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通用10篇)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通用10篇)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1
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農村的小夫妻進城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有的父母從孩子三四歲就外出,每年也只能過年的時候回家一趟,和孩子接觸時間甚短,孩子整天在爺爺奶奶或者姥姥身邊,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和教育,隔輩人又常常比較溺愛孩子,不會教育孩子,所以這些我們熟稱的留守兒童的教育成了問題!如果孩子已經上學,更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那麼作為老師的我們,特別是班主任應該怎樣做呢?
先讓我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小赫,七歲,小學一年級,從小留守,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是我班一個與眾不同,特別淘氣的小男孩!說他與眾不同是因為別人腰板直直的坐著的時候他就像老爺一樣往後一靠,悠閒自得的樣子;犯了錯誤,別人能接受應有的懲罰,他卻瞪著一雙大眼睛,淚汪汪的看著你,說什麼也不按你說的辦;公開課上就因為他急於表現,舉手回答問題,本以為會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誇獎,沒想到被同學指出錯誤,而一個勁的問我問題。說他淘氣,你看站路隊的時候,別人都會站到隊伍裡面,只有他非要站出來,給路隊來一個“拐彎”;自習時和做題,寫字時,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發出一些怪動靜。這樣的一個孩子既可愛又令人頭疼,因為他總不守規矩。
學校為了對留守兒童的重視和關愛,特意舉辦了關愛留守兒童會,把學校的留守兒童都集中在一個教室裡,給他們心理講座。後來吉林省調查留守兒童,填表,要確定必須是農業戶口,我就給小赫的奶奶打電話,然後奶奶聽到留守兒童這個詞很激動,告訴我:“我們不報留守兒童,不要特殊對待,要和別的孩子一樣就好,因為上次學校留守兒童開會回來孩子說了好多,說自己沒有爸爸,媽媽的愛,他們也不關心我,孩子心思很重,李老師,我們不報這個,也不要什麼待遇,只要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就行!謝謝你的好意!”
奶奶的話,引起了我的沉思!
我們知道許多留守兒童存在教育問題,但我們要怎樣給他們關愛,整天把留守兒童這幾個字放在嘴邊,說你是留守兒童嗎?還是不經意間讓班級同學,學校同學知道了他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怎麼了?留守兒童同樣是你的學生!我們說教育要平等,那就不要搞特殊!困難學生也好,留守兒童也罷,都有自己的自尊,我們不能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我們表面上的開會,發物品,填表格,其實無意間真的傷到了孩子的自尊心。我現在終於明白,小赫為什麼總是“與眾不同”,因為他想引起我的重視,得到我的關愛!這種關愛,不是給他開個會,給他填一個表格,給他發一個書包,而是我的真正在乎,他回答問題好時,我的一個會心的微笑;他寫字工整時我的一句真心的表揚;他幫助同學時我的讚賞的眼神!他要的是我的真愛,是父母不在身邊我的如媽媽一樣的愛!
說到這,我哪有任何理由去懲罰這個時常有些怪異舉動的男孩!他的向後靠,他的發出怪聲音,他的不站到佇列裡都是希望我能關注他,給他哪怕一個溫暖的眼神就好!所以在我的班級沒有名義上的“留守兒童”,我要給他們的就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溫柔的愛撫,一句發自內心的誇讚!讓他們感受到我的愛!
