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莊鎮付窩幼兒園世界衛生日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書
陳莊鎮付窩幼兒園世界衛生日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書
時間稍縱即逝,辛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迎來新的工作目標,我們要好好制定今後的工作方法,寫一份策劃書了。那麼你會寫策劃書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陳莊鎮付窩幼兒園世界衛生日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陳莊鎮付窩幼兒園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結合春季傳染病的預防,開展了一系列的衛生教育活動。
首先,各班透過講故事、兒歌、遊戲等形式上好健康教育課,教育孩子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要求他們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挑食不偏食,飯前便後勤洗手,講究個人衛生。二是結合手足口病的預防,保健教師向孩子們介紹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對幼兒示範講解正確的洗手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三是師幼共同參與,人人動手,清掃教室、幼兒園衛生,營造整潔清新的生活環境。四是加強幼兒體育運動,利用早操和戶外活動時間,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增強幼兒體質,確保幼兒健康。
透過本次活動,不僅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環保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幼兒防病意識和防病能力。
陳莊鎮付窩幼兒園召開冬季安全工作會議
11月23日上午,陳莊鎮付窩幼兒園召開了冬季安全工作專題會議,會議由張英園長主持。會上傳達了上級有關安全工作的會議精神。針對冬季安全形勢的特點及我園實際情況,提出了六項具體要求:
1、進行不坐危險車入園宣傳活動。告知家長不坐“三無車”、“超載車”。
2、進行冬季防火、防凍、防滑等為重點的冬季安全知識教育。
3、安全領導小組對幼兒活動室、戶外玩具、消防器材等主要部位進行全方位安全檢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整改。
4、建立班級安全隱患隨查制度,當班教師要有強烈的安全意識,確保日常工作中將安全隱患排除在零狀態。
5、加強體育鍛煉,老師要根據天氣變化,每天堅持組織幼兒進行戶外遊戲,增強幼兒體質。
幼兒健康教育活動中應關注的兩個問題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社會教育活動,已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健康教育是以促進人們的健康水平為目的的,並以教育作為手段或途徑來實現的。也就是說,透過健康教育這一過程,幫助人們獲得有關態度、認識和行為上的轉變,以此來改善和促進個體的健康狀況乃至促進整個社會的健康。
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健康教育也逐步走進了托幼機構。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就是要提高幼兒健康維護的自覺意識和態度,使他們獲得有關健康維護的必要知識和技能,並促使他們逐漸養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從而達到提高幼兒健康水平、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
但從幼兒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過程來看,目前尚存在著一些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例如,認為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就是給幼兒上健康教育課;只關注健康教育中教師的施教過程,而忽視健康教育中受教育者幼兒的反饋;只關注幼兒在園內的健康教育,而忽視與幼兒健康和發展有直接關聯的家庭因素等。那麼,在托幼機構中應如何開展幼兒健康教育呢?我個人認為,就幼兒健康教育活動而言.應關注如下兩個重要的方面。
在托幼機構,幼兒的健康教育活動應體現出三種途徑的有機結合。這三種基本的途徑是:健康教學活動、日常生活的健康指導與健康實踐、家園協助。
1.健康教學活動
