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範文彙編7篇

關於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範文彙編7篇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本學年,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援下,我們實踐科組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確定好主題,並圍繞主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以保證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在活動中,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實踐”、“考察”、“實驗”、“探究”、“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活動中收穫頗多:

  一、在具體的課題事實中,我們重視了“六開放”:

  活動的開放性是保證學生主體能夠自主活動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我在實施時,組織、指導學生活動時注意:

  (一)活動內容的開放

  活動內容的開放,要求教師一要保證活動內容的豐富多樣性,二要保證活動內容的可供選擇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處在不同發展水平、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們透過對活動內容的自主選擇、積極參與,獲得各得其所的相應發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面向全體。

  (二)活動過程的開放

  活動的過程是動態的、變化的。

  (三)活動時間的開放的,把納入課表,在確保課時安排的基礎上,可以視外出需要進行機動調配,有時甚至取得家長的支援,利用雙休的業餘時間。

  (四)活動空間的開放

  活動空間的開放是指把以往固定的空間(教室)變為彈性的空間(圖書館、電教室、社群等等)。活動的場所要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確定。即便確定在室內,也可以根據活動的特點,打破單一的“秧田式”座位,進行多種形式的座位組合。

  (五)活動結果的開放

  活動結果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活動結果的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用自己喜歡的又能體現自己特長的表現形式:或調查報告、或圖表、或手抄報、或詩歌、或小品表演、或錄音錄影、或體驗日記等來彙報自己的活動結果。二是活動得出的結論具有多樣性。既可以得出統一認識,也可以保留多種意見;既可以形成完整結論,也可以恰到好處地留有一塊“空白”,已引發學生的再學習、再探究的

  興趣和熱情。

  (六)師生關係的開放。

  在人格上師生之間建立一種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轉換機制,教師有時是傳道者、真理的代言人;有時是學習者、意見的傾聽者;有時是長輩、導師;有時是兄長、朋友。向何種角色轉換,何時轉換,一切都視活動的需要而定。

  二、注意活動的實踐性。

  教師轉變觀念、轉換角色,由學生學習活動的“主宰者、控制者”變為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參與者”,敢於“放手”,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學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師決不越俎代庖,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實踐過程。

  三、原始資料的積累。

  注重學生方面資料積累的規範性和高要求。經過幾個學期的積累和實踐研究,本學期我們對原來學生的資料的積累要求上規範。根據實踐經驗,同時我們參考其他學校的一些記錄表,重新設計並且印製了活動記錄。這樣,我們本學期的資料就相對來說比較規範,利於裝訂;在操作時也便於教師有的放矢地給予指導。

  四、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在上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由於需要外出的時間比較多,我校的校外活動基地又相對比較遠,因此在外出活動時有時不能得到時間上保證。此外,交通工具也是一大困難,外出活動時學生的安全也是一大隱憂。

  (二)綜合實踐活動對經濟的要求也比較高,如最好需要每個小組都能有一個照相機。在這些方面由於照相機等家長也不是很放心讓學生帶到學校,因此也存在操作上的一些困難。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 篇2

  小學綜合實踐課總結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課程,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做,在做中學,不要將課想得那麼複雜。而是創設一種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透過自身的實踐、觀察、體驗與思考,從發現中提出問題,然後積極主動地去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一、給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

  綜合實踐活動課不要用“上課”或“教”的方式,而是用“做”“實施”或“開展”更合適。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上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在這個空間裡,要讓學生盡情地觀賞一切,分析一切,這一切原本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也正因為陌生,給了他們以新奇的感覺,學生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開展廣泛的交流,並對獲得的種種資訊和現象進行充分的,毫無拘束的爭辯,在爭論中認識,在爭辯中深化。這對於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嚴厲的挑戰,因為綜合實踐活動可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生帶著問題來研究,帶著準備來探索,因此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拓展文化結構和自身素質。活動給了他們欣然求知的樂趣,活動教會了他們做人的道理。

  二、給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的舞臺

  綜合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施中,它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

  在準備階段,在學生對身邊的社會、自然現象有了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在教室裡討論,由我來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做出活動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孩子將模糊的問題有效合理地表述出來,並幫助與指導學生準備工具與材料。

  在實施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經歷與體驗。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還有安全問題,活動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我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一些指導,對一些必要的專題講解和方法的介紹,並對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組織活動小組,確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題及內容,確定研究的目標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精心設計過程,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調控。在綜合實踐中,研究方式的選擇,學習小組的組成,活動過程中的計劃、活動成果的構想,都完全在學生自己手上。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只要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鍊,成長起來了,這就是我的成功

  三年級資訊科技教學總結

  回顧第一學期,本人能夠努力工作,認真學習新課標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以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實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根據實際制定各項計劃,備好課,寫好教案,並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設計上課的形式和內容,難易結合,使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學得愉快、學得好。下面就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對這半個學期的工作進行總結:

  一、培養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

  《資訊科技》不同於一般的學科,而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中要以講為輔,以練為主,以用為目的,使學生在練習中、實踐中或“玩”中學會如何使用電腦,改變過去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呆板教學方法,利用《資訊科技》課程自身的特點提高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開學時,學生大多數剛接觸電腦,對電腦有著一種神秘感,對學習電腦也有著一種極大的興趣感,作為教師要怎樣才能將學生的這種興趣繼續保持下去呢?我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先問學生什麼是電腦,電腦有什麼作用,然後根據書本講了許多有關電腦方面的科學知識,讓他們感到電腦原來是這樣一回事,使他們對電腦有了一定的認識,打破了不敢碰電腦的神秘感。接著講解了電腦的作用,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

  二、遊戲入門,學習指法。

  小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對於最基礎的學習內容——學習指法。這個內容的學習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吃蘋果”“打地鼠”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在這種情況下,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就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在教學滑鼠的使用時,有些學生不敢握滑鼠,或是操作不靈活,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採取的是遊戲結合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滑鼠的操作有一定的瞭解,然後安排一些拖箱子(訓練拖動)、紙牌(單擊、雙擊)和掃雷等遊戲,透過遊戲,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式掌握得好快。

  三、小組互助、協作學習。

  由於學生在學習資訊科技課程方面存在著各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對計算機有著深厚的興趣,他們對計算機知識瞭解的很多,有的家庭有條件從小接受計算機教育,在操作技能方面水平很高,可以說是"小專家",而有的'學生在校外從未接觸過計算機,在本學期只是第一次接觸,在這方面是一片空白,於是,在開始的時候,我將每一個班按每列分成了若干個小組,每組有6個人,每組都有一個小組長,在教學的時候,同學們之間透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幫助,監督檢查。水平相當的能一起探索、實踐,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得到基礎好的、學習興趣深厚學生的幫助,這樣發揮了優秀學生"小老師"的作用,激勵其更加努力。這樣教學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例如在學習時,老師佈置好一個任務,透過小組學習,使這個任務是由學生進行解決的,而不是教師將方法直接講給他們。透過實踐證明,小組學習不僅使學生順利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發展。

  三、開展競技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本學期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養成學習的習慣,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方法,能夠正確掌握指法的擊鍵方法。因為指法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又是枯燥的,所以有必要開展一些活動以維持學生學習的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比賽的方法進行,每過一個階段進行一次比賽活動,由每小組先進行,然後由組內評出最好的,再由評出的進行互評,透過這些活動,不僅使用枯燥無味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活動,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個個都想爭著做個打字高手,從而使他們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另外,本學期在校內開展了“打字小能手”比賽,透過比賽,提高了學生的競技水平。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星期三小學四年級的同學們在學校綜合實踐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我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彙報。

  此次活動學生利用課內外時間共準備了兩週,透過市場調查瞭解了物價上漲和蔬菜的運輸渠道;透過家庭記錄瞭解了一日生活成本和家人的辛勤勞動;透過文學作品的蒐集整理感受到了勤儉節約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最後,學生齊聚一堂,自己買菜、洗菜、炒菜、品嚐。雖然在烹製的過程中同學操作的不太熟練,但學生們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一改往日在家狼吞虎嚥,吃完飯桌子一片狼藉的景象,大家細細品嚐,珍惜著每一粒糧,深深感受到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內涵。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在學生互相品嚐親手烹製的美食中結束了,但是他們心中已經深深埋下了“節約糧食,人人有責”的種子。學校也會繼續透過各種活動將學生的這種節約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感受低碳生活帶來的變化。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 篇4

  我們學校是省綠色學校,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我們班的綜合實踐課便以“環境保護”、“交通安全知識”、“中國傳統節日知多少”“集郵”為主題開展了實踐調查活動。

  這一活動我們是分三個階段進行的:第一階段(3—5周)指導學生確定研究主題,第二階段(6—9周)全面展開調查進行實踐活動;第三階段(11—12周)整理調查的資料,彙報交流我們全班分成了五個大組,每個大組又分成若干個小組,自願組閣。活動時間:主要是利用星期日,課外時間進行。

  我覺得開展這一系列的調查活動,我們的學生有如收穫:

  一、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和社交能力。

  有一部分同學平時膽小,不愛言語,社交範圍小,透過這次活動,他們接觸了社會不同性格、不同職業的人,在不知不覺中鍛鍊了口語,提高了社會交往的能力。

  二、培養了學生對不同的人採訪後,要進行記錄、整理、分析;對所查閱的資料要進行選擇刪減、歸類,無意中,就要訓練自己的分析能力。

  三、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開展活動以來,圖書組的同學去圖書館的次數增加了,他們新聞記者許多關於環境保護的書籍,雖然,有些資料在圖書室中無法查到,但他們從書中學到了不少其它的環保知識。電腦組有條件的同學學會了上網查資料,他們對高科技的電腦充滿了好奇和喜愛,為培養將來的住處技術人才作下了鋪墊。