不把留守兒童另眼看待,讓他平等成長,才是真正的關愛!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2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理應關心民生。然而,我又是一名教師,站在教師的角度更應該關心下一代的成長。因為孩子是祖國的希望,也是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中最重要的基石。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學校也是為了孩子的一切,黨和人民政府也是一切為了群眾過上好日子。
隨著政策的開放,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打工。有些農民工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於是,在我國廣大農村中出現了一個新的群體--留守兒童。有資料顯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規模已達2300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幾年成較大規模的上升趨勢。因此,留守兒童問題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別是樂港鎮鄉鎮府的關公委專門制定了一項為留守兒童送溫暖的計劃。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各級人大代表帶著學習用品及衣物親自送到一些學校及幼兒園中的留守兒童手裡,讓孩子感到除了父母之外,社會上還有人關心著他們。讓他們好好學習不再自卑不再孤單。儘管如此,這也是杯水車薪。
因為這只是一時的感動而已,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孩子的實際生活與思想感情問題。我個人認為一時的感動不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只有長時間的付出與實際的行動才能解決並感化這些留守兒童,防止他們走上歧途,讓他們與正常的孩子一樣一邊學習一邊快樂的生活。
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吧,全校184人,留守兒童就將近100人了。鑑於目前留守兒童群體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大概可以歸納為出以下幾種型別:(1)無能為力,只管“吃”的放縱型。(2)隔代教育,只顧“給”的溺愛型。(3)寄居他家,無法管的放縱型。這幾種型別的孩子通常會出現學校成績不佳,在校表現不優;親情缺失嚴重,心理發展異常,品德不佳;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等多種突出的問題。所以,我建議近期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迫在眉睫。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採取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建立以市、縣、(市、區)、鄉(鎮)政府為主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責任制,縣(市)、鄉(鎮)政府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和具體措施,實行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將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對縣(市、區)、鄉(鎮)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的目標,形成政府、學校、社群、家庭、鄰里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政策,保證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權益。同時,要改革學籍管理方式,為異地農民工子弟建立流動學籍,要取消各種名目的借讀費、建校費、捐資助學費,最大限度地降低進城農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入學的門檻,保障其享有與當地兒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權益,使長期在外務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從源頭上減少或消除留守兒童群體。而且再加上外面的書本與我們的不同,最好是在外讀書的在外考試不須回原籍地參加考試。
3、培養和扶持以民間組織為依託的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構。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之前,各級政府應該透過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金和社會力量興辦留守兒童服務站等多種形式的託管服務機構。我建議可以放在老年活動中心中設立,因為每個村子裡都有老年活動中心。我們還可能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如優秀退休教師等),切實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成長服務。
4、下大力氣最佳化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大量的社會矛盾也日益加劇,使得年輕一代成長的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惡化。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下大力氣從小事抓起,嚴肅治理在不斷惡化的社會環境,嚴厲打擊破壞兒童成長環境的人和事;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大眾媒體要圍繞關愛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成長為主題,一方面宣傳“以人為本”“兒童優先”“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另一方面用積極的健康的題材武裝青少年一代的頭腦,引導他們正確辨別是非,引導他們積極向上生活、學習和做人。
