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

幼兒園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

  活動已經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現在這個時候,你會有怎樣的總結呢?那麼什麼樣的活動總結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1

  中國心理學會在1996年就提出了“全民健心”的概念,並指出青少年是關注的重點領域。這個觀點的提出是有其深厚的社會背景的,如近年來學生自殺、出走的事件屢見報章正是一個訊號,證明了在校學生承受了來自學業、家庭乃至社會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已達到不平衡狀態甚至是不健康狀態。與此相對照的是,學生在學校的健教中得到的心理健康知識是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的。各校的心理教育發展參差不齊,絕大部分學校存在以下情況如專職、兼職心理教師匱乏;心理諮詢室不能有效地開展工作、心理健教課形式單調等。我認為,在學校心理健教的起步階段,班主任——作為一個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師長,學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擔者,應當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級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優勢,適應尋兼負起學生心理健教,甚至是心理諮詢的責任,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導師。

  一、班主任承擔心理健教的意義

  (一)有利於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心理處於健康正常狀態,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礎,這是因為:個體心理只有處於正常健康狀態才易於順應社會,傾向於與社會保持一致,接受社會的各種要求包括道德規範,形成良好的品德。從反面看,個體如果處於不平衡的心理狀態往往傾向於接受主流的社會規範價值觀相悖的觀念,對不良規範失去抵抗力從而形成不良品德。班主任在進行道德灌輸的時候,如果忽視了每個受教育個體的心理狀態,尤其忽視了對不平衡心理狀態的疏導,不能使之處於樂於順應主流規範的常態。學生往往出現各種消極情緒如發呆、走神、沉默甚至牴觸。反之,若班主任常能敏感,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甚至有意識的心理訓練,才易培養良好的品德。

  (二)有利於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體

  造成現今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來自家庭和學校,從家庭方面看,獨生子生的現象使家長對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質享受上百般遷就;在學來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們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鍛鍊而後者又使他們面臨壓力,這樣的管教模式會使青少年無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同時,父母就業和再就業的壓力又使家庭往往成為渲洩的場所,導致家庭氣氛的下降,又加劇了其子女的心理不平衡。從學校方面看,在呼喚素質教育同時,毋庸置疑,相當多的學校還是抱著考分這個飯碗不放。學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數上,分數競爭激烈,學生對自我價值認識不足,自信心缺乏,難以發揮內在潛力,常處於焦慮、擔憂、挫折等不平衡心理狀態下。在班級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象經營家庭,關心子女一樣體察學生細微的心理變化,動用心育的原則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五育的培養;運用心理輸導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消費、交際、擇業、危機等方面的指導,既能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緩解學校教育的壓力。在這樣的班集體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有做主人的感覺,容易形成上進的,有凝聚力的班集體。在中學階段,一個好的班集體對人的一生有重要影響,原因就在於此。

  二、班主任承擔心理健教的措施

  (一)班級心理健教的內容

  學校的心理健教是需要調動各種教育渠道才能完成的。班主任的重要性體現在創造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以避免學生經常性地陷入危機狀態,維持其心理的平和、積極、順暢。關鍵是要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班主任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1、生活輔導

  生活輔導又稱人格輔導,目的是促進學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規範,適應基本社交,學會過有意義的生活。

  班主任對學生的生活輔導主要有情緒輔導和社交輔導。比如班級中常發現這樣的學生:自暴自棄乃至厭學;因成績競爭激烈,互相嫉妒,打小報告;因身體太胖,太矯而自卑久而不合群;因老師批評明裡頂撞,暗裡忌恨。學生的個體中有好表現,有羞於開口的;有人緣好具號召力的,有老被人欺負成為出氣筒的;有講義氣的團體,也有良性競爭互相上進的夥伴。以上這些學生的行為和表現其實可以歸因於情緒和社交問題,班主任進行情緒輔導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悅納自己,學會適時、適度、適宜地渲洩自己的情緒又能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幫助學生學會調解情緒的方式如渲洩、傾訴、轉移、自我暗示等。讓他們懂得“生活的藝術是駕馭情緒的藝術”。

