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聽課總結(精選11篇)

教師聽課總結(精選11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聽課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聽課總結 篇1

  步入教師崗位的時間已幾個月,在過去的工作中,透過培訓和教學獲得了一些教學經驗,但是對於要成為一位成熟的教師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眾所周知,學習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而一種快速的獲得教學經驗的方法就是聽課。每個學期學校都要展開聽課活動,在這近半個學期的聽課學習中,我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對這次聽課活動後總結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教學應該是源於教材但又要高於教材,尤其在當今社會顯得更重要。教材只不過是一個範文或者例子,老師在教學時要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並且達到終身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領會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竅門。幾位老師都能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買玲老師主要是教給學生抓住關鍵詞來理解句子的方法,讓學生透過讀句子找出關鍵詞,由理解關鍵詞的含義進而來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幾位老師都能讓學生抓重點句來理解課文,透過反覆讀,邊讀邊做批註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二、讓學生質疑問難,解決問題。

  “質疑問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學生有疑問,才有思考。幾位老師都能讓學生透過讀句子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進而解決提出的問題。

  三、尊重學生的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這種新理念,已成為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話題,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思考、體會,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體驗,來領悟文章的內容與中心思想。

  當然,幾位老師還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的,如在指導學生朗讀等方面還有待大家共同討論研究,因為這也是我自己做不好,也不知該如何去做好的問題,請多多指導。

  教師聽課總結 篇2

  11月20日,從西實小聽課回來,我就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之中,但一時也不曾停止思考、反思。從參加工作時充滿熱情、衝動的年輕教師,到後來不上不下、不好不壞的“過日子”的教師,其間我浪費了多少青春年華,大好時光,看似空話,實則是我對逝去時光的痛惜與後悔。去年我開始教一年級,初次與小孩子接觸,再加上從未教過低年級的新鮮感,讓我又找到了剛登上講臺時的感覺:工作充滿熱情,想挑戰自我。現在又趕上區局舉辦教師素質大賽的好機會,我決心再次向前衝,投入到教改的洪潮中去,在課改路上,努力學習,虛心學習,實現自我價值,獲得職業尊嚴及領導、家長及學生的認可。

  這次三位優秀教師的課給我了一些啟示,從她們身上和課堂上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首先,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累積,爭取讓自己成為“源頭活水”,起碼也要讓自己的“水”不斷地加深。尤其是聽豐南實小董君梅老師的《七步詩》時,我和周圍同事不禁感嘆:這位老師得讀過多少書,才有如此深的底蘊?其次是教師要深入地研讀教材,調動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恰當使用;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課上游刃有餘,引導學生深入文字,正確理解文字,讀進去,悟出來。

  再次,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關注的是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並授以常用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三位教師都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反覆地不斷讀說中達到理解,而沒有不休地講解。

  教師引導的功夫不可忽視,要引到點子上,西實小劉亞雙老師在執教的《詞三首》中,引導學生理解“只有香如故”時,用了陸游不同時期的經歷,讓學生不僅理解了詠梅中的“香如故”,更理解了陸游此人的“香如故”。讀詞真讀作者心裡去了。

  最後,教師真要下功夫於每節課中,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切實向40分鐘要質量,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能力,才可以“減負提質量”。說得容易做得難,課改路漫漫,我要加倍努力。

  教師聽課總結 篇3

  這學期,我參加了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幾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收穫頗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我最深的體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著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創造機會,指導學生如何學習,使他們不但能學會,而且能“會學”,即: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發展思維,形成能力,能獨立解決問題。許多老師在課的開始運用複習舊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匯入新課,這本身滲透了“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當學生面對材料中的問題時,老師又告訴學生閱讀說明文要講究知識性、文學性,“先思考再動筆”這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個別老師的課思路清晰,環節流暢,從整體到部分合理過渡,再接著重點切入到品讀詩句上。課紮實有效,注重訓練,板塊清晰,值得我深刻學習!

