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學校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

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學校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

  不經意間,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這段時間裡,相信大家面臨著許多挑戰,也收穫了許多成長,該好好寫一份工作總結,分析一下過去這段時間的工作了。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工作總結該怎麼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學校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學校工作總結1

  為期十天(xxxx年7月21日~xxxx年7月30日)的新課程遠端培訓結束了,透過這十天看影片與文字文字的學習,透過網上交流和做作業,透過專家的點評和交流,使我對新課程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新課程的培訓和實施是一項巨大而艱鉅的工程,需要眾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共同努力,現對新課程培訓總結如下:

  首先,必須要堅決落實新課程的實施,國家領導和省領導必須依然要有明確的指導方針,有計劃的落實各項工作。

  依然要組建專家團隊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要對可能發生或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好準備準備。

  其次,各省各市縣(區)領導團隊,要做好新課程實施的各項工作。

  如教材版本的選用,課時如何安排,選修課課時與教師的安排等。做好新課程的實施計劃與落實工作,提前為新學期新教材的實施做好準備。

  第三,作為新課程教學的教師,必須先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熟悉新課程的教材,對課本內容、教學教法有全面深刻的瞭解和認識。對新課程教學做到胸有成竹。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教師間依然要堅持交流學習,可以借鑑已使用新課程地區的方法與經驗。學校可以組織年級任課老師提前集體備課,準備新課程所需要教學工具,準備野外學習基地等。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需要領導,教師和配套機構緊密配合起來,馬上行動起來,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打有準備的仗”,才有利於對新課程的落實與實施。

  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學校工作總結2

  按照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進行遠端學習培訓,剛開始就是抱著完成學習任務、趕緊交差的心態打開了電腦進行影片瀏覽。在學習中觀看了侯佳妮老師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張嬌老師《河南鄭州產業轉移》兩節後,我感慨很多,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認認真聆聽專家的精彩講座。感到耳目一新,收穫很大。專家們的講座以及優秀課例,使我得以從全新的角度和高度瞭解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得以從感性上了解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從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與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和教學策略。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慢慢理出一點頭緒。

  一、地理教育教學觀念的的轉變。

  地理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教師轉變地理教育教學觀念,從以知識為本向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的轉變;重新認識高中地理課程的目標和定位。傳統的授課模式主要表現為:“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教師以講授為主,忽視學生“主體”作用,束縛了學生思維活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要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由教學活動的主角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配合者。

  二、教室課堂角色的轉變。

  古語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直以來教師被認為是知識的傳授者。地理課堂教學改革中賦予教師更多的角色和作用。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研究、建設和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不再只是習題的研究者和考試的指導者,而是擁有先進教學理念、懂得現代教育技術、善於學習、善於合作的探究者。

  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一直是學校教育全過程的主體,是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與主要方式,它為素質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間。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往往被教師佔領作為傳授知識的地方,整節課滿堂灌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於被動,失去了主觀能動性,學習效果欠佳。

  現在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主人。

  1、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主動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素質,理應受到重視。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給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架設學習橋樑,善於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知識點,把教材加工成可以讓學生感受或接受的學習材料,給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把課堂教學的時間還給學生。

  教師把現在教學中花在多餘的分析、談話、提問的時間省下來,還給學生支配,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節奏,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開展學習活動。課堂上,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專注地、饒有趣味地讀,在讀中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並進行相關內容的讀寫訓練,加深對所學內容的感悟,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比如在《資源跨區域調配》這部分知識教學時。讓學生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概況和資源分佈示意圖,老師提供一些問題思路讓學生慢慢思考總結西氣東輸工程在我國實施的意義和影響。

  3、使課堂形成學習氛圍。

  在教學實踐中,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而且還可以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學校工作總結3

  隨著新世紀初我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實施,高中課程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等方面,與以往相比都發生了明顯變化。為幫助教師更好的理解新課程的理念,提高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市教研室充分發揮研究、指導、服務、管理的工作職能,凸顯務實精神,增強服務意識,充分引入“對話、交流、互動”的教研方式,抓住我市08年秋季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給中學地理教學發展帶來的機遇,努力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施展的舞臺、學習交流的平臺,從而保證了我市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能夠積極穩妥的進行。現將本學期主要開展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集體備課,準確把握教材

  1、9月18日下午在市三中舉辦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第一章研討課及集體備課活動。(會議人數:30人)

