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雙減工作總結範文(精選7篇)
小學雙減工作總結範文(精選7篇)
時間一晃而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活動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我們的工作能力、經驗都有所成長,這也意味著,又要準備開始寫工作總結了。那麼你有了解過工作總結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雙減工作總結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雙減工作總結1
為繼續紮實推進“雙減”工作,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烏蘭哈達中心小學開展落實了具有本校特色的“5+2”課後服務。
一、書包上瘦身
合理調控
推行“小書包”不回家政策,“小學一、二年級堅決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等硬核要求落實到底,在課後服務的時間段完成作業,讓作業不出校門。
嚴格執行“三不”“兩禁止”:不佈置大量抄寫、機械重複性作業;不留超出課標要求的超綱作業;不留懲罰性作業。
禁止透過手機微信或QQ群等方式留作業;禁止給家長佈置作業,要求家長批改、列印作業等。量上精減,形上瘦身,讓孩子輕鬆無作業回家。
二、時間上減壓
健康為本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課程要求,週一至週三,老師們精心安排了夯實基礎的知識類作業、發展興趣的遊戲類作業、感知體驗的實踐類作業。週四則是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學校共開設了少兒舞蹈、少兒合唱、少兒繪畫、心腦珠算、體育遊戲等10個專案課程,使孩子們在有趣的活動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三、課堂上深研
提質為核
實現輕負高效的主戰場在課堂上。我們一直秉持“讓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的哲學理念,著力打造“四聲”課堂,在提高課堂質量上下足功夫,保證減量不減質。
1.調整備課時間和模式。根據課後服務時間和課程安排進行整合,以學科組為單位集中備課,開啟“無生課堂”備課模式。
2.梯度教研傳幫帶模式。設立每週三、四教研日,安排領導,骨幹教師,新入職教師梯度教研,領導示範、骨幹引領、青年練兵、師傅指導協同發展模式。
3.組建新教師入職團隊,設定新教師培訓路徑。透過“德育管理”,“教學組織和學科教學”“教師專業成長”等,幫助年輕教師儘快成長。
四、作業上革命
分層多選
遵從“頂層設計、專業引領、協同推進”的工作思路對作業留法流量上進行了深層次的重塑,進行一場“悄悄地革命”。集中學校優勢,整合學校資源,設計A、B套餐式分層選做作業,從量上、難易程度上、興趣上自選套餐,教師適時答疑解惑,個別輔導……讓學有餘力學生感興趣吃飽,需要幫助的學生減輕壓力,輕鬆完成。
五、內容上多元
課程出彩
小學課後服務,全校學生參與率達到96.5%,全校教師參與率達到100%,並聘請三位校外專業人員入校參與課後服務,拓展服務內容。
學校統籌配置課程“套餐”,以社團方式推進落實,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學校設定了舞蹈、合唱、手工、珠心算、健體遊戲、棋類、衍紙、足球、籃球等23個專案課程,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的活動中,真正實現身動、心動、腦動、情動、意動、手動的多元融合體驗。
六、制度上健全
加強監督
學校把提高作業質量為一個課題加以研究,成立作業研究小組,先後出臺了《作業管理實施方案》、《作業管理制度》、《作業公示制度》、《作業佈置與批改十項要求》、《作業設計十項原則》等質量提升辦法,積極實行分層作業,每週五在公示板上公示每個年組、班級的作業,使作業從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澆灌,幫助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提升學習效率。
七、服務上調研
群眾滿意
推行“5+2”課後服務以來,小學針對學校服務及“雙減”落實情況設計了問卷調查發放給家長,進行了匿名反饋調研,收回反饋記錄936份,並對結果統計分析。對課後服務滿意率達到99.1%,其他選項滿意都在95%以上,達到了預期效果,群眾滿意一直是我們服務的宗旨,我們也會繼續調整和豐富課後服務內容,讓孩子喜歡,讓家長滿意。
