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1
一學期就要結束了,本班很多學生在學習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進步,心理也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這既有學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長的協助,更有教師耐心的指導,下面我就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小結:
一、走進學生幫助學生。
由於小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容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
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因此,透過講故事、學生表演小品、小組討論、學生點評的方式,讓學生在寓教於樂中接受相關的知識。
在家長開放日,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和家長及時交流。給家長相應的指導,讓他們多關心孩子的成長,多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
二、透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聯絡家庭,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絡,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才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等行為。然而,由於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矯正,引導他們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我們深深感到在小學進行心理輔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擔負著培養下一代重任的.小學教育,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我們更應當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實踐證明,教師只有融入學生,才能夠傾聽學生的聲音,為他們煩惱而煩惱,為他們快樂而快樂。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教師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發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絡,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2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一學期來,我校十分重視學校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德育處的指導下,針對我校師生的心理特點,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將我校一學期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做一總結。
一、以人為本,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和學生的人格健全。
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以及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的不斷深化,無疑給教師的心理和行為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如何幫助教師應對社會和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的新挑戰,排除消極心理,最佳化心理狀態,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經成為學校必須重視和關注的問題。我校提高了認識、更新了觀念,加強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健康常識,指導教師樹立自我保健意識與學會調適良好的心態,並在學校管理過程中關注教師的心靈世界,注重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積極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努力為教師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提供支援性的心理環境。同時,進一步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著力點和提高德育工作實效的突破口,著眼於每個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和心理潛能的開發,不斷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創造條件,努力開展好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充分認識開展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立足學校實際,建立心理諮詢室,注意貼近學生生活,盤活教育資源,發揮學校優勢,爭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全方位、分層次、多渠道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求在範圍上有所拓展、在形式上有所創新,努力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規範性和實效性。
(1)集體教育和個別輔導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應樹立面向全體學生,以班級集體教育和個別輔導相結合,全體參與和個別對待相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受到適當的教育,又使個別學生的各種特殊問題得到及時解決。與此同時,我們從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出發,建立了個別輔導模式,以彌補“集體輔導”的不足。
(2)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限於學校教育這一領域,它應當以更積極、更主動的姿態拓展陣地。我們全面分析了學校教育的網路特點以及影響學生素質提高的各教育因素,覺得家庭與社會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特別是家庭教育,它直接與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相關聯。利用家長學校進行心理衛生知識教育,以家庭教育指導為連結,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絡。實踐研究表明,家長能夠配合學校促進子女全面健康成長,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形成關心、支援、參與素質教育的良好環境,使學校素質教育得到橫向發展。
(3)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學工作相結合
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與心理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無論從問題的特性、內容,還是從產生源頭上看都不是一類問題,它們既有區別,又常常交織在一起。實踐證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豐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拓寬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因此,我校樹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突破口。同時,逐步完善心理輔導室建設,充分發揮參加各級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的專兼職教師的作用,面向全體學生,定期開放,加強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及時對有心理障礙的個別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幫助他們排除心理困擾,並積極做好心理健康檔案的建設與管理。
當前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傳統的工作模式,學校的空間、時間、財力、物力和師資,幾乎都被學校教學和德育工作所佔有,特別是為應試教育所佔有。因此,要理順心理輔導和學校其它工作的關係,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使學校應試教育轉軌到素質教育中來。
三、不斷探索,以骨幹教師為龍頭,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1)以行政管理人員為先導。學校校長和中層領導人員,是一所學校的頭腦,決定著學校教育教學的目標和方向,沒有他們的重視,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將是一句空話。因此,學校以德育處為指導中心,全面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實。
(2)讓班主任老師著力跟進。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業務骨幹,他們不僅有自身素質的提高問題,而且還將承擔對全體教師的基礎培訓任務,這是分層次培訓中的培訓重點和難點,對他們的培訓,不能侷限幾次短期培訓了事,而要求系統進行。