如果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幹部,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努力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並能做到以上幾點的話,我相信一定會給留守兒童們構建一個溫暖的家。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3
從小我就很怕被老師家訪,總感覺老師會把我在學校的所作所為都一五一十告訴我家人一樣,就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會擔心自己的不足被老師放大化,怕自己的很多事情就這樣被老師暴露。但是今天的家訪卻是特殊又有意義的,我們今天家訪的物件就是沙地小學中的留守兒童。隊長團帶著3班班主任徐怡老師和宣傳組隊員來到3班其中一名留守兒童的家裡訪談,後來我發現這些家庭有點特殊情況的孩子性格都比較內向。當他們發現有老師來到自己家的時候表現得比較拘謹,然後他們家長都會很熱情的招待我們。一坐下來就說很感謝我們對他們孩子的關愛和教育,不停地讚揚我們的支教活動帶給他們孩子帶來很大的思想改變。孩子們會把學習的想法放到第一位,學習興趣也因為我們開展的第二課堂而提高了,孩子們的視野也從而開闊了很多。
在隊長團的帶領下,我們坐在留守兒童的家中央和家長聊家常的時候引來了很多其他同村的小孩子,這一場面突然就感覺難以控制了,但是從側面來看這也發現很多家庭裡都會有1-2個以上的孩子居住在一起,但是他們的家人都不會和他們住在一起,假如我們這次沒有到沙地小學進行三下鄉實踐活動的話那麼孩子們的假期就一直玩到忘我了。其實也挺為“萌芽”實踐隊的而感到驕傲的,我們有強大的支教團隊、有豐厚的學科知識,並且每位老師都是有超強的耐心和細心,在課餘時間都會關心學生、關愛學生的心情,讓學生對我們有更多的信心。
在訪談的途中我們聽到家長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謝我們和讚揚我們的工作,我們瞬間都倍感欣慰。特別是有個家長在談話的時候提到之前支教組的老師護送學生回家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學生某些原因而不能走路然後老師就這樣一路的把學生揹著送到家,這一舉措讓這位孩子的家長很是感動並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一定的認可。
除了我們支教的沙地小學之外,其他地區還是會有存在著留守兒童的問題,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人的陪伴,也離不開家人的關懷,然而我們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充當著引導者、聆聽者的角色,初衷就是想讓孩子們上課時能多開動腦筋、多積極發言,我們是他們的“大朋友”只要孩子們肯說我們就會用心聆聽。
前面的路就算有多難走,也不能苦孩子。我們雖然幫不到他們改變現狀,但是我們可以從心靈方面帶動他們,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不在身邊也不孤單、不會寂寞。留守兒童的心靈比任何人都脆弱,可能一不注意就會觸碰到他們的底線猶如在他們心中的那條縫上撒鹽,所以我們身為“大朋友”應該更加用心去認識他們、教導他們。
用心感化留守兒童、用愛鑄成一汪清泉滋潤他們脆弱的心。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4
工作會上,校長要求家訪工作務必做實、做細、做到位,教師與家長近距離對話,共同探討良好教育策略,探尋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實現教師、家長、學生三位一體的良好教育狀態。對學生和學生家庭的瞭解,僅透過看學生檔案是不夠的,因為這些材料是靜態的,不存在發展性;光憑學生反映也不夠,因為學生不一定了解真實情況,會誇大事實。為了實現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機配合,我們進行了家訪。
來到學生的家,看這些孩子的居住環境,我們的心也跟著糾結起來。孩子家長倒是非常熱情和我們談了起來,看得出來,他們一家人對這樣的環境已經習以為常,甚至還感到非常滿足了。孩子也懂事,小小年紀就懂得幫父母分擔責任,回家後還能照顧弟弟妹妹。與許多同齡孩子相比,這些孩子更多的是會吃苦耐勞,會自理生活,即使父母在田地裡勞作,他們照樣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能幫助父母做很多家務活。更讓人感動的事是,在學習上,他們也不亞於街上的孩子,甚至可以這樣說,這些孩子學習上大多數靠自己,父母更多的是生活上照顧他們一點,哪有街上孩子的父母那樣有時間、有條件讓孩子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呢?
同樣的,我們在家訪過程中,也走訪了幾個街上孩子的家長,他們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輩接待的我們,而我們最常聽到的話就是:“謝謝老師,孩子的父母家裡忙,平時都是由我們照顧她(他),我們又什麼也不懂,你老師就多費點心,不乖的話你就好好批評,要打要罵隨你,孩子最聽的是老師的話”。聽起來極其普通的一句話,卻很暖心。