小學雙減工作總結2
落實“雙減”政策,是一場“減”與“增”的博弈,要做到兩者的平衡,則需要回歸教育初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探索“五育融合”育人路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xx區第二小學建校50年來,始終秉承“以人為本”育人理念,立足“雙減”背景,學校提出構建“一體化”育人新格局,從管理體系、教學模式、資源供給等維度開展創新實踐,力求成就每一位教師和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一、重新排兵佈陣,構建“年級組一體化”管理體系
學校打破以往固有的學科制教研組管理體系,以“學生”為核心,對全校教師重新排兵佈陣。實行年級組制課後服務模式,將所有教師分入六個年級組,組內人員均由本年級不同學科教師組成,實現低重心、扁平化、高效能的管理,把管理重心下移,把管理關口前移,加強了彼此間的溝通與協調,形成育人合力。
(一)發揮年級主體作用,量身定製,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成長
以年級為單位,體量小,更利於兼顧學生的個體需求。基於校級課後服務方案的引領,積極發揮各年級組的主體作用,在開學第一週,面向學生、家長進行了需求調研,為本年級學生量身定製課後服務方案,不僅做到了“一年(級)一策”,也做到了“一班一策”,爭取實現“一生一策”。
(二)年級組長自主統籌,靈活調控,確保教師彈性上下班
各年級組的人員安排由組長結合組內情況,進行自主統籌協調。原則上當日第一節及以上,沒有授課任務的教師可9:00到崗上班。當日16:30後沒有工作任務的教師即可下班。同時,我們在校內還設定了茶歇室、休息室,使老師們不離校也能彈性工作。另外,對於時間上不好調配錯峰的崗位,從崗位績效給予教師認可。
目前,學校100%的教師都能夠實現每週兩次以上的彈性上下班,讓教師感受到學校的“暖心、真心”,才能實現育人中的“用心、精心”。
(三)“雙組長”管理,保障年級工作“雙統籌”
為高效推進管理工作,每年級都有一名行政幹部進組,與年級大組長形成“雙組長”負責制,保障日常管理與業務管理“雙統籌”。實現對年級工作的高位引領,深度指導、嚴格把關、有效落實。
(四)學科共融,智慧共享,助力“五育並舉”落地生根
各年級組每週固定時間召開一次組會,以育人為目標,聚焦學生成長,所有學科教師共同研討未來一週作業設計,統籌協調每日作業總量與內容,開展課業輔導集體備課等等,促進了學科間的融合,將五育並舉落到實處。作業研討結果由組長與行政幹部確認後,將於每週一在年級公示區進行公示。
二、打造“教學評改一體化”教學模式
如何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槓桿,撬動學校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學校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發力,重效能,促提升,逐步探索出一條“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評改”一體化學習閉環模式。
(一)以“一體化”為課題,構建“二個一”改革機制
1、形成一個教學體系。即在學習目標引領下,將教學設計、學習過程、作業反饋和教學改進整合成一個一體化的“教學評改”體系。
2、突出一個核心內容。即將“作業”作為檢驗學習目標是否達成的核心內容。學校制定了作業“三步走”原則,即,把作業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部分;把作業實施作為學習評價的重要依據;把作業效果作為教學改進的核心標準,共同勾勒出教與學的同心圓。
(二)以“作業設計”為目標,聚焦源頭治理
1、形成大單元作業設計任務鏈。學校提出“大單元作業任務”的理念,將任務鏈引入單元作業的設計中。明確學生的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是不能脫離的,在備課時我們就應結合單元和課時教學內容、學生學情、學習目標,提前設計好單元作業及每節課的課堂練習、課後作業。
要以作業為切入口,將作業設計、課堂教學、課上練習、學生輔導建立聯絡形成閉環。從單元視角、學生視角、融合視角設計有趣、有效、有質的作業,形成單元課時任務“一條線”,單元作業“一道鏈”,從而促進學生建構素養培育的“一張網”,提升作業的整體性、關聯性和邏輯性。
2、以綜合性作業設計為核心突破點。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作業設計更加偏重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但我們發現,當綜合性作業設計與學習程序、學生能力不匹配時,往往會被學生視之為附加任務,甚至導致學生的負擔感加重。為此,學校重點關注綜合性作業設計的實效性,提出“五個策略”:
