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節約糧食調查問卷總結範文(精選5篇)

大學生節約糧食調查問卷總結範文(精選5篇)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節約糧食調查問卷總結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節約糧食調查問卷總結1

  摘要:近幾年來,國家為了扶持糧食生產,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採取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的實行,對於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糧食穩定增長,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們卻仍然看到部分地區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依然不高。為此,我們四人在漢壽縣範圍內開展了“農民種糧意願的實地調查”,開展種糧意願調查工作。本次採取問卷調查和訪談形式進行,問卷數量多,而且內容豐富,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本報告主要從當前農民種糧積極性基本情況分析,農民種糧意願下降原因分析及著力提高農戶種糧積極性的建議三方面對當前農民種糧意願進行報告與分析。

  關鍵詞:農業 農民 農民種糧意願 土地流轉 種糧成本

  一、當前農民種糧積極性基本情況分析

  (一)農民仍有種糧意願

  透過訪談分析,從主觀上看,農民仍有一定的種糧意願。在問及今後將以何種方式經營自家的承包地時,有65%的調查戶表示願意自己來經營承包地,有25%的調查戶選擇參與土地入股,只有10%的調查戶選擇土地轉包或者出租給別人。據調查,目前農民尚能較積極利用土地,即使種糧收益不高,也不會將其閒置,有83%人會選擇繼續耕種土地,說明農戶對土地還有期望。在選擇種子時,有92%數農民選擇購買新的優良種子,這從側面反映農民的良種意識較強,科學種糧意識有所提高。

  (二)農民種糧熱情低

  超過一半的農民表示,種糧農民的數量在不斷減少。這雖然與社會經濟的大環境有關,但也在客觀上反映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不高。當前糧食產量有所提高,但糧食生產在家庭收入中所佔比重的情況卻持續下降,種糧收入本應是農戶家庭的主要收入,但95%的受訪戶種糧收入卻低於家庭總收入的35%。雖然在政策和價格的雙重作用下,農戶的種糧意願有所提高,但種糧面積仍有所減少,這與近幾年種植結構向高效益調整、農民外出務工收入不斷增加、勞動力價格連年攀升等因素是分不開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仍然抱有“壓糧種經”的想法,有65.3%的農民明確表示明年不會將自己的耕地全部用來種糧。

  二、20xx年漢壽縣種糧意願下降原因分析

  (一)種糧主體轉變,科技種糧不足

  近年來,由於勞動力價格連年攀升,中青年勞力外出務工不斷增多。據調查,

  外出務工人員的經濟收益相對在家務農收益高,這使大量青壯年外出,留下“老、弱、婦、幼”在家種田,使種糧主體發生重大轉變。同時,由於中老年人身體素質相對較差,且文化素質不高,種植效率較低,又不善於接受新觀點、新思想,對新技術掌握較慢,不利於科學種田技術的宣傳和推廣。許多農民在遇到種糧技術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找農業技術人員尋求支援,而是請教其他農民。這說明科技種糧並沒有深入民心,或者說是我們的農業技術部門的工作沒有做到實處,農民不認可、不瞭解,甚至是不知道。他們大多隻憑經驗,當老經驗解決不了新問題時,他們只能束手無策。科學種糧技術的推廣不暢,會影響農民的種糧的科學性及高效性,使農戶選擇一些更容易管理,技術要求較低的經濟作物來種植。

  (二)種植成本增加,糧食收益降低

  近幾年,各種農用生產價格不斷攀升,使農民的種糧成本明顯增加,而糧食收購價增長幅度不高,糧食產量的增長有一定極限性,種糧效益低下,種糧積極性大大降低。

  以漢壽縣為例,過去農民主要種植雙季稻,但近年來迫於種植成本的逐年增加,而雙季稻的產量並不比單季稻產量高很多,因此許多農民陸續改種單季稻。相比種糧成本,種糧收益率極低,嚴重影響農戶的種糧積極性,從整個農業發展和糧食生產的角度觀察,這種趨勢將嚴重威脅我國的糧食生產。

