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通用15篇)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通用15篇)

  難忘的學習生活已經告一段落了,這次學習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如果我們能夠寫好學習總結,可以收穫更多。很好奇學習總結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通用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我鎮是農業大鎮,透過反覆學習、深刻領會,作為一名基層黨員,使我憧憬無限,非常振奮,倍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統攬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十九大精神的豐富內涵,特別是深刻理解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思想,準確把握“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科學論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深化農村改革的目標任務、建設現代農業的工作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認真踐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啟用市場、要素和主體,打通渠道,讓廣大農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紅利。十九大報告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這有利於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給農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2

  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補齊了短板弱項,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和做法。目前,一定要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要在政策導向上做好銜接。一方面,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要求,統籌推進鄉村規劃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援產業發展、就業創業、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共服務提供等的政策,紮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

  要在產業規劃上做好銜接。要著眼於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強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強鄉村產業聚合力。要最佳化鄉村產業空間結構,強化縣域統籌,推進鎮域產業聚集,促進鎮村聯動發展。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3

  今天是“鄉村振興”專題研討班開班之日,白天連著晚上的學習緊湊、高效,之後幾天的安排也是如此,讓人深刻感受到“認真”二字。在防控疫情與保障發展繁重的任務面前,縣裡組織這樣規模的幹部陪訓,要下很大決心,這點參訓各學員感同身受,所以這第一個認真,就是組織者的認真與學員的自覺。例如全封閉式的管理,無微不至的細節把握,縣領導的親自帶隊等等,均凸顯極端認真的態度。

  其次,就是授課與聽課的認真。第一天兩堂課分別是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的浙江實踐。透過學習,深深體會到專家治學之嚴謹,既有理論高度,更有實踐深度,讓我受益匪淺。一是站在雲端看問題。要學習老師從理論的高度抽絲剝繭找到事物本質的能力,這是我們基層幹部所欠缺的。二是俯下身子去調研。老師對基層社會治理情況非常熟悉,案例信手拈來,這都是認真調查研究的結果。三是靜下心來找對策。老師根據調查研究的結果,輔之理性的思考,提出的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的對策符合實際,針對性強。四是邁開步子抓落實。

  這要成為基層幹部的強項,用理論指導好實踐,用實踐去驗證理論,最終實現做好工作、推動發展。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4

  “鄉村振興專題研討班”培訓時間已經過去大半,對於平時忙碌於基層工作的我來說,能有五天時間靜下心來全身心投入學習非常難得,彌足珍貴。因此,我把在這裡的每一天都當成汲取養分的機會,不浪費每一分鐘,不放過每一個細節。這次培訓涵蓋面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一場頭腦風暴,如在農旅融合、未來鄉村實踐、“兩山”轉換等方面提到的一些新理念與發展模式,讓人深受啟發,為鄉村振興工作開展打開了思路。

  同時,培訓也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操作性,如在村集體經濟發展,區域公用品牌建立與運營等方面解決了我們實踐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學而不思則罔,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者和踐行者,肩負重大使命和責任。回看柘岱口鄉,如何補齊短板,發揮山區優勢實現鄉村振興,必須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實踐,做到學以致用,扛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確保各項工作抓出成效。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5

  關於未來,具有不確定性,我認為有無限的可能。未來鄉村,也有無限種形態。大搬快聚、青年外流、空心村是未來鄉村的一種;美麗鄉村越做越好,變成美麗鄉村升級版是未來鄉村的一種;黃泥嶺村由於有情懷的藝術家、大師人物的進駐是未來鄉村的一種;龍洋茶園由於資本市場的進駐也是未來鄉村的一種。我們今天講的未來鄉村,是我們政府想要主導的、我們想要的未來鄉村。我們想要的未來鄉村是像龍洋茶園、黃泥嶺一樣的鄉村。未來鄉村沒有統一標準,但有共同特性。未來鄉村應該是開放的、包容的、融合的、可生長的。