▲基於單元學習主題,有效創設作業情境
▲基於學生學習程序,逐步分解作業任務
▲基於學生認知特點,精心搭建學習支架
▲基於學生個性發展,注重作業成果展評,從而真正發揮綜合性作業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以“作業實施”為路徑,形成一體化脈絡
1、精耕課堂,注重學習過程體驗。課堂教學實行“5—10—5”,即,入課前5分鐘的作業反饋時間,課上不少於10分鐘的課堂練習時間,下課前5分鐘為作業解讀時間。開展課堂教學和課下作業一體化設計,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有充分的體驗和探究後,以作業作為學習活動的必要補充,同時要求學生帶著新的思考去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分層作業,拓寬思維發展空間。學校首先明確了分層作業的定位,其目的絕不是要給學生分層,而是為學生提供多維度的作業選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激勵學生自主進步。在課上教師以“學習評價單”為載體,幫助學生診斷自己當堂課的學習情況,並就當天需要完成的分層作業進行講解,指導學生按照自主發展需求選擇分層作業,逐步形成自主學習意識。
如:數學學科以“點亮星空”為主題,將作業分為小試牛刀、大展身手、勇闖難關三個等級,對應基礎、延伸、素質培養,學生完成不同等級的作業,也能獲得不同的“星星”,鼓勵學生結合當日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因材施教。
(四)以“作業評價”為導向,推進改革
1、以“能力要素”為評價標準,精準問題定位。基於學生能力培養指標,細化完成每一項作業所需的能力要素,如,將語文學科的看拼音寫詞作業,分為拼讀能力與規範書寫能力兩個評價指標。數學的應用題分為閱讀能力、計算能力、思維能力、識圖能力、書寫能力等評價指標。依據能力要素評價,幫助學生覆盤作業完成的過程,靶向問題癥結,關注到個體發展。
2、以“作業效果”為改進依據,打造學習閉環。藉助“一本一圖”,即,個體學生錯題記錄本、班級課時作業評價圖,使學生能夠清晰瞭解自己學習情況,及時查漏補缺,教師從整體瞭解班級學習效果,幫助學生突破理解障礙、整理知識系統、跟進補償學習,並隨時調整下一步教學,真正打造學生學習的閉環模式。
三、整合“家校社一體化”資源供給
落實好“雙減”要求,在課堂提質增效的同時,也要做好課後服務這篇大文章,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個性化需求。學校樹立“家校社一體化”大教育資源觀,統籌協調好多方資源供給。
(一)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打造“校級名師工作坊”
學校充分挖掘集團內優秀骨幹教師資源,成立校級名師工作坊,透過構建名師微課資源庫、二小線上直播課等多種途徑,在豐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確保教學質量,同時又實現了校區間課程的同步、優質和均衡。
(二)挖掘家長優質資源,開展“二小儒雅講堂”
學校主動打破“圍牆”,每週二下午邀請有一技之長的家長志願者走進校園,開設“儒雅講堂”,共同為學生構建優質家長課程資源。目前學校已收集了如“奈米技術的認知”、“中華傳統禮儀”、“航空航天器揭秘”等百餘節優質的家長課程資源,成為了二小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三)對接校外教育資源,構建“二小專家課程智庫”
學校引入周邊的幾十所大學及科研院所資源,使高精尖人才走進校園,打造了涵蓋課後服務、專家講座、師資培訓、拓展課程、研學場館等百餘節專屬課程,為學生播撒了科學啟蒙的種子,點亮了科學的明燈,弘揚了科學精神,普及了科學知識,營造了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形成學校與社會一體化的育人模式。
總之,為推進“雙減”工作的有效落實,xx區二小以構建“一體化”育人大格局為目標,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將學校“桃紅李白心暖花開”的教育願景,融入到管理、教育教學、科研課程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學校各部門都站在培養人的高度,在“雙減”工作中有動力、敢作為、破難點!讓學生迴歸學校,讓教育迴歸本真,促“雙減”政策落地生根,讓每一個孩子綻放最美的自己!
