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1000字
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1000字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讓學生們從小開始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諸多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於傳統文化作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傳統文化的徵文 篇1
不知於何時,你幽然出現;不知於何處,你開始熠熠發光。
從歷史的深遠處走來,帶著先哲們的不朽之作,輕輕地靠近了我,不得不說是精靈。也許是在遠古,或許是在更遠的時代,你便流行於民間。
但我真正地認識你,便是在讀《詩經》的時候。305首詩歌的確是一種文化,開創了現實主義詩歌之路。在戰國七雄的爭戰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戰亂平息,始皇一統天下之後,你便悄悄地帶上了《離騷》上路。這對你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筆極為可觀的財富,因為《離騷》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先河。直到今日,她還在閃閃發光,像黃金一樣。
不得不佩服你,因為經得住時間沉澱的,往往是永恆的東西。而你獨具慧眼,早在千年前,就收容了《離騷》,帶著屈原的怨憤與不平。屈原沉入汨羅江,但我知道,就在他沉入水中的那一刻,分明有一個升騰的靈魂隨你飄走。這些可謂民族文化大倉庫中的先期珍品。你獨具慧眼,與《詩經》、《離騷》攜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難,理解了屈原的怨憤。經得住時間沉澱的,往往是永恆的。時至今日,它們還在閃閃發光,如黃金一樣。
跳蕩在“坎坎伐檀”聲裡的“苦難”猶在耳邊,“怨憤”隨汨羅江水流轉千萬年。
中華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可在數千年的沉澱中,你——傳統詩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羅最為全面。不僅表達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嚮往,還將文人那種柔弱的文人蘊於其中。
實在不能不說是你是精靈,古怪、親近卻又讓人摸不透。但你這個精靈,不知怎的,卻總愛與文人做搭檔,他寫了,你便檢查,值得欣賞的,你便悄悄捎上,沒有一絲的猶豫,儘管你的囊中已是沉甸甸的了。
還記得你在途徑宋代的時候嗎?你一路風塵僕僕,到達宋朝時,包裹早已是滿滿的。但你仍舊不滿足,騰雲駕霧,來俯視蒼生。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朝代,但最顯眼的地方便是赤壁。於是,不辭勞苦,你來到這裡。
“一道天光射向赤壁,便產生了前後赤壁賦的千古絕唱。”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寫道。也許正是這道天光,使你驚喜萬分,像哥倫比亞發現新大陸一般。你在宋代稍做停留,又收集了大包的詩歌,而後又匆匆地踏上了征程。
實在不得不說你是精靈,行得匆匆,卻從未遺漏過哪一朝、哪一代。恍若隔世,現在你悄悄地靠近了我們。等到你又起程之後,我們及現在的`一切都將成為歷史,但你依舊前行!
因為有了你,我國成了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詩的成就,燦爛輝煌;詩人詞者,星光燦爛;詩的風格,豔若群芳!我心中的精靈啊,你如同歲月水流裡的白蓮,愈加古老,就愈發清香!我心中的精靈啊,望你能夠地久天長!
傳統文化的徵文 篇2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諧,要和諧就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壞自然,去“人定勝天”。我們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感恩大自然賦予了與人類生生不息、和諧相處的萬物。有了這份感恩之心,我們就會讚美天地、讚美萬物,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人類長久生存的金鑰匙。
1988年,75位諾貝尓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從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老夫子那裡汲取智慧;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說:要解決21世紀的人類問題,只有孔、孟學說。這些世界頂尖級的人物,懂得我們中華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大道,而我們更應感念祖恩,以中華文化之精神,重視我們的地球,重視我們的家園。
念及恩情,大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大愛無疆”、“大道至簡”、“大恩不言謝”;要真知和踐行感恩,莫過於孝。如果說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麼很難相信他能對別人真誠。沒有真誠就談不上信用。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就是告訴人們要從真誠開始,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踐行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
孝,要有一體的觀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體的觀念落實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們從對父母開始盡孝心,然後推廣開來,對兄弟姐妹、對所有的親人也有這樣的愛心;對老師同學、對領導同事、對社會大眾,不管到哪裡,都用這種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宇宙萬物與我一體,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愛。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懷,就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續,不僅愛現在的大眾,還要愛未來的大眾。我們要關照未來,不能因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孫未來的資源糟蹋了。如果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大自然的資源被破壞,將來吞嚥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們的子孫後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長久發展,就要對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親人,感恩社會。孔子的門人曾參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謂“忠恕”?盡已之為忠,就是要竭盡自己之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認真對待工作,處理好各種關係,就能夠“團結幹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