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精選14篇)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精選14篇)

  充實的工作生活一不留神就過去了,相信大家這段時間以來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在工作總結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精選1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1

  “共同締造”行動開展以來,我堅持“核心是共同、基礎在社群、黨建為根本、群眾為主體、創新為動力”的基本原則,以打造凝心、誠心、連心、舒心、同心的“五心”大東為載體,從百姓身邊的小事、房前屋後的實事做起,現將近期工作彙報如下:

  一、組織有力,確保締造行動實施

  xx社群作為“共同締造”的區級試點社群,緊緊圍繞“共同締造”行動的總體部署,結合我社群的“善”文化特色社群建設,學習觀看xx經驗宣傳片,利用LED屏、發放宣傳單、入戶宣傳、主題宣講等形式宣傳共同締造,動員社群廣大居民參與到“共同締造”活動中。對標xx的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組建由原社群黨委成員、掛職鍛鍊副書記、駐街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組成的社群大黨委,建立樓院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縱向”組織體系;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居民代表、駐街單位代表、派出所、環衛、自來水、供暖等單位負責人組成的協商議事委員會,建立網格長、樓院院長、樓棟棟長、單元組長的縱向網格管理體系。組建“善”行志願服務隊,平安志願服務隊,科普志願服務隊、環保志願服務隊,流動人口志願服務隊等志願者隊伍,擁有喜洋洋合唱團、xx舞蹈隊、太極拳表演隊、乒乓球隊、象棋隊、書畫班等社會組織,準備引進居家無憂社會服務機構。

  二、全員參與,完善“五心”有序進行

  我社群將緊跟區、街關於幸福家園、共同締造的工作部署,按照時間結點做好每一項工作,強化黨建引領,打造民意向黨的“凝心”家園。發揮全科社工作用,繼續錯時上下班,更好的為社群居民服務。打造“誠心”家園。發揮熱心社群工作的黨員、院長、樓長、單元組長的作用,引導社群現有的志願服務團隊,以及興趣類等自治組織,成型一個、建立一個、出殼一個,將黨員、職工、青少年、婦女、退休老人等不同年齡的人凝聚起來共同參與社群治理。充分挖掘社群能人,組成智囊團,為社群建設建言獻策,使其成為發動群眾做群眾工作的有效抓手,做好群眾工作的得力助手,讓社群的居民都參與到社群的每個組織團隊中,共同打造“舒心”家園。繼續推進落細落小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善”文化特色社群建設,制定居民公約、利用好人榜和善行義舉榜,弘揚正能量,挖掘共同締造帶頭人,打造“同心”家園。

  三、凝心聚力,做強善行特色活動

  (一)舉辦“共同締造”啟動儀式

  結合“善”文化特色社群,舉辦“幸福xx,共同締造”啟動儀式,廣泛徵求居民的意見,共同討論,形成共識,讓居民積極爭做共同締造的推動者和踐行者,積極參與到社群建設中來,幸福社群,幸福xx大家共同參與。

  (二)齊唱紅歌,向雷鋒致敬

  透過唱響紅歌,唱出社群居民對今天幸福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唱出今天五心大東從心而動幸福xx共同締造的新篇章,為居民攜手共建幸福家園奠定良好基礎。

  (三)宣講締造理念

  “幸福xx,共同締造”社群宣講小分隊進行宣講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目標任務以及工匠精神,為幸福xx共同締造建言獻策。

  (四)圍繞今年國際社工日的宣傳主題,社工讓社群更美好,開展系列宣傳活動,為幸福家園,共同締造助力。

  (五)召開幸福家園共同締造協商議事會議,協商委員會成員坐在一起共謀“幸福家園共同締造推進會,開展共建活動,使社群的服務專案更接地氣,順應民意。

  (六)xx藝術團代表xx社群參加舞蹈比賽,舞出美好心生活,舞出幸福家園共同締造的時代精神,為社群基層文化建設增添靚麗光彩。”

  (七)詩歌湧清明,文明寄相思,清明節,xx社群舉行詩文朗誦會,這也是民主協商文明祭祀,綠色環保的倡導活動。

  (八)開展“小器材大保障民主協商齊抓共管”社群健身器材認管,經過xx社群廣泛開展徵求民意,組織居民代表、黨員、志願者開展民主協商器材管理協商會,經過民主協商,針對健身器材就近分配原則,部分黨員、模範及志願者主動提出管理自家樓下健身器材的損壞檢查上報工作,並就健身器材進行認領管理,定時清洗維護。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2

  作為xx市“美麗xx共同締造”行動試點區,xx區以群眾參與為核心,重點探索城市社群以共同締造方法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現路徑,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市委直接指導並多次批示給予肯定,為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指“路”、鼓“勁”。

  試點工作可以用“一個目標、三個原則、六個探索、三個成效”總體概括,具體是:

  一、試點謀劃

  在試點工作中,xx區精心選取中新城區社群代表xx社群、xx社群,老城區社群代表xx社群、振興社群,“村改居”社群代表xx社群5個各具特色、能夠反映全區社群總體情況的社群作為區級試點社群,並在廣泛徵求居民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精心梳理確立了29個由社群執行、群眾參與、部門協助的“房前屋後”美化提升專案,科學務實地推進試點工作。全區10個街道也分別選擇1個社群作為街道試點社群,同步推進試點工作。

  試點工作是在xx區面臨經濟轉型和社會轉型“兩個轉型”、在轉型中求發展的背景下開展的。因此,xx區積極對接全市“兩個百年”的發展願景和“五個城市”的發展目標,注重分析當前形勢、針對區域特點、結合群眾需求,提出“建設美麗xx示範城區”這“一個目標”,緊緊圍繞“三個原則”謀劃試點工作:一是注重把握好共同締造的工作方法。改變原有的慣性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緊緊圍繞“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共同締造方法,轉變工作理念、推進工作提升、創新工作機制,以此找尋社會治理的“新路子”、搭建群眾參與的“新橋樑”。二是注重把握好“兩改革三提升”的工作內容。圍繞城市社群特質,提出“推進社群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群眾參與機制改革,提升公共活動空間、提升公共活動平臺、提升公共服務體系”的“兩改革三提升”工作內容,致力實現社群“職責明晰化、管理民主化、環境宜居化、關係和諧化、服務人性化”,努力營造社群共同家園。三是注重把握好“四步走”的工作路徑。以專案為載體,以問題為導向,透過摸索、實踐、思考,確立“建設——管理——服務——精神”的城市社群共同締造工作路徑,形成群眾參與共識,增進群眾參與的自發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試點做法

  xx區注重走內涵式、長效性的共同締造之路,突出城市社群實際,重點從“六個探索”推進共同締造行動,進一步增強了社會凝聚力,改善了社會關係。

  (一)推進社群空間平臺提升

  針對城市社群公共活動空間有限、公共活動平臺不足等問題引發的人際關係冷淡、人群陌生等“城市病”現象,xx區注重考慮空間規劃與平臺設計,致力推進“熟人社群”建設,營造人與人之間親密的夥伴關係,夯實共同締造基礎。

  提升公共活動空間。區級層面,啟動“十大健身步道”提升專案,透過媒體、網站、微博、微信徵集“金點子”,現場徵求群眾意見等方式,發動居民參與到山體健身步道和鐵路文化公園休閒步道的改造提升中。透過細化標識標牌、完善配套設施、健全系統功能,努力讓健身步道“管理精細化、服務人性化”。同時,著手規劃社群慢行步道、社群生態公園,連線或打通一些片段化的步道,增設休閒桌椅、迷宮步道等。目前,已對8座原有的街心公園進行改造提升,增設石桌、石凳、公共飲水等設定,並在美仁宮、不見天等區域新建12座街心公園。社群層面,充分挖掘、利用“房前屋後”有限空間,為居民休閒娛樂、人際交往提供必備場所。如xx社群積極開發老城區社群空間,與居民一道共同清理半山腰中的垃圾死角,整修建成可娛樂、健身的半山休閒亭(居民取名為“夢想亭”),將居民經常聚集的破舊小區過道改造建成“話仙長廊”,增設木質長椅,並將居民創作的書法、圖畫作品懸掛在小區過道,增強社群人文氣息。社會層面,動員轄內機關、學校、企業等單位共享社群活動場所,提供人力共建、財力共建支援。如xx社群轄內共建單位市民防局主動為社群居民文化廣場提供水電支援和衛生設施,主動承擔鴻山步行隧道的所有費用,增設照明、監控等設施,為居民建設標示清楚、設施安全、無障礙的出行空間;區武裝部、區建設局也主動提供單位用房作為居民活動管理用房,為居民開展活動提供硬體保障。

  提升公共活動平臺。一是開展群眾性互動活動。如各社群舉辦“溫馨廣場大家唱”、“和諧鄰里節”、“身邊好鄰居”評選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創造共同活動機會,促進居民的相互認識和友好交往,盡力消除城市社群生活的封閉性帶來的隔離感,在居民之間、樓院鄰里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氛圍。xx社群經廣泛徵求意見,設立每年xx月xx日為社群“和美鄰里日”,舉辦社群趣味運動會,吸引更多的社群家庭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增進鄰里相互瞭解。二是開展群眾性文藝活動。鼓勵居民自發組建社群合唱團、腰鼓隊、廣場舞隊、書畫小組、讀報小組等興趣愛好類社團,建立起居民之間的情感網路。如xx社群對現有的老年舞蹈隊、氣排球隊、橋牌隊、合唱隊等隊伍進行整合,分成文藝、體育兩大類別,組建“幸福五村”社群藝術團隊,負責組織、協調和帶動各類文體隊伍開展活動,傾力打造鄰里和睦、居民和樂的溫馨社群環境。

  (二)推進社群基層組織建設

  xx區把完善基層組織建設作為組織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有效抓手,以社會化、開放性的組織執行機制,進一步啟用社群活力,發動各方力量參與共同締造。

  凝聚黨群組織力量。發揮現有基層黨組織、工青婦等各類基層組織的力量,將黨員、職工、青少年、婦女、離退休老人等不同類別不同年齡的人群凝聚起來,發動社群內各類群體共同參與社群治理。一是建立區域化組織模式。成立10個街道大黨工委、96個社群大黨委,完善黨建聯席會、團建聯席會等組織共建形式,增進街道社群與轄內單位組織的聯絡。如在xx社群大黨委的推動下,文創村業主協會和商家協會分別成立黨支部,設立“黨員示範店”、“黨員先鋒崗”,開展支部推薦“放心店”評選;以文藝青年為主體的文創村團委,自行策劃舉辦“文青節”和“微風樂集音樂廣場公益音樂會”等活動,活躍了社群氛圍。二是建立特色化組織模式。根據黨員群眾生活方式、組織方式和利益訴求方式的變化,設立了類別聚集型、興趣聚集型、居住聚集型等多元化、立體化的黨群組織。如xx社群在樓道內組建樓道黨小組和居民互助組,將各樓道黨小組長、互助組組長的名字和聯絡方式印在“黨群互助聯絡卡”內,分發至各家各戶,並積極參與鄰里矛盾糾紛協調、社群活動組織、環境衛生整治,搭起社群與居民之間的“連心橋”,受到廣泛好評。

  推動社會組織參與。把激發社會組織活力作為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式。一是加快社會組織規範發展。出臺《xx區關於規範社會組織管理、加快社會組織發展的實施意見》,依照“寬門檻、嚴管理”的原則,推進登記管理體制改革,實行直接登記、簡化備案程式、放寬登記限制;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弘揚正能量的社群服務類、公益慈善類、群眾生活類、樞紐(聯合)型的社會組織;開設社會組織專項發展資金,實行“以獎代補”激勵社會組織發展。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提供辦公場地和人員培訓、管理諮詢等服務。目前,全區登記註冊的社會組織共249家,有500餘支文體類的社群社會組織在街道社群登記備案。二是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服務。發揮城市義工協會、藍天救援隊、同心慈善會、晨曦愛心服務隊、溫馨志願服務隊等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專業力量的作用,引導參與社群治理和公共服務。如沁心泉社會工作師事務中心專業社工積極開展社群失獨家庭、外來人員、殘疾人、老年人等多類群體的專業服務,豐富公共服務產品。總部設在中華街道的全國知名專業公益組織“擔當者行動”,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集中的公辦學校——定安小學開展“班班有個圖書角”助學專案,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專業、規範、系統、先進的課外閱讀體驗。xx區城市義工協會每週六定期開展志願服務,形成城市文明風尚和市民生活方式,吸引越來越多的親子團、學生群、姐妹幫、朋友圈組團參與。