健康教學活動是幼兒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教師專門為幼兒設計並組織的、以維護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它通常是圍繞某一個健康主題而開展的,這些健康主題主要涉及到幼兒的衛生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身體鍛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例如,“洗小手防疾病”、“愛護我的小白牙”、“打針我不哭”、“營養快車”、“摸一摸與不能摸”、“怎樣過馬路才安全”、“與家人走失時我該怎麼辦”、“理解情緒”、“怎樣使自己不再生氣”等。
幼兒健康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較小的教學活動可以是給幼兒講一個故事或是教幼兒念一首兒歌。例如,“獅子燙髮”的故事可以使幼兒懂得經常洗頭能保持頭髮乾淨的道理。《刷牙歌》可以告訴幼兒應該何時刷牙和應該怎樣刷牙。
較大的教學活動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持續性的。而且,所採取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洗小手防疾病”這一主題活動,不僅可以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將洗手能預防疾病的道理告訴幼兒,而且,還可以透過教幼兒學習有關的兒歌、看洗手過程的步驟圖以及透過操作性的行為練習等過程,使幼兒逐漸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又如在“學會保護好自己”的主題活動中,可以透過“哪些東西不能玩”、“運動中我應該注意什麼”、“怎樣和陌生人交往”、“交通安全我知道”等若干個子活動來一一展開。
為了能促使幼兒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指導,教師可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如講故事、念兒歌、講解、動作示範、討論與交流、行為練習、模仿學習、具體幫助與指導、情境演示、角色扮演、遊戲、活動、實踐活動、觀看音像資料、圖片展示等。在進行健康教學的過程中,通常可選擇上述的幾種方法綜合地加以運用。這樣便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愛護我的小白牙”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適時地利用講故事、討論與交流、講解、動作示範、圖片展示、行為練習、模仿學習、具體幫助與指導等方法進行集體教學和個別化的指導。
透過健康教學活動,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促使幼兒在健康意識、健康認知以及健康的行為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2.日常生活的健康指導與健康實踐
健康教學活動雖然很重要,但是,幼兒健康意識以及健康行為的獲得與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漸進的過程,僅僅靠一兩次的健康教學活動是無法實現的。因此,教師還應注意在幼兒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健康指導與幫助,並創造條件給予幼兒健康實踐的機會,這是不斷增強幼兒健康意識,將健康認知轉化為健康的行為和習慣的重要環節。將上述的健康教學活動與此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日常生活的健康指導與健康實踐通常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以建立常規的方式來指導幼兒的行為,即在日常生活中明確地向幼兒提出某些與健康和安全有關的要求。
例如。可以向幼兒提出這樣一些要求:飯前便後要洗手;使用自己的毛巾和喝水杯;上下樓梯時要一個跟著一個走、不推不擠;轉椅停下來後才能上去、不能推著轉椅跑;只有自己家人來接自己時才能走,並且在離園時要告訴老師等。
建立必要的常規,尤其是衛生保健和安全方面的常規,不僅是維護幼兒健康與安全的工作需要,而且,日復一日的常規重複還可以促使幼兒在不自覺中建立起基本的健康行為和習慣。因此,幼兒園應圍繞幼兒的健康與安全問題不斷地完善常規。常規不宜太多。要選擇關鍵和重要的方面,要精練。這樣才能使幼兒銘刻心中,並以此來指導幼兒的行為。
②對幼兒的健康問題進行隨機的指導與幫助。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對幼兒的健康問題進行隨機的指導與幫助,如及時地提醒幼兒、在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個別的指導與幫助、在活動後進行必要的檢查等。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問題,例如畫畫時低著頭、洗手時馬馬虎虎、吃飯時狼吞虎嚥、玩滑梯時搶著上或以頭朝下的方式滑滑梯、玩沙時把沙向上揚起等。這時,不僅需要教師及時地對幼兒的行為加以提醒和引導,以確保幼兒的健康與安全,而且,這也正是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的有利時機以及幫助幼兒建立起健康行為和習慣的重要時刻。