  開放的,既指原住民要接納新村民(這裡的新村民,也可以是具有新理念的原住民),只有新老村民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建成真正的未來鄉村。包容的,是未來鄉村要善於接納新事物、新理念,能讓最新的理念在這塊土地上重新演繹和變化。融合的,是要實現人與人的融合,人與自然的融合,人與產業的融合,實現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融合。可生長的,是指每一個未來鄉村都不是一樣的,都是具有無限的可成長性。保持鄉村原有的肌理和風貌,引進新村民,原住民和新村民和諧相處,才能夠打造想要的未來鄉村。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6

  此次學習機會彌足珍貴,五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彷彿經歷了一次“知識之旅”,一場“視聽盛宴”,引發了我對鄉村振興的一些思考。

  我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在“新”和“興”兩字上下功夫。“新”代表新理念新思想,只有創新,才有發展,才有未來;“興”代表全面,只有全面的發展,才能加快實現鄉村的綠富美。垵口鄉是國家級生態鄉、“十八里翠”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的核心區域,也是遂昌縣城飲用水源保護地,肩負著生態保護和鄉域發展的雙重任務。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如何實現垵口鄉村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展現縣域“一城五區”重要視窗,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就垵口鄉實際,我認為,實現鄉村振興,要在打造“五個地”上做足功課。聚力打造生態標杆之地。深入實施生態修復,持續開展農業面源汙染整治、草甘膦等高風險農藥禁售禁用工作,打好垃圾、汙水、廁所“三大革命”攻堅戰,提升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最佳化人居環境。聚力打造生活富裕之地。培育壯大發展中蜂、中藥材、果蔬、香榧等特色種養植業,推動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實施“文化+”“旅遊+”“農業+”等多元化產業,發展構建賓館經濟產業、民宿旅遊、甜蜜文化、綠色農產品等鄉村產業新體系,加速生態價值轉化。聚力打造活化鄉村之地。堅持村莊活化與退化並舉,拆遷集聚和富民安居並重,全力打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和“一戶多宅”清理整治重點工作攻堅戰,為縣域發展貢獻要素指標和鄉村發展騰出發展空間。用好“問海借力”金鑰匙,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力,逐步實現美麗鄉村到未來鄉村的豹變。聚力打造幸福和諧之地。創新鄉村治理,提升“遂松龍”毗鄰鄉鎮平安建設聯合治理、“黨旗飄、村事了”一格一賢、民情驛站等鄉村善治模式,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聚力打造事業清純之地。鄉村振興,關鍵在幹部。加強鄉村幹部隊伍建設,強化制度約束,提升幹部工作的落實力和執行力,著力營造風清氣正、擔當作為的幹事創業環境。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7

  鄉村興則國家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的決策,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環。巡察作為疏通服務基層“最後一公里”的一把利劍,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肩負著重大的護航使命,巡察干部要用好這把劍,首先自己必須對鄉村振興戰略在本地的部署落實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這次的培訓班,各位老師充分結合遂昌實際,以生動的講解、翔實的案例、多樣的教學方式,向我們傳授了關於鄉村振興的先進理念、豐富經驗和獨到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我將充分運用此次培訓所得,更加精準地發現鄉村基層治理、權力執行、意識形態、群眾關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漏洞,並積極做好巡察“後半篇文章”,強化整改落實和成果運用,以高質量的政治巡察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8

  這次鄉村振興專題研討班學習的幾天,使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進一步加強了我對鄉村振興的認知。下面就把我的體會概括為三點:一是鄉村振興是什麼?我認為鄉村振興的目標是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更是要達到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二是鄉村振興做什麼?我想應該是打造一幅適應本村的藍圖,留住鄉愁,提升生活品位、提升生活質量。即環境宜居,達到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願景。三是鄉村振興怎麼做?首先是解放村民的思想,讓絕大部分人知道,鄉村振興不等於村村振興,更要學會包容外來的新居民;其次是轉變工作思路,把政府要我做變成我要做,而不是幹部在做群眾在看;最後是做一個優質的村鎮規劃,也就是存活村(符合鄉村振興的村)的定位。