  (三)農村勞動力不足。

  受勞動力市場短缺和各級政府出臺的保障農民工收入等政策影響,部分地區農民工工資漲幅較大,同期糧食價格上漲幅度跟不上勞動力上漲幅度。經濟落後地區的青壯年大部分到發達地區打工,導致如今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許多農村糧田拋荒。

  (四)種糧風險大,季節長,收益率低

  糧食種植因其季節性原因影響收益,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受到影響。另一個方面,隨著農村科技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各級政府部門對農村政策的宣傳,經濟作物在各地農村的推廣已經達到一定程度,農民開始改種經濟作物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對於工業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農民進企業打工的收益大大高於種糧收益,因此出現了許多拋荒現象。

  (五)糧食產品產業化程序緩慢

  由於受基礎條件、開發資金、技術力量等因素的制約,農業產業化的整體發展不快,其表現為數量不多,規模不大,實力不足,品質不高,品牌不強,效益低下。大批糧食產品不能就地轉化升值,沒有糧食產品加工企業生產基地,也沒發展訂單式農業生產。

  (六)惠農政策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種糧補助政策存在缺陷

  農業機構尚不完善,制度建設還不規範,宣傳力度不夠。據調查,85%以上的農戶只知道國家頒佈了“三補貼”政策,對於其他政策缺乏瞭解,從而導致了農民對領導的誤解。各級政府種糧補助政策有些地方沒有真正補到點子上。糧食直補政策的補貼範圍從種糧大戶擴大到全體種糧農民,但是承包戶與戶主之間關係沒有理順,每年種糧面積調整變更與公示制度還不完善,有些真正種上糧食的有時拿不到補助款,影響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七)國際形勢對農民積極性的影響

  當前,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導致許多國家通貨膨脹壓力明顯增大。如香港前段時期米價出現了暴漲,發生了搶購;東盟一些大米出口國開始限制出口;非洲在去年糧食價格大漲70%的基礎上,今年又漲30%,一些非洲國家出現了排隊甚至搶糧的現象。儘管我國近兩年的糧食價格上漲了9%,但中國的糧食價格仍是全世界最低的',這種價格逆差不僅不利於長期的糧食安全,而且不能使中國的農業成為現代產業,不能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三、著力提高農戶種糧積極性的建議

  (一)留住青壯勞力,提高種糧效率

  據調查,漢壽縣目前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較多,主因是當地沒有較好的就業機會,外出務工收益較高。青壯年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加強對農村的調研,尋找適合開發的專案,使青壯年在種糧空閒之餘,有其他的生財之地,確實提高農民的家庭經濟收益,留住青壯年勞動力,提高農戶種糧效率。

  (二)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擴大糧食單位面積產量

  農村耕地面積有限,農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種植受土地面積影響大。對農村土地進行統一的管理,實行土地承包管理制,把全鄉的土地合併後,讓責任心強、工作效率高的農戶共同耕種、管理,實現不撂荒不拋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對種糧大戶實行保護及獎勵措施,努力穩定種糧大戶經營的土地。在條件及土地面積允許的情況下,對糧食種植實行產業化管理,對中低產田實行改造。大力推廣桔杆還田技術,全面推廣測土配肥技術,提高耕地質量,最終實現擴大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

  (三)完善種糧補助制度。

  近年來,中央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給予了多種補助,也取得了一些效果。由於種植糧食季節性強,風險大,成本高,收益明顯少於其他經濟作物,老百姓自然而然放棄種糧或者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因此,我們必須用適合市場經濟的手段來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取消上級對下級無實際意義的糧食種植面積考核,儘快完

  善種糧補助政策,提高糧食初始狀態(如稻穀)收購價格,限制糧食原料(如大米)價格。這樣,既可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又可防止糧價上漲導致物價輪翻上漲。其次,要加強對種糧大戶的補助,採取公示、抽查等方式,確保糧食補助款真正補到種糧大戶手中。

