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通用5篇)

高三歷史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通用5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歷史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歷史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1

  期中考試又結束了,為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中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為了加快總複習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學完九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複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後複習。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雖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學生方面:從試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學生理解有誤,沒有抓住中心內容,第一問應是文藝復興就錯,其它問題就全錯了;材料2(但這道題不是會考內容)和材料3兩個作用和意義。問答題主要失在美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期中考試後,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採取邊複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複後,然後,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象再次發生。

  四、我的看法: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為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律記憶。因為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鬥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複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為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為線索。 “線不在多,有之則靈。”另外,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為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高三歷史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2

  本次歷史期中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併為下階段教與學提供有效依據, 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量。

  一、 存在問題:

  1、各班之間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各班的成績差距較大。

  2、對重本生的培養措施和力度還不夠。

  3、對普本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對其非智力因素挖掘得不夠,練習還不夠到位,沒有形成應有的能力,故這部分學生的成績還不夠理想。

  4、老師有時講得過多、包得過多的教法還需進一步改進。

  5、由於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複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6、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同時還存在書寫不工整答題不規範等問題。

  二、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夯實基礎,反覆練習,狠抓落實。

  2、少講,多練,課前提問,課下抽查。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範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症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與規範指導

  7、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多聽課,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8、加強對重本和普本邊緣生的指導

  高三歷史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3

  一、考試成績分析及經驗小結:

  本次考試試卷難度一般,有一定的區分度,主要側重於基礎題和學案錯題的再現與變式。總體學生考試成績一般。現將前期工作總結如下:

  1、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把知識要點和教師補充的相關知識點落實到教材上,這樣使集中注意力,課堂聽課效果提高,同時便於以後的積累與複習。透過課堂提問及時反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利用前兩分鐘,朗讀、背誦前一天所學要點內容,上課後提問,發現問題再講解、強調。每一單元學完之後,要求學生列出單元知識體系表,前兩個單元老師完成,之後由學生自己動手,整理歸納。

  2、注重課堂、自習的教學效率

  課堂上要求學生紀錄整理,隨時提問反饋。自習課明確學習任務,做作業或練習冊,比如做練習冊時明確到具體某頁某題,然後當堂反饋檢查。

  3、加強解題能力的訓練

  本學期採取了多做基礎題,以題帶基礎知識的做法。除了導學案和固學案以外,每課一練一評,題量是7-8個選擇題,一個很基礎的非選擇題,做到小步子快反饋。每單元一測一過關,如果發現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知識點,再講解、強調、錯題重做。

  4、培養答題技巧和規範答題

  教會學生審題:單項選擇題教會學生抓材料和問題的關鍵詞,關注肯定項和否定項。非選擇題,教會學生提煉材料,找要點結論,注意時間斷限。

  5、注重史學基本理論和史觀教學

  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原理內容及運用;現代化、文明史觀等史觀。

  二、存在的問題

  1、態度問題

  在“三科主打、六科主導”的大環境下,學生對歷史學科很不重視,從學生寫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很多學生是抱著“三科考好,無所謂”的態度走入歷史考場嘗試了“裸考”,結果可想而知。

  2、不重視基礎

  學生不願意,也沒時間去落實基礎知識,無課前預習,作業不能認真完成。課堂上聽過即放過。不能及時在書本上做記錄。

  三、下階段學法指導

  1、首先要從態度上重視,每一門課都要緊跟老師,都不能掉以輕心;

  2、注重課前預習,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3、注重落實基礎,緊抓教材,課堂隨著老師在書本上做圈劃,重點內容及時做筆記。

  4、學案認真完成,不會做的題及時找老師和同學解決。

  高三歷史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4

  試卷分析:本次考試試卷題型分三大類:選擇題、材料題和探究題。古代史內容考了12分,偏多;探究題形式和中考不相符,答案較為複雜、難度較大;對近代史和現代史的重點知識考查不全,出題比較籠統,學生理解起來不知從何下手。

  成績分析:本次考試,自己的成績與其他學校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優生。仔細翻翻卷紙,後來又透過和學生談話,冷靜下來後總結一下,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對相應的史實及史實間的聯絡不能很好的把握,出現混淆,該背下來的東西記不住,如明治維新的內容影響;經濟危機及羅斯福新政目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性質、影響及啟示;諾曼底登陸,巴黎和會等;

  二: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較能力還很欠缺,平時強調的很多,但是學生一到運用的時候就不能自覺運用,同時也凸顯學生對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理解還不到位;

  三:學生在細節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如歷史術語的不準確,審題不到位,答題格式的不規範,語言不規範

  四:學生對本學科的不重視,還存在著僥倖心理,比較懶惰

  五:教師對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檢查檢測督促和輔導,在課堂上說的多,練得少,背的少,檢測的少

  整改措施:

  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給學生背誦練習的時間,針對性的檢查檢測和輔導 第二:結合中考題型和最新試題加強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做題的訓練力度,並儘可能給學生改出分數,隨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同時結合試題傳授學生做題的方法和技巧。

  高三歷史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5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中考試題型別。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佔50%,中檔題佔30%,稍難題佔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資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侷限於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為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於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永珍,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資訊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資訊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囉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囉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