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大學生寒假期間總結範文
返鄉大學生寒假期間總結範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返鄉大學生寒假期間總結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返鄉大學生寒假期間總結1
在緊張的期末考試後,我們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寒假。由於我家在北京,所以對於本地的變化沒有太大的感觸。只是感到,能夠生活和學習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大城市是一份幸運,更是一份責任。之所以感到幸運,是因為身在北京這樣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大城市,能夠有充分的空間去實線自己的夢想,能有一個更廣闊的舞臺展現自己,與社會中的精英學習和交流。之所以感到責任,是因為作為高速發展的北京的一份子,我沒有理由懈怠,沒有理由放棄追求自己心中最遠大的理想。故此倍感肩上責任重大。
除去對自身方面的感受,我對北京近期諸多社會熱點現象也有所體會。縱觀房價,北京市四環內放假均價已超過3萬元人民幣,六環內均價逼近一萬元。房價的過快上漲在使開發商和炒房者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小的社會負面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淪為”房奴。這些“房奴”中不僅包括工薪階層的普通百姓,同樣也有不少白領。他們為了能夠給自己置辦一套舒適的住房,講大部分的收入“上繳”月供,而正常的個人生活則是相當拮据。這樣極大的不利於擴大內需進而拉動經濟健康發展。房價上漲過快是全國範圍內的普遍現象。但我相信,在相關部門的得力措施的有效調控下,房價一定能得到控制。
在假期中,我除了關注社會和國內外形勢,在與初中和高中同學聚會時也有所體會。有研究表明,人的一生曾經交往過的朋友只有300人左右。個人的交際網實際上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廣泛。而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珍惜擁有的友情,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以和為貴。這就是我在假期中的一點體會。
返鄉大學生寒假期間總結2
時光飛逝,轉眼間,寒假就快過去,新的學年就要開始。在學生們看來,暑假寒假向來是學生們最期盼的事情,在假期可以做很多事情,看閒書、外出旅遊、朋友聚會,還可以睡個懶覺而沒有鬧鐘的催促.......但是常常也會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沒有了學習生活的那種緊張的旋律,反而覺得生活有點無章可循。有很多同學過完假期回來總是說“啊,又荒廢了一個假期。”在這個寒假裡,我嚐到了生活的現實和不易。或許,這種真切的體會,才是我最寶貴的收穫,我加入了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感謝學校給我們學生提供一個社會實踐的平臺。不知不覺,寒假轉眼即將過去,在寒假這短時間裡,我體會到了很多,透過這個寒假的社會實踐使我內心體會到工作的光榮和快樂。
寒假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不斷關注家鄉動態實踐報告。我唯一慶幸的是我還是一名在校學生,我只有真正的把本領學好,才能在未來真正進入社會時不至於這樣不知所措。 這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向人民群眾,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半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
