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研討課活動總結
青年教師研討課活動總結
不經意間,一個活動就結束了,這段經歷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不如讓我們總結經驗,展望未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活動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青年教師研討課活動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青年教師研討課活動總結1
剛才幾位老師分別對今天開課的老師的課進行詳細點評,對於他們的評價我表示贊同,正如他們所說的,今天的研討活動開展的比較成功,老師們成長的很快,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不像新老師。但是,我們本次課堂變革研討活動的主題是“如何結合學習單開展小組合作和班級展示”,因此我們要站在學為中心的高度審視本次教研活動,如果這這個角度看本次活動,那麼我們的課改任務相當嚴重,在很多方面還存在不足。
一、“學為中心”的思想體現的不夠。
首先,表現在教師講的多,甚至滿堂講,有種非講無以為“教”的感覺。我們要知道,教師的“講”不等於學生的“學”,所以如何控制教師的“講”是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難題。其次,表現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活動的時間太少,尚且不談問題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一個問題丟擲去,最起碼要留給學生思考、活動的時間,否則叫學生怎麼“學”,有些老師急著呈現答案,其實過程的展開和知識的形成遠比答案的呈現重要的多。一味地呈現答案,導致有好幾堂課有點拖課之嫌。再次,課堂上沒有太多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很少關注練習、思維、讀寫等過程,而是用個別學生的回答來代替整體學生的掌握情況,是不合理的。
二、對“合作學習”思考的不深。
這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如何結合學習單開展小組合作和班級展示”目的.是想開課的老師們在這方面有些自己的思考和實踐,然後透過教師的聽評課取長補短,擇其優點,改進不足,形成共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上,教師發展中心老師給我們的指導:一是進行組內分工(分組長、記錄員、發言人、評價員等角色),角色互換。二是分層發言,弱者先說,中等補充,優生概說。這種指導思想,我們沒有運用的教學實踐中。其實這種思想,我們之前的研討活動中就有落實,如將學生進行1—5編號,然後根據題目的難度叫相應的學生回答。
三、教研氛圍濃厚。
本次教研活動,從頭至尾,近乎每堂課都有十五六位老師參與聽課,全校近四十位老師,除去12位有課的老師,將近所有的老師都參與聽課,說明以“學習單”為抓手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課改之路得到所有教師的認可和支援,如若堅持下去,我相信我們課堂變革會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四、建議。
多聽課,多學習。就像xx老師說的一樣,有關課改,學校起大爐灶,教師自己要起小灶。如果事事靠學校的行政力量助推,顯然教師自身很難成長,課改很難出成果,聽課也一樣,若僅僅靠教育局規定的每學期15節的指標,為完成這個指標而聽課,顯然目的是不對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我們聽課的目的是向同行借鑑,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都值得借鑑,然而少部分老師的聽課熱情不是很高。
青年教師研討課活動總結2
根據縣教育局規定,4月21至23日,我和本校xx老師一起參加了在xx三小舉辦的“xx年xx地區小學語文教師習作教學研討及優質課評選活動”,此次活動規模大、級別高,為了切實將所學應用於以後的教學常規工作中,現將本人此次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聽課引領
4月22日,全天我們四百多人彙集在xx三小多功能廳,這一天分別有來自於托里縣、和豐縣、xx市、xx縣、烏蘇市、裕民縣、沙灣縣的八位老師為我們進行現場授課活動,各位老師分別從對話描寫、創意手指畫、口語交際、讀寫聯動等對三至六年級學生進行習作指導,整體看出老師們能夠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選擇適合於學生的教學方法,都能從孩子們的生活出發,圍繞孩子們最熟悉的人、事、物進行選材,透過老師修改習作、佳作賞析等各種方法,使學生輕鬆學習、快樂習作。我們也在現場聆聽了部分學生的習作,孩子們都能在教師的引領下圍繞主題寫展開寫作,無論是一個好的開頭、還是一個人物的細描寫,老師們都緊緊抓住孩子們的一點一滴的閃光點進行鼓勵。
二、講座導航