  主要內容:

  ①觀摩高一新課程研討課(主講:市三中蘭主進)

  ②高中新課程實施情況介紹及第一章教材分析(主講:市三中李偉民)

  ③評課交流;交流各校課改情況及做法

  ④評課;介紹我市實施高中新課改情況;談對新課程的認識;佈置下階段工作安排,提出教學建議(主講:市教研室 程紅)

  2、10月16日下午在市一中舉辦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第二、三章研討課及集體備課活動。(會議人數:43人)

  主要內容:

  ①觀摩高一新課程研討課(主講:市一中燕青)

  ②廬山區高中新課程實施情況介紹(主講:廬山區教研室馬國強)

  ③高中新課程實施情況介紹及第二、三章教材分析(主講:市一中藺光輝)

  ④評課交流;交流各校課改情況:談問題、收穫、體會

  ⑤評課;介紹我市申報高中新課程省級課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新型教學模式與新、舊教材對比的研究》的實施方案;佈置下階段工作安排,提出教學建議(主講:市教研室程紅)

  3、12月11日下午在市同文中學舉辦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第二、三章研討課及集體備課活動。(會議人數:40人)

  主要內容:

  ①觀摩高一新課程研討課(主講:市二中石訓鋼)

  ②高中新課程實施情況介紹及第四、五章教材分析(主講:市二中吳立志)

  ③評課交流;交流各校課改情況:談問題、收穫、體會

  ④評課;佈置下階段工作安排,提出教學建議(主講:市教研室 程紅)

  ⑤召開中心組、理事會,研究佈置工作

  二、深入基層調研,加強互動研討

  1、10月15日市三中(蘭主進、邱娟娟);10月24日廬山區中(王亮);10月30日(章凱、江勇柱);12月10日市一中(丁小菊)

  2、10月23日市地理中心組成員赴市六中高中地理聽課調研(人數:15人

  主要內容:

  ①高二地理複習研討課1節(主講:市六中邱衛民)

  ②高中新課程實施及高二、高三複習情況介紹(主講:市六中羅惠玉)

  ③評課交流

  3、11月27日市地理中心組成員赴九江外國語學校高中新課程聽課調研(活動人數:20人)

  主要內容:

  ①高中新課程研討課2節(主講:市外國語學校鍾新翠、江勇柱

  ②高中新課程實施情況介紹(主講:市外國語學校胡秋水)

  ③評課交流

  三、加強課題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1、9月26日召開省級課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新型教學模式與新、舊教材對比的研究》開題會

  2、11月20日召開市直部分中學骨幹教師會

  主要內容:佈置落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舊教材的對比分析》及《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地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任務安排

  3、成果:撰寫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舊教材的對比分析》;《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地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徵集高中地理課改論文、教學設計、課件幾十份。

  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學校工作總結4

  王立學新課程的實施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這種變化包括了思想、理念的轉變,也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行為的轉變,這是一次全方位的變革。透過這次變革可以使我國的教育更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使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使中華民族更加有利於屹立於世界強者之林。為此,國家對這次課程改革高度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為一名縣一級的教研員,我們面對著資訊和觀念相對滯後的農村中學,因而我們承擔著此次課程改革的艱鉅任務。這一輪課程改革留下了我們的探索與思考,更留下了我們積極推進的足跡。

  一、新課程實施的足跡

  1、積極學習,轉變觀念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世紀之交啟動,並且於20××年9月在全國38個國家級實驗區進行了實驗。從那時起我們就開始了對新課程的學習和研究,先後自學了《地理課程標準解讀》、《走進新課程》、《國家課程教材研究所培訓資料》。透過學習,我們瞭解到我國原有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認識到此次課程改革的深遠意義,透過進一步的學習,我們瞭解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明確了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把握了教學活動中對教師角色的新的定位。這一切為我縣地理學科新課程的實施奠定了堅定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心理準備。