小學雙減工作總結3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對於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認真學習貫徹關於“雙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最佳化“學校教育”關,打破“應試焦慮”關,抓實“日常監督”關,堅決把“雙減”工作落實到實處。
一、堅持減負增效並舉,切實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一是嚴格減負政策規定,建立學生作業總量控制和作業檢查制度,加強作業統籌管理,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科學佈置作業,保證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
二是強化作業總量控制,學生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嚴禁佈置重複性各懲罰性作業。不得透過微信等方式傳導學習和作業壓力,不得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三是提高作業設計質量,鼓勵教師探索佈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設計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及跨學科綜合性作業,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和課後服務時間,加強學生作業指導,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能力,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
四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圍繞最佳化課程體系,最佳化課堂教改,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完善教育評價機制,加強教育教學研究等,推出舉措,建立教學視導制度,最佳化學校管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努力做到優質輕負。
二、持續加大監督力度,有效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
一是嚴格監管制度,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力度。
二是形成監管合力,做到監管全覆蓋、無盲點,有效強化了日常監督。
三是推進長效治理,重點檢查,集中整改。
四是強化宣傳引導,透過家長會、家訪、教育引導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成才觀念,理性對待校外培訓。
下一步學校要認真學習借鑑他校經驗做法,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雙減”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任務,切實強化責任,狠抓落實,不斷深化課堂教改,完善教學視導工作,抓實課堂教學常規,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強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強化對作業來源、設計、佈置、批改、分析、反饋、輔導等全過程管理,強化作業與備課、上課、輔導、評價等教學環節的系統設計。
同時常態化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嚴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辦學行為,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小學雙減工作總結4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關雙減工作的決策部署,現將我縣雙減工作彙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我縣成立了《xx瑤族自治縣雙減工作領導小組》和《xx瑤族自治縣雙減工作專班》,出臺了《xx瑤族自治縣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了xx瑤族自治縣雙減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xx瑤族自治縣雙減工作推進會。完成了全縣校外培訓機構(含託管)摸底排查工作。對全縣雙減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督導檢查。
二、落實課後服務,規範作業管理
全縣應開展課後服務學校3所,已開展課後服務學校4所,佔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9%,佔應開展課後服務學校數的133%,參與學校領導和教師306人,學生5169人,收費62萬元。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53所,都建立了作業校內公示制度,作業時間控制都已達標,都不給家長佈置作業或不要家長批改作業。
三、整治校外培訓機構,規範辦學行為
為大力規範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我局於11月聯合縣市場監管局、縣公安局、縣住建局、縣文旅局、縣衛健局、縣消防大隊以及縣城管局開展了校外培訓機構(含託管機構)治理工作。截止11月20日查處全縣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5家,1家完成了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4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發放停辦通知書;查處託管機構50家,有學科類培訓的10家已發放整改通知,無學科類培訓但存在其他問題的34家也已發放整改通知。黑培訓機構6家已發停辦通知書。
四、加強宣傳,提高知曉率
為了讓廣大群眾和全縣師生深入瞭解培訓機構治理工作,起到宣傳引導作用,我縣印發了《xx瑤族自治縣校外培訓機構(含託管機構)專項治理告示》,全縣25所學校共領取告示55份,並均張貼在學校醒目位置。除此之外,還利用xx融媒體進行了雙減工作政策宣傳、校外培訓機構(含託管機構)專項治理公告、公示群眾舉報電話,達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五、存在問題
1、我縣課後服務經費專戶尚未開通。
2、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主管部門職責尚未落實。
小學雙減工作總結5
政策相繼出臺,“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成為受老師和家長關注的重要話題。
“雙減”後學校如何透過高品質的作業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如何透過作業的有效管理既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主學習習慣?我校作了如下嘗試:
一、確定“142”作業設計原則,建設學科單元作業庫
組織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重新學習作業的功能、分類、設計等理論知識,並結合學校實際研究確定了“一個設計思路,四個相結合,兩個全面覆蓋”的“142”作業設計原則。
整體設計課內課外學習活動,將課外作業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作業設計思想:作業要體現學科核心素養,要關注學生能力培養,以少而精的高質量作業取代簡單、機械、重複的低質作業,實現“減負提質”。
作業設計“四個相結合”:作業設計要做到依據常規性和階段性相結合、規定性和自主性相結合、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實踐性和人文性相結合。
作業要“兩個全面覆蓋”:單元內的知識、能力、素養要全覆蓋,並要有側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個性作業全覆蓋,並要有餘量。學科教研組透過系統性選編、改編、創編符合學科學習規律、體現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逐步形成適合我校學情特點的單元作業集,最終建立學科單元作業資源庫。
每位教師在“142”作業設計原則指導下,學習提升自主設計作業能力,精選作業內容,精準設計作業,合理確定作業數量和難度。
在佈置作業前自己先將作業做一遍,並根據完成作業的體驗預估作業的難度和學生完成的時長,並進行選單式分類。在實際佈置作業時,要在下課之前完成作業佈置,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單式佈置,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內容選單及對應的完成時長範圍,指導各個層次的學生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二、編制每日作業記錄單,實現作業全方面監管
1、校級管理
學校統一設計學生作業記錄單模板,供學生記錄每日作業及完成情況。作業記錄單的專案包括:學科、作業內容、預估時間、實際用時、自主安排、就寢時間、家長留言等。