  總之,幾位老師的課處處體現著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教育理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語文思想方法,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他們的課後,我深刻地反思自己這幾來年的語文教學歷程,感慨良多。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自己雖然也算極其敬業,但跟語文大家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主要表現在教學設計上,我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的內容設定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是欠缺得很,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達到我意想的效果。聽了他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己一定將所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辜負領導和家長學生的期望。

  教師聽課總結 篇4

  本週三上午一、二兩課,我們欣賞了胡美娟主任和袁德臣老師的語文和作文兩節研究課,收穫非常大。在此,我依據我們語文備課組組長的“評課”安排,將自己的一些收穫敘述一二。

  第一堂課,胡美娟主任執教的是一篇非自己年級的五年級上冊課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從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來看,我就一個詞語表述自己的感受:酣暢淋漓。

  是的,這節課給人的感覺就是行雲如水!教者和學生在課堂上透過平等、真誠地互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課文的主人公——談遷是一位不向厄運屈服、具有堅定信念的頑強老人!

  這節課最值得品味的,我以為是這樣兩個亮點:

  第一個亮點:整堂課師生緊扣“打不垮”的“信念”統領全文,“教”與“學”之間的自然互動,整堂課既沒有雕琢的痕跡,也沒有故弄玄虛的場景觀;者感受到的就是一節常態下的精品高效課堂!這堂語文課體現的,就是教者清晰的教學思路和駕馭課堂的紮實功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師生共同感受、想象“面對孤燈圖”“奮筆疾書圖”和“四處尋訪圖”等畫面時,透過填補課文中的“留白”,調動了學生自身課外閱讀的積澱,發展全班學生的想象能力。在課堂上,學生用“我嘴表我心”,用“我心抒我情”,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個亮點:將課堂真正交給學生去“打理”,教師甘心情願成為一個“陪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依據課文的內容,關鍵的詞語、重要的語段,自由、輕鬆地去品評、去評價。比如,學生緊緊圍繞“打不垮的信念”,透過課文裡一連串的數字,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真切感受談遷的確是一位“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心若在夢就在”“只不過是從頭再來”(《從頭再來》)的偉大而豪邁的史學家!——因為有“信念”,談遷在“被打”“該垮”的厄運中,依然頑強地挺立在大地之間!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他並不稱讚老師講課時有所謂高超、玄妙的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在這節語文課上,教者依據學生的讀,和學生共同去品味談遷;依據學生的悟,和學生共同去感悟人生——在生活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只要有意志,就會有成功!

  當然,這節課也有值得我們再思考的地方:在課堂上,“面對孤燈圖”“奮筆疾書圖”和“四處尋訪圖”等畫面的設計,非常切合課文的內容。如果這個時候,教者能將學生動筆寫的時間,用來讓學生再多一點品讀、多一點互動、多一點評價,似乎會讓更多的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聽課總結 篇5

  20XX年11月2日我參加了xx區“青峰杯”初中地理“關注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主題教研活動,有幸聽了第十中學和第四中學兩位老師的講課,讓我近距離地領略到兩位教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這兩節課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在教學中,老師們都採取了“以人為本,以學促教”的教學原則,透過老師有序的導、生動活潑的啟發教,激發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了本次教研活動的“關注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主題。以下是我個人在本次聽課過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學:老師們採用多種形式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圖冊創設情景傳授基礎知識,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和交際活動。在情景中理解課文知識和內容,使難點化易,重點難點。在情景中進行操練能提高學生實踐的量和質。

  2、情身意濃:我們不僅是一位老師,還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課堂上教師用各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使他們懷著輕鬆愉快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知識理解:教師都重視在操練中講解知識,在情景中進行精講多練,培養學生紮實地掌握和運用地理知識。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邊練邊講知識,生動有趣,能加速理解的過程,教師重視透過板書對知識進行點破和歸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總之,教師必須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意識地虛心吸取他人之長,透過自我總結和積極藉助他人的成功經驗來充實自己,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

  教師聽課總結 篇6

  前段時間,我們積極參加了礦區組織的“評選學科帶頭人”的聽課活動,雖然我校沒有教師參賽,但是大家學習的熱情很高,都進行了認真的聽課記錄,本週三我們又圍繞那天所聽的課,結合當前的語文教學改革,進行了研討。可以說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現將聽課心得總結如下: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優質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或是抓住重點句段,一步步的深入語言文字內部。