  (四)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農村糧食生產的發展依賴於各項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健全,為保證糧食生產的健康發展,必須增加對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採用多方引資、群策群力的方針,安排好專項資金,全面加強農田基本設施建設、水利設施整治維護。 紮實推動農田水利設施基本建設,鞏固農業發展基礎,提高以糧食為主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對農戶、農民合作組織和村組集體的建設專案,縣財政給予一定的補助。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確保糧食生產不受洪澇與旱災影響。充分發揮國家以工代賑與扶貧專項資金的作用,加大園田化建設力度,努力鞏固農業發展基礎。

  (五)加強農資調控,確保農民增收

  近年來,農資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大大增加了農民種糧成本支出,嚴重挫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制約了糧食生產的發展。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不斷加強對農資價格監督,積極引導農民使用有機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糧食品質。 要確實保護農民利益和維護糧食生產秩序,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制度。近幾年,糧價一般由最低收購價格支撐和穩定,市場糧價一直圍繞著最低收購價格上下波動,這對於穩定糧價和農民收入至關重要,但這個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價格制定應隨生產資料價格、市場工業產品價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上升和城市居民及工薪階層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變化。為了保證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農業生產資源的漲價應在政府或相關部門共同作用下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堅決查處亂漲價的行為,在農資質量方面要做到嚴格把關。進一步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適當調整最低收購價,使農民獲得合理的收益。建立統一集中的市場銷售模式,規範市場的運作,進一步保障農民的利益。

  (六)發揮農業服務體系作用,促進集約化生產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但這只是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一部分,而整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則有效地解決了集體經濟組織“統”不了,技術服務部門“包”不了,農民自身“辦”不了的問題。而這個體系的基礎,來源於更加基層的廣大農民。各級政府大力扶持糧食合作社或協會組織,合作社成員包括種植戶、養殖戶、個體加工戶以及縣鄉與種糧相關的事業部門,還有一些農業龍頭企事業加入。合作社實行統一採購農資、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訂單銷售、

  農機具統一集中使用,產品銷售於一體的緊密型合作經濟組織。實行“五統一分”的管理模式,即合作社為社員統一提供生產資料,統一提供種植品種,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統一收穫、統一保管,社員分戶對自已的耕地進行管理,改變農民生產經營勢單力薄的局面,技術、資金、資訊、農資、銷售等多項服務有了保證,以實現在分散基礎上相對集約經營。

  大學生節約糧食調查問卷總結2

  一、我國現階段所面臨的糧食問題。

  1996年,我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以來,我國在維護糧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近10年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年均產量較上一個10年增長了10%以上,糧食自給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居民膳食結構顯著改善,以市場化為方向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家對糧食實施宏觀調控的物質基礎更加鞏固、手段更加靈活,實現了立足國內糧食自給的預定目標。糧食生產的發展消除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糧食問題的擔憂,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我國糧食生產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當前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xx年我國糧食總產實現連續三年增產,達到9949億斤,不僅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也可望提前實現十一五末糧食總產達到1萬億斤水平的規劃目標。但在形勢出現轉機之際,更要對目前存在的困難保持清醒認識。

  第三,糧食綜合供給能力仍有待提高。考察糧食安全水平,不僅要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還要看糧食的投放和流通效率。按照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國糧食市場和物流體系仍比較滯後。糧食市場體系方面,一是市場主體發育很不充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改制任務尚未完成,還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單戶農民糧食種植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多數個體、民營和股份制等市場主體經營規模和業務量較小,迫切呼喚大型糧食企業集團應運而生。二是各類市場發展不完善。糧食市場網路不健全,市場交易不規範,管理水平較差,硬體設施落後;市場經營方式不適應需要,服務功能不強。以電子商務和期貨為代表的現代交易方式發展緩慢,發現價格、規避風險、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受到制約。

  二、節糧的意義。

  透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僅使吃飯成為一個大問題,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平時有沒有浪費糧食的現象呢?在學校裡,早中晚在食堂用餐發現這種現象真的是非常嚴重的,每天總有好多米飯、饅頭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太令人痛心了!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