  (三)推進社群自治共治模式

  針對xx區地理區域特點,研究探索了三套推進社群治理的工作模式,努力讓居民群眾走出來、說出來、做起來、管起來。

  推行新城區物業小區共治模式。不斷理順社群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小區議事小組之間的相互關係,在新城區物業小區建立四方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徵詢意見制度、資訊傳遞制度、社情民意分析制度,形成居民委員會的社群管理、物業公司的專業管理、業主委員會和居民的自治管理相結合的“四位一體”共治局面。在試點社群建立對住宅小區物業服務監督評議制度,以社群為主體,成立以片警、居民代表、業主委員會、街道社群代表等組成的“物業評議小組”,從基本服務、對社群工作配合度、業主滿意度等方面每月對物業服務進行“優、良、中、差”的打分評定,將最後結果與物業公司評先評優、下一年續約等直接掛鉤。xx社群透過明確三方權責,由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與居委會共同協商制定小區車輛管理辦法,發動居民監督核查外來車輛,實行外來車輛及接送學生車輛禁止入內、上下班高峰期增派人員維持秩序等措施,解決了業主反映強烈的小區車輛管理混亂問題。

  推行老城區無物業小區自治模式。在老城區無物業小區,建立由居委會牽頭、居民群眾自助互助的“無物業小區自治小組”,由居民推薦、居委會稽核,設定樓長、宣傳員、衛生員、調解員等,負責單元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推進樓幢自治建設。如小學社群“小學苑”無物業小區制訂《居民自治公約》,透過民主協商小區名字、自籌資金設立小區電動門禁,聘請小區下崗失業人員擔任管理員,收取一定的停車費用於小區日常管理和維護,並建立起值班管理、停車收費、衛生保潔、費用公示監督等自治機制,透過“身邊人管身邊事”,實現了小區有序管理、居民自己“唱戲”。xx社群九竹巷無物業小區57名熱心居民自發組成“居民自治小組”,組織各樓院居民代表共商片區公共事務,共同出錢維修防盜門、修理樓道燈,將衛生死角美化成綠化科普園等,共同打造了一個“金色夢想小區”。

  推行區域化功能型自治模式。在社群某個特定區域內,鼓勵社群居民基於某個特定專案的共同利益自發組建功能型“自治小組”,透過共同行動締造共同家園,把解決問題的決定權交還給居民,由居民自行處理好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如xx社群針對治安安全隱患問題,轄內退伍軍人及熱心青年自發組建義務消防隊、義務巡邏隊等功能型自治組織,不定期對周邊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對佔道經營進行勸阻,助推文創村健康有序發展。xx社群居民自發成立愛車自治小組,對樓院停車位進行規整,建立車主通訊錄,遇前後車停堵等問題,及時電話聯絡、及時溝通,減少了鄰里糾紛和矛盾。官任社群針對轄內外籍人士多且集中的特點,發動熱心外籍人士成立外籍人士理事會、社群外籍人士服務點、外籍夫人沙龍、外籍青年俱樂部等外籍人士參與社群自治平臺,增進外籍人士歸屬感,實現跨國界的共同締造。

  (四)推進社群公共服務最佳化

  xx區切實關注基本民生、熱點民生、底線民生,透過轉變社群職能、最佳化服務質量等方式,大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群眾滿意度,促進黨群關係和諧。

  推進社群服務提速、提效。進一步明晰社群職責、理順社群關係,讓社群集中精力抓好公共服務。一是推進試點社群減負放權。制定《進一步推進試點社群減負放權工作意見》,賦予社群資源調配權、經費支配權、監督評議權等職權;減除社群12項、合併30項事務性工作,簡化13項便民服務專案,減除二十大類133小項的黨建檢查臺帳;全面清理試點社群掛牌,嚴格工作準入、規範社群臺賬、統一社群考核、規範參會審批,切實減輕社群負擔,提高服務效率。二是推進社群服務網格化管理。將全區96個社區劃分成994個網格,配備4117名網格員,規範社群“1人1格或2人1格”的基本工作模式。推行責任網格化,將標有網格區域、概況、負責人、服務電話的網格責任牌,懸掛在小區、主要道路出入口;推行管理精細化,設立“一張網格聯絡簿、一本便民服務手冊、一份資訊採集表、一本民情日誌”;推行服務人性化,實行錯時、延時上下班;推行資訊規範化,實現社群與居民溝通方式的多元化。xx社群還聘請63名熱心居民擔任助理網格員,收集民情民意、反映民聲民需,發動居民群策群力參與封閉管理、監控安裝,提出有效的民主決策解決自己網格內的問題。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網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個性化、多樣化、專業化需求,積極打造一站式的便民服務平臺、建立全覆蓋的社會救助體系、推出更全面的居家養老服務、開展全方位的社群教育服務,透過自助、救助、幫助、互助,提升群眾生活在社群的幸福感。在區級層面,啟動“圓夢助學”計劃,對轄區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的困難學子給予適當資助,幫助他們解決因學費、生活費等經濟方面的原因而難以完成學業的問題。開設“政府推動、部門合作、校企聯動、高校支援,專家支撐”的公辦早教中心,將原來3歲開始的學前教育往前延伸到0歲寶寶,滿足更多家長對早教的需求。建立了首批20臺24小時自助圖書館,把公共文化服務“種”到百姓家門口,方便市民自助申辦借書證、自助借書、自助還書、自助查詢。在原有的968180社群服務網路平臺基礎上,建立“民生110”平臺聯動協調工作機制,讓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優質、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務。在社群層面,如xx社群將社群原辦公樓、居民之家改造成未成年人服務中心、老人日間照料中心,設有圖書閱覽、綠色網咖、幼兒早教、科普智慧牆、機器人創意坊、心理諮詢室、健康自助監測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服務場所,引入專業社會組織為居民提供專業化服務。xx社群開發“智慧社群·掌上五村”移動手機客戶端,既打造出集查詢、辦事、出行、購物、住宿的五位一體綜合平臺,又為群眾“亮嗓評議”提供了主動推送的移動陣地,實現了與居民的“零距離”互動。廈港街道廣泛發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參與社群老人服務中心建設和管理,為轄內老人提供免費理髮、足療、鐘錶維修、日間照料、心靈關懷等溫馨服務。

  (五)推進社群共同精神營造

  針對現代人對精神價值的追求、對社群品味的要求,xx區積極培育“勤勉自律、互信互助、開放包容、共建共享”的社群精神,努力形成共同締造的思想共識和當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識。

  打造特色風尚。各試點社群注重打造特色精神風尚,培育共同情感與精神風尚。如xx社群立足“品質xx”這一精神理念,以優質的服務、細緻的工作開展現代城市社群治理,提升了社群品味和品質,營造了“和諧、互助、快樂、共享”的社群氛圍。xx社群以“書香五村”為社群核心精神,透過開展系列“書香銀苑”活動,在社群中、居民中融入終身學習理念,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小學路片區改造注重發動居民參與營造特色文化,轄區內的大同小學學生在華僑大學學生的幫助下,將原來的老舊石頭牆修整粉刷,繪製成一組“豐子愷”風格的“中國夢—美德牆”,使片區風格獨具一格。xx社群憑藉悠久的漁村歷史和新興的文創氛圍,以包容的心態吸引全國各地遊客前來參與,以相容的姿態匯聚各類文化碰撞,打造了一個“風情xx,美麗小漁村”。

  增進社群認同。各試點社群著力透過環境營造、精神營造,增強了居民群眾對共同家園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如小學路140號小區居民自發開展小區名稱徵集活動,透過表決將小區命名為“小學苑”,營造了“我愛我家”的溫馨氛圍。振興社群“青春互助超市”,以幫扶“孤老殘弱”為重點,定期組織轄內志願者為空巢老人、殘疾人、困難戶等特殊群體提供親情陪伴、家電維修、家務勞動、代送“三餐”等一系列服務,讓社群內充滿愛心與溫馨,贏得居民的一致好評。xx社群居民感受到生活在社群的舒心、開心、安心,自發創作“xx社群之歌”、《永遇樂——美麗xx社群》,自主討論設計社群LOGO、提煉社群精神,提升了社群精神內涵。蓮化五村轄區學校師生、退休老幹部繪畫、譜寫《五村社群之歌》、編寫《xx贊(新三字經)》等,抒發誠摯情感,表露個人心聲,表達對社群“家”的熱愛。

  (六)推進社群體制機制創新

  xx區注重過程實踐和經驗總結,圍繞深化群眾參與,在“共謀、共建、共管、共評”上初步建立了一套務實管用的長效機制,努力使“美麗xx共同締造”行動更具活力。

  創新激勵啟用機制。在建立社群減負放權制度的基礎上,重點建立健全兩大制度,吸引群眾參與共同締造。一是建立以獎代補激勵制度。出臺《xx區“美麗xx共同締造”試點工作“以獎代補”專項資金申報辦法(試行)》,對群眾參與度高、群眾滿意度高、工作成效好的社群建設類專案;具有公益性、創新性、參與廣泛性,對社群精神營造及和諧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社群活動類專案以及由社會組織開展的具有公益性、正面影響性的社群服務類專案,以“以獎代補”的形式優先給予資金補助,調動個人、單位、社會組織共同締造美麗xx的積極性,並逐步實現由參與一個專案向參與多個專案的轉變、一次參與向長期參與的轉變、一般管理向長期管理的轉變。如xx社群擁湖宮周邊環境改造提升專案,採取“村集體資金出一點、公廟理事會出一點、居民群眾自願出一點”的方式先行籌集資金,居民“讓地讓利”、商家暫停營業參與共建,為群眾信仰需求、休閒娛樂需求營造了良好環境。在擁湖宮改造的“以獎代補”範本激勵下,福海宮、聖媽宮、鷲峰堂、淨聖堂等宮廟周邊群眾也自發開展改造,形成示範效應。二是建立公共事物(務)認捐認管制度。出臺《xx區關於社群公共事物(務)認捐認管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居民個人、家庭、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認捐、認管社群公共設施、公共綠化、公共活動等公共事物(務),打造“可持續”的共同締造模式。如xx社群實行積分獎勵制度,發動轄內企業商鋪參與積分合作專案,認捐認管主體透過認捐或認管獲取的相應積分可以享受聯盟商家購物折扣,認捐認管主體可優先參與各類評先評優活動等。目前,已有56戶居民主動認領xx健身公園裡的石桌、石椅、樹木、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小學路片區改造中,片區內單位和個人籌資共建、認捐,將廢棄空地改造成街心公園,沿街27家商戶還自發組成商家自律聯盟,認管門前公共設施、公共綠地,營造了良好的經營環境、社群環境。

  創新評議評價機制。設立社群事務監督委員會,對社群居委會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情況、居民(代表)會議精神落實情況、社群事務公開及財務收支情況等多方面內容進行監督。建立群眾民主評議社群工作、民主評議社群幹部制度,定期組織居民群眾和服務物件對社群工作、社群幹部進行測評,設立群眾評議箱,把群眾評價納入社群考核體系,形成“你服務誰、誰評價你、你向誰負責”的社群群眾評議機制。、如xx社群創新性建立群眾評議社群、社群評議群眾雙向互評制度,居民群眾可透過梯長、樓長反映問題意見,對社群工作和專案實施進行監督和評議;社群居委會和政府職能部門對網格樓院小組和居民互助小組帶領各家各戶參與共同締造的情況進行評議,評議結果與“以獎代補”專案申請、評優評先等獎勵掛鉤,調動居民參與共同締造的熱情。

  三、試點成效

  “美麗xx共同締造”行動試點工作開展以來,xx區經過探索、實踐、提升、總結,對共同締造的理解更加深入,工作“活”起來了、社群“動”起來了、群眾“樂”起來了,試點工作初步取得“三個成效”:

  工作方法轉變了。隨著開展試點工作推進,xx區透過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積極尋求最廣泛的參與和最主動的參與精神,以平等對話替代居高臨下,以鼓勵自治替代全盤管理,切實探索用共同締造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全區幹部作風進一步改進,群眾工作能力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實現“四個轉變”,即實現工作方向由“自上而下”到“上下結合”的轉變,工作關係由“你、我”到“我們”的轉變,工作目的從“給領導看”到“讓群眾用”的轉變,工作專案從“大”到“小”的轉變。黨員幹部更加註重群眾參與、注重黨群融洽、注重群眾感受,以“房前屋後”的“小專案”、群眾自治的“小載體”、自發組織的“小活動”,切實做一些關係民生、影響未來的小事、實事、好事。

  示範效應出來了。透過對試點社群工作進行深度案例分析,全區各部門單位對共同締造的理解進一步加深,主動參與意識不斷提升,活動影響不斷擴大。主要體現在“四個逐步”上,策劃主體逐步延伸,從試點社群延伸至非試點街道社群;締造專案逐步擴大,專案選擇從最初的建設類專案延伸至服務類、活動類專案,覆蓋社會生活更廣的層面;群眾參與逐步拓寬,更多的個人家庭、單位、社會組織參與到“美麗xx”建設中來;成效經驗逐步推廣,一些專案的做法得到學習、借鑑、複製,實現以“點”、帶“線”、連“片”、成“面”的複製效應。如小學社群35-37號無物業小區的業主們在看見“小學苑”小區的巨大變化後,在小區“黨員和事佬”的帶領下,自發組成居民自治小組,設定小區自治管理操作流程,將小區取名為“同馨小築”,緊鑼密鼓地推進小區改造。