  2、駕馭課堂的教學能力很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去備課,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擁有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3、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谷鳳利老師在上《珍珠鳥》時,透過轉述,把文章換成大珍珠鳥的角度,讓學生來複述課文,由此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其次,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彭琳娜老師教學《月光曲》這課時,就透過學習指名讀、配樂讀、齊讀、示範讀等多種方式,充分體會了貝多芬情感變化,層次非常清晰。

  4、紮實的語文基礎的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一定要紮紮實實打好語文的基礎。這是我們語文教學傳統的優勢,決不能放棄。語文課程改革只能加強基礎,然後追求創新。決不能放棄我們好的傳統,片面追求“創新”。本次課堂教學老師基本都注重了語文學習的基礎,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語文基礎學習。

  例如識字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識字,使得識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既體現了基礎,又體現了創新。閱讀教學注意了一定量地讀的訓練,比較注意朗讀方法的指導。學生聽話和說話訓練,注意讓學生掌握方法。教師能夠準確地把握教材內容,沒有出現遠離文字進行過度發揮的現象,注重教材資源和學生資源的挖掘和運用。

  總得來說,透過這次聽課,它豐富了我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聽課是教師的必修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今後我們將透過這條捷徑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教師聽課總結 篇7

  為了培養新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新老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在這個學期,便組織我們新進老師跟隨優秀教師進行隨堂聽課活動,我有機會聆聽了xxx學院優秀教師聞xx老師的《xxxx》的一節課,深深的被聞老師的教學魅力而吸引,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在教學活動的不足。使我獲益匪淺,可以說聞老師的課,為我一個青年教師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為我以後的教學提供了典範。

  具體說來有這麼幾點:

  一、聞老師對教學流程的安排非常合理。

  教學流程對於青年教師來說,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雖然以前曾經在暑期培訓過程和一些教育的書中知道有這麼一個概念,但是並不知道應該如何運用到現實的教學中去。而透過聞老師的一堂課,使我們腦子中的這個概念慢慢的有了那麼點輪廓:很好的引進新課程——巧妙的聯絡舊知識——順其自然的強調重點知識——靈活的調動課堂氣氛——牢牢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聞老師的教學流程都非常清晰,面面俱到,環環相扣,重難點把握得當,把知識點清晰的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

  二、教學態度方面。

  聞老師教態自然,親切,語言流暢,激情四射,深深的吸引了學生們,讓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進行學習。並且聞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及時的運用鼓勵性語言進行激勵,這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教師對課堂掌控能力強。

  對於我們青年教師而言,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教學教的不好,而是管理學生不到位,因此造成了學生學習態度差,上課聽講效率低,甚至出現很多學生玩手機,睡覺說話的現象。而在聞老師的課堂上,這些問題就很少甚至基本不存在,這也是我們青年教師應該學習的地方。

  這次教研活動過後,我試著將學到的這些知識運用到了我的教學實踐中,發現竟然取得了不一樣的效果。

  透過這次學習,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積極的把教學活動和生產實踐相結合,在教的過程中學,學的過程中體會教。向老教師學習,積極聽取老教師和其他同時的課;向有經驗者學習,彌補自己知識的不足。這樣,我們的未來教學工作才會充滿希望,才會體驗的教學的樂趣,體驗的教學活動的魅力,才會教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

  教師聽課總結 篇8

  本學期教育局組織了全旗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並很榮幸地請到了呼市新城區教研室的於老師為我們任教。從開學的第三週至今,我們已接受了七天的培訓,於老師精彩的講解,豐富的知識,幽默詼諧的語言,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讓我受益匪淺。現將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遊戲與學習相結合,讓課堂"活"起來

  第一節課開始,於老師就教了我們許多活躍課堂氣氛的好遊戲,《拉德斯基進行曲》《兩隻老虎》《房子、箱子、盒子、匣子》…… 這些遊戲讓我們不再拘謹,不同於以往死氣沉沉的"學習培訓",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當然,這些遊戲也不是單純的"玩兒一玩兒"那麼簡單,遊戲可以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節奏感、思維反應能力、肢體語言表現力等。這些遊戲在我的課堂上也初步得到了利用,雖然我還是在摸索中運用,但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孩子們真的"靜"了下來,注意力相當集中,大大提高了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孩子們也更喜歡我了。