不管針對什麼樣的家長,家訪首先要做到的是真誠,需要的是與家長的親和,家長才會很有誠意的配合老師工作,我在與家長的交流中也是儘量地把孩子的優點擴大,同時也要婉轉但實事求是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使家長感到你這個老師是真正的為自己的孩子好,他們也會積極與你配合。就說今年的教師節我接到一個學生家長的電話,說感覺自己的孩子有很大的進步,非常感謝我。我說這是我份內的工作,我的職責所在。另外要反映的是近來這孩子上課走神有點厲害,特別是作業有點馬虎,還有回家的作業,請你在他作業完成後抽點時間檢查檢查,如果不能檢查對錯,就檢查作業態度,可以嗎?謝謝!“她說:”老師,很不好意思,這段時間我有點忙,所以可能有點疏忽了孩子的學習,我會嚴格督促他的,謝謝老師的提醒!“果然,後來一段時期這個孩子的作業質量一下就好很多,每天的作業都看得出來是經過訂正的,而且作業也認真了,態度也端正了,家長積極的配合讓我的工作一下子輕鬆了很多。雖然這次我們沒有面對面的交流,但我想他媽媽肯定能感受到我的真誠,其效果也是很好的。
這次家訪我感受頗深,碰到難以溝通的家長也有,不過為了孩子,他們也是能理解老師的辛苦的。一句話: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家長,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需要關心,需要引導的孩子,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無憂無慮地學習。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5
作為一名新教師,能參加這次“留守兒童心理關愛”國培,我感到非常榮幸。聽了很多教授的課以後,我的心豁然開朗,對心理學的興趣也更濃厚。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已經過去的一週裡,我聽了很多教授的課,每個老師的課都有他的特色,都使我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知識。
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課,是xx的'“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工作坊,就是利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對教師進行心理輔導。她的課與眾不同,和我們平時上課差別很大她的課操作性很強,注重實際,非常實用,不像我們大學學習中比較重視理論知識和書本知識。宋教授上課時,教室裡沒有課桌椅,學員坐在墊子上。上課前期,宋教授為了讓學員能更好地融入到這個新的集體,做了很多準備活動。
比如說,她讓我們所有學員圍成一個圓圈,當她說“西伯利亞的大風颳啊刮,刮到穿紅色衣服的身上”時,穿紅色衣服的人要離開自己原來的座位,找到空位。如果最後誰沒找到座位,就要表演一個節目。
再比如說,為了讓我們更加熟悉,宋教授安排了一個小遊戲“石頭,剪刀,布”。每個學員主動找人出拳,輸者要跟著贏者,並且,輸者要把手搭在贏者的肩膀上,一個接一個,最後連成一條長“龍”。
上課時,更是精彩紛呈。舉個例子,宋教授讓我們全體學員男女各站成一排,男女一一對應,先用遮眼布把男學員眼睛遮住,女學員當男學員柺杖,扶著男學員下樓梯,又上樓梯。後來,女學員的眼睛被遮住,男學員當女學員柺杖,扶著女學員下樓梯,走過草坪,又上樓梯。在整個活動中,所以學員不可以說話,但可以用動作提示對方。
透過這次活動,瞭解我們是否相信他人。如果被遮住眼睛的人走得穩,心理不害怕,不緊張,那麼,說明他信任“柺杖”。反之,則說明他還沒有完全把心交出去,不太相信“柺杖”。當我的眼睛看不見,被人攙扶著,一開始我的心理一點底都沒有,不知道前面是不是平坦的大道,我不敢走下去,只是被人拽著走,但是走了一會兒之後,感覺也不那麼害怕,心卻沒有完全放下來。
這個活動讓我們瞭解了盲人的難處,痛處,我們應該更多地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盡我們的力量去保護他們!
再舉個例子來說,宋教授讓我們寫“人生五樣”,這“五樣”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可以是人,物,抽象的東西,等等。寫好之後,去掉一個,並且用黑筆塗掉,直到看不見。一次去掉一個,直到最後只剩下一樣,是最珍貴的。
取捨之間,真的很難。很多學員最後留下了孩子,因為對他們而言,孩子是希望,是未來。有的學員最後留下了父母,像我,因為我覺得,父母生育了我,又養育了我,所以,我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父母。
有的活動很殘酷,比如,宋教授說,假如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允許你在最後時間做五件事。當聽到這裡,很多學員的心一下子暗淡下來,有的學員甚至忍不住流下淚來。有的說想給父母洗一次腳;有的說,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和家人出去玩,在生命盡頭,想陪家人出去好好地玩一次;還有得說,想給學生上最後一節課。我們靜靜地聽著,很感動,覺得好像真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的確,正如宋教授所說,人生中很多事都是未知的,所以,在我們有生之年,應該趕緊行動,應該珍惜現在,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善待每一個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往往忽視了兒童的心理感受,這次培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不僅要重視兒童學習成績,身體狀況,而且要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使他們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6
21世紀,是經濟蓬勃發展、突飛猛進的時代,打工浪潮似潮水般湧來,人們紛紛遠走他鄉,造成農村“孩子在家上學,父母外出打工”的現實狀況,孩子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親情、溫暖,因父母的遠離而缺少家庭教育的環境。從此,這些留守在家的兒童們,便開始咀嚼沒有父母之愛的“孤獨和寂寞”,成為繼離異家庭子女之後又一值得特別關注的群體。留守兒童已經作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我們應毫不猶豫的扛起這份重擔。那麼,怎樣讓這些“留守兒童”和其他兒童一樣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呢?