  四、增強了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學生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到了不少的環保知識。他們不但瞭解國內的情況,還蒐集了日本、德國等國的狀況。透過國內、國外情況的對比,學生看到了我國在環保上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

  五、鍛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活動中,學生要調查、要走向社會、要動手操作。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會得到鍛鍊,活動後,要整理資料、彙報情況、寫感想、寫倡議書,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口語能力,寫作能力無疑會要得到一些鍛鍊。的確良

  總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雖然幹不出驚天動地的事來,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只要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鍊,成長起來了,這就是我的欣喜之處。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 篇5

  本學期,綜合實踐科組認真貫徹市教育局教研室綜合實踐課程計劃的有關精神,結合“xx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領域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工作方案”,以綜合實踐活動的常態、有效實施為目標,以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為核心,紮紮實實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總結如下:

  (一)堅持依託網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實地研討需要外出的時間比較多,外出活動有時不能得到時間上保證。但是,網路研討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既可以實現跨校級的研討,也可以不受定點定時的限制,實現資源共享。本學期,我校積極組織老師們參與區的網路研討,與其他學校的老師共同學習研討,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實踐指導能力。同時,我們還堅持以學校課題部落格為平臺,把老師,學生的成果以電子形式上傳,既儲存了資料又加強了和外界的聯絡溝通。

  立足課堂教學,致力於課程的常態實施

  本學期,我校按照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課程實施將採用五個環節的實施模式:主題確立—方案設計—活動實施—交流展示—活動評價。在各環節的實施中落實相應的課型,力推各課程的內容,結構和操作程式,從而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在“課內”的質量,保證課程實施的常態化,提升課程實施的有效性。我校曾有多位教師在廣州市現場會上分別執教了方法指導課、開題課、資源加工課、中期彙報課、成果彙報課等不同課型的研討課。老師們在課型的實踐中有了很多優秀和寶貴的經驗,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不斷總結經驗提升理論的水平,從而推動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有效實施,我們在科組內進行了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型的實踐和理論探索學習。根據老師們的特長與實際的情況自願形成探究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對綜合實踐課程的某一課型進行深入學習和探討,並在科組內交流。透過對系列課型的學習和研討,進一步的深化了老

  師們對課程的認識,大大提高了課程的實施效率和水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實現常態化,像語文、數學、英語一樣有生命力,必須立足課堂,建立不同的教學規範,本學期,我校透過落實課型教學,確立常態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序列化、系統化的做法來保證課程的有效和常態實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加強培訓與學習,不斷提高專業水平

  為了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專業素養,力爭能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取得長足的提高,學校堅持採用“請進來,走出去”方針,多次邀請省、市、區專家到校指導綜合實踐工作,組織老師們到示範學校參觀、聽取優秀經驗做法,同時,積極參加市區教學研討活動。

  4月,廣東省教研室黃x主任和廣州市教研室的鄒立波科長到校指導廣東省綜合實踐活動樣本學校的建立工作,並且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指導意見,為我校的建立工作指明瞭方向;5月,廣州市教研室李偉成主任對老師們進行了論文寫作的校本培訓,提高了老師們對實踐中成果的表達能力;我們還多次邀請鄒立波科長對綜合實踐的老師們進行專題講座,例如:綜合實踐活動論文、案例的撰寫指導、學生小論文、小報告的撰寫、學生成果的收集等培訓講座讓老師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收穫不少。另外,天河區教研室盧秉珍書記也多次來學校指導,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發展建言獻策。

  同時,我們還堅持走出去學習,吸長補短,不斷提高指導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學校組織老師們參加了在白雲區太和一小、白雲區竹料一小、天河區員村小學舉行的廣州市綜合實踐現場研討活動;參加了在龍口西小學、匯景試驗學校、長湴小學舉行的區內實地教學研討活動,還組織老師們到白雲區江高中心小學取經學習省綜合實踐活動樣本學校的建立工作。

  本學期,在專家的指導和引領下,在實地教學研討的聽課、評課中,老師們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了更好的理論基礎和具備更強的實踐指導能力,使老師們的專業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三)重視階段性總結,完善成果管理