22日全天八節課給我們的是全新的習作教學展示,給我們帶來的是視覺的衝擊,那麼,23日上午七位老師的習作指導講座,則給我更多的是回味、慎思。每一次學習就是一次自我提升的過程,由於時間緊,每個老師只給了20分鐘的講座時間,七個人一個人20分鐘的經驗介紹,我的大腦必須快速運轉,充分記憶、分析、理解,至於反思,我想這還是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體驗。在老師們的講座中,有幾點特別值得推崇,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說、多練,根據課文內容,續寫故事,當孩子不會寫一篇文章的時候,就寫一段話,當孩子一段話都寫不好的時候,就寫一句話,在不斷地讚賞評價中,激勵學生大膽說、放手寫。
二:低年級孩子的寫話訓練循序漸進,例如:花,花叢,蝴蝶在花叢中,在這樣一個從詞到句的過程中積累、應用語言,像小花、一朵小花、一朵漂亮的小花、早晨,我在花叢中看到一朵漂亮的小花,都不失為孩子們寫話起點的訓練。當然,在低段還可以採用:說後寫、做後寫、學後寫、看後寫、畫畫寫寫等方法,總之,方法千變萬化,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至於中段以後的習作方法,老師們也提到了不少,例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學會用比喻句、擬人句,同同時以單元訓練位主題帶動讀寫結合,巧妙利用教材,找準讀寫結合點,引導學生讀寫結合,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讀寫能力。另外,我們都不排除孩子們下筆困難的事實,那麼這時候仿寫就是很好的方法,仿結構、仿順序、仿表達方法,例如《燕子專列》,從文章最後一句展開,讓想象在孩子心中放飛,假如你就是列車上的一隻小燕子,你想怎樣表達對人們的謝意呢?學生自然有話可寫。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豐富學生習作素材,以課題為抓手,促進孩子大閱讀、大積累,在閱讀中勤動手,常積累、常評價、包括分享、展示、交流中讓學生學會傾聽、欣賞、經典閱讀、寫“迴圈日記”,都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習作信心,同時多元評價,激勵學生愛上習作。
終其一點,在這次學習中,使我重新審視了我的習作教學,也將把自己的所學結合自己班學生的特點,大膽嘗試,真正讓孩子們學會學習,感到寫作就是這麼簡單,就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就是寫生好中的點點滴滴,在此基礎上表達自己心中的獨特感受,讓孩子們解脫下筆難的束縛,用心修得一隻生花筆。習作教學就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我願意和孩子們一起在等待中不斷進取!
青年教師研討課活動總結3
“關注目標,關注有效”,婁東中心幼兒園高階教師優質課展示研討活動在週三圓滿結束。活動中,我們先觀摩了兩個活動: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藝術活動《花婆婆》。圍繞活動的目標設計,我們又進行了研討,交流了大家對活動的感想。我覺得這樣的形式非常地好,它打破了傳統的只聽課,不評課的形式。每位教師透過評課,對活動目標的制定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意識到目標在整個活動中的重要性,讓我們在以後的活動中有效地、科學地將教育目標貫徹到具體的教學目標之中。
一、選材的新穎。
兩個活動的選材都比較新穎,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來源於生活中的“物體下落”現象,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透過活動了解到一些影響到“物體下落”速度的因素。藝術活動《花婆婆》是從繪本中挖掘教育資源,整合四季花開的科學知識,從而生成的一個音樂活動。它打破了傳統的繪本教學以語言為主的模式,大膽設計了音樂活動,創編了譜子,具有創新性。
二、目標的有效。
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制定了兩個目標:透過對比實驗,發現同樣的紙蜻蜓加重“尾巴”或改變“翅膀”後轉落的速度不一樣。在探究活動中體驗探索的樂趣。第一條是知識方面的,第二條是情感方面的。知識目標制定能依據幼兒的實際,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能接觸到“物體下落”,但對於下落的速度快慢不一樣,透過實驗,幼兒能夠理解明白其中的原因。符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就是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動手做一做就能理解。此教學目標處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並促進幼兒潛在發展水平向現實水平過渡,體現了目標的有效性。第二條是情感方面的目標,在活動中,幼兒不僅體驗到了“紙蜻蜓”的樂趣,也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每一次探索,都能獲得不同的結果,尋找到原因,此目標在活動中也非常地有效。
藝術活動《花婆婆》制定了三個目標:
1、理解故事,體會“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得事情”的美好。
2、嘗試用對歌的方式表達對四季花卉的興趣。
3、 感受把四季開放的花唱出來也是件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