  群眾更加滿意了。“美麗xx共同締造”行動是踐行中國夢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載體和生動體現。xx區以試點工作為契機,加快推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讓發展成果由群眾共享,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試點工作實現了“四個改善”,即居民群眾的居住環境改善了,房前屋後更加“美”;活動空間改善了,男女老少更加“樂”;人際關係改善了,左鄰右舍更加“和”;參與意識改善了,主人翁意識更加“濃”。如xx社群隨著試點的推進,業主、商家、遊客等多元主體更加融合,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群眾得到了真正的實惠。在共同締造的“化學反應”下,居民群眾生活在社群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增強,成為社群主體;參與社群建設的責任感進一步增強,成為社群主人。透過角色轉變,群眾滿意度得到提升、幸福感得到提升。

  四、下一步思路

  目前,xx區已在全區各街道社群、各工作領域全面鋪開“美麗xx共同締造”行動。下一步,xx區將圍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於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精神,以美麗xx戰略規劃為總指引,以“五立足五提升”為工作法(立足宣傳發動,提升思想認識;立足分類統籌,提升工作內涵;立足制度建設,提升工作實效;立足創新創優,提升工作層次;立足協調配合,提升工作合力),積極開展“牽手共築”、“親密夥伴”、“我愛我家”、“結伴同行”、“服務零距離”、“民生直通車”六大主題活動,指導全區各部門各單位融入和推動共同締造行動,讓“美麗xx共同締造”行動向縱深推進,讓群眾共享城市發展成果。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基層自治能力不足制約著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是一項既有創新性又具挑戰性的戰略任務,需要選擇正確的路徑和方向,尋求突破和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破解治理難題。20xx年住建部將我鎮大留村列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示範點,我鎮立足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天然優勢,查詢解決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短板,深入探索宜居宜業宜遊的鄉村振興新道路,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提檔升級,為打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提供切實可行的路徑選擇。

  一、情況背景

  一是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目前,我鎮鄉村基礎保障功能不充分與新農村建設加速發展的迫切要求還不相匹配,具體表現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面廣、量大,只有花大力氣做好前期基礎整治工作,才能進一步開展提升建設工程,同時存在村內各項民生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到位等問題;二是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各村農業主體實力總體不強、結構比較單一,特色產業發展勢頭慢,無規模化種植養殖,發展後勁不足,第三產業發展還相對滯後,農民增收渠道不多。三是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待提升。隨著急劇變遷的鄉村社會必然帶來利益格局的巨大變化,鄉村民主決策機制落實不到位,導致利益糾紛呈現尖銳化、多樣化、複雜化趨勢,鄉鎮日常調處矛盾,涉及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土地承包、房屋宅基地等多個領域,反映出鄉村治理的難度大大增加。目前存在基層民主管理制度不夠健全,鄉村民主決策機制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四是少數鄉村村民法治意識不強。部分群眾法治意識還比較淡薄,在實際生活中逐利不守法現象仍較突出,在表達利益訴求時,除了傳統的訴訟、逐級上訪外,還採用重複和越級上訪、纏訪、鬧訪、涉訴信訪等手段,甚至藉助新媒體等手段,將合理與不合理訴求交雜,使解決矛盾更加困難。

  xx鎮位於韓江河畔,東臨縣城xx鎮,北接xx鎮,南聯xx、xx鎮,西與xx縣xx、xx、xx和xx鎮為鄰。鎮域面積232。82平方公里,下轄23個村(社群),有38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萬多人,是xx縣西部商貿集散地和鄉村旅遊重鎮。

  二、主要做法

  (一)圍繞一個目標,打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鄉村振興的“升級版”。

  xx鎮依託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和結合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融合陰那山大景區旅遊資源,沿線串聯整合小留、大留、下村、中村、坑尾和桃石6個村的美麗鄉村自然風光優勢,充分發揮各村的資源稟賦和人文特色,透過“五共”路徑探索村莊“六變”發展模式,重點建設小留村和大留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示範點”核心區,致力建設成為一個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留得住鄉愁、引得來遊客、送得出產品的物阜民豐生態美的美麗鄉鎮,打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鄉村振興“升級版”樣本。

  (二)明確三項任務,促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共同發展。

  共同締造的核心在於理念“共同”,透過黨建引領、政府主導,依靠村級“主體”和村民“主力”來開展社會治理,以落實好完善機制體制、人居環境整治和惠民興民工程的“三大任務”,促進廣大村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共同提升。

  1、完善機制體制。

  一是建立一根紅線“縱向到底”的機制。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健全村黨組織體系,在三年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部署指引下,實施“頭雁工程”“黨員先鋒模範工程”等一系列黨建建設,提升支部隊伍組織力。完善農村黨組織書記年度輪訓制度,建立健全村黨組織書記激勵機制,確實讓農村黨組織書記在共同締造中成為活動的發起人,在共同締造實踐過程中成為村民帶頭人。推動黨建根基延伸到自然村、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民合作社組織,發動駐村鎮幹部、黨員、村內有號召力人員、外出鄉賢、技術支援單位代表等參與,對村內重大事務進行共議和決策,鼓勵每個村民積極加入一個或多個村社會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共同締造中的引領作用。近年來,大留村熱心黨員鄉賢不僅在缺口資金上大力支援,還無償拿出土地搞好村內綠化及完善公共設施等,帶頭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先拆自己或自己直系親屬的廢舊房屋、牛欄豬舍等,從自身做起,讓村民看在眼裡、觸動在心裡、落實在行動上,為“無障礙”推進共同締造工作起到榜樣示範作用。

  二是“橫向到邊”建立村民理事會,發揮村民主力作用。只有生活在本地的村民,才最能體會自己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才清楚有哪些緊迫的需要,透過村民理事會組織實現自我管理,積極發動和協調村民開展村莊建設與管護工作,提升村莊環境容貌,化解鄰里之間的`矛盾與糾紛,齊心合力發展農村經濟,才能真正符合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目標,透過共同締造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需求。其中,大留村以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為核心,建設了4個村民理事會、培育1個新型農村合作社,有效發動全體村民共同參與到盤活村落閒置資源、人居環境提升和產業發展等村莊建設中來。三是“協商共治”搭建多種參與平臺,充分發揮鄉賢對村民的帶動與凝聚作用。以黨建聯村為紐帶,以自然村為基本空間單元,村民理事會為平臺,透過座談走訪、入戶調研、問卷調查、微信群、村民小組座談會等方式,瞭解村民對村莊環境整治、建設等方面存在問題的看法,收集村民建議,發動群眾參與。實施新鄉賢返鄉工程,支援在外新鄉賢透過參與鄉村治理、引資引智、擔任志願者、投資興業、行醫辦學、捐資捐物等方式服務鄉村,讓鄉賢參與村莊決策,對村莊發展提出更加最佳化的建議,凝聚各方共識,帶動其他村民有效推動共同締造的開展。四是強化政府支撐作用。我鎮改變“自上而下決策、大包大攬實施”的工作思路,將政府角色轉變為引導者、鼓勵者,將各部門職責、任務時間節點列出清單,統籌推進工作實施,實現“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農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機制。

  2、重點抓好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一是把“三清三拆三整治”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重點,全面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綜合提升鄉村環境衛生水平。目前,全鎮22個村已全面透過縣“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驗收,加快開展美麗鄉村連片規劃和綜合改造。二是以小留村為垃圾分類和垃圾不落地示範點為抓手,大力加強對農村“髒、亂、差”的治理,使農村地區生活汙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三是各村以房前屋後為切入點,發動村民積極投工投勞,執行環境治理依效付費,樹立起“主人翁”精神,主動配合和做好“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汙水治理等工作,實施美麗庭園計劃、開展清潔村莊行動、開展村莊風貌維護計劃,加強農村環境美化綠化工作,從裡到外改善村容村貌,逐步打造乾淨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

  3、加快推進惠民興民工程。

  一是惠民工程。交通方面大力推進009縣道,麻英路口至大留觀景臺綠道建設,串聯沿線6個村的旅遊節點、產業資源,打造“六村聯動”精品旅遊線路,完善“四好農村路”交通網路,解決日常出行、農產品輸出“最後一公里”基礎設施短板,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快速致富通道。穩步推進村內衛生站、養老、健身娛樂等公共基礎設施,加快實施電網、光纖網路入戶、快遞下鄉等服務專案,將惠民工作落實落細落具體。二是富民工程。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為抓手,支援村集體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泰國蜜柚、百香果、火龍果等農產品,培育打造“南粵古驛道”“粵美鄉村”等特色旅遊專案品牌,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目前,坑尾村完成村級長壽鄉“六有”標準建設,長壽文化氛圍濃厚,進一步培育長壽文化、養生食品產業,目前正在進行百香果園50畝的規模種植;大留村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紫薇苗圃和50多畝的泰國蜜柚產業園;桃石村採取以獎代補的方法鼓勵農戶進行茶葉品種改良,以“茶韻桃石”為主題改造一間茶葉加工廠,採取公司加農戶的方式進行聯營,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三是精品工程。我鎮以小留村和大留村核心區為重點,大留村是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示範點”,小留村是梅州市首個廣東省“宜居村莊示範點”,透過兩村互通的村道、水道和綠道為“紐帶”,串聯展示各節點自然環境、資源條件、特色產業等美麗鄉村精品亮點,注重彰顯鄉村特色。活化利用現有儲存的古民居,在小留村利用原有宗祠建設村史館和家風家訓示範點,透過民居改造鼓勵村民參加遊客服務中心組建;大留村改造原有的學校舊舍為特色民宿、建設農耕農具展示、美食展示體驗以及大留釀酒體驗區各一個,積極組織村農產品展示和銷售,連片打造農旅文化體驗拓展參觀示範建設專案。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振興要求、自治法治徳治精神、移風易俗、村莊規劃管理等納入村規民約,注重與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相結合,傳承氣息濃郁的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留住“鄉韻”,記住“鄉愁”,豐富鄉村旅遊的人文內涵,提升農村農民精神面貌,推動鄉村旅遊精品化、品牌化發展。

  (三)以“五共”促“六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將“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理念融入打造的各個節點,實現村莊“六變”模式,煥發出新農村生機活力。透過發動群眾和外出鄉賢參與討論村莊規劃,特別是在改造池塘、小學、操場等場所問題上達成共謀;向外出鄉賢尋求資金支援,發動全民投工投勞參與建設實現共建;完善好村規民約、理事會活動場所,以及村史館、公廁等公共場所的清潔、管理形成共管;透過“美麗庭院”、“美麗陽臺”等評比活動體現共評;最終實現“村祠堂變議事廳、老屋變別墅、危舊房變廣場、豬欄廁所變農家樂、村民變股民、舊思想變新觀念”的發展模式,實現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享。

  1、決策共謀。共同締造中由政府引導支撐,村“兩委”主體實施,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透過開展入戶訪談與座談會等方式,共同確定急需解決的人居環境突出問題,找出基礎設施短板,共同研究解決方案,瞭解村民對村莊發展存在的疑問、收集村民對村莊發展的建議,主意大家拿、辦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引導村民從“觀望”逐步轉向“關注”,繼而轉向“主動參與”。

  2、發展共建。透過尋找村民熟悉、信任與推薦的能人,或者關心鄉村發展的鄉賢,在回鄉聯村幹部的共同支援下,主動去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找到村民容易參與的切入點,從房前屋後、街頭巷尾等群眾身邊小事做起,發動外出鄉賢捐資建設路燈、護坎、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在遇到徵地難時,巧用“熟人效應”和內部調換土地的方式巧妙化解難題,同時還為村民創業儘可能地提供支援,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珍惜用心用情用功共建的勞動成果。

  3、建設共管。共同締造基礎建設中,在原有村內財務公開監督基礎上,發揮村民監委會和村民小組代表作用,進行共同締造各項建設質量安全監督,完善相關章程,保障各項財務支出合法合規。發動村民積極配合參與“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自覺動手做好房前屋後美化綠化工作,分片包乾保障村容環境衛生整潔,並制定管理制度,實現村莊乾淨、整潔、有序的長效管理。

  4、效果共評。建立完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專案及“共同締造”行動開展情況的監督考核標準和監督考核機制,組織各片區村民、鄉賢等各界人士參與活動評價和反饋,最終實現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共同締造氛圍,總結有效經驗,以點帶面,激發各村積極性,改進農村建設和管理。