2、教務管理
教務處每週透過各年級各學科備課組上交的下週作業預佈置清單,監控各年級各學科作業的質量,統籌協調每日各班學生的作業總量,確保學生作業減量提質;同時教務處還透過檢查各班學習委員記錄的班級日誌,監控學科高質量作業管理的落實情況。
3、備課組管理
學科備課組提前一週研究設計單元作業,並形成周學科作業清單,上報教務處。
4、年級組管理
各年級組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管理學生作業記錄單,即透過對學生作業記錄單的收、批、評,落實班級學生的作業管理。
作業記錄單使用:每個學生每日隨堂記錄各科作業的內容和老師預估的時長;並在完成作業後記錄實際的完成時間,以及就寢的時間;學有餘力的學生記錄自主學習的內容和時長;家長依據學生學習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自主留言;班主任每天收集批改學生的作業記錄單,對各科作業的實際完成情況及時與學科教師溝通,對家長的留言及時回覆,對作業單反應出的學生優點及問題及時彙總,並利用每週班會時間對作業記錄單所反應出的情況作點評,樹立班級完成作業標杆,引導學生做好時間的主人。
作業記錄單看似簡單,其作用還真不小。
對學校而言:
■可監控各學科作業佈置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為學科組提供作業設計合理性的佐證,強化對作業設計的研究。
■為班主任統籌各學科作業量提供依據,從而更好的控制學生作業總量。
對學生而言:
■透過學生作業記錄的完成情況,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透過優秀作業記錄單的點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培養隨堂記錄作業的習慣,逐步學會管理時間,養成限時作業珍惜時間的品質,提高學習的效率。
■分層作業讓每個學生在其學習基礎上都有鞏固提升空間,自主安排可以指導學生居家的個性化學習、活動等。
對家長而言:
■家長知曉學生作業情況,監督學校“雙減”工作的落實。
■搭建學校、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渠道,隨時瞭解家長的訴求。
■追蹤學生學習狀態,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
小作業、大思考、精管理,減負不減質,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創新管理方法,探索更多讓“雙減”落地的措施,減負提質。
小學雙減工作總結6
根據教育部門紮實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見效的工作精神,為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數學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整體設計課內外的學習活動;要把課外作業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少而精的高質量作業取代簡單、機械、重複性的大量作業,達到“減負增效”目的;要使作業真正為教學服務,為素質教育服務,使之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的發展。
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作業。作業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能發展學生能力,還是教師和家長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依據。週而復始、形式單一的作業已變為學生一個包袱,成了一個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種負擔,使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造性受到壓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該如何看待作業,如何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創造、遊戲的樂園,使作業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呢?現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的教學作業設計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作業內容童趣性,啟用學生創新的火花。教師設計作業時要擺脫單調乏味的重複、機械的練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與畫畫、遊戲、製作、參觀、訪問等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巧妙結合,把知識、技能的訓練與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開發及活動巧妙聯絡,設計出趣味性強的數學作業。趣味濃厚的作業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內部需求,會讓學生躍躍欲試,內在的需求,活躍的思維,常常會激發學生創新的靈感,進而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一、設計遊戲型數學作業
遊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學生在遊戲中邊學邊玩,學中有玩,玩中有學。遊戲活動型作業將所學數學知識蘊涵於遊戲之中,讓學生在愉快而歡樂的.氣氛中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喜歡的數學作業。例如教學完“乘法口訣”後,我設計了“對口令”的遊戲,讓學生與老師玩,學生與學生玩,學生與家長玩。再如教學《統計》這一課後,我讓學生玩“剪刀、石頭、布”遊戲,並統計出每人贏的次數;還讓學生在“拋硬幣”活動中統計出硬幣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並讓學生髮現拋的次數越多,正反面朝上的次數越接近,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遊戲讓學生身臨其境,在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中理解體驗了統計的作用,而且學生在遊戲中輕鬆作業,增強了合作意識,體驗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設計情境型數學作業
小學生一般具有好奇、好問的探究心理。生動的情境型作業,往往能使學生的精神狀態迅速由抑制達到興奮,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知識的自我需要,引起學生內部認識矛盾的衝突。讓學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斷激起學習的慾望。例如學習完《10的認識》後,我設計一道“10的一半是什麼?”的題目,讓學生透過想象觀察、思考,反饋結果:
(1)從數的知識認識10的一半是5。
(2)從字形結構認為10的一半是1、0、或拼音Shi。
學生在數學與生活結合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習興趣,激活了想象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如在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後,我設計了幫小兔找門牌號的情境作業,類似的作業還有“小猴闖關”、“小壁虎找尾巴”等。這些帶有童趣的作業,把計算融入故事情境中,學生快樂的進行作業,掌握了運算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計算能力,同時學生體會到計算課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快樂的,充滿樂趣的。
三、設計繪畫型數學作業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結合教學內容特點,設計一些繪畫的方式鞏固、應用所學的知識。例如學習了時間,畫一畫一天的安排;學習完《軸對稱圖形》後,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繪製一些相關的美麗圖案,或用學過的圖形來設計一下他們喜歡的家,並塗上顏色;認識方向後,畫一畫旅遊分佈圖。這樣就讓他們感到新鮮有趣,不僅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啟用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業變成藝術品。然後在班級展示臺中展覽。這樣的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有啟用學生原思維,使他們迸發創新的火花,將枯燥原作業變成了件件藝術品。
四、作業內容有層次。
設計作業不能“一刀切”而應該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全體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都能得到提高。我將作業難易程度分為三個層次。例如,在二年級下冊學完《解決問題》後,便設計瞭如下的作業:
(一)、小華今年10歲,比爸爸小27歲,爸爸今年幾歲?