③適時地為幼兒提供健康實踐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健康教學和幼兒健康發展的需要,適時地為幼兒提供進行健康行為練習的實踐機會。
例如.在開展過“營養快車”的主題活動後,可以將午餐環節設定成小型的“自助餐”形式,為幼兒提供自主進行飲食選擇與搭配的實踐機會,鼓勵幼兒嘗試並練習怎樣合理地選擇食物.這既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食慾,又能促使幼兒將所學的有關知識應用於生活之中,並逐漸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習慣。
又如.在開展了“交通安全我知道”的主題活動後,可以利用遠足的機會,使幼兒在外出遠足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對交通規則與步行安全的認知和體驗。
為幼兒提供一定的健康實踐,不僅能使健康教育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有機地聯絡起來,而且,也有助於強化幼兒的健康意識、健康認知和健康行為。
3.家園協助
由於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而且,家庭的環境以及家長的價值觀念、教養方式、生活方式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及幼兒健康意識、健康認知和健康行為的獲得與形成有著直接的關聯.因此,幼兒園的健康教育必須要考慮到家庭和家長的因素,併力圖與家庭建立起相互間的支援與協助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強化對幼兒健康成長的有利因素和積極影響,並儘可能地減少和消除那些不利的影響。
圍繞幼兒健康教育的家園協助通常可包括這樣兩個基本的方面。
①關注和支援幼兒在家中的健康實踐,以強化幼兒的健康行為。
家庭也是幼兒進行健康實踐的重要場所。幼兒在幼兒園所習得和形成的健康行為如果也能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地、持續地得到強化與實踐,則有助於幼兒建立起比較穩固的動力定型。進而逐漸形成習慣,這正是幼兒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健康教育的需要。透過“家長聯絡欄”、“家園聯絡冊”、“給家長的一封信”、健康教育展板等形式,將近期有關的健康教育內容告訴幼兒家長,一方面可以向家長傳遞某些重要的健康資訊。另一方面也期望得到家長的支援與協助。
例如,在“健康食品要多吃,垃圾食品要少吃”的健康教學活動後。可以利用健康教育展板向家長傳遞這一健康資訊。同時,也期望家長能以身作則,多吃健康食品,少吃垃圾食品,並在家中對幼兒的適宜行為給予積極的表揚和鼓勵,以強化幼兒的健康行為。
②針對幼兒的健康問題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以期相互配合與協助。
在此方面。托幼機構既可以圍繞幼兒共同的健康問題,邀請幼兒家長參與小範圍的集體討論與交流;也可以針對某一幼兒的具體健康問題,與家長進行個別的溝通與交流。
例如,在幼兒的營養與飲食方面。可以與家長共同討論和交流:“怎樣的飲食搭配才有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哪些食品不宜讓幼兒多吃”、“怎樣幫助幼兒改變挑食的毛病”等。
又如,可以與某一個攻擊性行為較嚴重的幼兒的家長一起探討:哪些原因導致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怎樣共同來幫助孩子減少攻擊性行為?
此外,托幼機構還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周圍的教育資源,面向幼兒家長開辦一些幼兒健康與安全等方面的講座與培訓,以不斷提升家長的健康意識、健康認知水平以及健康的行為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健康教育活動應體現上述三種基本途徑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既發揮各種途徑的優勢和特點,又能相互補充和相互支援,從而實現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