  5、成果共享。透過大留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示範點打造為契機,共享建設成果提高村民對參與性。透過共建共治,讓村莊昔日的臭水溝成為美麗生態塘,將舊茅廁改建成新公廁,新建小公園和小廣場,讓村民在勞動之餘有休閒娛樂場所;把村內危房改造成客家特色民居,閒置的小學校舍打造成民宿,建立特色遊玩景點;大留村要將種植蜜柚、火龍果和紫薇苗圃園特色農業連成片,讓更多村民享受共同締造成果,使村民的幸福感更加具體充實,轉變“等靠要”思想,啟用內生動力,大大扭轉昔日“髒亂窮差”的落後貧困狀況,成功蛻變為全縣的“模範新農村”,逐步發展成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型農村。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4

  積極推進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關於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安排,根據《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於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我辦兼顧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等不同領域,確定了xx社群、xx社群、xx村作為試點。現將我辦共同締造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紮實開展學習,認真領會精神

  xx月xx日,xx街道召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部署會,全體機關幹部、村(社群)黨組織書記參加會議。會上分享了赴xx市、xx縣考察學習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心得體會,學習了共同締造政策要求和典型案例,透過召開工作部署會,集中研討學習共同締造的原則、主要任務和工作方法。xx月xx日,組織街道工作專班、試點村(社群)工作專班及“兩委”幹部集中收聽《省共同締造》精神專題解讀,引導街道、村(社群)幹部正確、全面理解共同締造精神內涵,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統一步調。同時xx社群、xx社群、xx村等3個試點村(社群)結合各自實際多次組織工作專班、“兩委幹部”、黨員群眾代表進行交流研討,透過多種形式將共同締造理念、方法、路徑宣傳到每一名黨員群眾。

  (二)積極獻計獻策,不斷完善方案

  xx社群、xx社群、xx村透過到xx市、xx縣參觀學習先進經驗,結合市級方案及培訓會議精神,對共同締造是什麼、幹什麼、怎麼幹有了進一步認識。專班負責人及時組織專班人員、村(社群)“兩委”幹部和黨員群眾代表召開研討會議,同時透過意見箱、“雙指數”APP線下線上相結合,調研居民需求,及時梳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形成服務清單。對試點工作具體任務進行了細化,進一步完善了試點村(社群)實施方案,做到任務清、效果明、可操作性強。

  (三)強化組織引領,及時進駐專班

  在三個試點村(社群)按照“1名鎮辦領導班子副職+2名鎮辦機關幹部”組建共同締造工作專班,專班工作人員每個星期到試點村(社群)工作不少於2天。xx社群、xx社群以社群“大黨委”為主導,建立小區黨支部,按照樓棟、片區劃分黨小組,挑選骨幹分子和黨員家庭確立黨員中心戶,形成“街道黨工委—社群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促進黨組織引領全覆蓋。xx村以村黨支部為主導,建立健全“黨工委+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以其下設的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文化志願者服務隊、環境衛生服務隊、婦女議事會等自治組織為切入點,把5家市場經營主體納入xx村共同締造示範點建設活動,依託共同締造美好xx村,政府、村民、經營主體聯動參與,搭建“五老”、鄉賢、市場經營主體聯動共治議事平臺,實現主體聯動,專案聯動,效果聯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奉獻、人人享有的治理新格局。

  (四)廣泛宣傳動員,發動群眾參與

  一是載體宣傳。利用村(社群)宣傳欄、廣播、微信群積極宣傳共同締造工作,營造濃厚氛圍;二是走訪宣傳。結合“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活動,中秋佳節走訪活動,組織黨員幹部透過入戶走訪的形式宣傳共同締造的含義,收集居民意見和建議,強化群眾的參與感,充分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三是會議宣傳。結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以影片、案例等形式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學習討論。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5

  自開展美好環境與共同締造工作以來,市民政局黨組高度重視,成立駐村幫扶工作專班,定期到高基廟鎮xx村指導,與村“兩委”班子座談,結合共同締造和村民議事協商、村規民約積分制管理、鄉風文明建設等基層治理創新工作進行交流,深入瞭解該村在基層治理中的難點和急需解決的問題。現將相關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成效

  “共同締造”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舉措,也是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該村堅持黨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群眾主體,發揮群眾主人翁意識作為關鍵,立足黨群同心,上下一心,將基層治理創新與“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實踐活動按照“五共”要求全面推進,走深走實。

  1、決策共謀聚民意,謀出“金點子”

  xx村是一個基礎薄弱、資源少、人口多、產業單一的村,村內公共基礎設施滯後,村莊衛生環境較差,群眾參與建設的熱情不高,群眾所盼所想的事總認為都是村裡該做的事。近幾年來,該村黨總支抓住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戰略發展機遇,發動村民群眾,讓村民群眾參與、共商共議發展大計,在民意中提取“發展真經”,一個個的小組會、一次次的群眾座談會,談出了村裡特色產業路徑,一個個基層群眾的想法,為村經濟社會發展指明瞭方向。

  20xx年,為改變村內農業生產傳統落後的模式,村組織村民多次開展“洗腦”活動,帶領大家走出去看,坐下來議,靜下心來想,最終商議出一個生態農業綠色發展的模式——黨支部引領下的霞松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帶領全村發展鴨蛙香稻種植。幾年的探索與實踐,該村特色農業遠近聞名,相關效應凸顯,富民興村,一個又一個的專案落地見效,讓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交通、水利、文化、體育、電力網路等方面舊貌換新顏,完全能夠滿足廣大群眾需要,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2、發展共建,齊抓共管,村莊治理多元共治

  該村堅持黨建引領,抓好重大專案,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透過以獎代補服務於民,同時也持續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文明鄉風培育等活動,營造美好的外部環境和純樸的人文環境。結合以工代賑,自主管理的方式加強共建共治,激發和鼓勵村民和衷共濟,同心協力參與“共同締造”。眾人划槳力量大、眾手澆開幸福花,有了村民的共建責任感、共管責任心,多彩幸福灣,秀美xx不光金玉其外,還錦繡其中,內外兼修、光芒四射。近三年來,xx村先後獲得了省級衛生村、生態農業示範村、xx市平安法治示範村、xx市鄉村振興示範村、xx市星創天地等榮譽,每年承辦省級、市級現場會、觀摩會;產業發展、鄉村治理顯現新氣象,有一定的輻射性、影響力。

  3、發展成效共評,幸福成果共享

  “共同締造”促進了鄉村振興提速,鄉村治理增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透過回應群眾的關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以房前屋後的環境衛生整治為切入點,著力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定期組織村民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組織開展衛生評比、十星級文明戶評選,透過開展“家風家訓代代傳”宣講活動、引導群眾以德治家、以學興家,文明立家,忠厚傳家,提升家庭幸福感和凝聚力。村規民約執行情況積分制管理,選樹典型、褒揚先進、大力宣傳先進榜樣,傳播正能量,以身邊人感動身邊人、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營造崇德向善、人人爭先的良好氛圍。透過這些活動,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增進比學趕超、向善向好的社會風尚形成,村裡的變化有目共睹:扯皮鬧事的少了,和諧共處的多了;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人少了,興業致富的人多了;不務正業、打牌賭博的人少了,參與文化活動的人多了;不講公德、不文明行為少了,主動參與配合村裡抓發展、搞建設的多了。目前的“三清四化”行動,拆違治亂活動,廣大村民積極配合,大力支援,用心用情,不計較個人得失,為文明善治儘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為構造新型的基層治理帶了好頭。一場轟轟烈烈的美麗村莊建設與整治行動讓大家清醒地認識到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共同締造,我們責無旁貸。參與、奉獻我們義不容辭,治理髒、亂、差,幸福你我他。

  二、存在問題

  1、人居環境亟待整治。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是共同締造的重點,也是難點。在這個方面,表現突出的是農村“空殼”現象嚴重,房屋廢棄,無人打理,房前屋後亂糟糟。溝、路、渠數量多,兩邊雜草、雜樹叢生,缺乏統一管護。

  2、水利管理設施老化。特別是U型渠破舊維護成本高,且無明顯有效解決辦法。

  3、村民參與意識不強。開展共同締造,需要全體村民共同參與。工作開展以來,村民參與意識還需加強。

  三、對策建議

  1、創新基層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核心領導作用虛化、弱化問題。

  2、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鼓勵村民對房前屋後雜草、垃圾進行清掃。

  3、破除“等靠要”思想。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村莊環境治理保障措施。

  4、發展支柱型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實現全村群眾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而努力。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6

  發揮部門優勢,積極參與生態文明村建設,是建設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不斷增強責任感和大局意識,認真履行職責,做了一些應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找準位置,明確責任

  實施“千村生態文明工程”,是xx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決策的具體實踐。生態文明村的建立不單單是農村的事,也是文明委成員單位和相關部門共同的責任,我們建設部門更是責無旁貸。搞好村莊規劃、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改變村容村貌,是生態文明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從總體上來說,農村的規劃、建設、管理滯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仍然不夠配套,環境髒、亂、差,“只見新房不見新村”現象仍然存在。隨著國家一系列促進農民收入增長政策措施的落實,農民收入有了較快增長,農民自發新建、翻建住房的數量在顯著增加,同時,他們迫切需要政策引導、資金支援和技術服務等,建設部門對此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突出重點,抓好試點

  我市現有自然村1。3萬個,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生活習俗等情況千差萬別,中心區、山區有差別,同一個地區也有較大差別。我們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試點。去年5月,我局與省建設廳、市規劃局的領導到德慶縣調研,經共同勘察,研究分析,並結合當地實際,確定了由省、市、縣三級建設(規劃)部門共同辦點,以武壟鎮武壟村作為全省建設系統建設生態文明村的規劃、建設試點。同時,結合“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將我局掛鉤幫扶的懷集縣懷城鎮利鳳油榨村,建設成生態文明示範村。

  一是圍繞“三可”原則,制訂規劃。20xx年5月,省建設廳的領導和市政府陳端副市長帶領市、縣建設、規劃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部門領導一起,就武壟村的建設進行專題調研,經過實地考察,共同研究,確立了“三可”(可操作、可推廣、可迴圈)的建設原則。可操作,就是抓住村的特點,立足當地實際,重視可實施性,不搞大拆大建;可推廣,即武壟村的規劃建設完成後,能為全省的生態文明村建設樹立榜樣、提供示範,讓兄弟村莊在武壟村能“有得看、有得聽、有得學、學得到”,有利於全省推廣;可迴圈,就是立足於可持續發展需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農業無汙染生產,能源利用清潔、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根據“三可”建設原則,由省、市兩級規劃院組成規劃設計小組,編制出武壟村的建設規劃,分為發展戰略規劃與建設實施規劃,戰略規劃著眼於長期指導,凸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長遠目標;建設實施規劃著眼於近期建設,立足現實。懷集縣的油榨生態文明村的規劃方案,則從與農民生產生活最密切的、農民最關心的方面著眼,實現“五改五有”。

  二是落實規劃,指導建設。建立村的規劃編制完善後,我局及時做好指導工作。在武壟村,我局著重抓好啟動階段的建設,從可操作,易為群眾接受的角度出發,抓了“五改五有”和“一欄二場三小四化”等基礎設施、符合迴圈經濟特點的沼氣池、生態溝和文化設施的建設。同時,為務求實效、營造亮點,按照“點面結合”的方法,抓好村口(點)的整治、全村環境、部份公共設施(面)的改善。而懷集油榨村則重點做好拆舊、綠化、道路硬底化。在廣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上述兩個村莊的村容村貌已煥然一新。

  三是盡力扶持,紮實推進。德慶縣武壟村和懷集縣油榨村,均為地處偏遠山區的村莊,集體經濟較為薄弱,生態文明村建設所需的資金緊缺。為此,我局想方設法,爭取省建設廳撥款並會同市、縣規劃、建設部門,多方籌措資金60萬元,作為起步資金,主要用於武壟村公共設施的建設。撥出15萬元支援懷集縣油榨村改路、改水、改廁、建設文化廣場、綠化、美化公共環境、推廣應用沼氣。在我局積極幫扶下,兩個村也積極盤活集體資產,想方設法發動社會各界捐助,村民們積極出工投勞,集資出力,形成了多方籌資,共同建立的良好局面。