  二、"柯爾文"手勢學習音階,提高了唱譜的準確性、趣味性

  透過本次培訓,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柯爾文" 這個詞,在於老師簡單明瞭的講解下,全場老師在"柯爾文" 手勢下的精彩和聲讓我震驚。現在,在我的課堂上,每節課的第一個環節,都是用柯爾文手勢唱音階、我做手勢同學們"猜音階",由於每個音的手位不一樣,同學們唱譜時有了明顯的音高意識,雖然不是唱得很準,但唱譜的準確性和趣味性都有所提高,希望能透過這樣的反覆訓練,讓學生能熟練掌握"柯爾文"手勢,真正提高唱譜的準確性。

  三、"旋律線"的運用,提高了歌唱的準確性

  "旋律線"也是我剛剛接觸到的音樂名詞,原來在教參中見到過,但始終不知道該怎樣去表現。透過一節課的培訓,對"旋律線"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但掌握得還不熟練、準確,但我還是大膽地運用到了教學中。現將我運用後的粗淺認識與大家分享如下:

  1. 由於我們剛剛運用"旋律線",所以在孩子們還不熟悉歌曲旋律之前不要用旋律線,一定在會唱之後再畫"旋律線",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教唱歌曲《田野在召喚》時,課前我精心設計了旋律線,聽了兩遍音樂之後,我讓學生同我一起畫旋律線,由於對歌曲還不熟悉,孩子們畫得"熱火朝天""一塌糊塗"。當我放置在學會歌曲後再畫,效果好多了。

  2. 不一定每首歌都要整首畫旋律線,選取同學們唱錯或重點之處畫旋律線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歌唱的準確性。

  同樣是在進行《田野在召喚》的歌唱教學,在唱到結束句"一路走我一路唱"時,有的同學懶得往上唱,有的同學唱不準,這時我靈機一動畫了逐層升高的旋律線,同學們立刻唱準了,教學效果出奇的好,我和孩子們都很開心。

  四、課堂教學運用中存在的不足

  由於我還在摸索中運用所學的知識,所以還存在著實踐效果與預期效果之間的差距,教材所學內容的時間安排與運用所培訓內容時間安排之間的矛盾… 這些因素困擾著我,我該怎樣合理運用所學內容?我該怎樣上好一節課?

  幾天緊張而有意義的培訓,使我對小學音樂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音樂就應該以審美為核心,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讓學生的身體和思維真正地"動"起來。我將於學生一起"成長"。

  教師聽課總結 篇9

  歷時一週的公開課結束了,我總共聽了16節課,受益匪淺,有許多節鮮活生動的課令我感動,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值得我去學習,現將聽課總結如下:

  一、每個老師都很敬業,認真迎合學校要求。

  最大的講課老師已經50歲了,而都是認真備課,投入講課,使用多媒體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一節節好課。

  二、大部分教師遵照學校要求執教。

  數學教師按照“四環三查”模式教學。語文老師按照“主題學習”執教,都採用“自主——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導學案引領學習,展開與文字的深入對話的有效性。展開互評、互說課、全盤聽本組的課,費時大,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三、每個老師都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有的老師的相當精美,有一定的水平,體現了一定的價值。從而也深刻地認識到好的可以讓學生直觀地學習新知,提高學習效率。

  商榷之處:

  1.雖然老師們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時間,但大部分課堂任務完不成,這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

  2.應該增強時間觀念,合理安排控制每個環節的時間,該收則收。

  3.不斷學習,增強教師本身素質,將功夫下在平時,下在課前,才會有精彩而高效的課堂。

  總之,講好一節課不容易,而只動嘴皮子評相當容易。教師的工作任重而道遠,望加倍努力,爭取一次次進步。

  教師聽課總結 篇10

  這次參加校級教研活動,聽了三位數學教師的公開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針對這三節課,我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關注問題情境的創設

  教學的藝術,不是傳授而是激發和喚醒,所以老師要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折扣》一課中,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逛大世界商場購物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數學問題處處存在。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接下來的數學教學進行了情感鋪墊。

