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的作文1000字
辛亥百年的作文1000字
七月,建黨90週年!十月,建國62週年!更是迎來了辛亥革命100週年!
剛從轟轟烈烈的各種建黨獻禮片中走出來,為紀念中國歷史上共和觀念發端的電影、電視版《辛亥革命》就一同出來獻禮!
《辛亥革命》依然沒有逃離繼《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主旋律電影大而俗的困境。聚焦歷史重要人物多線交叉敘述,儘可能完整地再現整個歷史的來龍去脈,此為大;在不破壞歷史真貌的同時又加入喜聞樂見的戲劇元素,此為俗。大而俗是紅色主旋律電影的敘事套路,在《辛亥革命》中痕跡很深。要達到吸引觀影者,尤其是年輕人入場觀看他們早已認為無趣的歷史事件,必須加入激烈的戰爭場面、受追捧的偶像明星和詼諧的劇情細節。此種方法屬於軟性灌輸,吸引人的喜劇元素很容易讓觀影者忽略故事本身,更不用說思考故事所傳達的意義了。不過在敘事細節上的處理還是有值得讚許的地方,如停戰協商的情節上,影片利用袁世凱的豐盛饗宴和孫中山的粗茶淡飯作平行對比來拉開彼此的道德價值。而透過三次特寫袁世凱手中把玩的棕白二色核桃,暗喻袁世凱將清政府與革命派玩弄於鼓掌之中,坐享漁翁之利。
大陸的近代史電影在形式上的紅真是讓人嗤鼻!《辛亥革命》更像是完成一項領導佈置的政治作業,而作業及格的標準是用死板的宣講教科書裡的歷史。過分束縛的藝術創作往往會帶來畸形創作或妥協的產物,就好像習慣天馬行空的小學生做命題一樣,更進一步就是抹殺創作激情了,就像現在的大陸學生一樣。影片把那種空洞的歷史課拉遠了觀影者和歷史,更拉遠了觀影者和歷史所要傳達的核心意義。所以影片裡再多的感慨激昂,再多的'凌然大義,總讓人感覺言不由衷,甚至虛與委蛇。如果說是宣揚耳熟能詳的馬列主義,言不由衷還情有可原,但是《辛亥革命》宣揚的是泛價值的三民主義,言不由衷確實悲哀,不管是真的言不由衷還是言不由衷的言不由衷。
像這種近代歷史事件的電影,大陸電影基本是正史正談,著重點就在歷史事件本身,如《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而國外電影則以個體和單獨事件的敘述角度從側面審視歷史事件,像《辛德拉的名單》、《鋼琴師》、《拯救大兵瑞恩》等,兩者敘事的視點差異顯而易見,成就的藝術價值亦千差萬別。大視點電影更在於普及歷史,因為創作者更渴求觀影者深刻了解歷史本身;而小視點電影則在於對歷史的拓展和反思,因為創作者已經預設觀影者有足夠的歷史認識與判斷力。民眾的知識水平結構和高低直接影響主流電影的創作水平。當然,像《鬼子來了》、《雲水謠》、《南京南京》等電影也證明了這種影響並不是完全的。
對於此片,我只想說一句:觀眾要的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而不是在那乏味的、教科書式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