  三、掛鉤共建,成效明顯

  透過建立,武壟村全村都用上了潔淨的自來水,改廁入戶137戶,鋪設村道5300平方米,建設硬底化排汙渠2300米,拆除豬牛舍、破爛閒雜屋300多間,清除垃圾汙泥200多噸,清理衛生死角90多個。村裡東西兩邊建有8個沼氣池,部分村民用上了沼氣,全村建成三條淨化村裡生活汙水的生態溝,完成了村口廣場景觀建設、文化廣場、籃球場、人民會堂改造等,村中有獨特風貌的古建築、古蹟也得到了保護。該村於20xx年底被評為廣東省衛生村。省建設廳將在今年上半年,在德慶縣召開全省建立生態文明村現場會,推廣其建立經驗。油榨村共拆除舊房21間,改廁入戶30戶,完成排水溝改造723米,安裝水泥預製管52米,村道硬底化1400平方米,挖填土方3000多立方米,形成了一個約有6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和能滿足47戶村民建新房的規劃用地,在廣場上建造了一個8×6米的舞臺,完成石砌擋土牆210立方米,新建豬舍14間,新修水泥路面80米,完成兒童遊樂園、籃球場和健身場建設,建造乒乓球檯二個,種植各種樹木26棵,種植大紅花350棵和紅草、黃金葉等花草60平方,同時利用一塊荒地,在村旁開闢了一個休閒小公園。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任務,需要社會各階層的參與。我們建設部門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決策,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實施“千村生態文明工程”的意見》和這次會議的要求,積極發揮我們的職能作用,更多一些關心農民、關注農村、支援農業,為推進我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新貢獻。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7

  一、宣傳建立思想,樹立建立意識

  村黨支部、村委會認真落實建立計劃,建立建立工作領導小組,配備專職建立領導幹部,在村民中掀起建立文明村、文明戶、文明人的熱潮,利用有關會議和廣播宣傳建立文明村的重大意義和任務要求,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村民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建立工作宣傳到家喻戶曉。明確建立工作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圍繞經濟工作抓好建立工作,做到人人懂建立,人人重視建立,人人參與建立,形成建立氛圍,樹立建立意識。

  二、抓好建立促發展,努力實現經濟工作新突破

  因戶制宜,分類指導,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以農民增收為突破口,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經濟,提升科技含量。發揮人力一技之長,努力增加經營性、工資性收入,鼓勵引導勞動力轉移。村兩委積極引導,搞好長效服務,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有新飛躍。

  三、抓好村辦實事建設,為建立文明村打下堅實基礎抓好建設規劃,落實建設任務,辦好實事工程。

  1、落實完成本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

  2、整修村級道路硬化率100%。

  3、新增河道綠化、道路綠化,村莊綠化率達到45%以上。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文明村建設步伐

  1、紮實抓好“文明家庭戶”的創評活動,提高廣大黨員幹部、村民農戶參加創評的自覺性,做到評比形式多樣化,達到自報組評、村稽核上報審批。真正做到評比講風格,評比促提高,評比上水平,促進文明家庭評比活動有效開展。

  2、加大法制宣傳力度,抓好社會穩定綜合治理工作。廣泛開展法制教育,深入進行建立安全文明村活動,普及法律知識,以法治村,以德育人,教育廣大青少年學法、懂法、守法。提高全村村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及時調處民事糾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推進社會風氣好轉。

  3、宣傳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紮實抓好計劃生育工作。強化領導,建立組織,配備專職婦女幹部,以人為本,積極做好一人一事工作,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繼續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4、加強土地管理法的宣傳教育力度,明確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廣大村民愛護土地、保護土地的自覺性。堅持農民建房上規劃集中點居住的原則,嚴格履行審批手續方可建房的原則,杜絕違章建房,做到土地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真正達到珍惜土地人人有責。

  爭創文明村是我們今年工作中首要做好的工作之一,列入議事日程,奮發進取是關鍵,奮力拼搏,自我加壓,紮實工作,爭創一流,為早日實現文明村而努力奮鬥!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8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三農”問題的不斷深化,農村改革迫在眉睫,自從2000年,海南省首倡文明生態村建設,全國上下掀起了建設生態文明村的熱潮。山東省滕州市緊跟社會潮流,應廣大農民朋友對生活環境質量的需求,加快生態文明村的建設步伐,取得了廣大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

  在調查期間,透過和該村黨支部書記的談話中我瞭解到,該村已經建立了生態文明戶80餘家,種植綠化植物一千餘株,購置垃圾桶二百餘個,基本上每一個衚衕能夠平均四個,該村計劃在2010年上半年普及沼氣池,現階段該村建有自己的沼氣池配件廠,包括沼氣池主池體和沼氣池蓋,也建成了自己的彩磚廠,生產各種彩磚,用來內銷和外銷,還有自己的農產品購銷服務部,方便了農產品的銷售。該村街道建不設別具風格,除了道路兩旁間隔栽種了不同種類的綠化樹,還在兩棵樹之間栽種了各種花草,各戶門前也建成了自家的“花池”用來栽種一些蔬菜之類的東西,各個衚衕安排了具體的生態文明負責人,具體負責該衚衕的衛生以及治安問題。

  透過調查訪問,該村的生態文明村的資金除了廣大村名的集資外還有好多關注村莊發展的熱心民眾的捐款,和政府的一部分支援。透過這一村莊建設可以發現,一個人,當他功成名就的時候,他就會用各種辦法回報生他養他的家鄉,也可看出一個人奮鬥的重要性,為了自己的親人,為了家鄉……

  雖然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是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就在一開始,村幹部就面臨了各方面的壓力,一是資金問題的緊迫,二是好多村民的反對,他們的思想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沒有遠見卓識,只能看到當前利益,無法正確的衡量生態文明村的利與弊,得與失。村幹部在村民的思想動員上做了很多的工作,這為生態文明村的建設排除了一部分障礙。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不管什麼地方,哪一個社會階段,建設生態文明村都要充分考慮到以下幾個問題:

  1、建設生態文明村就是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與水平,所以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真正成為文明生態村建立和收益的主體,切實增強建立工作的責任感讓他們從思想上到行動上支援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工作。

  2、建設生態文明村還要樹立和增強科學發展的觀念,堅持文明、生態一起抓,軟體、硬體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說不幹”的現狀,三番幾次的將農民朋友對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熱情涼到了最低點。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還要充分發揮農村文體中心或活動場所的宣傳、教育、娛樂等功能和作用,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使農民朋友不僅在物質上有一種富有感,還要在精神上有一種充實感,例如: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和文化科技知識講座等,大力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傳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觀念,倡導文明新風。要透過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改造,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進而全面提升農民文明素質,最終達到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實現農村社會的和諧。

  3、要堅持建管並重,建立健全長效建設管理機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樣,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這樣週而復始的就會影響生態文明村在廣大群眾心中的地位。首先,作為村幹部要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當作一件長久的事情來做,不管到什麼時候,都要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當作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做,時刻想著為老百姓謀利益,謀發展,只要能為百姓辦實事,就會得到百姓支援。

  4、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機制,切實增強建立後勁。就像上面提到的,要把生態文明村當作一件長遠的事情來抓,要根據自己村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更加促進整個村莊的發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上面提到的根據村莊需要建立自己的廠房,既能促進村莊的經濟發展,還能為村民提供一些相應的就業崗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5、形成邊建設、邊治理的建設模式。農村不比城市,雖然中國的城鎮化速度挺快,可是農村的經濟發展還是跟不上社會的腳步,在各個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農村的環境問題,包括村道的衛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莊河流的治理,農作物秸稈的存放問題等等,應該嘗試建立一套生態鏈,使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6、要堅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建立規劃。可以根據當地的土地情況制定相應的種植方案,盡最大的努力提高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為農村向城鎮化過度奠定一定的基礎。

  在生態文明村的建設中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問題以外,還要正確處理文明生態村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其一,文明生態村建設是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和要求的。其二,滕州市文明生態村建設是立足滕州實際的戰略選擇,符合滕州市情,符合滕州的經濟發展狀況。其三,既然是模式,就應該有多種,而不是一種,要允許各個地方領會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創新。三層含義歸結起來,就是要求我們正確處理文明生態村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關係。

  蓋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氣池,種花種草,等等,這些確實是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和措施,因為他們可以使“村容整潔”;同樣,在農村搞多種經營也可以適當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9

  今年初,縣委、縣政府提出用4至6年時間實現建立國家級生態縣的目標,並將生態文明村建設作為建立生態縣的基礎性工程來實施。為了促進生態文明村建設,縣政協課題組就此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初步成果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一年來,我縣生態文明村建設,緊緊圍繞“生態環境優美、城鄉結構合理、經濟實力增強、人民富裕安康、社會全面進步”的目標,紮實、有序推進,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是全縣54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村建設逐步推開,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各鎮村以改善鎮容村貌為突破口,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東邵渠、高嶺等鎮大力實施生態恢復工程,對廢棄礦坑進行整治,恢復植被和地貌。高嶺鎮完成生態林撫育2500畝,並對10000畝綠色速生豐產林進行科學補植,改善了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各鄉鎮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溪翁莊鎮“兩水”工程進展順利,日處理汙水2500噸的汙水處理廠和日供水5000噸的供水廠主體工程完工,年內將投入使用。西田各莊、十里堡等鎮各村透過改水改廁,推廣使用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有效地解決了汙水亂排放和環境汙染等問題。全縣生態文明試點村之一的白道峪村,投資200萬元硬化村路,栽植花草,營造生態景觀林;投資53萬元,改造飲水工程,讓全村群眾飲用上乾淨水,部分村民開始以太陽能、沼氣作為主要生活能源,村容村貌和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透過環境綜合整治,一些村莊呈現出綠樹掩映、環境幽雅、空氣清新的生態新景象。

  二是農村生態經濟有了初步發展,主導產業已現端倪,湧現出一批生態經濟示範村。各鎮村結合本地實際,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一批村級專業化農產品基地初具規模。巨各莊鎮蔡家窪村投資xx萬元,建起佔地500畝的巨龍生態觀光園,栽植10餘種水果,是全市屈指可數的高標準綠色生態園區之一。它安排了300多人就業,人均可增收500元,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園”。

  三是農村生態文化建設逐步推進,人們生態意識有所增強。縣委、縣政府啟動了“生態縣建設百村行”活動,透過普及生態知識、科技知識,為建立國家級生態縣和生態文明村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各鄉鎮普遍開展了“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生態知識進農家”、“建立生態文明戶”等活動,大力倡導生態文明和綠色消費。溪翁莊鎮石馬峪村興起“環保大集”,全村男女老少人人撿拾白色垃圾,不僅有效地改善了村莊環境,而且增強了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馮家峪鎮與北京崇陽光田裝置有限公司合作,共投資147萬元,完成了4個行政村、21個自然村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鎮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100%。隨著有線電視入網、村級健身公園、文化廣場和文化活動室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農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生態環境意識逐漸深入人心。

  二、生態文明村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環境綜合治理任務依然艱鉅

  從整體看,由於落後的經濟狀況和傳統生活方式的長期影響,我縣大部分農民生態意識薄弱,農村髒、亂、差的環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廁所簡陋、人畜共處、柴草亂垛、垃圾汙水隨意排倒堪稱當前農村的四大“頑疾”。如廁所多屬地坑式,無任何保潔措施,尤其夏季,不僅氣味難聞,而且成為蒼蠅的主要滋生地,加之糞便無專人管理,滲入地下,易造成地下水源的汙染。近年來,我縣農村養殖業發展很快,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專案。但個別村因場地有限,人的生活區和家畜家禽飼養區未能做到嚴格分離,人畜共處易造成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儘管一些村對垃圾進行處理,但因工藝和設施簡陋,只是就地、異地填埋,並沒有從根本上杜絕垃圾對環境的汙染。此外,我縣早已提出農業生產禁止施用化肥,但至今未能禁絕,化肥施用在部分地區還相當普遍,影響了區域環境質量。

  (二)因盜採鐵礦造成的植被恢復難度較大

  我縣北部山區鐵礦資源較為豐富。近兩年來,一些人把盜採鐵礦石作為“致富”門路。儘管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鄉鎮進行了有效治理和打擊,但盜採盜運現象沒有根本杜絕,庫北某鎮僅6個村就因盜採留下18個廢棄礦坑。盜採造成礦產資源大量流失,而且對地表、植被造成破壞,惡化了當地的自然環境。要恢復原來的地貌、植被,需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並要投入大筆資金。高嶺鎮為治理廢棄礦坑,已投入300多萬元。此外,由於採礦區多在密雲水庫上游,盜採盜運鐵礦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將會影響密雲水庫的水質,給密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三)農村生態經濟尚未形成強勢

  農村生態經濟只是剛剛起步。儘管大部分村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已分別確定了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林果業和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但尚未形成商品優勢和規模效益。近年來,雖然出現了“西白蓮峪柴雞蛋”、“生茂鮮菇”、“密水鮮魚”、“密雲甘慄”等一批知名生態品牌產品,但無論是在首都還是在外埠,其市場份額的佔有率都不高,有人曾形象地說,密雲的農產品是“吃什麼都有,賣什麼都無”,因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高,農民還不能依託主導產業增收致富。作為農村二、三產業的主打專案山區民俗旅遊業也是如此。我縣自1994年在京郊率先開發民俗旅遊,經過XX年發展,已建成民俗旅遊村35個,民俗旅遊戶1500多個,從業人員近萬人。但近年來由於宣傳攻勢減弱,扶持力度不夠,規範管理缺位,加上自身基礎薄弱,民俗旅遊內容單調,客源嚴重不足。據瞭解,目前,全縣民俗旅遊戶還剩下800多戶,減少了近50%,作為山區農民致富主導產業的民俗旅遊業形勢比較嚴峻。