一、 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
這些兒童離開父母后,就產生了親情離散的孤獨感,常使他們情緒低落,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的注意力。這時,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種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讓這些兒童在學校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並從中找回失去的溫馨和安全感,將合理調整其心理狀態,積極地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去。每個人都渴望別人的關愛,擁有愛心的班主任才能讓學生信任,讓孩子親切。於是,我給予那些留守孩子更多的關愛,無論課內外,我用自己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讓他們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愛和期待,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關心他們。我們班xx父母去廣州打工,她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她的衛生習慣很差,班上有些同學不願意和她坐同桌,在一年級時她經常尿褲子,她特別膽小,又不善言談。我把她叫到房間裡,給她洗了頭髮,她當時臉上露出了笑容,幸福的笑容。因為爺爺奶奶也不識字,給她沒法輔導,再加之她的速度慢,我就利用吃過午飯這段時間,輔導她做作業,講她沒聽懂的知識。漸漸的,她在課堂上也能大膽回答問題,同學們對她的看法也改變了,也願意和她玩耍、和她交流了,她的性格也變得開朗了。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同學的幫助,漸漸便對同學、老師、學校產生嚮往和信任感,淡化思念父母所帶來的痛苦,並陶醉在快樂和幸福之中,
二、 構建新的家庭教育環境
學生的父母外出務工,學生有的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有的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有的和親戚朋友住在一起,導致家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兒童十分溺愛,造成兒童放蕩不羈,親戚朋友,面對他人的兒童,管也難,不管也難,造成教育空檔,在這種情況下,別說兒童能養成良好習慣,得到健康發展,只要能做到不出大的問題就已經不錯了。因此,我便進行家訪,及時瞭解他們的情況,與他們現有監護人進行交流,授予他們家教的方法,讓這些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兒童,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並能與學校教育同步,從而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此外,我還與留守兒童交流溝通,讓他們從監護人身上感受到親情和關愛,懂得尊重和感恩。
三、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搭建快樂成長平臺
針對部分“留守兒童”孤獨、自卑、自棄等不良心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心理缺陷、心理障礙和行為偏差,透過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諮詢、召開主題班會、隊會等途徑,規範“留守兒童”的心理行為。我班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獻愛心募捐活動,演講比賽、班級之星評選等。讓這些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來自老師、學校和社會對他們的愛,讓他們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過兒童節時,讓留守兒童透過畫畫、做手工、表演等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才能,表現自己的堅毅。對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親情都無法替代的,我教育他們利用電話,架設起與父母溝通的橋樑,並把它轉化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一個載體。我做到定期和兒童父母聯絡,向他們直接反映兒童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讓他們雖在千里之外,也不能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並能參與到對子女的教育之中。與他們協商務必每月和兒童通一次電話,向兒童直接瞭解其學習生活情況,鼓勵他們努力向上,讓兒童親耳聽到遠方父母教誨,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一直關愛著自己,父母就在自己的身邊,讓他們知道不再孤獨,產生自信心,同時也可以減少和預防他們不良行為的發生。鼓勵留守兒童參加學校的“感恩書信”活動,給父母寫一封信,向父母介紹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介紹學校中愉快的事情以及對父母的思念之情。透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能鍛鍊他們的寫作能力,溝通和父母之間的感情,而且在相互的交流中,促進了兒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不斷昇華。
總之,學校和老師應給“留守兒童”以更多的關注、鼓勵、幫助。愛是教育的基石,對於長期生活在“孤獨城堡”中,處於父母“關愛缺失”的“留守兒童”,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教師應與“留守兒童”交朋友,多關心、愛護、照顧、理解他們。在安全上,要時刻提醒;在生活上,儘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要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要多予指導;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援,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去關心、愛護、教育、幫助這一弱勢群體。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7
隨著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劍河鄉團委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利用各種活動,細化各種關愛措施,樹立留守兒童的信心,將他們對父母的思念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這些活動概述如下:
第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劍河鄉團委成立了留守兒童關愛小組,團委書記顧曉利、團委副書記,成員有、吳迪、等。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會議,讓各機關幹部認識到關愛留守兒童的重要性。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關愛。劍河小學操場上開展了各種活動。活動從搶板凳開始。孩子們圍著16條長凳轉。鼓聲響起,大家圍著長椅轉圈。鼓聲停了,大家開始搶板凳。孩子們的臉上充滿了幸福的微笑。沒拿到板凳的就給大家表演一下。
活動從擊鼓和傳球開始。孩子們圍著城市轉了一圈。當鼓聲響起時,他們把球傳給下一個孩子。當鼓聲停止時,孩子在手中表演一個節目。節目結束後,孩子們在遊戲中非常緊張和興奮,非常喜歡玩遊戲。
活動結束後,讓留守兒童表達自己參與活動的心理感受,大家都表示在遊戲中緊張、害怕、開心。劍河鄉留守兒童關愛小組成員向參加這次活動的留守兒童分發鉛筆、尺子等學校文具,給他們帶來了一點幫助。
與此同時,劍河鄉工作委員會向一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陶偉提供了一點幫助。工作委員會負責人馮老師表示,他將與這些貧困兒童建立長期的幫助聯絡,並建立面對面的溝通。對於貧困生需要解決的困難,他會及時聯絡縣團委。陶偉說,他將來應該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回報社會的關心和幫助,積極努力樂觀。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8
為了深入實施《中央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幫助和服務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進一步營造關愛和重視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濃厚氛圍,安良社群結合實際,認真開展了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現總結如下:
第一,完善組織,加強領導
為了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和跟蹤,安良社群非常重視兒童工作。一個照顧留守兒童的組織已經成立。我們的社群建立了健全的組織、明確的分工和對人負責的機制。婦聯工作人員負責留守兒童安全法制教育、留守兒童思想教育、留守兒童教育。確保留守兒童關愛活動順利開展,有利於提高留守兒童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第二,制定計劃,建立留守兒童關愛網路。
在我們社群,女性志願者、經驗豐富的教師和愛心人士組織了一系列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活動,明確了他們的責任,分解了他們的任務。動員各方力量關注留守兒童,構建留守兒童關愛網路,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快樂、和諧的成長環境。
第三,多管齊下,大力實施留守學生關愛行動。
(一)是開展一系列配對護理活動。
生活、學習、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幫助。
(二)是建立“留守兒童之家”。
每週2次為留守兒童開放,並提供長途電話給他們與在外打工的父母親通話。
(三)是開展貧困留守兒童幫扶結對活動。
每年均有一定的資金確保學業正常。我社群積極回收飲料瓶、費紙,把賣到的錢作為慰問金,每半年組織一次貧困留守兒童慰問活動。
(四)確定監護人員。
真正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然後要求留守兒童的父母配合確定孩子的監護人,學校建立班主任老師、監護人聯絡卡,這樣便於學校、班主任老師、監護人隨時可以相互進行溝通,及時瞭解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同時建立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愛心媽媽”、全權負責的“父母”,學生中的“愛心同學”等交流平臺,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對留守兒童進行齊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這條永不消失的天線,對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條捷徑,保證了留守兒童的正常運作。
(五)關心、愛護留守兒童。
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等。始終注重他們的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使留守兒童能安心生活和學習,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安良社群留守兒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軌道,留守兒童得到了應有的關愛,從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礎,在今後的工作中,我社群繼續開展好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留守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推進我社群工作再上新臺階。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9
根據我校留守兒童暑期活動中心實施方案安排切實了發揮學校、社會、團組織的實踐育人功能,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廣大留守兒童創造一個陶冶情操的陽光驛站、發展個性的豐厚沃土、快樂成長的溫馨家園。現總結如下。
一、初步成效。
我校以幫助留守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為宗旨,以動員組織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為重點,以彌補留守兒童情感缺失、促進心理健康成長為內容,堅持“動真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原則,深入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為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取得了一定成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提高了留守兒童心理素質。開發留守兒童心理潛能、培養健康心理品質、預防心理疾病、促進人格健全發展。增強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適應、自我調節、適當求助、健康成長的能力,促進了留守兒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2、有效地推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環境、師資等相關方面形成長期運作、效果明顯、切實可行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工作機制。