  當然每個村有適合自己的定位。我堅信只要人群眾與幹部一起同甘共苦的幹,我們遂昌將會成為浙江鄉村振興的樣板!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9

  這次學習機會非常難得,透過精心組織,將良師益友聚集在一起,把“鄉村振興”這個命題再一次放到課堂上、放到學習中、放到討論裡,以一種新的視野、新的切入點,給了我們新的知識與新的感悟,讓我們能真正做到學深學透學入腦,真用真幹出實效。

  三仁鄉是全縣唯一、也是全省18個民族鄉鎮之一,如何打造亮點特色,激發出民族鄉鎮的活力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透過學習,我對鄉村振興有了更深的思考。接下來,我將充分激發出“三仁”力量,以“仁愛”“仁治”“仁和”為牽引,結合省委“兩進兩回”行動,吸引更多鄉賢、青年人回鄉建設。加強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紅綠融合,聚焦科創、文創、農創,著力規劃形成具有畲族特色的情境鄉村、未來鄉村,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打造民族鄉鎮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重要視窗”。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10

  幾天的學習,對我觸動很大,使我學到了新理念,打開了新思路。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差序推進鄉村活化和退化,有效提升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努力實現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轉變,是擺在基層幹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題。蔡源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有1000多年曆史底蘊的蔡和文化,有蔡和、大柯等歷史文化傳統村落資源等優勢。

  蔡源處於“一城五區”生產力佈局中紅綠融合區和鄉村富民區,下步如何更好的建設文化情境鄉村,建設“一軸四平臺”戶外運動基地,培育“600+”農產品基地,做好“四化”文章,推動價值轉化,加快綠色發展,是蔡源下步要努力的方向。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相信蔡源的步伐也能踩準時代的節拍。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11

  xx的鄉村振興同樣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同樣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就是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系,謂之“鄉村綜合體”,將帶給我們各級幹部怎樣的考驗?

  因此我們必須找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也就是在產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這五方面實施全面振興,整體推動,激起鄉村內生動力。重點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是關鍵,以鄉村豐富的生態、文化等資源為依託,以資訊化和科技化的手段為支撐,打造一批特色生態產業、文化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文化振興要把鄉村的傳統文明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弘揚中華文化,支援、鼓勵農村自主文化組織的發展,大力開展農村文化娛樂活動;政府必須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資,完善和升級鄉村教育基礎設施,從小抓起。

  “三農”學者到農村去,農民到學堂去,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養;進行觀念革命,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打造綠色產業體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構築綠色政策體系;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保障黨和國家政策落地,保障黨員帶頭,政令暢通,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扶持農民自治組織,引導群眾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取決於幹部和黨員的帶動和引領,取決於群眾的響應和共鳴,上下一致,決定著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我堅信,以更大的決心、更新的觀念、更有力的舉措,共同發力,定能獲得開啟xx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金鑰匙。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12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魂,振興鄉村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受制於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鄉村文化建設面臨諸多困境,農民不再珍惜傳統文化:無論是拜金主義盛行,傳統價值觀念扭曲,還是不良風氣的傳播賭博、天價禮金等惡習的侵染……現實的鄉村無法安頓農民的靈魂,進而也無法安放一個有五千年農耕文明傳統的中華民族的靈魂。因此,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要讓傳統文化延續下去、把綠水青山保護下來,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振興鄉村文化需開展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基層文化活動,才能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當下,農村地區文化發展滯後,“好山好水好無聊”,是回鄉青年的調侃,無疑是對部分農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時代節奏的生動反映。在感慨農村春節“千家萬戶搓麻聲”時,其實更應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為人們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間,無論是傳統廟會節慶活動,鼓勵開展秧歌、社火等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還是各鄉各鎮自導自演新潮“村晚”,結合地區實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才能驅動鄉村優秀文化精神的.再現與重塑。