  三、節糧措施。

  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提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有首古詩說得好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為了切切實實地把節糧落到實處,我們倡議:

  1、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2、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裡的飯吃乾淨,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在學校食堂就餐的同學更是如此,刷了飯卡,打了飯,就一定要吃完。

  3、提倡飲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跟隨家長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打包帶回家。

  5、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6、對垃圾進行分類,儘量減少垃圾排放,減少耕地汙染。

  7、積極參加田間勞動,在家中幫助家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學生節約糧食調查問卷總結3

  一. 調查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由於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裡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二.調查人:

  順德一中 高一11班 梁佩華

  三.調查方式:

  網上搜查,走訪調查。

  四.歷史背景:

  我國人口已超過13億,每年的淨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1/4;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減少;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在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減少糧食500億斤。而且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口 活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穀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捱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捱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當時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而且,在長征途中,有許多革命先烈因飢寒交迫而死。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要不然我們怎麼對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五.順德糧食情況:(來自網上)

  六.糧食安全:

  1).含鎘超標大米(來自網上)

  2).颱風尤特影響:(來自網上)

  七.世界糧食日 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縮寫為WFD),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世界糧食紀念日,是在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定:1981年10月16日為首次世界糧食日紀念日。此後每年的這個日子都要為世界糧食日開展各種紀念活動。

  主旨目的:促進人們重視農業糧食生產,為此激勵國家、雙邊、多邊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鼓勵發展中國家開展經濟和技術合作;鼓勵農村人民,尤其是婦女和最不利群體參與影響其生活條件的決定和活動;增強公眾對於世界飢餓問題的意識;促進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加強國際和國家對戰勝飢餓、營養不良和貧困的聲援,關注糧食和農業發展方面的成就。

  八.節糧措施: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儘量帶回家。

  8、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高文明的消費意識。

  大學生節約糧食調查問卷總結4

  糧食,是人類生命活動的基本保障。農業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繁衍生存的基石。正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這正是對糧食重要性最貼切、最形象的描繪。但是,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節糧愛糧的意識越來越淡薄了。有人認為:賺了錢就是要吃掉喝掉;也有人認為: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吃點喝點浪費點算得了什麼!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到加工成食品需要多少道程式,流淌多少辛苦的汗水……現在糧食的價格又逐漸增高,人們在說著農民的辛苦喊著糧食價格高的同時是否注意節約糧食呢?我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查。

  2008年8月1日中午11:50,單位食堂內熙熙攘攘,員工們紛紛選擇著自己喜愛的美食。我旁邊觀察十分鐘,發現大多數員工的盤、碗都有吃剩的飯菜,甚至有人半份米飯或是一份菜沒吃幾口就扔掉了。我採訪了四位正在吃飯的阿姨,問她們能否將碗中的飯吃完。三位阿姨表示可以吃掉一大半,另外一位身材很苗條的阿姨用筷子給我比劃了一下,表示自己只能吃掉一碗飯的1/3,還說飯吃的太多會發胖。我疑惑的問:“阿姨,你們既然吃不完,為什麼不少買一點呢?”她們不約而同地表示,食堂一份飯的最低價格是五毛錢,少盛一點也是五毛錢。我注意到一位叔叔將一份幾乎沒怎麼動的炒飯倒掉。“這麼多都不吃多浪費啊?”他回答:“不好吃,不想吃只能倒掉。”據食堂工作人員介紹,有些人會根據自己的飯量買相應的飯菜,但相當一部分的員工或多或少都有吃剩的飯菜扔掉。我繼續問:“那麼你們有沒有進行節約糧食的宣傳呢?”“那當然,你看牆上還貼有宣傳畫和口號呢!但還是有人只當沒看見。”食堂工作人員生氣的回答。