健康教育是一種雙向的過程,不僅需要我們很好地計劃和組織有關的教育活動,而且,還需要對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必要的評價,尤其應重視受教育者的反饋。同樣,在幼兒健康教育中。健康教育評價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從廣義上講。幼兒健康教育評價涉及到多個方面,例如,對幼兒健康教育整體規劃的評價,對幼兒健康教育目標、內容、組織過程的評價,對幼兒發展狀況與健康狀況的評價等。但如果就幼兒健康教育的實質以及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的話。則主要涉及到幼兒在健康意識與態度、健康認知水平、健康行為和習慣這三個方面的評價。
由於健康教育的著眼點是行為問題,它要達到的最終目標是促使人們建立與形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進而達到維護和促進健康的目的。同時。又因為幼兒階段是一個人行為和習慣成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時期,因此,幼兒健康教育評價的重點應放在幼兒健康行為的建立與養成上。
從評價指標來看,幼兒健康教育的評價通常是與幼兒健康教育的活動目標直接關聯的,有時,幼兒在健康教育活動中的認知目標、意識與態度上的目標以及行為目標就是幼兒健康教育評價的具體指標。
例如,在“怎樣過馬路才安全”的健康教學中,如果具體的活動目標是:
①使幼兒能辨認出停止、前進和人行橫道線的交通標誌;
②使幼兒能說出安全過馬路的兩種交通規則(如,走人行橫道並且要做到紅燈停、綠燈行;或走過街天橋;或走地下通道):
③使幼兒在遊戲場上活動時能按照交通規則的要求去做。
圍繞這一健康教學活動的評價指標便可確定為:
幼兒能對停止、前進等交通標誌做出正確的反應;幼兒能說出安全過馬路的兩種交通規則;幼兒在遊戲場上騎小三輪車或步行時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在幼兒健康教育的評價中,作為教師,可以透過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進行觀察而做出評價,也可以透過向幼兒提問來獲取有關的資訊;同時,教師還應該同幼兒的家長取得聯絡,瞭解幼兒在家中的態度和行為表現,以此來對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幼兒的發展狀況進行深入的評價。
例如,在以“愛護我的小白牙”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中。如果其活動的目標是:
①使幼兒知道為了保持牙齒的潔白和健康。早晨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都要刷牙,飯後(或吃完點心後)要漱口;
②使幼兒掌握刷牙的正確方法;
③使幼兒能逐漸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習慣。
在這一主題的健康教育活動之後,其評價的指標便可設定為:
幼兒能說出應該刷牙和應該漱口的時間;幼兒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能示範刷牙的正確方法;幼兒在家中能自覺地在起床後和睡覺前刷牙。並且刷牙的方法基本正確。
總之,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就是要使幼兒在健康意識和健康認知上獲得提高,並最終形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習慣。也就是說,我們要將一把通向健康之門的金鑰匙交給幼兒。促使幼兒學會關注和關心自己的健康,並逐漸成為維護自己健康的小主人。
利用運動器械的多種變化開展大班競賽性體育活動
內容提要:競賽性體育活動是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中一種常用的活動方法,它對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本文首先分析了競賽性體育活動促進幼兒身體、心理、認知、社會性、創造性等方面發展的諸多價值以及對幼兒動作發展的檢驗性價值。然後就開展競賽性體育活動的方法展開了探討,分析了幼兒園以往開展競賽性體育活動的一些方法及這些方法的不足,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即透過運動器械的多種變化實現和提升競賽性體育活動的價值。最後,本文列舉了針對以上內容開展的實踐活動及活動效果,希望透過實踐過程和幼兒的發展證明以上見解的可行性和實用性。
競賽性體育活動是以各種形式的比賽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活動。
在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中,競賽性體育活動是一種常用的.體育活動方式,因為它既體現了體育活動的特點,又適應大班年齡的幼兒遊戲特點,深受師幼雙方的喜愛。
