過下一年

  母親的生活是很艱辛的。父親見家裡開銷大,收入少,很早就外出打工了,逢年過節才回家和我們相聚。母親為了我們,衣食住行、田間地頭,無不灑下她那辛勤的汗水。當我們兄弟倆還在清早朦朧的睡夢中時,母親就早早地起床,擔水、洗衣、做飯忙個不停,有時還到田間地頭忙一會農活。待我們起床後,母親招呼我們吃飯上學。當太陽露出晨曦的笑臉時,母親便帶著農具,下田幹活了。白天,母親忙個不停,夜晚,她還拖著疲憊的身體,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為我們納製鞋底、縫補衣服。在母親辛勤的養育下,我們漸漸地長大了。

  那年的夏天,我和哥相繼考取了嚮往已久的大學。中秋前夕,我們離開了母親,各自到外地上學去了,留下了母親一人在鄉下。因為家裡窮,為了我們的學雜費和生活費,父親在外奔波更是很少回家,而母親比以前更加辛苦了。

  上學的幾年裡,中秋節都不在放假時間裡,我們不能回去和母親團圓。每次這個時候,我都會寫信回去。母親也很想念我們,她不識字,常託人寫信叫我們好好讀書,要經常寫信回家。我每次收到母親的來信,都能感覺到母親思兒的心切。就象我們放寒暑假回家一樣,平常不善言笑的母親,再苦再累仍有一臉的愜意。

  畢業後那年中秋,我和哥在城裡有了工作,都寫信叫母親到我們工作的城市來住住,可母親擔心我們剛到單位,怕影響我們的工作,又說家裡沒人照料,一直沒有同意,仍在鄉下餵雞養豬、耕田種菜,獨守那一份寂寞。

  第二年的中秋,我因為工作,沒能回去。那年的冬季,我參軍入伍,成了一名海防戰士,遠在異地他鄉。而每年的中秋,都因為部隊搞戰備訓練,我都不能請假回家。也許分別太久,母親對我的思念與日聚增。父親偶爾在家時,母親就催促他寫信給我,父親外出打工時,母親又定期託人寫信來。她的來信,沒有華麗的詞語,還常常伴隨著不少的錯別字,內容不外乎問我訓練苦不苦,部隊首長親不親,海防前哨的生活習不習慣……嘮嘮叨叨一大堆,總之要我在部隊好好工作,安心服役,不要掛念家中。那字字句句都是真情流露,漾滿了母親那無私的牽掛。儘管那時我已是被部隊評為優秀士兵的軍營男子漢,但在母親的眼裡,我仍是一個不諳世面、不太懂事、還沒長大的孩子。

  在我當兵後第二年,哥哥結婚在城裡買了房子,家裡經濟一時拮据起來。母親覺得在農村種田,收入少,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在那年的中秋,她在一位家鄉人的帶領下,去了上海給人家當保姆,我曾寫信勸阻母親不要去,可她不聽的勸阻。母親從小生活在鄉下,既聽不懂上海方言,就連城市的東南西北有時也辯不清,可母親一直堅強著,操勞著,酸甜苦辣從來不對我說。經常是勞累一天的她,在休息之餘,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這句詩是詩人李嶠在中秋之夜作的,來讚美中秋圓月。

  中國自古就有在八月過中秋的習俗,中秋節與元宵節、端午節並稱三大節。這個節興起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臺或坐船賞月,北宋太宗(97——997)年間,定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也就是公曆九月至十月,這時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後逐漸形成祭月、拜月、賞月以及吃月餅的習俗。人們也會談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與之有關的神話傳說。人們在中秋節互相贈送月餅,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餅,用圓如滿月的月餅來象徵團圓。在中秋節這一天,如果家中有親人在外沒有回家的,分月餅時也要為他留一份。在現代,中秋節夜晚,人們通常是一邊吃著月餅和柚子,一邊賞月。孩子們大都是提著燈籠,以大紅紙燈籠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著五顏六色的卡通燈籠、塑膠燈籠,種類繁多,多不勝數。民間的習俗還有送給孩子“兔兒爺”以供玩樂,包糖餅,把香紮成龍點燃,用來舞龍等。中秋節晚上,各地都會放煙火,來裝飾夜空,更帶來節日氣氛。