  振興鄉村文化需豐富文化內容。不同年齡層次的農民對農村文化活動的認同和參與呈現顯著差異。當下,大多數農村地區老年文化活動比較紅火,卻忽視了青年文化活動。很多80後、90後不願意留在農村,不僅是因為城裡收入高,而且是因為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對他們有著巨大吸引力。如何針對不同群體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是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緊迫課題。農村文化建設不能搞“大鍋飯”,只有區分不同群體,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才能使優秀文化內化於農民心中,指導他們的行為和實踐。

  振興鄉村文化需建設文化陣地。文化陣地是文化發展載體,是群眾文化生活開展的依。在當下紛繁複雜的思潮中愈發凸顯出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然而農村基層文化場所建設仍然十分滯後。在全國範圍實施的“農家書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圖書、報刊來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書籍內容陳舊,書籍的種類比較單一,特別是貼近農民實際的種植、養殖等方面的書籍較少,而更值得關注的是,農家書屋已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為數不多的亮點所在。文化場所是鄉村文化發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動開展的依託。故而,應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為鄉村文化發展築牢根基。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樣的願景,不僅僅是好山好水,鄉愁之中更應有文化的繁榮與發展。農村文化的根脈需要傳承,記憶需要留續,用文化振興,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家園。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13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是全國的命脈所在,如果沒有農業、農村、農民,城鎮必將失去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建設美麗鄉村,長期以來一直是人民群眾的期盼。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千百年後,人們所向往的村美、水清、樹綠的美麗鄉村正在成為現實。“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些重要論述表明,“三農”作為國之根本的地位持續在加強。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必將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美麗鄉村建設是當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載體,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作為山川秀美、農業大市的懷化,我們更有希望的田野,更是大有可為。因此,要積極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努力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

  首先,要堅持優先發展經濟。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根本。美麗鄉村應該是富足的鄉村,貧窮落後的山清水秀不是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要以經濟發展為動力支撐,特別要立足於農村當地的優勢資源,做大做強支柱產業,以專案帶動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我們不僅建立“美麗”,更要經營“美麗”;不僅打造景觀,更要打造產業,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只有產業發展了,農村才能集聚人氣,形成良性迴圈,充滿生機活力。所以,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不斷延展農業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培育農村新業態,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子。

  其次,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美麗鄉村的氣質,是美麗鄉村的外在之美,物質富裕而環境髒亂差同樣不是美麗鄉村。在過去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以損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事例不勝列舉,尤其是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更加突出。當前,如何進一步處理好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需要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拿出切實可靠的解決辦法。要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廣大農村群眾環保意識;要加大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力度,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量;要規範畜禽養殖,科學合理處置畜禽糞便,等等。只有生態環境好了,才能確保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也才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再次,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廣大農村群眾的物質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對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別是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來愈強烈。生活之美、生態之美、鄉風文明,內外兼修才算得上美麗鄉村。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深刻認識當前農村社會風尚、村民素質、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刻認識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回應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要積極倡導尊老愛幼、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的良好鄉風民俗,提高農村社會的文明程度,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人際關係。著力培養新型農民,推動農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發展道路;要積極回應農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大力繁榮發展農村文化,讓農民群眾享受到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把廣大農村建設成更有古道鄉愁、更加和諧穩定、更富人文情懷的美麗鄉村。

  最後,要創新鄉村治理體系。科學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全力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保障。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並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明確了新時代鄉村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將更加有力地促進農村和諧穩定。要順應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機遇,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加大農村基層幹部培養力度,充分發揮村集體和農民的主體作用,積極搭建新鄉賢與鄉村社會結構有機融合的平臺,構建兼具鄉土性與現代性的現代鄉村治理模式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14