(二)、小華今年10歲,比爸爸小27歲,今年爸爸和小華共幾歲?
(三)、小華今年10歲,爸爸38歲。當小華33時,爸爸幾歲?此種作業設計可以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避免作業的單調、枯燥,同時也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的要點、積極思考,提高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五、設計操作實踐型數學作業
“讓學生從做中學”。開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使學生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把他們帶入一個全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慾的驅使下饒有興趣的學習,促使思維活動的開展,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源於生活。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一章節時,佈置了這樣一道作業題:將一張長6.28分米、寬3.14分米的長方形紙捲成一圓筒,再配上一個底做成一個圓柱形的容器,哪種卷法所容納的物體比較多?再去超市看一些圓柱形容器,你能發現什麼?學生透過計算比較、爭論,讓學生用具體的數學知識去研究生活,服務生活,體現其生活化的一面,讓數學與生活更加緊密。
六、發展學生思維,體現作業的開放化
如果能善於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調控。那麼,將有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提出各種問題,進行大膽創新。開放化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對所獲資訊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決結果,並且從中發現最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閃爍著學生獨特的創新精神,也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思考的快樂感和創新的成就感。
我在平時設計作業時避免“題海戰術”,防止“熟而生厭”;為學生著想,從學生需要出發,加強作業設計的靈活性、趣味性及實踐性,提倡探索創新、自主選擇,使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展,創造意識和能力得到較好培養。
小學雙減工作總結7
新的學期開始了,“雙減”工作迅速地全面鋪開,在給學生和家長帶來新的機會和改變的同時,也給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整體考慮學生的校內外生活,如何合理佈置課內外作業等現實問題,都第一時間擺在學校尤其是教師面前,相信最近每一個老師,或多或少都有了些焦慮:雙減怎麼減?減了作業減了練習,怎麼落實課堂教學質量?低年級學生不留書面作業,中高年級各科作業總和不超60分鐘,我可以利用哪些途徑提高孩子的數學技能與能力?
陳特的講座——《“雙減”政策下有效作業的設計》,就在這個時候來了,就像一場及時雨。它引導我們:
一、向課堂教學設計發力,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向40分鐘要質量。
陳老師以不同課例,簡單清晰地讓我們看到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容易犯的錯誤:
1.告知式的課堂教學,看起來效率最高,但沒有過程參與的學習,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現象。
2.過分強調過程參與,看起來孩子們學得很開心,但卻是一種低效的學習,因為學生在課上做練習的時間沒有了,往往需要在課後增加很多補救式作業。
3.長時間的複習鋪墊後展開教學,沒有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階段展開教學,容易造成“前松後緊”如同吃夾生飯的學習效果。
他建議,課堂教學要:在課堂教學的關鍵處發力,快引入、尋突破、後拓展。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要給學生留幾分鐘的課堂作業時間。沒有在課堂教學的關鍵處發力,會造成課堂教學拖拉,擠佔學生作業時間,學生對知識理解與掌握不夠,也是作業多的原因之一。
二、在作業的設計上發力。
減少簡單記憶、機械重複的作業,提高自主設計作業的能力、設計分層作業、加強作業批改和反饋、加強作業管理等。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和補充,只有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了,目標落到實地了,作業才能減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