這個寒假,我先去盤算已久的益民超市打工,幸好我們西北的冬天已經不是太冷,一個月下來,我也還算堅持得住,每天整理貨架,幫顧客稱散裝食品。做得還算舒心,到了完工之際,店內員工都分的了過新年的禮品,瓜子啦,飲料啦,等等,算然只是小小的一份禮物,但更增添了我們新年的喜慶與歡悅。這樣一個小小舉動也讓我覺到了不少的人文關懷。讓我覺得倡導內部管理人性化,合理化,明主化,同時培養員工的文化素質與工作能力,是多麼重要的一大舉措。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在奉獻自己的同時找到樂趣,發現自己的價值,並且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有一位同在超市做事的姐姐(長我兩三歲的樣子)每每當顧客向她請求幫助的時候,不管有多忙,都會給一個微笑,隨之趕過去幫助顧客,哪怕她在忙著整理賬本,哪怕她已經很累了,又哪怕,那位顧客只是隨便問問,並看不出想買的樣子。這些,那位姐姐不是不知道,不是不在乎,而是,她覺得自己的服務態度就代表了這個超市的氣度與魅力,品格與形象,她不想因為自己不經意的一個小小舉動而給顧客心裡留下不好的印記,繼而使超市損失一名顧客。
趁著過年訪親拜友,我去了好多以前沒去過的山區,見到了以前沒見過的風景,感受到了不同的風俗習氣,與別樣熱情好客,雖然那裡房屋簡陋,道路崎嶇,但又何妨,依然阻擋不了人與人之間深情厚誼。過年的歡騰勁洋溢四方。
透過這次寒假實踐活動,我對村裡村外有了更深刻解了。對於建國60年來,我的家鄉的變化,全離不開黨的英民領導與不懈努力。理解以人為本,統籌兼顧,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作用。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在黨的領導下,我的家鄉將越來越好。
返鄉大學生寒假期間總結3
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滋潤了後起的華夏大地。30年的風雨洗禮,30年的改革發展,30年的風雲鉅變讓一個大國重新崛起,讓中華民族重新登上世界的舞臺,讓世界感知中國的發展與壯大,讓世界為中國的輝煌而喝彩。改革的浪潮推動了整個民族的進步,解放發展了中國的生產力,使其更加適應了中國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同時世界也在不斷的注視著中國的發展,關注著中國的一舉一動,因為我們的發展影響世界的今天與明天回憶往昔那段童年的記憶,耳畔依稀縈繞著一個名詞-供銷社。記住中,當時我幼小的身影也曾來回穿梭其間。我幼小的心靈感覺偌大的一個供銷社有些空蕩蕩的,記住有些模糊,只記得那展櫃上的商品不多而且都有點古董的感覺。裡面的燈光也有些昏暗。現在供銷社的面貌基本完全被顛覆了。由一個變成了五六個小店面,由國營變為了個體經營。商品的品種變繁多而且門面變得更加敞亮了。不言而喻,不難看出我們鎮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物質需求也增長了。這種個體經營模式也更適應了人們的人生觀個價值觀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反映了現代人還沒有共產主義思想的觀念和覺悟而且人們的趨利性更趨向於金錢和權力。縱觀這幾十年的發展這種趨勢越發明顯。說這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副作用似乎有些不恰當,或許說這是社會發展的水平限制了教育水平,影響了人民的素質水平。
看著腳下的路慢慢由黃變灰,少了些風塵僕僕,多了些平坦舒心。鎮上的小洋房也如雨後春筍,慢慢取代了黑舊歪斜的老木屋。這些面小洋房也更注重外表了,不再是紅磚殘露,水泥粉面。個個都安上了磁磚,顯得分外奪目。房子好了車子有了!記得我只有五六歲時,當時有腳踏車的也沒有幾家。沒過兩年腳踏車幾乎是每家每戶必有的。當時,誰家要是有摩托車就算有錢了。看著人家騎摩托車,我就會羨慕好一陣。因為我至今還沒機會學騎摩托車。這幾年鎮上有轎車的人也漸漸多了。沒上大學之前我一直覺得能買的起轎車就很有錢的行為。來到瀋陽後發現我錯了,其實有車也不是難事。
隨著求學軌跡的不斷變化和要求,我在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對家的感覺全在我的記憶深處,回憶的畫面似乎已跟不上時代的變遷,已不能反映家鄉的現貌。記得鎮上衛生院附近的一片老房子在一場火災中化為了灰燼,據悉,火災的原因是因一個單身漢醉酒後,不小心引起的。那一片都黑炭堆成的廢墟,真讓人惋惜!不過在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政府的關懷下,不到半年時間這裡已經洋房林立了。此景更勝當年呀!