3、深入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在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把學校的留守兒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兒童幸福、溫暖的大家庭。
4、進一步加強和推進了團支部、教務處、少先隊組織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工作
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了學校教育教學體制,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
5、透過對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點帶面,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形成一定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現準備用一段時間,在全鎮範圍內、在全體學生中推廣心理健康教育。
二、存在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業指導,缺少專家引領。教育質量不高,效果不顯著。
2、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尚未有效建立。班主任、德育教師與心理健康教師聯動機制尚未建立。
3、學校、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有待提高。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完善關愛“流動留守兒童”工程的工作機制,總結經驗,推陳出新,狠抓工作落實,把關愛“流動留守兒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為流動留守兒童和其他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們一起和諧、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經驗總結10
一、開設健康課程,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學校建立心理諮詢室,配合健康教程,安排了心理健康課程,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進行了輔導。在課堂上,學生透過參與心理小遊戲、測試等活動,加深對自我認識,在思想上輔導,在情感上疏導,培養留守兒童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
二、讀經典,傳承傳統文化,加強留守兒童思想素質教育
加強留守兒童思想素質教育是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結合市縣教育局的相關活動安排,我校積組織留守兒童進行讀經典,傳承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目前,學校每天安排十分鐘的經典誦讀時間,組織專業教師負責指導示範,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表演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市級縣級比賽。全體留守兒童均參與其中,掀起一股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三、以“健康校園”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提升留守兒童綜合素質
學校組織專題座談會,要求教師要進一步提高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留守兒童在校期間的體育活動,注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認真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和下午課後體育鍛煉的規定。學校定期組織跳繩、踢毽、籃球、羽毛球等比賽,並組織留守兒童參加。
四、與縣疾病控制中心合作,免費為留守兒童做體檢
為了更好地瞭解留守兒童的體質健康狀況及生長髮育情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的體質健康檔案,防治常見病的發生。今年11月,我校聯絡縣疾病控制中心,邀請醫務人員為我校留守兒童進行免費體檢。目前,我校已經基本建立了留守兒童健康檔案,將定期組織留守兒童進行免費體檢。
五、加強安全教育,開展豐富安全知識,增強留守兒童安全意識
為了更好地宣傳安全知識,提高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我校加強留守兒童的安全知識教育,開設綜合實踐課,編制安全手冊,給留守兒童普及日常校園安全知識。今年11月底,學校進行了一次安全知識競賽、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黑板報設計大賽等活動,要求全校留守兒童積極參加,並對其中的優秀個人與集體進行表彰。
六、加強國防教育,開展主題活動,增強留守兒童國防意識
學校定期開展國防知識教育講座,重點是國防精神、國防歷史的教育,激發留守兒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透過教育活動,使留守兒童懂得國防、戰爭、和平的含義,國防與個人、與國家的關係;熟悉近代帝國主義列強發動的多次侵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鬥爭史,瞭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成長過程和豐功偉績,知道中外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
透過教育,留守兒童理解人民軍隊是捍衛社會主義事業的有力保障,認識到保衛和平、保衛祖國是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進一步增強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勇於為國家利益犧牲的奉獻意識。
七、走進社群,開展志願服務,培養留守兒童志願精神
為更好地培養留守兒童志願精神,養成志願服務習慣,學校團委定期組織留守兒童走進社群,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透過走進社群、敬老院等志願服務活動,鼓勵留守兒童參與到社會實踐的隊伍中,從中學會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社會,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