根據大班幼兒的運動特點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基本活動能力已發展較好,動作更加靈敏、協調,體力較充沛,知識範圍擴大,理解能力有所發展,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一定的責任感和集體觀念,相互合作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幼兒對動作難度較大、內容豐富、活動量大、規則較複雜、具有合作性的體育遊戲興趣較高,並初步具有競爭意識。這些特點都與競賽性體育活動的特點想適應,所以大班幼兒適宜開展競賽性體育遊戲。
那麼,競賽性體育活動對幼兒的身心各方面發展有什麼價值呢?以什麼方式開展競賽性體育活動能更好地實現並提升其價值呢?
一、競賽性體育活動的價值
(一)檢驗性價值
運動教育學中指出:“在運動訓練中,競賽是訓練的一種手段,也是檢查訓練效果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競賽性體育活動也是對日常體育活動的效果和幼兒身體發展水平的檢驗。根據幼兒競賽性體育活動中的表現可發現其身體發展狀況,從而及時對日常體育活動的目標進行調整,同時可檢驗出幼兒個體在原有運動水平上的發展及幼兒個體運動水平在群體中的位置。教師掌握了幼兒的發展水平狀況,就可以更好地選擇活動內容和方法,進一步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興趣性價值
大班幼兒競賽性體育活動一般是利用幼兒所掌握的動作技能開展以組或以個體為單位的競賽。那麼,幼兒所掌握的各種動作技能都有機會得到練習。由於大班幼兒對各種基本動作和技能都已初步掌握,容易對日常的動作練習活動失去興趣,因而產生動作惰性。而競賽性活動的方式及其氛圍,會使幼兒儘自己所能去爭取勝利,克服惰性,發揮最高動作水平,無形中進一步提高動作能力和動作質量。
(三)創造性價值
運動教育學中還指出:“競賽不僅能有效地提高運動員創造性地運用知識、技術和戰術的能力以及提高身體訓練的水平,而且能培養其應變能力並提高運動訓練的實戰能力。”
對於幼兒來說競賽性活動的創造性價值體現在能夠培養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對場地、運動器械的經驗和對活動規則的瞭解,運用掌握的各種基本動作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能力去爭取比賽的勝利。並且,還可以引導幼兒在此基礎上自主創設競賽性活動,幼兒會同樣運用各種經驗和能力,透過自己的思考,並在合作中受同伴的啟發去建立新比賽,能有效地開發其創造潛能,從而透過操作表現自己設想的能力和應變能力也極大地提高。
(四)社會性價值
競賽性體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社會性價值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首先,在以個體為單位的競賽中能夠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自信心,使幼兒理解個體與集體的關係,瞭解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其次,在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中能夠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規則意識,使幼兒透過多次的比賽逐步知道組裡每個成員的努力和良好的合作是取勝的關鍵,同時還要遵守必要的規則。第三,在以班級為單位的競賽中能夠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榮譽感,使幼兒知道自己是班級的成員、以班級的榮譽為榮。第四,在自主建立競賽的活動中幼兒透過自己建立新比賽的過程自主性、主體性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合作能力也進一步得到了發展。最終,競賽性體育活動對幼兒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發展、體育活動興趣的提高和樂於探索嘗試的學習態度都有很大的積極影響。
(五)認知性價值
競賽性體育活動還能夠豐富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經驗,並能瞭解一些相關知識。
如:幼兒透過各種動作的競賽活動能產生相應的運動體驗,豐富了對體育專案的認識;透過使用各種運動器械能瞭解不同材質的物品的特點,掌握了一些自然常識方面的知識等。
二、幼兒園大班開展競賽性體育活動的有效形式
根據幼兒各年齡段的動作發展水平和運動特點,幼兒園開展競賽性體育活動一般在中、大班進行,主要有以個體為單位的集體競賽、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班級間競賽等形式。
針對大班幼兒的整體特點而言,他們有一定的責任感和集體觀念,對具有合作性的體育遊戲興趣較高,動作靈敏、協調,體力較充沛,因此運用最多的是分組競賽,集體和班級的競賽也穿插運用。
針對大班幼兒個體而言,他們從動作水平和性格特徵方面分為三個不同層次的群體。即:動作}水平較高的和性格活躍敢於競爭的;動作水平中等的和不主動競爭的:動作水平較低的和膽小、不自信的。在這種情況下,以個體為單位的集體競賽會強化各層次的分化,班級間競賽也不能緩解這種分化,且需事先計劃協調不能經常進行,而將各層次幼兒合理地搭配成組進行分組競賽,是對各層次幼兒都適合、可融合層次分化的競賽方式。因此,分組競賽的形式是幼兒園大班開展競賽性體育活動的較理想的形式。