  2、培訓在前,實踐在後為了適應新課程發展的要求,在教師使用新教材之前我們首先對教師進行了新課程標準的培訓。之後,又進行了新教材的培訓。對新課程標準的培訓,我們採用了集中輔導、自學、開放性測試等形式,透過這些培訓活動,使全體地理教師在思想觀念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對新教材的培訓我們採取了分階段、分步驟地有序進行。在新教材實施前,我們首先組織全縣中學地理教師觀看了國家課程教材研究所韋志榕老師對新教材輔導的錄相。韋老師從教材編寫理念,教材改革的突破口,教材的結構框架和呈現方式,本教材的主要特點,新教材對教師教學行為方面的要求等方面,較為全面、系統地對教材進行了輔導,從而使全體地理教師對新教材和新的教學行為有了宏觀上的把握。在之後每一學期、每一冊新教材使用前,我們都對教師進行了有針對性地輔導,同時帶領地理教師一起觀看了來自課改實驗區的幾節優秀課。

  3、外出學習,培養尖兵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我們為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和輻射作用,我先後帶領幾位骨幹教師參加省裡的骨幹教師培訓。如2005年春季我帶領小屯中學王豔老師、大背中學富洋老師參加了在東港市舉辦的農村骨幹教師新課程培訓。2005年秋季,我與小北河中學的王海英主任參加了在阜新市召開的新課程研討會,20××年秋季,我和首山鄉中學王曉寧老師參加了在大連舉辦的農村骨幹教師培訓會。透過這些會議培訓,使我縣的這些骨幹教師對新課程實施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研討交流,成果共享為了使廣大教師儘快地適應新課程,提升對新課程的實施能力,我先後組織了幾次全體地理教師參加的新課程經驗交流和研討會。如在新課程實施的初期,我請遼陽市一中地理教師任宜秋同志(現任一中教務主任,東三省優秀課獲獎者)為全縣教師上了一節觀摩課。

  之後,又與全縣地教師進行了交流,為全縣地理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如何上好課引了路。之後,我又請小屯中學王豔老師、大背中學的富洋老師分別做了一節觀摩課,繼續與教師一起探討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如何轉變等問題。新課程在我縣實施一年以後,我在首山二中召開了一次全縣地理教師參加的新課程經驗交流會,會上首山一中的徐峰老師、首山二中的高鎮老師、首山鄉中學的王曉寧老師、小北河的曹國利老師,劉二堡中學的董秀榮老師等很多同志做了代表發言。在××年的春季,我又在教師學校召開了實施新課程的研討會,會上以王曉寧老師的《海陸變遷》一課為載體,與大家一起對實施新課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進行了探討。

  二、實施新課程取得的成績

  1、新的教學理念已深入人心透過開展培訓活動和教師積極主動的學習,在絕大多數教師內心中樹立起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關注的重點由課本轉向了學生,教師不再單純地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學生的體驗,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而且關注物件也由少數學習好的學生轉向全體學生。

  2、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很大變化無論是在各種教研活動中,還是日常的聽評課過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教師的角色有了很大轉變,課堂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隨處可見。

  3、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的角色變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超越教師。有的老師感嘆:“學生的潛力太大了,學生知道的太多了。”

  4、開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一些學校的領導高度重視課程改革,不斷關注,教師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新課程也為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很多教師積極地從網上、書上、生活中搜集一些有用的素材,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變得生動而富有色彩。

  5、新課程促進了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新課程豐富了教學內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師學習的空間,也帶給了他們更多的思考,教師變得更加理性。在教學中他們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經驗,在不斷的探討中提升了自己。如小屯中學的王豔老師,首山鄉中學的王曉寧老師,唐馬中學(原大背中學)的富洋老師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她們的教學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王豔老師在省優秀課評選活動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王曉寧老師的教學經驗在東三省地理年會上進行了交流,並獲得一等獎。

  三、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

  1、理念與行為還存在脫節現象比如,有的教師在談新課程理念的時候,我們感覺他掌握得很好,而在實際上課中卻沒有很好的運用。還有的教師在優秀課評選活動中能以新的理念去指導,而在日常的上課中做的卻不夠好。

  2、創設的寬鬆氛圍與學生自律有機結合程度不好,教師應該給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但這裡的“寬鬆”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是無組織無紀律,不是學生沒有自律。正是因為擔心處理不好二者的關係,一些教師放不開手腳。

  3、一些現象反映出新課程的實施有時還停留在表面上比如,目前教師的鼓勵性評價做得很好,但科學性的評價、思想性的評價做得不夠。再比如在探究性學習方面,一些教師沒有從本質上去研究本節課哪些問題應是探究活動的重點,哪些問題沒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把問題的探究停留在表面問題上,勢必會影響學生的探究興趣。