  班主任進行社交輔導就是要幫助形成正確的社交心理,學會恰當的`社交禮儀包括男女生交往禮儀;學會克服害羞心理,與別人泡通的方法;學會緩解人際關係衝突處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於班集體的建設,也對學生走入社會有幫助。除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消費輔導幫助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對學生進行休閒輔導、幫助其學會調節學習生活,學會欣賞藝術,親近自然,以培養良好的個性。

  2、學習輔導

  根據心理工作者的觀點,學生的學習有三個問題:能不能學——智慧問題;願不願學——態度問題;會不會學——方法總是。班主任的工作主要體現在對後兩者加以輔導。

  ①學習態度:學習態度的教育更多地貫穿於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但班主任的優勢在於自修課和下午“第四節”上,透過有目的地對學生訓練,能起到對學習態度教育的補充。在科學的心理訓練原則和方法指導下,班主任對於糾正學生偏科和偏師現象還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根據和諧原則製造樂學互助的自修課氣氛;根據興趣原則配合科任教師完成刺激興奮點的鞏固練習;根據成功原則,對不同程度學生擔出不同訓練目標等。

  ②學習方法

  班主任工作中一個難點是如何糾正學生上課走神、講話、抄作業,考試舞弊等學習習慣問題。這些問題仍可以歸因於心理問題,輔之以科學的指導和訓練,就能改變頭痛醫頭,腳痛就醫腳的被動局面。指導策略是:在低年級階段,根據學生個體基礎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自習課計劃、複習計劃、短期目標、長期目標等,具體到幫助安排一節自習課學什麼、如何學;在高年級階段,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幫助其學會制定計劃和目標,學會學什麼、如何學、何時學,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二)班級心理健教的方式

  優秀的班主任是在班級工作中很擅長於利用個別談心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在此基礎上班主任還可以利用每週一次的班會課進行針對性強的集體輔導。形式有專題講座和心理訓練課,前者適合於學習方法的輔導;後者有助於全體參與解決某個情緒、行為問題。

  例如:

  教師出示題目或講一個故事、設定一個情景、學生分角色演示情景、教師在情節高潮處置疑、全班學生討論、學生根據自己觀點,分組續演、教師總結、引導,這種方式適合於情緒輔導、社交輔導等。

  三、班主任承擔心理健教的實施可能性和必要性

  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離心理正常狀態從而導致不適應行為或心理健康問題的時期,如上所述,青少年學習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離開心理問題。不成功的班主任往往是警察式的或保姆式的,對學生的問題缺乏預見和對症下藥的方法;而成功的班主任把自己看成一個引導者而非學生的對立面,對於暴露出的問題不是忙著呵斥和禁止,而是能透過看本質,懂得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心理輸導。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心理導師,是班主任承擔心理健教的必要條件,也是班主任師德提高的必經途徑,因為要做到這種角色轉換,就要求班主任站在一個比學生高的位置。只有悅納學生,才能教會學生悅納自己,只有不斷鍛鍊自己的人格,才能做到悅納學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標。

  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類進步。人們不斷探索如何發揮教育的功效。分數教育曾耽誤了一批有潛力的人才,在呼籲素質教育的今天,人們認識到知識比考分重要,智慧比知識重要。而人格、個性是最具決定性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2