(一)分組競賽活動的幾種方式
運用基本動作的分組競賽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己掌握的基本動作進行分組競賽活動。既可以是用單一動作的競賽,又可以將兩種以上動作綜合運用進行競賽。藉助器材、器械的分組競賽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運動器械進行分組競賽活動。第一,可以利用單一的運動器械開展競賽;第二,可以綜合利用兩種以上運動器械進行競賽;第三,可以把運動器械的用法進行變化,一物多用多玩,利用多種變化開展競賽活動。
(二)利用運動器械的多種變化開展大班分組競賽的優勢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施細則的大班健康領域教育內容中就有“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養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難的良好品質。”和“引導幼兒會根據運動器械和障礙、物的不同特點,恰當地選擇和運用不同型別的動作進行遊戲。”以及“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進行身體活動,主動探索多種運動器材的多種玩法。”等方面內容。這些內容促使我們選擇運動器械來開展體育活動。
另外,在組織大班幼兒體育活動時所選擇方式、方法還要考慮其興趣和發展水平。根據對我園大班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日常觀察可看出:
第一,大班幼兒對活動內容的興趣集中在動作幅度較大、技巧性較小的活動中,如:助跑跨跳、快速跑等,對動作幅度小、始終如一的動作興趣一般。而且,幼兒特別對藉助器材、器械的活動非常感興趣,如:走平衡板、翻越障礙爬、跨跳過障礙、玩羊角球、推小車等。
第二,大班幼兒對活動形式的興趣集中在自由度較大或具有挑戰性、新鮮感的活動中。如:自選、自由活動有很大自由空間;探索性活動有很大的挑戰性、新鮮感。對自由度很小又沒有什麼新鮮感的活動幼兒就沒興趣。
因此,大班幼兒對動作難度較大、內容豐富、活動量大、規則較複雜、具有合作性的競賽性遊戲興趣較高。而探索性遊戲符合大班幼兒好奇、好動的興趣特點,又有一定的自由度,也受到他們的喜愛。
那麼,競賽性遊戲和探索性活動的結合點就是啟發幼兒探索運動器械的多種變化、利用幼兒探索所得的經驗開展分組競賽,這也是以其他幾種競賽方式為基礎的高層次競賽活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探索運動器械的不同用法使其產生多種玩法的變化,再利用這些變化引導幼兒自主建立分組競賽遊戲的場地環境和規則,然後自主開展遊戲。這種活動最能體現競賽性體育活動的各方面價值,特別是創造性和社會性方面的價值。由此可見,利用運動器械的多種變化開展大班分組競賽就是幼兒園大班開展競賽性體育活動的最佳方式。
三、利用運動器械的多種變化開展競賽性體育活動的教育實踐
在20xx年我所帶的大班開展了利用運動器械的多種變化開展分組競賽活動的教育實踐,開展過程如下:
(一)體驗階段
首先,由教師設計和組織幼兒開展分組競賽活動,從單一的簡單動作的競賽開始,引導幼兒體驗競賽的形式、規則,如:組織幼兒開展跑、跳、爬、平衡等動作的分組競賽,這是單一的簡單動作的競賽。每次活動前詳細講解競賽的形式、規則,活動中引導幼兒實際體驗,活動後再透過談話幫幼兒總結經驗,使其知道競賽就是比一比誰能更快地完成競賽內容,分組的競賽是組內的每一個人輪流比賽,要透過拍手或傳遞物連線起來,哪一組最快完成就是勝利。然後,在競賽中增加動作和難度,如把兩種以上動作組合起來開展競賽。這樣激發幼兒競賽意識和活動興趣,使幼兒進一步理解逐步複雜的規則。最後,組織幼兒開展藉助器械的競賽,同樣是由單一到多種、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讓幼兒由淺入深地體驗活動的豐富。
(二)自主創設階段
初步引導幼兒自主選擇競賽內容開展活動,可以自選一種動作進行比賽或自選一種材料進行比賽。如:活動中引導幼兒:“我們進行過各種各樣的比賽,今天請你自己選動作或東西來比賽,請你想一想用什麼動作、東西怎樣擺放來比賽?”這樣,激發起幼兒的活動自主性後再引導幼兒自主創設綜合性的比賽,合作設定活動的場地環境,共同選擇使用和擺放材料。利用活動後的評價引導幼兒感受材料與動作的互動作用,進一步熟悉各種材料。
(三)自主探索階段