  (四)農村清潔能源還未全面推廣使用

  全縣90%以上農村仍以煤、柴作為主要能源,品種單一,成本較高,加之農民用能裝置落後,既浪費資源,又汙染環境。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我縣就在農村推廣沼氣清潔能源使用,當時共建成沼氣池7000多個,其中絕大多數為戶用沼氣池,但由於缺乏規劃和扶持力度,使沼氣等清潔能源在農村推廣使用後繼乏力。據有關部門調查瞭解,目前,我縣使用沼氣等清潔能源的農戶僅有XX多戶,僅佔全縣農村總戶數的5%,和先進地區相比,我縣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的政策和扶持力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來,縣政府能源辦在西田各莊鎮白道峪等村推廣沼氣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全面推廣則受到資金和服務管理體制的兩大限制。在鎮一級,能源開發和推廣工作,有的是部門代管、兼管,有的則根本沒人管,缺乏明確的責任主體,也就缺乏工作的原動力。而在一些經濟發展薄弱村,由於受經濟狀況的影響,村幹部和群眾的積極性普遍不高,清潔能源的推廣舉步維艱。

  (五)一些措施缺乏過硬的制度保障

  生態文明村建設拉開序幕以後,各鄉鎮和部分村根據環境整治的需要,相繼出臺了一些措施。有的鄉鎮購置了地埋式垃圾箱和垃圾清運車,組建了垃圾清運隊伍,但因缺乏過硬的制度保障,能否堅持持久,令人擔憂。因為,我縣有的鄉鎮方圓二、三百平方公里,行政村多達二、三十個,自然村近百個,且許多村地處深山區,交通不便,採取垃圾“村集、鄉運、縣處理”方法,不僅難度大,而且成本高,要做到全縣340多個行政村的垃圾日日清、處處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六)農民作為生態文明村建設的主體意識不強

  生態文明村建設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廣大農民的參與意識、參與熱情和參與行動,農民應成為生態文明村建設的主體。但是,我們在調查走訪中發現,許多農民對於生態文明村建設這樣一個對自己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將產生積極影響的重要舉措不理解,認識不到位,參與熱情不高,行動遲緩。例如,一些村在農民中推廣“三格式無害化汙水衝式廁所”,當地鎮政府、村委會和縣推广部門都給予了資金補助和物資支援,每戶農民只需投入100元、200元即可,但有的農民就是不幹,認為“既然政府為我辦事,就得替我出錢”。甚至在自家改廁當中,還要政府為自己的勞動付工錢。

  三、關於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制定嚴格規劃,在實施中確保規劃的剛性

  建議縣政府邀請國內有關專家和本縣有識之士,根據生態涵養髮展區的功能定位和鎮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特點及水平,編制全縣各村生態建設的詳盡規劃。詳規應體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堅持高起點,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在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文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託主導產業搞建設。二是詳規要具有剛性,經縣、鎮人民代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後,必須嚴格遵守,不能朝令夕改。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注意保護耕地和農民的實際利益,防止不顧主客觀條件和群眾意願,用行政手段人為“造村”的現象。

  (二)透過綜合整治,打造良好生態環境

  一是要切實解決好垃圾汙染問題。在總體上實施“村收、鎮運、縣處理”農村垃圾處理的同時,依據當地不同條件,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邊遠山區、貧困地區可在解決好防滲漏的情況下,採取填埋的方式。還應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確“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國內外資金、企業,包括啟用民間投資介入本縣垃圾處理系統的建設。從長遠的觀點看,要對農村的生產生活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做好垃圾分類,研究以垃圾製造有機肥料和發電等,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

  二是切實解決好生活汙水等無害化處理問題。根據投資少、工藝可靠、排放穩定達標的要求,採取建滲水井和微生物方法等小規模汙水處理技術,杜絕戶戶隨意排放汙水的現象。可在我縣主要鄉鎮和大村採取“人工合成溼地技術”。用這種方法處理汙水,汙染物去除率高,不滋生蚊蠅,有利於水體淨化,還能有效地防止汙染地下水。它原始投資少,無動力消耗,執行成本低廉,汙水處理結果達到中水標準。由於人工溼地與當地自然環境相互協調,可建設溼地公園,構成新的景觀。

  三是加大打擊盜採盜運鐵礦石的力度並搞好所破壞的地貌、植被的生態恢復。實行公安、地礦等部門聯合執法,對非法採礦點一律炸燬,對採礦機械一律處理掉。發動和組織當地村民參與對礦產資源的管理,有關鎮村應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推進採礦地區各村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種種植、綠色養殖、生態旅遊等產業和專案,向荒山要糧、要果、要富裕。

  (三)因地制宜,構築生態產業支撐

  每個村應根據全縣農業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緊扣農民增收這個中心,突出培育並強化生態農業、民俗旅遊等主導產業,推廣農牧結合式、種養結合式、農林結合式,以及綜合式、庭院式等多種小型生態經濟模式,打造密雲的“有機魚生產村”、“有機果品村”、“生態旅遊度假村”、“休閒觀光村”。結合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加大投入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民俗旅遊村的檔次和水平。要利用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的良機,開發本地高附加值的綠色食品。爭取村村都有主導產業,戶戶都有致富專案,並按照“一個產業、一個發展思路、一項實用技術、一套扶持措施”的辦法,推進廣大農民的持續增收,儘快實現小康目標。

  (四)以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構築良好人居環境

  一是加大中心村的投入建設,形成良好的人居環境,吸引自然村人口向中心村集中。今後,應由政府統籌規劃農民的住宅建設,以減少農民單家獨戶的投入,如地基、給水、排水等可作為公共設施工程統一規劃建設,節省資金和能源、資源消耗,提高公共設施的利用率。

  二是透過規劃設計,綜合開發,科學合理地安排居住的各種配套設施,儘可能地做到住宅與周圍環境的協調統一。大力做好改廁工作,推廣水衝式環保廁所;創造條件,逐步使農村居民生活區與畜禽飼養區分離,杜絕生活汙染和各種傳染病的發生;要大力推廣使用節地、節能、節水、治汙等生態環境新技術,採用綠色環保建材。

  三是根據生態人居環境的要求,把村莊綠化與村莊建設、美化環境結合起來,逐步做到“村在林中,人在綠中”的目標,要儘可能選擇和採用本地特色樹種、花卉,在搞好綠化美化的同時,促進本縣相關產業的發展。農村道路硬化要因地制宜,具有滲水、集雨的功能。充分體現環保的特點。

  (五)以綠色消費為導向,開發可再生清潔能源

  政府統一指導農村再生能源開發,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採取縣內外招標或委託的形式,吸引技術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專業能源公司參與密雲的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按照“誰開發、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進行運作,在推廣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透過播放科教片、組織參觀、推廣太陽能和沼氣使用的示範典型引導農民。

  二是以養殖業的發展促進沼氣池的建設利用。

  三是成立清潔能源物業服務中心或在鄉鎮一級確定相對穩定的專(兼)職技術服務人員,經常深入農戶面對面指導,解決農民在建設、使用中遇到的困難與技術問題。技術人員可兼職經營沼氣池和太陽能裝置配件業務,方便群眾購買配件。

  四是在完善好原建的基礎上大力抓新建,並充分考慮到財政的實際承受能力,防止片面追求數量。

  (六)在專項資金的投入和使用上注重實效,抓住重點

  為了確保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建設的順利進行,縣政府已明確縣財政每年撥款4000萬元,五年共計2億元。有關部門在加強有效監管,防止濫用、挪用的同時,應科學安排好專項資金的使用,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對重點村、重點專案進行重點扶持,不搞撒“芝麻鹽”。應對改水改廁,垃圾消納、清潔能源推廣等關鍵性專案加大投資力度,做到投一筆便有起色,落一處便有效果,使有限的資金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鎮政府也要安排相應的配套資金,並吸納農民自有資金用於生態文明村建設。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10

  為了做好20XX年度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全面推進我村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努力促進“先進精神文明村”建設的奮鬥目標,根據上級的工作部署,結合我村實際,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主動融入海西綠色石化港口新城建設大局,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以人為本,廣泛開展建立活動,努力使精神文明建立工作為促進我村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

  二、建立目標

  我村將以“鞏固、提高、延伸”為切入點,進一步深入持久地開展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有重點的在硬體和軟體建設方面加大力度,全面提升我村文明建立工作總體水平。力爭透過全體村民和村兩委的努力,爭創區級乃至市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三、具體安排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建立責任,確保精神文明建立活動落到實處。成立爭創“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精神文明建立工作進行責任分解,根據職責分工,做好協調工作。要按照我村與鎮黨委政府簽訂的《精神文明工作責任狀》的內容,積極投身到精神文明建立工作中。把建立精神文明示範村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與提高村民文明素質結合起來,以“營造優美村容、建設高效隊伍、做好一線服務、爭創優秀業績”作為建立主要內容,在建立措施上做到不斷創新,力爭我村建立工作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2、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文明建立活動。繼續開展“學習雷鋒、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組織村兩委幹部和黨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5、6月份,以“春、夏”季愛國衛生運動為契機,配合鎮黨委政府積極開展村容村貌整治、保護環境等活動,廣泛發動、深入開展;7月份,組織黨員開展慶祝建黨93週年系列活動,開展黨的歷史和黨的知識宣傳教育,組織開展走訪老黨員、老幹部活動;8月份,開展擁軍擁屬活動,慰問退伍老兵,開展愛心助學活動,幫助貧困優秀學子上大學;10月份,認真做好國慶慶祝活動和開好重陽節愛老敬老座談活動;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活動,將法律法規知識送入千家萬戶,切實保障全村的安定穩定;力爭實現全村4個自然村環衛隊伍全組建,將柳厝村建設成為區級點線面環境衛生整治示範村;繼續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計生工作保持在全鎮中上水平。

  3、紮實開展文化活動,豐富農村文化氛圍。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繼續完善柳厝村文化活動中心,對文化中心內的農家書屋、閱覽室等進行充實,配齊配全相關裝置,將文化中心全天向村民開放,方便群眾到此活動;鼓勵廣大婦女群眾參加廣場舞、太極拳、大鼓隊等健身團隊,豐富業餘生活;擴建柳厝休閒小公園,讓更多的`群眾有地方開展文化娛樂活動。

  四、保障措施

  1、明確建立工作職責。精神文明建立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工作,分析建立形勢,解決建立中存在的問題。明確工作任務,確定時間進度,責任分工到人,推動工作落實,切實保證建立活動有計劃、有制度、有步驟、有成效地組織實施。

  2、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要將精神文明建立工作與日常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利用無線廣播平臺定期播放先進文化作品,營造濃厚的建立氛圍;透過宣傳標語等方式宣傳爭創活動,擴大影響、增強氣氛,形成“人人參與爭創、人人服務爭創”的強大合力。

  3、規範建立資料臺帳。要注意收集文明建立工作中一系列活動資料,並由專人負責統一管理歸檔,對精神文明建立資料實行檔案化管理,將所有各項資料真實準確地記錄和登記,保證資料蒐集齊全、分類科學、立卷建檔完備。平時注重建立資料的蒐集與整理,按照建立驗收標準,認真做好各項工作和各種活動的記載,確保建立資料臺帳全面反映建立工作過程及成果。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11

  高家居委會位於紹興縣楊汛橋鎮東部,居域面積為1.2平方公里,居委會所在地在楊江公路與104國道南複線交界處。東、北以西小江為界,與蕭山區衙前鎮裡東徐村、優勝村隔江相望;南以牛頭山為界,與錢清鎮嶺湖村相隔;西以東昇河與楊汛居委會相連。居委會下轄4隔自然村,即高家、姚家山下、沙田傅、袁家塔。全居委會共有本地居民406戶,總人口1496人。居委會工業發展較早,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居域內共有50多家個私企業,XX年村級集體收入377萬元,人均收入13000多元。

  居委會領導班子始終堅持在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同時,以建設文明新村為目標,從每個家庭入手認真實施了文明建設的“細胞工程”,不斷提高了全居群眾的整體素質,初步實現了內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發展生產力的目標。為此,居委會主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居委會黨組織建設,建立高素質的黨員和幹部隊伍。