  食堂裡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在家庭裡是否也發生這種浪費現象呢?帶這問題,我在8月2日的下午訪問了領居。“叮咚……”幾聲門鈴響後,“咔嚓”一聲門開了。是一位和藹的奶奶。等她坐下來,我們便很快地投入話題。“奶奶,請問你們家是否有浪費糧食的現象?平時你們是怎樣處理這吃剩的飯菜?”我迫不及待地問。“我們平時是很節約糧食。每天都會按人數的數量和每人吃飯的分量來煮飯的。偶爾那些飯、菜吃不完便會把它們放進電冰箱留到下餐吃。”她面帶微笑地回答道。“請問你平時教育你的孩子珍惜糧食嗎?”“會的,但一般剩菜剩飯都是我們吃掉,現在的年輕人是要吃新鮮的飯菜的。”然後我又去採訪了其他幾個鄰居。

  下面是我透過整理做出來的調查情況:

  序號調查的問題調查物件調查結果:

  1當米飯免費供應時是否按需盛飯?在米飯不免費時是否注意米飯的數量?食堂就餐員工米飯免費時:8名受訪者中選擇不會、會、沒注意的分別是5人、2人、1人;米飯不免費時:8名受訪者中選擇不會、會、沒注意的分別是3人、2人、3人。

  2遇到剩飯如何處理食堂就餐員工8名受訪者的答案都是會倒掉。

  3遇到剩飯如何處理鄰居受訪者中老年人都選擇留著下頓吃,年輕人大部分選擇倒掉。和家人在飯店就餐結束一般會將剩菜打包回家,但和朋友同事在飯店就餐結束大部分人不會將剩菜打包。

  4當遇到他人浪費糧食時怎麼做?食堂就餐員工和鄰居員工食堂就餐時全部選擇熟視無睹;鄰居在家一般會對家人勸說制止,在外面就餐大部分選擇不關心。

  5您認為節約糧食的最好方法是什麼?食堂就餐員工和鄰居老年人都有各自的節約糧食的方法並勸說他人,但年輕人對於浪費糧食比較漠視也不太注意怎麼去節約糧食。

  大學生節約糧食調查問卷總結5

  一、問題的提出。

  我每次在餐館用餐時,發現浪費糧食的現象嚴重。主要原因是什麼呢?人們用餐後的表現是怎樣的?

  二、任務的分配。

  1.查閱有關資料、圖片及現代格言。

  2.閱讀有關“節約糧食”的書籍及網頁,並瞭解有關糧食的情況。

  3.採訪家人。

  4.親自去餐館兒調查採訪。

  三、調查情況及資料的整理。

  1.採訪家人:請問您對“節糧”有什麼看法?

  長輩口述:

  (1)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孩子對“節約糧食”做得不夠好,因為他們沒有受過苦、捱過餓,更不知道勞動人民的艱辛!認為糧食多得很,且不知我國的糧食每年都需要從外國進口。此外,由於氣候原因,天災會使糧食減產;嚴重時,可導致糧食顆粒無收!年輕人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2)有一些有錢人很愛面子,才會浪費糧食。

  (3)還有一些人因為家庭富足沒有節約意識,根本不會考慮節約的問題。

  (4)另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節約糧食”的傳統美德。

  2.採訪“大世界”食堂:

  請問您對節約糧食有什麼看法?

  (1)抄桌的阿姨:“有的人點了好多的飯菜,可只吃了一點就倒掉了;有的大人點了菜後,孩子不願意吃,所以原來的都倒掉了,再點新的,看了就讓人心疼。”阿姨描述時,眼睛已經溼潤了。

  請問您每次用餐時,都能做到“光碟”嗎?為什麼?

  (1)一位用餐阿姨:“我每次都能。因為不能浪費,要提倡節約。”

  (2)一位用餐叔叔:“我肯定都能。現在生活很好,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珍惜它。我們國家還不富裕。我們現在要用四分之一的糧食去養四分之三的人。低碳生活,節約糧食,保護我們美好的家園!”

  四、小結。

  浪費糧食的現象確實嚴重,可也有的人知道節約糧食,還有的人知道為什麼要節約糧食。我們要向周圍的人發出呼籲,一定要節約糧食!特別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只要用餐就要做到“光碟”,因為,節約糧食是美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