  一、幼兒教師在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善於發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係。幼兒的人際關係,雖然簡單,但對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關係重大。在幼兒園裡,幼兒的人際關係主要包括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良好的同伴關係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與同伴的交往有益於形成和發展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養成合作性行為,為幼兒今後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2.教師要善於引導。幼兒在一日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環境影響著每一件事物的現狀,社會上每個人的行為狀態,都影響著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3.教師要善於掌握幼兒心理產生髮展的特點。幼兒從2至3歲開始到幼兒園,這個時期幼兒生活範圍開始擴大,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就是說幼兒離開了父母和熟悉的親人,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生活在一起,開始會感到陌生、孤獨、懼怕、焦慮,從而產生留戀家庭、父母、爺爺、奶奶及親人,出現愛哭、纏人的現象。幼兒到4歲時,心理發展出現較大的飛躍,開始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學會調節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係,能自覺地維持和老師、小朋友良好的人際關係。幼兒到5至6歲時,開始有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情緒變化較小,心理已經開始形成系統,已改變了部分性格,在社會發展條件的影響下,在人際間和現實生活相互交往中發生較廣泛的變化,這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基本特點。

  4.教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心理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媒體就是信使,它透過兒童讀物、廣播、電視、電影、遊戲機來滲透幼兒的好奇心靈,不少幼兒可從以上媒體中模仿自己所喜歡的鮮豔色彩、新奇、變化、形象豐富、活動有趣的事物,從而促進想象、理解、記憶、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興趣愛好、能力、性格,促使心理健康發展。

  5.教師要以正確的教育行為影響幼兒人格的發展。對於幼兒來說,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會成為影響兒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有的幼兒因為遭到教師訓斥、譏諷、懲罰等而不願意上幼兒園,幼兒的社交能力退縮,有的也是由於教師不當的言行所造成的。

  二、幼兒教師在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把握的關鍵

  1.教師要有夯實的科學衛生保健知識,強調資訊傳播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在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思路清晰、循序漸進、表達無誤。

  2.師生關係和班級氣氛會對幼兒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其中教師是關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首先要求教師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兒,有寬容友愛的態度,有適當的感情表現、積極合理的語言動作等,使幼兒對老師充分信任,以積極的態度培養自控能力,同時要形成民主、熱忱、向上的班級氛圍,創設良好的環境,滿足幼兒內在的心理需要。

  3.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教育活動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對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讓幼兒不斷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的進步,進而增強自信心,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三、如何制定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

  1.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2.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發展基本動作,同時培養活潑開朗不怕困難等心理素質。

  3.幫助幼兒獲得基本的健康常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如何選擇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

  1.與幼兒健康目標相對應。一方面教育目標要以教育內容為依據才能得到落實,另一方面,教育內容必須以教育目標為依據。

  2.與幼兒身心發展與生活經驗相關聯,也就是說要針對幼兒的健康現狀及其趨勢選擇教育內容。

  3.家園密切配合、做好健康宣傳工作是對幼兒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證。

  4.教育內容的深淺應符合幼兒的接受能力,但在教育的過程中將必要的內容以幼兒可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顯得更為重要。

  5.社會環境因素是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在健康教育中可針對社會治安問題教育幼兒最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如: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東西、在家不隨便給陌生人開門,等等。

  五、如何實施幼兒園健康教育

  1.在實施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努力做到把握規律、遵循原則、講究方法。

  2.豐富幼兒的健康知識,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體育鍛煉的習慣,採用豐富的知識、動作和行為練習,講解示範,體育遊戲,訓練行為,培養習慣等方式進行。

  3.設計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形式與途徑,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增強自信心,促進交往能力的發展,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

  4.實施適宜的教育方法,給幼兒自由選擇、討論、合作的空間,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鍛鍊身體,鍛鍊意志。

  5.家園共育,本著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六、幼兒園在實施幼兒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把握的關鍵

  1.注重人文環境,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其次,教師要善於利用集體活動的機會,幫助幼兒建立友好的同伴關係;再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及職業修養。