  二、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變為“會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合作者、引導者。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只作恰如其分的點撥,不能一問一答的大包大攬。創設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指導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在主動探索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教師的激勵到位

  三位老師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你說的真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裡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四、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相結合

  三位老師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夠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與同伴交流,並給足學生動手、觀察、交流、合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具體操作活動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如《認識幾分之一》一課中,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在動手摺一折中,認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在《可能性》一課中,教師讓學生在拋硬幣、轉轉盤活動中領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五、練習設計有層次性

  練習設計重視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不斷髮展。如《折扣》一課中,教師先讓學生明白幾折就是百分之幾十,打幾折表示按原價的百分之幾十銷售。然後設計已知原價和折扣,求現價的問題。再設計已知現價和折扣,求原價的問題以及已知原價和現價,求折扣的問題。最後又出示已知原價和折扣,求現價比原價便宜多少錢的問題。整個教學設計環環相扣,步步深入,每個問題都是紮紮實實得到解決。

  總之,本次校級教研活動,讓我收穫很多,感觸很深,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要加強學習,在實踐中加強探索總結,爭取進步。

  教師聽課總結 篇11

  老師為大家呈現了紮實、有效而又頗有創意的課,課堂上,老師們把一堂堂課演繹的既樸素又精彩,既紮實又有效。幾節課聽下來,深感受益匪淺。同時,與做課老師精心設計準備的課堂相比,我感覺自己平時琢磨得太少。這3節課在設計時,少了許多華而不實的東西,更多的是關注課堂的“數學化”。下面我以馬剛老師的《1000以內數的認識》為例,結合聽課情況,淺談一下自己收穫。

  1、教師透過多種學習材料的呈現,如小方塊、綠豆、報告廳在坐的老師等。豐富了學生對於1000這個數的感官。讓學生初步感受因為物體個體大小的不同,所以1000個物體的整體大小也會不同,多層次的進行了體驗。

  2、整節課上教師很好了展現了學生學習的狀態,體現了學生學習中“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的過程。在學習拐角數數時,先讓學生看小正方體,再到學生自己數一數,然後一邊數一邊撥,再寫數。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3、課的精彩在於對數學知識的梳理。從課的伊始,教師透過課件很好的呈現了學生數的方法,並對以前學過的100以內數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很好的梳理;第2次對知識的梳理是在認識了1000之後,透過梳理1000以內數之間的關係,學生的頭腦中完整的呈現出了1—10—100—1000這些數之間的關係。

  4、圖、計數器和板書三者有機結合,突破重點和難點。先數多媒體上的小正方體,在數的基礎上到十調整小方塊的位置,然後再讀數,寫數相結合。有了多媒體的依託,最後脫離具體的圖形,進行嘗試獨立的數數、撥數,先同桌合作數,再個體數。做到人人過關,紮實有效。

  5、注重估數意識的培養貫穿於課。課上先後出示了1000個小正方體,再到1000顆綠豆的呈現、報告廳能容納500人,進而想象1000人是多麼一大片,學生是有目的的想象,一節課上可能體現不出學生的什麼,但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是終身受益的。

  現在的數學課堂已經不再是一個承載著固有知識點的一潭死水,而是被學生活躍的思維啟用的一眼活水,每天都在經歷著更新,每一次的湧動都閃現著學生奇思妙想的思維火花。課堂教學目標要清晰、明確。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瞭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情感態度設計教學環節。課堂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只有有所需求的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我們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時調整教學預案,學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好,我們要善於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多種方法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得到最大的收穫。

  每一次聽課、學習都會使我感悟頗深,會幫助我改進教學方法。作為一名教師,教學的根本在於教材。教材所給我們呈現的知識大多是由問題情境中來,然後是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展示。其實教材不僅僅是對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與結果的展示,我們要深入教材,究其根源,才能對教材地真正理解。而我卻忽略了這個探索的過程,有時是探索過程程式化,我關注更多地是結果的多樣化及最佳化。這樣的教學學生雖然也學會知識,卻缺乏探究意識,缺乏在探索過程中所體驗到的成就感。我要深入地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多方面地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