啟發幼兒對各種材料進行發散性的想象和操作,突破材料的常規用法,儘量與單一的材料產生多種動作的互動。再利用幼兒自己想象出的一物多玩方法開展競賽性活動。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創新使用和擺放各種器械,創設有自己個性的競賽性活動。如:針對體操墊,引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今天我請了小墊子來幫助小朋友鍛鍊身體,你會用什麼方法跟它一起鍛鍊?它除了可以用來爬,還可以用它完成什麼動作?我們來把每種方法都練習一下,看誰能有新的方法,誰的方法最多。”幼兒很快在實踐中探索出了多種用法和擺放方法並排橫放可以側身翻滾、拉開距離橫放可以跨跳和雙腳跳、豎著連線起來的墊子下面可以再放摺疊的墊子就能“爬小山”……又如:單人的小平衡板,幼兒把它一塊塊連線擺放,形成一個小橋狀,同時又是一塊塊前後晃動不穩定的,一下使之具有了較大難度,有了挑戰性,幼兒的興趣馬上高漲。他們利用小平衡板完成跨跳、障礙跳等動作比賽,完全突破了其原有的使用方法。
(四)挖掘潛能階段
在幼兒已創設好活動的場地、規則,並充分開展競賽的基礎上,再投放可攜帶的手持性器械,引導幼兒探索在已有的條件下帶物競賽的方法。這樣,幼兒透過在新活動中創造性解決帶物競賽的問題,進一步釋放出創造性潛能。如:活動中啟發幼兒“如果我們比賽時不用拍手的方法接力,而是用傳遞東西來接力行嗎?能用什麼東西呢?”幼兒根據以往的經驗提出了接力棒,這時再次引導:“接力棒可以。再想想,還能用什麼東西,又能傳遞,又能帶著它比賽?”幼兒再次根據經驗和老師提供的材料提出了羊角球、沙包、大滾球、皮球、塑膠圈等。在進一步的啟發操作中老師說:“請你們再商量商量,想一想,試一試,看哪一種東西能用在我們玩過的比賽方法中?怎麼用?”幼兒分組進行協商操作,並嘗試解決帶物競賽問題,自己探索出了各種器械的多種攜帶方法,這時,他們的創造性潛能充分釋放出來。
四、利用運動器械的多種變化開展競賽性體育活動的教育效果
(一)幼兒身體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1.身體形態
我班幼兒透過升入大班後的第一學期這一段時間裡競賽性體育活動的實踐,在身高、體重、血色素等身體形態發展的指標都有顯著的提高。全班幼兒的身高、體重增長達標率1 00%,血色素達標率100%。
2.動作發展
我班幼兒在動作發展方面效果也很顯著。在中班末期,幼兒體質測查時優秀率35%,有一名幼兒未達標,三名幼兒處於達標水平;到大班第一學期末時,幼兒體制測查成績為:優秀率56%,其他均為良好,無達標和未達標。
(二)幼兒創造性潛能得到了充分開發與釋放
幼兒在競賽性體育活動中創造性表現如下(以利用體操墊的活動為例):
1. 墊子用法的創造力表現:
墊子擺放方法
動作
豎直連線
手膝爬、手足爬或匍匐爬
平行連線
身體滾動前進
平行拉開距離擺放
跨跳或雙腳並齊跳
摺疊並搭垂下來
上坡爬、下坡爬
2.性遊戲材料使用創造力表現
A組
跨跳過輪胎、快跑繞過摺疊墊子、再次跨跳輪胎、滾動過橫放的墊子
B組
手膝爬過墊子,從頭上鑽套過塑膠圈、跨跳過墊子、雙腳跳過塑膠圈
C組
手足爬過墊子、繞小圓墩快跑
3.帶物競賽創造力表現
各組
攜帶物
帶物競賽方法
A組
羊角球
騎跳越過輪胎、騎跳繞過摺疊墊子、舉在頭上滾過墊子
B組
大滾球
單手滾球手膝爬過墊子、單手護球鑽圈、單手滾球跨跳墊子再跳過塑膠圈
C組
羊角球
雙手背球膝行過墊子、騎跳繞過小圓墩
此類創造性效果表現較為突出的活動還有很多,如:超級大保齡(滾球擊物活動)、我給皮球搭個橋(廢舊材料建構活動與球類活動)、我會設計快樂的比賽(綜合競賽活動)等。
(三)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發展和認知發展
透過開展競賽性體育活動,我班幼兒合作能力有很大提高。能夠與同伴共同完成任務的幼兒從中班的23%上升為78%;能夠在活動中遵守規則的幼兒從中班的46%上升為89%;幼兒的自主性、自信心、集體精神、精神意識和榮譽感也都有了相應的提高。在認知領域方面,幼兒既瞭解了多種比賽的方法、規則和專案,又豐富了對多種質地器械、廢舊材料的認識和感受及使用經驗。如:不同質地的球類、包類、繩類、圈類;大小不同的平衡板、體操墊、弓形門;廢舊的紙箱、輪胎、報紙、飲料瓶、易拉罐、油桶等,還有一些不屬於器械的物品,如:地板塊、大積木、城堡積塑、小圓墩等。
綜上所述,利用器械的多種變化開展競賽性體育活動作為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中一種常用的活動方法,它對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也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
開展“認識食物”主題活動,解決幼兒園寶寶吃飯難題
幼兒園老師們經常會遇到班上小朋友挑食、偏食甚至厭食等“吃飯難”問題,“吃飯”似乎變成了孩子的一項任務,也變成了老師的一種煩惱。
幼兒期是生長髮育的關鍵期,平衡的膳食、合理的營養是保證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而當前,幼兒挑食、偏食、厭食等諸如此類的“吃飯難”問題著實難壞了許多家長和教師。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認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滿足幼兒對食物的好奇心。