  積極建設一支堅強有力的領導隊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和幹部隊伍,充分發揮居委會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為把居委會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成立了文明村建立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出符合本居實際的建立工作實施意見等相關檔案。“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村幹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響著村民,因此,在文明建設的實踐中,時刻把兩委班子及黨員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堅持勤政為民,不搞特殊化,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多為群眾謀福利。加強廉潔自律意識,秉公辦事,為居民多辦實事好事,樹立黨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根據工作實績,從有利於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規定凡屬重大事情、如重大專案投入、大金額資金往來、村民建房審批、土地徵用定價等必須經村兩委會討論決定,並有會議記錄備案,增加辦事的透明度。

  二、發揮本地優勢,壯大村級經濟。

  居委會把建設文明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增加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的重要途徑。充分利用地處蕭紹連線處,交通方便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村級經濟。村集體收入逐年提高,人均收入不斷增長。在進一步發展村級經濟的問題上,根據本村主要以出租集體廠房和沿路店面房為經濟收入這一實際情況,積極抓好對出租廠房和店面房的管理。積極鼓勵村內居民發展家庭作坊工業,主要透過低價出租集體土地、廠房等,引導村民進行家庭工業的發展和壯大。不斷健全村級財務制度,接受民主理財小組監督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及時在公佈欄反映當月收支情況,接受全體村民的監督。

  三、改善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環境。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居委會也十分重視改善環境。為給村民提供一個舒適、安靜、清潔、美觀的環境,在環境整治方面捨得投入。幾年來,先後投入355.8萬元,進行道路硬化36000平方米,安裝路燈40盞,建造公廁10座,垃圾箱14只,河道砌砍XX米,河道清淤850米,綠化2500米。鞏固充實村保潔隊伍,設村道路清潔工5人,河道清潔工1人,垃圾清運工1人。花木養護工1人,包乾全村公廁打掃,廠區、全村道路清掃,按各個崗位訂立相應崗位責任制,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實行道路日日掃,公廁每天2次,垃圾日產日清,河道保潔。積極開展進行除“四害”活動,向村民宣傳、教育各種除害辦法。在每年春秋期間由村統一進行除害工作。

  四、積極發展各種社會事業。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根據實際情況,由村主任領導該項工作。實行專人負責,設立各自然村聯絡員制度,及時瞭解情況,做好本村育齡婦女登記工作,進行定期保健檢查,由綜治辦配合,及時掌握外來育齡婦女的生育情況。積極做好適齡青年的徵兵體檢工作,及時完成徵兵任務,對於安置復員軍人,優先考慮軍屬的各類要求。妥善照顧好五保戶、困難戶。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提高,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率95%。XX年居委會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文化中心,佔地6000多平方米,擁有圖書館、檯球室、康樂球室、乒乓球室、電視室等,還建有戲臺和室外籃球場,供居民娛樂和休閒。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建立活動。

  在建立過程中,居委會十分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建立活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群眾對文化需求的總量不斷的增加,對其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居委會在組織各項活動時不但注重數量,更注重質量。為此開展了與其他文明單位、文明村的結對共建活動,雙方或多方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探討,從而獲得了不少的寶貴經驗和建議。居委會還積極開展各種群眾樂於參加的文化體育活動,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居內播放露天電影,請來戲班子在居內搭臺唱戲,受到居民的廣泛好評。充分利用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為居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和公益性服務。深入開展“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活動,營造濃厚的鄉風氛圍。

  六、社會穩定,建立和諧。

  由於經濟的發展,以及特殊的地理環境,居內外來人口多,情部複雜,為保證各項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居委會一直把該項工作放在重要議事日程上。居委會加強對外來人員的管理,抓緊對外來人員的暫住證辦理工作,做到外來人員登記率95%,居委會還有專門的外來人員協管員來對居內外來人員進行管理。居委會對計劃生育一直狠抓不松,在抓好居民的計劃生育的同時,還狠抓外來人員的計劃生育工作,很好的杜絕的違反計劃生育的事件在我居內發生。居內設立了治保調解委員會,有專門的調解員,使得居內民事糾紛能就地解決,把各類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設立治安夜巡隊,每晚有隊員進行整夜巡邏。嚴禁,加強封建迷信活動的管理,死者火化率每年都達100%,封建迷信活動也未有發生。

  七、全面提高居民素質。

  居委會一直把居民道德建設當作一項大事來抓,印製了道德建設標語,進一步推動了建立文明村工作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強化外在約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規民約》和《評選文明農戶、“五好家庭”標準》發放到了各家各戶,要求各家各戶認真學習,遵照執行,以此來不斷規範村民們的言行舉止,引導廣大村民爭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載體,提高活動質量。積極探索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精心舉辦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一些村民喜聞樂見、各具特色的活動,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從而大大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文明村建設的積極性。三是抓風氣,推進移風易俗。近年來,居委會出臺了婚喪嫁娶不得大操大辦、不得酗酒、不得參與迷信活動、不得涉嫌違法犯罪、發現有違規現象要向村委會報告的規定,領導班子成員以簽名的方式向居民承諾,帶頭遵守有關規定,爭做移風易俗的帶頭人,一個崇尚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已經形成。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12

  自20XX年XX村申報為省級生態文明村以來,鴨河村兩委在上級各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指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以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根本,結合本村實際,以馬倉店自然村為重點,堅持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統籌規劃,穩步紮實的開展建立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彙報如下:

  一、建立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圍繞“生產發展”目標,增加農民收入和村級收入

  大力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引導農村經濟人成立種、養殖、流通協會,帶動農產品的種、養、加工、銷售和其他二,三產業的同步發展。目前創辦種、養殖流通協會12個,年新增效益480多萬元,使村人均收入達到5300元。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村內閒置廠房、場地及閒散地塊搞好調研,引進專案4個,努力消滅閒置廠、地,加大集體收入。引導和組織農業富餘勞動力向工業轉移發展。

  (二)圍繞“生活寬裕”目標,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完成村內主幹道路硬化工程。同時積極爭取專案,拓寬自籌資金途徑,將各自然村之間道路進行硬化,目前已硬化道路13條,7200多米。

  完成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使村裡戶戶通有線電視。加大用於村民的教育培訓力度,使45歲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至2項生產治富技術。

  (三)圍繞“村風文明”目標,紮實開展文明村建設活

  1、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動陣地建設。進一步完善村級綜合性的村民活動室,使村民有一個更加便利的活動場地。建設農民娛樂廣場一座,修建亭、臺、座、椅,併購置體育器材3套,方便群眾休閒娛樂。

  2、以實現“平安村街”為目標,安裝村級“平安網”、成立護村隊、老年義務巡邏隊加強對本村的治安管理,有效控制治安及刑事案件發生。

  3、開展“文明村街”建立活動,進一步深化農村移風易俗、遵紀守法、尊老愛幼、無私奉獻等主題教育,引導廣大農民革除陳規陋習,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計劃生育率在97%以下。

  (四)圍繞“村容整潔”目標,實施生態村建設工程

  1、20XX年起開展清汙水、清垃圾、清違章建築,改路、改廁、改灶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在自然村建垃圾焚燒池,組建環保隊和環境督導隊(老年協會),使附屬房亂搭建、柴草亂垛、垃圾亂倒、畜禽亂跑、汙水亂流的現象得到有效改變。實現庭院淨化,村容村貌美化。

  2、大力引導村民建沼氣池,使全村有條件的農戶均建有沼氣池,目前已有900戶用上清潔能源。

  3、從20XX年起在全村四旁(村旁、宅、路旁、水旁)種植綠化樹,林木覆蓋率由70%上升到85%以上。實現環境“綠、淨、美”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4、從20XX年起嚴格按照功能區劃設定進行規劃建設及功能配套。

  (五)夯實基礎工程,加強基層黨建工作

  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一是提升村級組織的整體水平鞏固和強化班子的戰鬥力,保持班子團結、奮進、發展優勢。二是健全後備幹部隊伍,把進入候選人的作為後備幹部重點培養物件,加強教育與培養。三是堅持好黨日活動、民主評議黨員、黨員目標管理等重點制度。四是堅持發展黨員“五項制度”的落實,在保證質量,嚴格程式的前提下,加大發展新黨員工作。

  (六)圍繞“管理民主”目標,建設民主法制示範村

  1、堅持民主決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項的決策,均嚴格實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堅持實行村務民主聽證,組織聽證代表進行充分討論,形成共識後再提交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表決。健全和完善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村民代表會),合理確定各自的議事規則和議事範圍,討論決定重大村務事項,並督促決策事項的有效實施。

  2、規範民主管理。一是規範公開形式。在每個自然村建一村務公開欄,同時以公開欄、入戶宣傳等形式及時公開村情村務。確保了村民對村務的知情權、參與權、議事權和監督權。二是規範公開內容。將村務決策、村幹部補貼、集體財務收支、計生指標、發包、工程投標、宅基地分配、五保低保救濟發放等內容向村民定期公開。三是規範公開時間。根據公開內容按照年度性、常規性、臨時性、即時性進行公開。四是規範公開的內容和實施、落實的監督。由村務監督小組監督公開的內容和落實的情況後向村民或村民代表會議彙報。

  3、加強民主監督。實現民主評議村幹部工作制度和村幹部激勵約束制度。結合年終考評或總結工作對村幹部進行一次民主評議,評議結果與其補貼和獎勵掛鉤。發揮村務監督小組作用,檢查、督促村民委員會落實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的事項;反映村民合理的意見、建議,督促村民委員會及時辦理、落實;檢查督促村務公開以及財務活動情況,協助開展村集體財務審計。

  (七)保持穩定局面

  認真落實《信訪條例》所確立的“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工作制度,充分發揮調委會、治保會矛盾排查組織作用,把矛盾解決在初始和萌芽狀態,堅決杜絕群眾訪和越級訪,成功化解個訪案件3起,集訪案件1起。

  二、目前存在的不足與困難

  一是群眾環保意識不強,一些群眾環保意識淡薄,對環保重要性認識不夠,習慣了以前不良生活方式,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堆牲畜糞便,甚至亂砍樹木,對建設生態文明村起著嚴重的阻礙作用。

  二是鎮村財力有限,而村級經費更是拮据,這為加大環境治理,改變村容村貌帶來了不利因素。如水源的環境保護、公共綠化等方面,資金缺口大,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嚴重製約了生態文明村程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環保意識。

  今後,我們將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利用黨員活動月,組織全村黨員幹部、群眾集中學習環保方面政策法規知識,讓每位村民認識到環保工作重要性,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形成自覺抵制環境汙染,珍惜生存環境的良好風氣。

  (二)統一部署,貫徹落實上級任務。

  村委會按照鎮黨委、政府統一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紮紮實實完成各項環保工作任務,努力加快鴨河村省級生態文明示範鄉的程序。

  (三)積極協調爭取專案資金支援,拓寬自籌資金渠道,為省級生態文明村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援。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13

  一、組織建設

  村“兩委”由村民民主選舉產生,班子成員素質高、民主團結、廉潔勤政、求真務實、熱心服務,領導能力強、作用發揮好、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和信任。在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經濟發展、普法、文化活動等各方面都成立相應的組織並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有力推進我村各項工作的綜合發展。同時,我村成立建立文明村領導小組。

  二、思想道德建設

  建立學習制度,採取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的有機結合,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學習,把學習和宣傳教育有機結合,廣泛深入地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章》和黨的知識、法律法規、時事政治、科技文化知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透過學習和教育,幹部、黨員正式思想素質和為群眾服務的本領大大提高,“兩委”班子團結協調,形象良好、辦事得力,熱心服務,群眾信任。廣大群眾法制觀念、道德觀念、文化風尚、愛國熱情、集體主義思想都大幅度增強,奔小康、建立文明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大大提高。

  三、村民自治建設

  依法召開村民大會,建立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綜合治理實行村民自治,成立領導組和建立制度搞好“三村建設”即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科技興村,規劃落實,機制完整,實施有效,成效顯著。透過努力,幹部群眾法制意識加強,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並積極同違法犯罪做鬥爭,充分行使民主權利,自覺履行義務,計劃生育實行村民自治,自覺學習並遵守計生法律和政策,計生率穩定。實行村務季度公開,民主監督,大事和村民關心的熱點實行“一事一議”,並及時公開,村民充分享有民主權利,幹部實行民主評議。進入考核,接受群眾監督。

  四、科教衛生建設

  村辦立閱覽室,各類法律法規、報刊雜誌,科技文化資料內容充實,對學習宣傳和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知識起到陣地作用。全村家家戶戶擁有彩電,收視良好,極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組織科技文化活動,起到宣傳教育的效果,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組織培訓學習科技知識與交流,開展農技知識培訓和科普知識宣傳,使廣大村民學科學、用科學、信科學,用科學科技致富。反對封建迷信和邪教組織,隨時宣傳和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嚴格預防控制傳染病的流行。