  為了不斷促進老師們在活動中反思提高,也為今後的活動課教學留下第一手教學資料。本學期,加強了科組管理,重視活動階段性的總結,不僅要求老師們對主題活動結束後進行案例的撰寫,還對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一些成果資料做好規範的整理和管理,並在學期末進行各班學生成果展示活動;同時,教師要根據每一階段的活動情況,對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動中的實際情況,經常進行反思,並形成論文。對典型問題科組要組織統一學習、討論、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進行總結與推廣;不但要求每位教師講好優質課,而且要求他們要整理好課堂實錄,並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點評與反思,在整理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提高。並把近兩年來,教師在開展課題研究中形成的論文、教學案例、課堂教學實錄、教學反思、教學隨筆等成果集萃成書籍。

  (五)下一階段努力的方向

  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綜合實踐科組將繼續嚴格執行 “xx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領域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工作方案”的計劃,致力於課程的深度開發和課程的常態實施。

  1、編寫校本特色讀本

  進一步注重校本課程的開發,當前的綜合實踐活動都沒有現成的教材,大家都處在一個摸索期,我們想在現有基礎上自己編寫出一套關於書法特色方面的校本教材,使今後在研究的程度上有一個新的提升。

  2、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建設。確保校本開發建設和實施有章可循,保障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

  3、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檔案資料的管理。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 篇6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本學期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選擇了“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主題,圍繞這個主題文明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和家人,瞭解自然,瞭解社會,關注社會生活。學生透過交流,與同學們分享勞動成果,在交流、彙報中學會了讚美,學會了欣賞,學會了理解,獲得了知識。同時努力號召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自我發展和合作精神意識。在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

  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為必修課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透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門文化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課質量提高的堅實基礎。如在與語文學科的密切配合中,開展讀書樂,組成小組讀書會,組織故事會,展示學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透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更喜愛文學知識,重視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為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構建校園文化、薰陶文學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有益的社會調查活動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存在於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生活感。這種現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

  體驗,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係的程序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社會調查。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期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調查大涌牛仔服的發展,生長過程和取得的成就等,希望透過這個調查活動,學生對於自己家鄉的特色產業就有了更清楚的認識。還有調查自己家周圍的古樹名木,這些學生都比較容易進行,做得非常好,鍛鍊了能力。

  三、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創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精髓在於“實踐”二字。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並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透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隨著綜合實踐活動廣泛的開展,拓寬了學生動手的空間,為學生自主動手、獨立製作、體現個性化特徵的設計提供了時間的保障。本著為全社會培養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設人材的目標,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很有必要。這學期組織了小製作比賽、設計大賽等等,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總之,這學期裡,學生的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能真正做到鍛鍊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

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 篇7

  《20xx-2021學年第二學期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工作總結》適用於20xx-2021學年第二學期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的工作總結,學生是課程實施的重要主體,是實踐性課程。為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本人努力在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作為活動主體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在活動中,從活動主題或主題的提出,到活動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動的實施,到活動的總結,交流和評價,都儘量讓學生主動參與,而本人則有效地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指導。

  它不是“可教”的課程,而是“可做”的課程,是一種實踐性的課程。本學期我主修的是四年級的綜合實踐課,在開學初期,我就針對綜合教材中的一些題目,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探討。一個學期以來,我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工作。在教學上,我努力做到讓學生透過多動手、多練習、多討論來開展課程。透過不斷的摸索,總體上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本文對這方面的工作進行了總結。

  注重開展學生課外調查活動。

  綜合性實踐活動多與學生生活聯絡緊密,而課程多為學生身邊的事物。開設課程時,我都大膽放手,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調查研究,讓他們透過參觀、上網蒐集資料等方式完成課程學習內容。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使課程活動活化,而且能使學生真正地感覺到知識就在自己身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一個學期下來,與上學期相比,學生制定計劃、進行分析、統計彙總的綜合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

  在每堂課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都滲透了大量的動手專案,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活動,我會和學生一起在網上搜集相關的製作資料,並在假期裡一起合作完成自己喜歡的專案。下個學期,我們班的手工製作和小發明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注重知識的學以致用,增強實用性;

  多為實踐性教學內容,實用性強。比如:有的環節就進行綠化改造設計。下課後,我都要同學們一一對照綠化規範的要求,認真檢查家中綠化的不足之處,深思改善措施。我在《保護視力》的教學中,就是要求學生將所學的正確使用眼睛的方法和保護眼睛的方法,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去,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

  充分發揮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主體作用。

  它不是“可教”的課程,而是“可做”的課程,是一種實踐性的課程。學生是課程實施的重要主體,是實踐性課程。為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本人努力在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作為活動主體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在活動中,從活動主題或主題的提出,到活動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動的實施,到活動的總結,交流和評價,都儘量讓學生主動參與,而本人則有效地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指導。

  這是個缺點:

  一、面對本課程,深知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以後還需要在平時生活中不斷的給自己充電,學習。

  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一種更好的主動學習,主動發現,主動研究的精神。

  三、對於身邊資源利用不夠,我想在以後的活動中爭取家長的支援和幫助,向其他相關人員尋求幫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