對未知的食物,幼兒往往有一種陌生感和畏懼感。進餐前,幼兒經常急於想知道吃的是什麼,家長和教師如果能及時滿足幼兒的這種好奇心,則有利於緩解幼兒進餐的緊張情緒,進而創設寬鬆愉快的就餐環境。在幼兒園,教師應該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創設愉快寬鬆的就餐環境。比如,在空間設定上,可以嘗試對原有的桌椅擺放佈局進行調整,擴大幼兒與同伴交往的範圍;在幼兒進餐過程中,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幼兒的飲食情況,及時與幼兒家長交流,查詢“吃飯難”的具體原因;進餐時可以播放一些輕快的音樂,提高幼兒消化系統植物神經的興奮點,激發幼兒就餐的慾望。
循序漸進,逐步加量。
如果幼兒不願意吃某種食物,家長和教師應避免強制幼兒食用。一味採取強迫手段,勢必會影響幼兒進餐的情緒。對那些幼兒不感興趣的食物,可以採用“小步子走,逐步加量”的辦法。可以從嘗一小口開始,過渡到嘗幾口,再慢慢地逐漸加量,讓幼兒的身心慢慢適應食物、接受食物。家長和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並給幼兒以適時表揚,讓幼兒的積極行為及時得到肯定。這種做法有助於減輕幼兒的心理壓力,讓幼兒獲得信心,從而接受本不願接受的食物。
開展有針對性的保教活動。
3~6歲幼兒的思維處於前運算階段,習得外界知識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感性的經驗。因此,可以透過開展相關教育教學活動,喚起幼兒對飲食及相關活動的興趣。比如,可以開展“認識食物”的主題活動,帶領幼兒參觀菜市場或超市,與幼兒共同採購食物,並擇機講解食物的營養成分及對身體健康的好處。也可讓幼兒參觀幼兒園食堂,瞭解師傅們如何工作,或適當讓孩子們參與勞動,嘗試製作簡單的食品。透過這些活動,增強幼兒對食物的感官認識,增強幼兒對食物的親近感,進而逐步激發幼兒對食物的興趣,培養幼兒對飲食的正向情感。
家園配合,保持一致。
事實上,幼兒的很多不良飲食習慣多數來源於父母,如父母不喜歡吃的食物,幼兒也常常不愛吃;有些家庭飲食品種較單調,也會導致幼兒偏食、挑食。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及時對幼兒的飲食行為進行交流,商量一致的對策。幼兒園和家庭之間要保持一致的要求,在幼兒園養成的飲食習慣要能夠在家庭得到鞏固。
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養成以及科學進餐行為的形成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幼兒園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同時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家長和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慢慢改變,逐步培養。
值得一提的是,飲食營養的認知與飲食行為的形成並不完全同步,對於幼兒而言,健康飲食行為的培養應儘早開始,而不是在幼兒已經形成了不良飲食行為之後再花時間和氣力去糾正。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
1、生活衛生教育。主要目的是幫助幼兒獲得日常生活中必須的、基本的生活知識和衛生知識,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能力,組部提高幼兒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是幼兒逐步學習以健康的方式來生活。如個人衛生習慣的培養;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保持環境整潔的教育及預防保健的教育等。
2、安全教育。主要是幫助幼兒獲得和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是幼兒逐步懂得愛護自己和他人,不斷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如生活活動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護的教育等。
3、身體鍛鍊。利用體育器械或自然物(陽光、水、空氣)進行身體鍛鍊,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全面協調地發展幼兒的體能,增強幼兒體質,提高幼兒適應自然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透過體育活動讓幼兒瞭解基本的體育衛生知識,培養幼兒勇敢,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4、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幼兒自身的心理強度,提高幼兒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包括:情緒情感的教育;良好個性的培養;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性教育等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