  古人說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自古以來過中秋節,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秋節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其文化傳承以及習俗也是十分豐富的,你知道溫州的中秋節習俗嗎?那麼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八月八,月餅餡芝麻。這句話就說明溫州人對做月餅的講究,未到中秋,家家戶戶就擺開陣勢,人人動手扭傷月餅,待春秋之夜,一邊賞月,一邊嘗用。中秋節傍晚,當月亮升起後,人們在中庭擺開小桌或茶几,我們小孩子也可有活幹了!我們要把賞月食品盛以小盤,陳列起來玩賞,有的人家用一個米篩,內建一個在月餅,這種甜餅直徑1尺左右,厚約0。5寸,裡面包的餡可豐富了!有芝麻、花生、肥肉、桂圓,冬瓜條、核桃,這就是地地道道的橋墩月餅,聽了你也許會流口水,但是我卻覺得口味不太適合我,肥肉吃了怕長胖,核桃吃過又嫌苦……也許是每個人口味不同的原因吧!溫州的月餅有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大”。請戴玉生詩云“手招銀屏看素娥,纖雲四卷鏡新磨,兒童笑指盤中月,比擬天邊大幾多。”

  第二個值得提的民俗是具有溫州特色的擺家宴。中秋午時,全家大小團聚用餐,吃的都是時令菜餚,其中不少了“老鴨”(意味著吃了對腳力有作用),“芋頭”(年年有餘,各有出頭),“粉幹”(“粉”諧章“分”,“幹”諧音“官”,盼孩子長大後事業有成,能“分”享官祿之福)等三道吉祥討彩的本土菜餚,這種時候我總是最耐不住性子,迫不及待想要衝上去抓個芋頭嚐嚐,但每次都是半路被媽媽攔住,訓斥一句:“不講規矩。“不過讓我高興的是,擺完之後,這些佳餚自然而然都要裝進我的肚子,這也是我最盼望的時候。

  三個要提的是小夥子們喜歡的活動——遊河船,塘河兩岸的小夥子出門划船,船裡擺著賞月的食品,大家躺在艙內拉琴唱歌,一路隨波而去,體驗“月亮走我也走“的感覺,我們小孩子只需舒舒服服地躺在船中,體能在船上睡覺的感覺,那是十分愜意的,你也可以來試試哦!

  說到“遊河船”,那麼接下來就肯定得說到姑娘們喜愛的活動——“偷菜園”,你一定會說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吧!但每逢中秋之夜,大姑娘們會去農家田園裡“偷菜”,以計個好彩頭:偷著蔥,嫁個好老公,偷著彩,找個好女婿,我們小孩子不懂這些寓意,也去一旁偷偷抓菜,在這一天裡,大人不會和我們計較,讓我們隨意去玩了。

  最後壓軸出場的就是不管男女老少,從從都要參加的“供奉月光神”的活動。古代溫州,民間普遍信仰月光神,俗稱”月光佛”。每逢中秋節,都要舉行賞月和祭月。節前,城區的打鑼橋、府頭門一帶,有各咱小型擺設物具在地攤上叫賣,其中有香爐、燭臺、盤碗、堂燈、桌椅、轎馬、金魚缸、樂器以及各種人物,戲具等,都縮至三五寸,長不逾尺,有銅、錫制的,也有用木竹做的,十分逗人喜愛,這是一種適應中秋賞月需要的臨時集市。顧客以老人、婦女和兒童居多,他們成群結隊來選購這些小商品,以便中秋賞月時使用,傍晚,月亮升起後,人們會把月餅放在桌子的正中央,並在周圍放十隻小碟子,碟中放上各種各親的果品和特製的動物圖案糕餅。這些事都由小孩子來做,我放糕餅的時候趁人不注意就偷偷往嘴裡塞上那麼幾塊,家人也沒發現。於是每逢中秋,要供奉月亮神的時候,這一類活我總是搶著幹,同時,每家還把其它小型物品,如瑪瑙、珊瑚、碧玉等物品和花卉、盆景等,都擺出來,任人參觀,相互炫耀,我喜歡在手上掛滿許多珍珠手鍊,去向別的女孩子炫耀,博得她們羨慕的眼神,家家戶戶都會搞出一種熱鬧的氣氛,煮些粉乾和芋艿,待月亮東昇,闔家在中庭對月啖餅,花前賞月。

  每逢中秋,溫州便會洋溢著一種喜慶團圓的氣氛,如果您也想體驗一下甌越風情,那可別忘了在農曆八月十五來溫州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