  2.加強幼兒園場舍建設,建設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高標準幼兒園。幼兒園的園舍建設應有足夠的空間,滿足幼兒正常的活動及起居的需要。應儘量保證幼兒園內及周圍的空氣清新,光線充足,無噪聲汙染。園內應有足夠的綠化面積,以種植花草為主,喬灌木為輔,還可結合科學常識教育,種植一些常見的樹木和蔬菜。室內外花草樹木的栽種,盆景、雕塑和畫像的配置,走廊和櫥窗的裝飾和佈置,應烘托出一種促使兒童積極向上的氣氛,有益於兒童心理健康地發展。

  3.為幼兒提供各種既能達到教學目標,又能滿足身心需要的活動材料、玩具、學習用品等,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幼兒的心理是否健康不僅關係到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而且關係到幼兒今後的人生走向。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論斷:“兒童出生後4—6年,是形成健康的獨立意識的關鍵時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習得是與成人直接接觸中感受最為真切、最為深刻的社會性行為。”也就是說,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對人一生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

  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應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密切聯絡家園,共同採取行動,消除幼兒心理健康障礙,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讓我們用愛精心地呵護他們,用科學的理念去編織育兒的“搖籃”,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給他們插上展翅的雙翼,我們共同期待今天的雛鳥,一定會變成明天的雄鷹,在浩瀚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幼兒園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3

  健康既是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結果,也是幼兒身心充分發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兒的幸福之源;離開健康,幼兒就不可能盡情遊戲,也不能專心學習,甚至無法正常生活;幼兒時代的健康不僅能夠提供幼兒期的生命質量,而且為一生的健康贏得了時間。因此,健康教育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

  本學期我們小班組在教育活動中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當成首要任務。經過大家的努力,孩子們在生活習慣,身體保健及鍛鍊中,在原有的基礎上增進了不少,現將本學期的健康教育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身體發展方面:

  孩子們能協調地進行模仿操,協調地進行走、跑、鑽,爬的動作也較上學期有了進步。孩子們對大型玩具的興趣更加濃厚,並能協調地在大型玩具上進行活動,個別幼兒還克服了膽小,體驗到了大玩的樂趣。本學期,我們以“陽光運動會”為載體,積極鼓勵和引導各班幼兒參加體育運動專案地練習和比賽。運動會緊張而愉快,幼兒們透過運動會鍛鍊了身體,發展了動作,培養了競爭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生活、衛生習慣方面:

  孩子們的自理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和實踐,絕大多數孩子學會了自己穿脫鞋子、穿脫簡單的衣物。大小便在身的情況較上學期有了明顯的減少。午睡時分,孩子們能較安靜、及時入睡。另外,孩子們基本能學會自己獨立地用餐,努力做到不挑食、不浪費,但部分幼兒進餐時會把米粒撒在桌面和地面,需要繼續引導與提醒。

  三、安全和自我保護方面:

  幼兒經過老師的提醒與引導,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識,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如;不能將異物塞進鼻子、耳朵,不把髒東西放入口腔;不隨便關門,不把尖銳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知道走路要輕輕地、慢慢地走;知道正確的搬椅子的方法等等。本學期我們小班生成了《安全教育周》主題活動,安排孩子們學習相關安全逃生知識,觀看相關錄影,組織全園幼兒進行火災安全疏散演活動,請來了消防局的指戰員為孩子們現場表演消防車滅火過程,瞭解了消防車的裝備等等,生動形象地消防知識和消防活動,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強了幼兒的消防意識,提高了幼兒的消防自救能力。但小班孩子的安全意識不是很牢固,具有反覆的特性,因此還需老師進行不斷的提醒與加強。

  四、心理健康方面:

  孩子們的焦慮情緒有了明顯的改進,透過創設良好的環境與氛圍,孩子們開始願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以及快樂,交流的機會也日漸增多,活潑開朗的性格在每個孩子身上有了一定的體現。他們願意上幼兒園,並能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體驗著幼兒園生活的樂趣。

  陳鶴琴先生說:“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要把握時機”。為使幼兒能夠具備健全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和較強的社會能力讓我們一起來作出不懈的努力,幫助孩子們快樂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