(3)在全體教師中普及。有專家曾經指出,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70%產生於學校。且不論此話是否言過其實,至少說明學校是學生心理問題的發源地之一。學生在學校,正面接觸最直接、最多的是學科教師,教師的人格修養、教學行為乃至言談舉止透過學生的感觀直達學生的心靈深處。其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是信心和鼓勵,還是失落和壓力?是情與愛的感化,還是責罰與傷害?一切取決於教師的管理與教育教學過程是否規範科學。因此,在全體教師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師德修養,規範教育教學行為,決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失成敗。我們的做法是:首先有針對性地進行師德和教師行為規範培訓。其次,透過教育心理學、青少年兒童心理衛生、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常識的培訓,使全體教師掌握基本的學校心理衛生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初步實踐證明,這種教師全員培訓是十分必要的,不但教師自身心理素質提高了,而且改變了許多教師的育人觀,學生問卷調查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四、加強學習,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受到人們重視,我們在這方面經驗是不足,為了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們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專題師資培訓、活動課觀摩、案例論文評選、經驗交流等活動,不斷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總之,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以培養健全人格為目標,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科研為先導,心理健康教育將愈發顯示出強大優勢,教師工作身心愉悅,幸福指數提高;學生的心靈一定會充滿陽光,學生一定會愉快地學習,快樂地成長。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總結3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學,學生們逐漸離開父母的懷抱,獨立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怎樣面對挫折、如何與同學交往、面對父母的期望與嘮叨該怎麼辦?……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學生們真切面臨的課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校紮實有效地開展。它滲透在教師們的日常課堂教學中、浸潤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中、也表現在學校為之專門開設的心理健康主題教育之中。現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組織機構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來被學校領導所重視。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和各班主任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員。日常活動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宣傳、有總結提高。學校領導經常利用校教職工大會宣傳、佈置工作,在全校營造了良好氛圍,形成領導重視、全員參與的喜人局面。學校有獨立的、規範的心理輔導室。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1、建立建全學生心理檔案
建立了學生心理檔案是加強學生心理教育工作,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保障。為學校心理輔導、諮詢和治療工作提供操作指南,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動態的監測手段,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2、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我校定期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個別學生在心理健康發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別的教育和幫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於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於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採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並非只是個別學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防止了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開展心理知識講座,使全校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個別諮詢與輔導。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識講座的基礎上,我校開設心理輔導室,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教師和學生在心理輔導室內透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在個別諮詢與輔導中,心理輔導老師做好相關的記錄,耐心的為學生給予指導。特別是期中考試前後,學生面對自己的考試總會有許多的憂慮,心理輔導老師就予以勸慰,疏導,減少學生對考試的恐懼或憂慮,並幫他們認真分析得失。
4、心理教育的學科滲透。我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並不是孤立地進行,而是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滲透起來,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語文學科中進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課中進行心理教育的滲透等,讓學生並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5、開通“小星星”信箱,利用“紅領巾”廣播站為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搭建平臺。學生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透過信箱和老師交流,比較普遍的問題利用了廣播站的“星星迴音”進行解答,實時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同時也邀請部分同學到“快樂小屋”進行單獨交流,利用些特殊的節日加強對學生的愛心教育,比如:學生自己作的“愛心卡”“感恩卡”等。讓他們懂得家人或別人對你的服務和關心要知道感恩。孩子們對活動的熱情很高,也得到了教育家長反映很好。
6、開設愛心媽媽親親電話
由於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又遠離監護人,他們親情缺失,有的甚至在性格、心理和行為品行上存在問題。很多人外出打工,只有春節時難得回家一次,有的為了省錢,甚至幾年都不回家。留守兒童見不到父母,電話溝通就成了一個重要的途徑。他們離家甚遠,不得不寄宿在學校,一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才回家一趟。學校開設愛心媽媽親親電話,每個學生可以利用休息時間跟爸爸、媽媽進行電話交流,學習生活情況,拉近了父母與子女間的感情。
7、積極配合班主任開展豐富多彩,形式新穎、多變的主題班會。
每週五是我校的例行主題班會課。結合年級學生特點及工作重點利用班會時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擁有陽光的心態。主題班會課圍繞學生的學習、心理、生活等方面展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如新生對他們進行入學教育,幫助他們儘快適應新環境,融入新集體;積極開展以“認識自我”,“搞好與同學老師之間的人際關係”為主題班隊教育活動,使學生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以及與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如六年級面臨畢業考試的壓力,難免有焦慮緊張的情緒,我們透過講座輔導、心理諮詢幫助學生增加正確的競爭意識、克服自卑心理,正確對待考試。
8、注重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與交流。
結合家長學校及每學期的家長會,注重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和交流。每學年針對不同年級開展了不同的輔導內容,內容豐富,涵蓋了新生適應問題、考試焦慮、家長和學生溝通、建立學習型家庭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為了培養心理健康的人才,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還將不斷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績。
三、存在問題
當然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還是處在起步發展階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進一步規範化,對學生、家長、教師的心理輔導有待於進一步科學化。現在部分學生、家長、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還存有一些偏見,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隱性效果認識不足,認為只有分數是看得見的,追求功利性,忽視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完善和發展,使學生在面對自己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時感到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