  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把“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堅持推進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穩定和發展。在網際網路+埠之下,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農村電商的普及,城鄉的統籌發展和農村的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已尤為重要。要推進農村城鎮化的步伐,需要在依託網際網路+電商的發展之下,全力推進農業建設和物流下鄉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大力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全力推進以市場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唯有全面推進新型農村的治理和發展,方能實現城鄉統籌以及人民的共同富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部署。

  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建設新型農村。隨著外來務工人員的流出,農村的“空心化”現象以及“老齡化”的問題尤為顯著。實現人才的迴流,並且在注重人才引進的同時還要留住現有人才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究其根本,從鄉村的現實背景來看,農村人口數量和規模的不均衡化以及大量的“三留”人員,即迫切需要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來促進農村青壯年迴流,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建議宜居鄉鎮改變農村的面貌,實現農村人口的迴流和振興。從農村長久發展來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技術型人才是掌握關鍵技能的產業復興領軍人才,是帶動鄉村旅遊、養老以及電商發展的根本之需。故此,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特色注種人才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關鍵。

  以頂層規劃為要求,實現農村生態治理,建設新型農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之下,建設“生態宜居”的鄉村文明鄉風是鄉村治理的切實目標,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一方面對鄉村建設的合理規劃,在推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要以科學的管理方式來農村農業的穩定發展,保障農村種植的規範和生態環境的最佳化。另一方面農村的環境穩定和產業的興旺是農民“共同富裕”的發展之義,只有實現“有效的治理”,立足鄉村治理本土特色和地域結構,實現鄉村內部結構治理和外延環境協同發展,才能達到治理的良好局面。在充分利用鄉村治理傳統資源的同時,啟用鄉村內部管理規劃,用科學的設計和長遠的生態眼光來“武裝”“引領”“共治”新型農村,才是鄉村治理的關鍵之舉。

  綜上,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實現農村發展應注重治理方式的合理規劃,依據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要求,在激發鄉村活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之際要結合鄉村本土環境合理規劃,使鄉村走上善治的文明之路。只有以科學手段推進鄉村現代化的治理,以文明鄉風共創鄉村和諧之風,才能為更好的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聚心凝力,推進鄉村現代化城鎮建設之路。

  鄉村振興學習個人總結 篇15

  今年來,我局深入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縣農辦印發的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系列檔案精神,認真履職、務實運作,在鞏固農村基層政權、發展農村基層民主、落實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透過實施黨建年度綜合考核,將村級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分類定級,採取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抓兩頭、促中間”的辦法,進一步健全農村黨建工作的動力機制,著力營造你追我趕、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結合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對基層黨組織實行分類動態管理,加大先進村級黨組織的培育和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力度,積極建立“五好”黨組織,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結合20xx年換屆選舉工作,我局聯合市組織部,深入各縣(市、區)、開發區、投資區巡查摸排,調查摸底,加大對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力度。

  (二)進一步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做好農村社會救助兜底工作,做好農民重特大救助等社會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加快老齡事業發展。截止目前城鄉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資金共計支出:4486萬元,保障人口達15332戶,37772人左右,農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醫療救助2177人,支出資金763。45萬元,救助限額內救助率已達到70%。

  1—10月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資訊管理系統錄入留守兒童288名、困境兒童279名、散居孤兒187名,同時進一步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1—10月對全縣1960名60歲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80週歲高齡老人實施居家養老服務,支出資金58。8萬元,我局將爭取在全縣4個公辦養老機構建立日間照料中心,進一步為集中供養老人提供多樣化服務。繼續對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物件和孤兒實現集中供養全覆蓋。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1、推進農村社群建設試點工作,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務聯絡會議制度,構建民事名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建立健全社群服務中心、社群服務站設施網路,擴大農牧區社群服務設施綜合覆蓋面,完善政府購買社群組織服務機制。

  2、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動態化精細化管理,把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全面落實特困供養制度。

  3、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加快老齡事業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