  4、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還受到一些阻力:

  (1)應試教育思想的阻力。很多教師因為擔心教學成績低,因而仍然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知識的掌握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教育。

  (2)客觀條件的阻力。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倡導學生積極地參與社會調查活動,然而由於受到經費、時間等客觀條件的限制,這些活動往往不能很好地開展。

  (3)評價機制的阻力。目前,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對教師的評價,重點仍放在教師的教學成績上,而教師對學生全方面的發展所做的努力卻很難在短時間內體現出來,因而也不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從這一點上來說也會刺傷教師實施新課程的積極性。

  四、反思與展望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我們教研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指導水平,需要教師有更寬的視野,更深的文化底蘊和更高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還必須加強對教師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的建設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使課程改革更加健康地發展。

  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學校工作總結5

  學生在地理課堂上學習地理知識,並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不斷地體會和領悟其中的地理思想與地理思維方法,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質。本文作者結合新課標高中地理改革中的實踐,從不同方面進行了總結和反思,並提出了相應對策。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讓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而教師則是地理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在組織整個課堂教學時,要注意放下“師”的權威架子,要以學生學習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真正體現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積極思維與想象。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透過遊戲、討論、探究、實驗、觀察、調查、資訊蒐集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發展過程。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示自己對問題的解釋,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證據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自己尋求合理的答案。另一方面,拓展學生學習地理的時間和空間,把獲取的地理知識資訊的渠道延伸到課外,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新教材內容體系的改變

  新課標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簡短,圖、活動、案例增多,很多知識點到為止,內容非常突出時代資訊,許多新內容教師沒有接觸過,這對我們教師來說是變相地加重了負擔。設計的探索活動靈活新穎,學生很活躍,但由於活動過程多,一些活動需花費很長時間,一節課很難講完,往往按設計把試驗做了,但後面的內容難以進行完,出現了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象。並且有些探索活動沒有現成的答案。答案開放性過大,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講哪些、講多少、講多深、怎麼講,很難把握。

  在這種形式下,作為一線教師在業務上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與地理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識,使自己的地理教學能力提高,跟上新課程的時代步伐,進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備課時要加強集體備課、統一要求、集體討論,按單元進行課時備課,對每一節課要講的內容統籌安排(講多少、講哪些、講多深、怎麼講)。並緊密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識相關的案例,蒐集相關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參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豐富相關知識點,發動學生觀察現實生活和蒐集相關材料。對於實驗課等花費時間長這一點,在課前就對學生說明該實驗的目的,操作過程,提前準備,如“沙塵暴的成因和風沙災害的防治”。這樣既不耽誤時間,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

  三、使用教材的轉變

  新課程地理教材只給教師提供了一個資源平臺,因為各地區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並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統一的課程標準下編寫的,所以,教師應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識缺乏系統性,比較零散,新課標教材高中地理更加重了這個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活動,並且高中地理學習內容與其它學科學習內容不同步,從而嚴重妨礙了學生對有些自然地理過程的正確理解。如風的形成、黃赤交角、自然環境演變過程等等,對教師來說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困難,學生普遍感到地理難學。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課堂小結,每學一個單元也要進行小結,及時對所學知識梳理歸納。在教學過程中把課程標準分解,剛開始要求放低些,讓學生嘗試到成功,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上預先讓學生喜歡它。另一方面不要急於把現成的知識硬灌給學生,而要善於啟發學生。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善於聯絡新舊知識和學科間的知識,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學知識探求新的知識。針對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們要辯證地加強活動教學與其它教學形式的相互關係,使各種教學形式相互補充和相輔相成,有機統一於地理課堂教學中。

  教師對學生的活動不宜指手劃腳,橫加干涉,全盤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對錯。教師應在目標導向、動機激發、情景創設、方法指導、疑難解答、反饋指點等方面發揮指導作用,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我們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對其內容進行調整,創設新的教學情景,完成對知識的重新建構,甚至可以替換教科書中的案例,自選教學素材,自行設計教學過程,積極開發地理課程資源,特別是身邊的校本課程資源,使其更有利於活動的開展。

  四、對學生評價方式的轉變

  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知道怎麼出題來評價學生,而且新課標地理教材的複習材料中體現了很多舊教材的知識體系,出現了講新課標地理教材,用舊地理體系題來評價學生的情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