歷史的年輪碾過,蒼老了往昔的.德勝舞廳,記得小時這裡歌舞昇平。每當夜幕降臨這個古老的小鎮時,往來於此的人絡繹不絕。幾年後這條街上又出現了好幾家卡拉ok,漸漸地,舞廳就沒落了。這個過程中,我的鄰居當年也承包過一陣,但好景不長。不幾年就將其轉手給了其他人,現在這裡變成了一個五金店,還賣水泥。生意還挺火的。
尋覓著古老的足跡,追憶著流逝的歷史。在、鎮上有著好幾處危牆,說是危牆,但人們並不將其放在眼裡,依舊健在,只是有些被拆了建房子。又有些方磚老堵被列入危牆行列看著老牆的減少心中總是有些不捨,但小鎮的發展改革的要求,人民生活需求要求這一切必須進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大家族也不斷對自己的祖祠進行修整重建。不僅如此,裡面配有電腦,報館,平時供人們娛樂,豐富了祠堂附近居民的業餘生活。一改了祠堂,古老而神秘的氛圍了面再沒有頑固不化的老頭,再也沒有神秘的禁地,古老的家規……
在我的學習生涯中,我悠閒的記憶裡,深邃的烙印著改革的痕跡,我們這代人有種承前店後的驕傲,卻也含著無奈與遺憾,記得我們小學三年級,的離開中心小學本校區到一個木質結構的學校上課,這是一座古老的房子,木樁已被歲月腐蝕了根基,木製的牆板佈滿了無數被沖洗後留下的凹槽。有效地我們並沒有因環境而又自卑與不樂。依舊將童真灑滿了這片土地,將快樂的三年級留在了這。四年級我們又輾轉來到另一座老房子了,這是個土牆建築,木質地板。比三年級那更有學校的感覺,或許這種感覺我現在才有。當年沒喲一個人談論學校設施怎麼樣,當時的我們除了學習,考慮的最多的如何養蠶,抓蝌蚪,小青蛙…. 著這裡我們見證了98洪災。當年那些老建築就在河畔,都經不起喝水的親吻,為安全起見校領導決定我們停課放假更讓我們興奮的是期末考取消。五年級我們又重新回到了母校的懷抱,但我們沒有被安排進新教學樓,在舊教學樓有度過了快樂的五年級,;六年級我們終於如願,到嶄新的教學樓上課了。這時的操場表達了,是原來的兩倍。而且我們還有了讓我們自豪的塑膠跑道。-------這麼好的跑道,中學都還沒有啊,而且知道後來我市高中念高中是,美麗的高中校園內也沒有,直到我們畢業了才聽說我們高中更建操場才有了自己的塑膠跑道。
新菜市場建成後我發現裡面賣的菜比以前多了,買菜者帶回的菜也更多更營養。以前賣牛肉的人不多現在賣牛肉羊肉的攤主就有了好幾家,走上大街感覺現在的大姐是彩色的。特別是年青人,髮型多變,衣著新潮,連手邊的寵物也讓人眼睛一亮。
改革的三十年,我見證了二十年,這三十年的變化,這二十年的發展是讓人欣喜的,祖國的二十年發展也是讓人自豪的,我相信祖國的未來將會更美好。
返鄉大學生寒假期間總結4
我來自陝北的農村,在我的家鄉,現在依然儲存著許多比較古老和傳統的習慣,其中最著名的非窯洞和土炕莫屬。
雖然經過這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住進了整潔的樓房和平房,但在農村的大多數地方,人們還是願意住在窯洞中,睡在土炕上。
凡是住過陝北窯洞土炕的人都知道一個好處,那便是冬暖夏涼,這種起居方式記載著陝北人繁衍生息奮發自強的生活痕跡,讓人一生受益,它昭示了一個民族的傳統習慣。源遠流長的民風民情千秋輪迴。
原始的陝北土炕,“土”的掉“渣”。它已土為主體,又接納歇息著以土為生的群體,所以從原祖到子孫都稱它為土炕。
陝北的土炕如同負重的黃牛駝載了太多的責任。春秋季節燒一把火,逼逼潮氣暖暖腰身,老漢們背莊稼翻大山腰不酸腿不疼,冬季火炕一燒滿窯暖氣,老人們盤腿而坐,談論家長裡短,孩子們趴在炕上嬉鬧,媳婦們量鞋底納鞋墊,勤快的婆姨們把黃豆,綠豆,黑豆分別裝在不同的罈子裡,放在熱鍋頭,蓋上被子,不幾天就生出白白嫩嫩的豆芽,或送人,或自家吃,而一家之主則抽著煙,計劃著過年,盤算來年的生產......
現在許多青年人走出了這片黃土地,在另一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但他們的骨子裡永遠透著陝北特有的黃土氣息。而生活在那裡的人仍然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而在新建的平房中,雖然現代化得傢俱使人們的生活發生著許多變化,而現代的一些建材資料也使得土炕換了新顏,人們不再為土炕掉渣而覺得不整潔了。雖然“腹”中還是土,有些則用上水泥澆鑄的條形炕沿,瓷磚貼炕的前臉及周圍,使土炕也具有了些現代氣息。
而今,許多已經在外的老人都想著回到陝北,回到那熟悉的土炕上去養老。陝北土炕是匯聚人生和智慧的集散場所,陝北的人,走完的生命的最後一步,仍把靈魂留在了他的土炕上。