  五、遵紀守法建設

  建立制度,成立普法宣傳組,各小組設立宣傳員,採取與日常工作相結合,專門組織學習宣傳,板報標語宣傳等方式進行普法教育和道德理論教育,使廣大村民法制觀念、科學觀念增強,革除陋習,反對封建迷信。嚴掃黃、賭、毒,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履行義務,認真執行國家政策,並堅決同違法犯罪作鬥爭。村民講文明禮貌,團結和睦、尊老愛幼、互助互愛風氣日盛、村風民風純正良好,針對典型的先進事蹟和好人好事進行記載和加以宣傳表彰,村成立調委會等一系列組織,及時有效調解民間糾紛。防火防盜,夜間巡邏,有效地維護治安,保持社會穩定,普法治安資料齊全歸檔。

  六、經濟發展建設

  面臨新形式,結合實際,我村經濟文化發展多元化,一是鼓勵村內磚廠擴大生產,切實幫助解決問題;二是鼓勵村民種植養殖,組織村民定期收看遠端教育,增長種植養殖知識;三是積極推動村民就業,幫助村民在磚廠就業100餘人。四是繼續落實“五保”人員保障措施,優惠扶持殘疾人和五保戶。

  七、社會事業穩步發展

  一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一個新的臺階;加強村莊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落實保潔人員,生活環境“髒、亂、差”問題得到徹底治理。

  二是堅持計生基本國策,確保出生人口質量。堅持開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摸排和登記工作,有效避免外來人員違規生育現象的發生;加大對採取避孕節育措施服務物件的隨訪力度,鞏固提高了綜合節育率;成立計劃生育協會。

  三是大力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加快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步伐。大力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努力提高廣大群眾參加新合醫療的積極性,全村90%的群眾參加新合醫療。80%以上加入農村養老保險;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的秧歌隊、龍燈隊等。

  四是開展長期不懈的普法教育,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設立治保民調委員會和普法宣傳員,定期利用聚會、板報等形式進行法制宣傳和安全生產教育,建立和健全村規民約。廣大群眾的法制觀念和安全生產意識普遍加強,社會秩序良好。

  八、完善建立機制,注重實效

  1、深入發動、形成合力。開展文明村建設,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村黨支部、村委會在思想發動、組織動員上下工夫,發揮團、婦等群團組織的作用,積極引導群眾正確認識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調動村民自覺投身文明村建設。

  2、強化標準,保證進度。按照文明村建設的標準,制定詳實的目標規劃、規章制度、文明規範、村規民約、建立指標等內容。排出各項建設序時進度表,並抓緊落實,儘快組織實施。

  3、強化責任、明確獎懲。各責任人要強化責任意識和全域性觀念,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全體村民都要認真協助、配合支部、村委的文明村建立工作。

  我村要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直接指導下,發揚成績、糾正不足、努力爭取、不斷創新,使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成為名符其實的文明村。

  村級文明村建立工作總結9

  一、宣傳建立思想,樹立建立意識

  村黨支部、村委會認真落實建立計劃,建立建立工作領導小組,配備專職建立領導幹部,在村民中掀起建立文明村、文明戶、文明人的熱潮,利用有關會議和廣播宣傳建立文明村的重大意義和任務要求,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村民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建立工作宣傳到家喻戶曉。明確建立工作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圍繞經濟工作抓好建立工作,做到人人懂建立,人人重視建立,人人參與建立,形成建立氛圍,樹立建立意識。

  二、抓好建立促發展,努力實現經濟工作新突破

  因戶制宜,分類指導,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以農民增收為突破口,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經濟,提升科技含量。發揮人力一技之長,努力增加經營性、工資性收入,鼓勵引導勞動力轉移。村兩委積極引導,搞好長效服務,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有新飛躍。

  三、抓好村辦實事建設,為建立文明村打下堅實基礎抓好建設規劃,落實建設任務,辦好實事工程

  1、落實完成本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

  2、整修村級道路硬化率100%。

  3、新增河道綠化、道路綠化,村莊綠化率達到45%以上。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文明村建設步伐

  1、紮實抓好“文明家庭戶”的創評活動,提高廣大黨員幹部、村民農戶參加創評的自覺性,做到評比形式多樣化,達到自報組評、村稽核上報審批。真正做到評比講風格,評比促提高,評比上水平,促進文明家庭評比活動有效開展。

  2、加_制宣傳力度,抓好社會穩定綜合治理工作。廣泛開展法制教育,深入進行建立安全文明村活動,普及法律知識,以法治村,以德育人,教育廣大青少年學法、懂法、守法。提高全村村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及時調處民事糾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推進社會風氣好轉。

  3、宣傳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紮實抓好計劃生育工作。強化領導,建立組織,配備專職婦女幹部,以人為本,積極做好一人一事工作,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繼續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4、加強土地管理法的宣傳教育力度,明確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廣大村民愛護土地、保護土地的自覺性。堅持農民建房上規劃集中點居住的原則,嚴格履行審批手續方可建房的原則,杜絕違章建房,做到土地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真正達到珍惜土地人人有責。

  爭創文明村是我們今年工作中首要做好的工作之一,列入議事日程,奮發進取是關鍵,奮力拼搏,自我加壓,紮實工作,爭創一流,為早日實現文明村而努力奮鬥!

  村共同締造工作總結14

  近年以來,我鎮文明村鎮建立工作在市委宣傳部(文明辦)領導下,在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指導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紮實開展文明村鎮建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我鎮的建立工作總結如下:

  (一)強化領導,健全機制,形成精神文明建立強大合力深化文明村鎮建立工作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抓好工作落實。成立由黨委書記和鎮長任組長的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以及環境整治獎懲方案;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做到逢會必講,壓實工作責任,推進環境整治工作。

  二是突出宣傳發動,營造良好氛圍。開展“改陋習、樹新風”宣傳教育活動,透過各類載體開展宣傳,做到天天有聲音。廣泛開展清潔戶、最美庭院、村級鎮級好人評選等一系列評選活動,利用鎮文明建立環境整治工作群,及時釋出各類環境整治資訊,及時曝光各村環境衛生問題,倒逼各單位榮譽意識、先進意識,提高環境整治的效率和成效。

  三是突出工作重點,強化常態長效。始終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作為推進全域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重中之重。對轄區內所有村莊、道路、溝渠以及衛生死角進行排查;重點清理莊內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溝塘漂浮物;對出店經營、佔道經營進行整治,對主幹道破損陳舊建築進行拆除;加大對行政村的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方式,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機制,改善人居環境,努力提高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四是突出督查考核,完善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導向,以營造“乾淨、整潔、美麗、宜居”環境為目標,確保城鄉環境整治和文明建立工作取得實效性提升。首先是結合實際,對鹿城鎮城鄉環境整治工作方案進行調整,堅持績效考核原則,實行“一月一評比,一季一彙總”,“月觀摩、月評比、季兌現”原則,考核範圍全覆蓋,實行暗查通報月觀摩累計分制。透過現場排程抓整治,用現場排程推進整治進度,打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文明建立“持久戰”;其次樹立先進典型促提升。先進單位介紹環境整治方面好的經驗及做法,加快特色亮點的推廣,讓典型效應在各單位蔚然成風。最後達到點評後進“典型”促整改,各單位透過“照鏡子”,發現本單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需要整改的地方,從而下決心做好環境整治和文明建立工作,不推諉,不敷衍,不擱置,在全鎮形成你追我趕的文明建立環境整治濃厚氛圍。

  (二)強化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一是加強書店、網咖等文化市場管理。加強網路監督管理,及時清除網路有害資訊,堅決取締“黑網咖”;整治網咖違規接納未成年人行為;嚴防網咖傳播淫穢色情等違法有害資訊。切實加大“掃黃打非”力度,嚴密封堵和查繳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大力掃除淫穢色情、兇殺暴力、封建迷信等文化垃圾;嚴厲查處不良出版物,查處侵權、盜版讀物,保證中小學用書安全。

  二是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學校在各年級廣泛開展了“誦讀中華經典詩文”活動,得到了學校師生和廣大家長的積極響應。使這一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教育意義的活動迅速在全校鋪開,並得到了健康發展。活動的開展既使全體學生接受了良好的傳統文化的滋養,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為學生的人生積累了一大筆精神財富。

  (三)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建立活動

  一是開展環境治理工作情況。以“五清一改”為抓手,對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整治,做到“全區域、全覆蓋”,對全鎮農片149個自然莊逐一整治。打好城鄉環境整治“三、四、五、六”組合拳:三大革命、四個一、五淨兩規範、環境整治六字訣“培、栽、挖、清、建、管”,強力推動改善我鎮人居環境。累計清理垃圾1.2萬多噸;2019年,自然莊道路擴面延伸專案共修建主路76條,支路699條,戶路308條,共投資約5209萬元,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同時,全力以赴做好建立省級文明縣城工作,認真落實建立衛生縣城要求,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新修巷道道路73條,零星損壞處修補437處,下水道疏通107條,整修更換巷道燈500多盞;積極解決居民停車難問題,對空閒土地硬化11處,劃定停車位157個;對轄區內的66個單位家屬院內部環境進行整治。

  二是認真做好移風易俗工作。首先從宣傳教育入手,全鎮28個村、居、社群利用週末在各自的志願服務廣場、村室主要路段上設立了宣傳點、掛起橫幅,幹部、志願者向過路的居民、趕集的群眾發放宣傳資料,耐心地向他們講解移風易俗的內容,讓其瞭解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新舉措,使移風易俗、婚喪嫁娶文明簡辦之風家喻戶曉。其次是黨員幹部全部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帶頭做到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破除陳規陋俗,摒棄大操大辦紅白喜事,示範引領帶動廣大群眾樹立文明新風。同時認真開展打擊各類封建迷信活動、邪教活動整治,2018年與縣相關部門聯合成功打掉城西社群一處非法邪教場所。

  三是強化綜合治理,提高群眾幸福感。透過宣傳欄、文化牆、電子屏等宣傳平臺,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明禮儀常識宣傳普及活動,真正做到入腦、入心。截止目前,全鎮共發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畫300份,發放傳單3500張,製作核心價值觀宣傳牆畫、廣告106幅(塊)。開展“法律八進”宣傳活動44場,其中法治講座13場。加大宣傳力度,公開舉報電話,強化線索摸排,落實“一案三查”,2019年共接收線索59件,已辦結40件,12件階段性回覆,7件正在辦理中。鎮領導班子堅持開門接訪,認真瞭解群眾訴求,及時幫助群眾解決問題。2019年,各級信訪及網上信訪事項共計1112件,均已辦理。同時,發放《致全縣父老鄉親一封信》6萬餘份,收集意見建議401條,對職權範圍內的均已辦理完成。積極推行“三有”公示工作(村(居、社群)有一欄、莊(巷道、小區)有一牌、戶有一單),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主動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強化人防、物防、技防,招聘134名綜治協管員,落實綜治管理,不斷提高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

  四是抓好鎮村基礎設施建設。鎮綜合文化站設定在鎮為民服務中心,有固定人員定期對鎮綜合文化站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健康器材室等進行更新維護,定期開展活動;因地制宜建設村莊小廣場,配備基本的休憩、鍛鍊設施,提升群眾宜居水平,做到一村一典型,全鎮各村共新建並建成農民文化廣場36個,在建15個,農家書屋28個,為村民提供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場所;2019年,駱莊社群“掃黃打非”示範點被評為市級“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

  五是加大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在28個村、居、社群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透過召開群眾座談會、文藝演出等形式,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同時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對廣大居民群眾進行有實效地宣講,讓居民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2020年以來,共宣講一百餘次。

  六是逐步完善“四會一約”制度建設。截止目前,全鎮28個村、居、社群全部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及其章程。按照要求,徵集群眾意見,召開群眾代表會,重新修訂完成以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村規民約,據民意調查統計,目前結婚彩禮、婚喪喜慶費用等明顯下降,農村陳規陋習蔓延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移風易俗開始成為農民自覺行動。

  (四)廣泛宣傳教育,提高鎮村文明程度和群眾文明素質

  鹿城鎮以“建立生態鎮、美化環境”實踐活動為載體,著力抓好全鎮人民文明習慣形成,建設優美環境,營造良好氛圍,大量提升全鎮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一是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一是加大投入,夯實基礎。為各村完善、修建文化活動場所,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奠定了基礎。二是內容豐富,參與廣泛。結合志願者活動,利用每個月10號“全縣文明實踐日”組織開展形式豐富的精神文明建立活動。

  二是重視普法,加強社會管理。定期開展普法宣傳活動、警民懇談活動。每個村設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組,鎮政府定期進行考核。全鎮無惡性案件,無黑惡勢力,無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動,社會穩定,治安良好。

  總之,透過全鎮幹群齊抓共管,不斷完善制度,認真履職盡責,促使群眾精神風貌和環境面貌有一個大的改觀,形成崇尚科學、文明向上、安定團結的良好風氣,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全鎮城市社群和農村社會穩定、治安狀況良好,人口與計劃生育、衛生、民政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