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研修總結
初中數學研修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透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數學研修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數學研修總結1
參加國培計劃《農村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初中數學班的學習研修,這既是教育發展形勢的新要求,更是對教師提升教學工作能力、提高業務素質、增強工作後勁的關愛和期待。20xx年11月,我結束了國培初中數學培訓研修第一階段的培訓學習後,又投入到緊張的在職研修階段,在這階時間的學習中使我更新了教育觀念、開闊了教育視野、增長了新知識、提高了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現就自己在崗研修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認知數學概念課
建構主義認為,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主體重新建構的過程,利用多媒體課件,我們很容易顯示某些數學概念的動態過程,形象直觀地展示一個讓學生參與的認知環境。如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以前都是用剪紙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讓學生直觀感受,但由於實際操作有誤差,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我在講此內容時,先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頭腦裡有一定的印象,然後利用“幾何畫板”隨意畫一個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個內角並求和,然後拖動三角形的頂點任意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發現:無論什麼樣的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總是180度。前後印證,使學生產生了很大興趣,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為什麼”的慾望。再如講解“軸對稱”概念時,我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了一隻會飛的花蝴蝶,這隻蝴蝶剛一“飛”上螢幕,立刻就吸引了全體同學的注意,連一些平時不愛上數學課的學生這時也活躍起來。同學們根據蝴蝶的兩隻翅膀在運動中不斷重合的現象很快就理解了“軸對稱”的定義,並受此現象的啟發還能舉出不少軸對稱的其他例項。這時再在螢幕上顯示出軸對稱的兩個三角形,並利用幾何畫板的動畫和隱藏功能,時而讓兩個對稱的三角形動起來,使之出現不同情況的對稱圖形(例如圖形在對稱軸兩側、兩圖形交叉或是對稱點在軸上等);時而隱去或顯示一些線段及延長線。在這種形象化的情境教學中,學生們一點不覺得枯燥,相反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下他們始終興趣盎然地在認真觀察、主動思考,並逐一找出了對稱點與對稱軸、對稱線段與對稱軸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學生們很自然地就發現了軸對稱的三個基本性質並理解了相應的定理,從而實現了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二)數學實驗課
傳統的數學教育由於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強調數學重視演繹推理的一面,忽視其作為經驗科學的一面,導致學生看不到數學被發現創造的過程,而過分注重問題的結論以及解題的方法技巧。教學的過程基本由教師決定,學生很少有參與實踐的機會,而以計算機為主的資訊科技可以創設互動式學習環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做數學實驗。幾何畫板可以為做“數學實驗”提供理想的環境。用畫板幾分鐘就能實現動畫效果,還能動態測量線段的長度和角的大小,透過拖動滑鼠可輕而易舉地改變圖形的形狀,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畫板讓學生作數學實驗。這樣,就可用新型教學模式取代由教師講授、教師板書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由於教學過程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做實驗,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考慮的主要不是講什麼、怎樣講,而是如何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如何指導學生做實驗,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協作學習和交流。
這樣,教師就要由課堂的主宰、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生實驗過程的指導者和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往往過分強調“定理證明”這一個教學環節,而不太考慮學生們直接的感性經驗,致使學生難以理解幾何的概念與幾何的邏輯。幾何畫板則可以幫助學生從動態中去觀察、探索和發現物件之間的數學關係與空間關係,因而能充當數學實驗中的有效工具,使學生透過計算機從“聽數學”轉變為“做數學”。如在學習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或三條中線,三條高線或高的延長線,三邊的垂直平分線)相交於一點時,傳統方法都是讓學生作圖,觀察得出結論,但每個學生在作圖中總會出現種種誤差,導致三條線沒有相交於一點,即使交於一點也會心有疑惑:是否是個別現象?使得學生很難領會教學內容的本質。
但資訊科技就不同了,在幾何畫板中,只要畫出一個三角形,用選單命令畫出相應的三條線,就能觀察到三線交於一點的事實。然後任意拖動三角形的頂點,改變三角形形狀和大小,發現三線交於一點的事實確實存在,這個實驗,除了教師演示外,學生也可動手操作,印象極為深刻,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再如,為了讓學生較深刻地理解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可以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做一次這樣的數學實驗:在該實驗中,學生可透過任意改變線段的長短和透過滑鼠拖動端點來觀察兩個三角形的形態變化,從中學生可以直觀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並不需要由教師象傳統教學那樣作滔滔不絕的講解,而學生對該定理的理解與掌握反而比傳統教學要深刻得多。在講“圓和圓的位置關係”時,傳統方法中
有的教師直接給出分類,有的教師用投影顯示兩圓的運動,我用多媒體技術製作了日食的形成過程,學生可在自己的計算機上進行操作,由月亮和太陽的相對位置體會兩圓的位置關係,並可連結到相關概念的講解。一節課下來學生興味盎然,印象深刻。所以透過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有利於學生主動思考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充滿自主活動、主動探索、合作交流、親身體驗,有利於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進行數學練習和反饋
傳統的板演練習是一人板演,十人看,還有部分無事幹的練習模式,它只能暴露幾名學生的學習情況,難以發現其他學生的優秀做法或存在的問題,代表性不強且效率低下。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可把一堂習題課放在網路教室中進行,藉助計算機區域網,教師可以調閱任何學生的練習,對於他們的個別問題及時加以糾正,而對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好方法或典型問題和錯誤顯示在螢幕上,集中點評,這些往往是教師在備課中無法事先預見的,這對教師的自我反省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網路型課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資訊化的推進,網路型課逐漸深入到中學數學教學領域,它是以資源為中心的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它很好地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教學設計從以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資源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資訊科技為學生提供資訊資源和數字化學習環境,成為學生學習的協作工具和探究工具。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圍繞某一專題將相關教學資源整合,歸納做成網頁,讓學生利用資源自主探究並解決問題,學生可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順序的調整,課後進行反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習效率,因此網路型課特別適合進行專題學習和專題複習,還可以進行分層教學。
對此我進行了一次嘗試,在講完《四邊形》這一章後,製作了專題複習網頁,首頁設計為:四邊形的基本概念,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能力訓練基地,線上測試,生活中的四邊形等九個部分,在“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上均設定超級連結,往下連結了六個網頁:性質和判定,知識要點提示,經典例題剖析,方法規律歸納,中考名題例釋,生活應用樂園;在“能力訓練基地”上依次連結A、B、C三套有梯度的訓練題,以達到鞏固提高的目標;在“線上測試”上鍊接兩套綜合性測試題;在“生活中的四邊形”中連結有關數學史、數學趣話、四邊形的應用等網頁,我把這個主題網頁放在校園網上,給學生三課時的時間進行自主複習,並提出了具體要求:第一節課進行四邊形內容的梳理,掌握幾種特殊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以及他們的區別和聯絡,第二節課進行技能訓練和能力測試,第三節課總結本章收穫寫一篇小論文。我在課上主要進行課堂管理和線上答疑,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相應的網頁選擇,結果證明這章的學習目標圓滿完成,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
實踐學習研修工作中,我認真地把國培精神和具體的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有重點有難點,注意數學課內容的調整,教學中注意體現學科特點,充分發揚我們現階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精神,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在國培中所學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大張旗鼓的進行教學創新和教學改革。教學中體現了時代精神,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注意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的知識講授和學科的趣昧性教學。
初中數學研修總結2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數學教師,我覺得作為一個好老師,首先要愛他們,包容他們,我相信好學生是誇出來的,我不是神,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或許在工作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我會努力去關愛他們。對如何有效教學形成了獨特的見解。
1、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構建數感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透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2、注意新課匯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匯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數學。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匯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匯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雖然在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離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集體備課、研修活動培養了教師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喚醒了教師推進新課程的意識,中學數學研修正在逐漸由“經驗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群體發展。在我們看來,課改與教研是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我們還要把教後記只注重對具體實踐結果的粗淺回顧,提高到對實踐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時有效地利用數學教師的部落格,與同行交流思想,為學生提供服務!
初中數學研修總結3
一、校本研修的原因。
為了改善我校數學學科學習效果不太好這一現狀,我校數學組決定認真深入調查研究,找到真正的原因,並進行有針對性地工作,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二、研修思路
我校數學組堅持佔領“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思想高度,堅持師生共發展的理念,圍繞學校辦學目標和辦學特色,構建基於網路的自主、開放的校本培訓模式。以提高教師現代教育理論和資訊科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全面貫徹落實區教育局關於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精神,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動,具有科技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深入調查與分析
為了確定我們的研修方向,我們對我校教育教學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透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發現我們存在課堂效率不高和作業佈置不合理的問題。
(二)確定研修課題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我們研究我們的研修主題是提高課堂效率。在確定主題的前提下,又分了幾個相關的小課題,分別是《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研究》、《中學生心理特點與引導》、《教師的講與不講的選擇》、《高效的基本原則研究》、《高效課堂中的師生習慣研究》等等。
同時,在研修中要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並且逐步地形成體系,為將來的教學做有效的實踐指導,使數學教學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道路,以此促進教育的專業水平的快速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學校的健康發展。
(三)分組研修,共同進步
根據中學七、八、九年級的不同特點,每個教師都結合自己的學生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研修。在此基礎上,透過全組教師的共同研修,達到最後的目的。
三、研修特點
1、團結活潑,分工合作。數學組全體成員共同研究方案,有組織有領導,有分工,使全組形成一個團結協作,共求進步的健康組織。從而為我們後續的工作打好了基礎。
2、機制嚴謹和諧。在不影響正常上課的情況下,經過全組的協調以及與學校的協調,設立了每週備課交流機制和每日合作機制,為研修中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機制保證。同時,要求每位教師每天都堅持寫課堂情況記錄和反思,為研修的目的的達到做最好的資料準備。
3、先進理念引導。在這次研究中,我們以最先進的理念做為我們研修的思想引導,為我們的研修提供了理念保證。
4、全面實施。全組所有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都進行了相應的研究與實踐。
四、保障措施:
1、設立研修領導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包括學校領導和全體數學教學資深教師,對培訓內容、課程設定、培訓過程進行指導。
2、民主決定研修時間與方式。
3、設立獎罰機制。結合內部管理考核方案,將教師的業務培訓與崗位聘任、學期考核掛鉤,並記入教師業務檔案,努力打造一支學科齊全、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4、明確研修經費。為了保證數學組的物質需求和參觀學習等的需求,學校明確提供了研修經費,為研修目的的達成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